膝關節疼痛伴活動受限3年,醫生推薦了一個方法,3天就緩解!

2020-12-27 劉冼宗健康說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臨床常用的止痛方法之艾灸療法。

艾灸療法是中醫治療疼痛常用的保守療法之一,是燃燒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艾灸療法用於治療內、外、婦、兒和五官科疾病。其適應範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

它的神奇功效早在《扁鵲心書》中就有明確的記載:「人於無病時, 常灸關元、氣海、命門....雖未得長生,亦可得百餘歲矣。」

艾灸療法的起源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起初古人當身體有某種不適時,用熱的物體烘烤往往可以有效減輕症狀,繼而用各種物體加熱試驗,最終發現了神奇的艾葉。兩千餘年來,從未有其他植物可與之匹敵,古代醫學家又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的說法,可見醫生對它的大力推崇。

我們通常把艾灸和針刺放在一起, 冠名為「針灸」,原因是它們都是建立在人體經絡穴位的認識之上,然而二者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首先針刺療法產生的只是外加的物理作用,而艾灸療法是外加的藥物和物理的複合作用。其次,二者的治療範圍也不一樣,正所調是「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意思是說「不能扎針的地方和疾病可以用艾灸方法來治療」,指的就是其中的區別。

很多患者詢問,艾灸療法就是單純的熱療嗎?如果使用一支雪茄菸點燃局部烤,是否能有相同的效果?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艾灸療法起效的重要原因是艾葉藥用成分的藥理作用。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說:「艾葉苦辛, 生溫熟熱, 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止諸痛,溫中開鬱,調經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艾灸療法適應證廣泛,擅長治療疼痛類疾病,其獨特之處在於止痛的同時給予身體「溫補」的作用。前列腺炎、肩周炎、慢性胃炎、胃潰瘍、乳腺炎、盆腔炎、頸椎病等,特別是疼痛伴有身體虛弱、常感到寒冷的「陽氣虛」的患者尤其適合艾灸療法,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離開了艾葉,灸療法就不存在了。

中醫認為「寒邪」是引發肌肉關節疼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是治療骨關節疼痛的傳統思路,因此艾灸療法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行氣的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促進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艾灸療法可用於骨關節疼痛類疾病,效果甚為顯著。

為了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患者選擇艾灸行法前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婦女經期忌灸。

★傳染病、高熱、昏迷以及腫瘤和血液系統疾病忌灸。

★接受艾灸治療時要心平氣和,長期堅持。心浮氣躁地接受治療以及偶爾灸灸必定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艾灸治療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治療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於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灸後出現失眠、上火和過敏的現象以及類似抑鬱症的現象,均是正常的,及時停止灸療,症狀自然消失。

臨床病例分享

主訴:反覆左膝關節疼痛伴活動受限3年,加重7天

現病史:自訴3年前因受涼開始出現左膝關節反覆疼痛,為持續性鈍痛無向他處放射,疼痛可因體位改變而誘發,勞累時加重,休息後可緩解,由於病情較輕沒特殊治療。於1周前再發,並出現左下肢放射痛,伴左下肢乏力、活動受限,晨起出現左膝關節僵硬,時間少於30分鐘,活動後改善,近周出現靜息痛,休息不能緩解,在當地醫院就診,效果欠佳,到本院門診就診。

專科情況:左膝關節局部壓痛,局部皮膚溫度無明顯升高,左膝關節活動疼痛,左膝關節研磨試驗(+)。浮髕試驗(-)。後抽屜試驗、側方應力試驗(-) ,雙側大腿、小腿周徑無異常。

輔助檢查: X線提示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邊緣有骨贅形成,關節面不平。

診斷:左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治療:艾灸療法,1次/日

穴位:內外膝眼、血海、梁丘、委中

膝眼穴::正坐位,屈膝,在膝關節下方,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外側的為外膝眼,內側的為內膝眼所在。

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梁丘:在股前區,髕底上2寸,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

委中:人體的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懸灸法:將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溫熱舒適感為度,每穴每次艾灸10~15分鐘.以灸後穴位局部皮膚,每日1次。3次治療後,患者疼痛明顯緩解,7次治療後,可正常走路,僵硬感消失,活動度好轉。

