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服裝史丨11巴洛克時期服裝文化

2021-02-17 繪天下考研

17世紀歐洲極為動蕩,歷史進入一個重要的變革期。不同階層、新舊勢力交替,展開了激烈鬥爭。幾乎所有國家都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

在這個男性大顯身手的時代,必然產生以男性為中心的強有力的藝術風格,這就是所謂的巴洛克風格。

巴洛克 一詞,一般認為源於葡萄牙