艾灸療法既可以臨床應用,也可以居家治療,使用方便,療效明確,不失為家庭療養的一種重要手段。#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膝關節疼痛怎麼辦?教你5個方法,緩解疼痛,保護關節
    膝關節疼痛和年齡有著很大的關係,通常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會逐漸上升,但這也不絕對,在現實生活中年輕人也有可能得膝關節疼痛。膝關節疼痛怎麼辦?教你5個方法,緩解疼痛,保護關節。故而針對運動受力不均導致的膝關節損傷進而出現的疼痛,大家應該立即停止運動,休息好,有條件的情況下儘量臥床靜養,避免活動過度加重膝關節的損傷。
  • 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 可能是交叉韌帶斷了
    本文轉自【廣州日報】;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青梅、翁淑賢 通訊員張燦城、王雪)一些運動愛好者在打籃球、踢足球時不慎摔了一跤或者扭傷了腿腳,總覺得休息休息就好了,結果過了一年半載甚至兩三年時間,膝關節還是疼痛、活動受限,去醫院一檢查,竟是前後交叉韌帶斷了
  • iPACK: 緩解膝關節置換術後膝關節後方疼痛
    雖然以往的區域神經阻滯技術已經極大改善了全膝關節置換術後的鎮痛,但是沒有完全覆蓋膝關節後方的疼痛。        對於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以往區域阻滯通常只緩解膝關節的前內側的疼痛,對後方幾乎沒有緩解。股神經阻滯緩解股神經支配區域的疼痛,收肌管阻滯緩解隱神經支配區域的疼痛。
  • 運動時膝關節疼?醫生告訴你,保護膝關節做好這5點
    膝關節韌帶損傷 劇烈運動時受傷可導致膝關節韌帶損傷,如前後交叉韌帶損傷或側副韌帶損傷,交叉韌帶損傷可導致膝關節不穩、活動受限及明顯疼痛。一般韌帶損傷症狀較為明顯,應立刻就醫治療。 3.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是位於組成膝關節的兩塊主要骨骼之間,由彈性軟骨構成的「C 形 」緩衝結構。
  • 學會這五個小方法,可以幫助你緩解膝關節經常疼痛的問題
    我們的行走離不開膝關節,而且它承載著我們的體重,所以膝關節是我們身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關節。如果膝關節受到傷害時,會讓我們沒有辦法再行走,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嚴重的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當膝關節出現問題的時候,一定要重視起來。
  • 淺談膝關節痛的治療方法及保養
    膝關節炎的最常見症狀就是疼痛,緩慢發生。有時也可突然發生。關節表現為僵硬和腫脹,關節屈伸活動受限。晨起疼痛加重,並伴有晨僵。疼痛往往在長距離行走、爬樓梯及下蹲後加重。病人常訴關節發涼。疼痛也會使病人感到關節無力,肌肉萎縮。疼痛程度與天氣變化有關。
  • 膝關節疼痛貼膏藥不管用,膝關節炎怎麼治療好?-健康百科
    臨床上膝關節受累最常見,佔整個骨關節炎的73%,膝關節疼痛是骨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雖然骨關節炎很常見,但是它帶給患者的危害不容小覷。它會導致患者活動受限,走路關節疼痛、很難下蹲。不僅如此,骨關節炎還是除腦血管病外造成我國居民肢體殘疾的第二大原因。
  • 膝蓋疼痛腫脹,竟是因為膝關節「長草」了?
    如果把膝關節腔比作一個房間的話,滑膜相當於牆上的壁紙,作用是分泌潤滑液保護關節軟骨。滑膜分泌滑液,在關節活動中起重要作用。滑膜直接附著於關節軟骨的邊緣並向內貼附在關節囊內的非關節區域,覆蓋在關節囊、關節內韌帶、骨與肌腱表面。
  • 髖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可以這樣應對!
    髖關節的疼痛是兒童和老人步態異常的首要原因,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後發病率第2高的關節炎性疾病,它會導致比其它骨關節炎更嚴重的殘疾。疼痛在髖關節前方、側方或大腿內側出現疼痛,早期一般在過度活動後出現,休息後緩解,嚴重時疼痛還常伴有跛行。但是隨著病情的發展,休息也無法緩解疼痛。
  • 膝關節疼痛難忍,經常發作是什麼原因?怎麼做才能緩解疼痛?
    每到陰雨天,關節就疼痛難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就要好好說說為什麼膝關節會出現疼痛了?膝關節疼痛的原因都有哪些?膝關節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長此以往,膝蓋受損越嚴重,出現的疼痛越強烈。女性長期穿高跟鞋和特殊的雜耍人員也很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走路姿勢長期不正確,影響了膝關節處於不正常的受力條件下,對膝關節造成了損傷,也會出現膝關節疼痛。還有一些疾病也會引發膝關節病變導致疼痛。
  • 膝關節腫脹、疼痛是怎麼回事兒?膝蓋滑膜炎積水能徹底治好嗎?
    膝關節腫脹、疼痛是怎麼回事兒?膝蓋滑膜炎積水能徹底治好嗎? 關節腫脹、疼痛、行走困難。到醫院一拍片子,關節骨質「未見明顯異常」,常被診斷為「滑膜炎」。 說起滑膜炎可能很多人並不太了解。
  • 膝蓋疼痛怎麼通過運動緩解?這3個動作簡單易學快收好
    膝關節炎患者會感覺到膝關節疼痛,大多數患者都想緩解疼痛,但是不知道應該如何緩解。有些人則認為打太極拳是可以緩解膝關節疼痛的。那麼,打太極拳可緩解膝蓋關節炎疼痛?打太極拳是不可以緩解膝關節疼痛的。在打太極拳的時候,常常是以扎馬步的腿部姿勢進行的。膝關節處於彎曲狀態,此時膝關節仍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容易導致膝關節炎發作。而且,打太極拳的時候,膝蓋長時間負重,彎曲負重會加大需要承受的壓力,導致疼痛程度加大。膝關節疼痛時,建議減輕膝關節的負擔。
  • 膝關節腫脹、疼痛?3個動作每天堅持做,保護膝關節,非常實用!
    膝部腫脹、發熱、疼痛,活動受限、壓痛,浮髕試驗陽性,在慢性滑膜炎中還會出現關節囊肥厚感。浮髕試驗:患腿膝關節伸直,放鬆股四頭肌,檢查者一手擠壓髕上囊,使關節液積聚於髕骨後方,另一手食指輕壓髕骨,如有浮動感覺,即能感到髕骨碰撞股骨髁的碰擊聲;松壓則髕骨又浮起,則為陽性。提示關節內有積液。
  • 醫生教你小妙招緩解膝關節不適
    原標題:天氣變冷膝關節更疼了?醫生教你小妙招緩解不適葉落冬至,天氣轉冷,冷空氣來臨後,不少人發覺自己的膝關節疼痛或不適的情況愈發強烈了。為緩解人們膝關節的不適感,北京中關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劇榮森為大家支招。
  • 老年人膝關節退化疼痛怎麼辦呢_老年人膝關節老化疼痛怎麼辦
    老年人膝關節退化疼痛怎麼辦呢_老年人膝關節老化疼痛怎麼辦 人在上了年紀之後,身體就容易出現一些問題,這個是正常的現象。其實人就像是一個機器,體內的各個部位,就是零件,長時間使用,自然會出現老化的情況,老年人最明顯的一個現象應該就是膝關節老化問題。
  • 膝關節腫脹是怎麼回事_膝關節疼痛腫脹怎麼辦
    膝關節腫脹是怎麼回事_膝關節疼痛腫脹怎麼辦 膝關節腫有很多種原因,主要見於以下疾病:滑膜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前交叉韌帶斷裂、後交叉韌帶斷裂、半月板撕裂、化膿性關節炎、外傷所致的髕骨脫位、髕骨骨折、脛骨髁間棘骨折、脛骨平臺骨折、股骨內外髁骨折等
  • 膝關節積液腫脹和疼痛?土掉渣的方法,是積液的剋星,不花冤枉錢!
    主要是因為由於膝關節滑膜廣泛並位於肢體表淺部位,故遭受損傷及發生病變的機會較多,細分如下: 1、感染:如膝關節結核、化膿性關節炎等。 2、外傷:如半月板損傷、滑膜損傷、交叉韌帶損傷等。 3、炎症:如膝關節滑膜炎、痛風等。
  • 痛風如何緩解?這3個「止痛」方法,降尿酸,不復發不疼痛!
    痛風發作的特點:第一蹠趾關節——大腳拇指的指關節部位;踝關節及足中關節;手指關節;膝關節等。疼痛症狀:關節或滑囊疼痛,腫痛或壓痛,同時伴有發紅,灼熱等症狀,通常不能觸摸或受壓,走路或受累關節存在明顯的活動障礙。疼痛發作時間:一般從開始疼痛,到疼痛發作高峰,不超過24小時,疼痛緩解時間≥14天。
  • 膝關節疼痛新福音——您所不知道的PRP!
    2012年臺灣女演員劉若英在其微博中圖文並茂地講了她治療膝關節疼痛的小故事。 其實她所提到的這種治療方法,就是本文所介紹的PRP技術,即 「Platelet-rich Plasma」,中文翻譯為富含血小板的血漿治療。
  • 腿關節出現疼痛應該怎麼辦?在家按揉這4個穴位,幫你緩解
    腿關節周邊也有幾處穴位,對於膝關節的疼痛和相關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比如血海、犢鼻、足三裡、懸鐘、梁丘、內膝眼、陰陵泉、陽陵泉等。其中重點推薦4個穴位,對緩解疼痛效果明顯。犢鼻穴對於治療膝關節疼痛、屈伸障礙以及緩解整個下肢麻痺都有特效作用,還能夠驅寒除溼。所以不僅可以治療疼痛,日常保健時也可以經常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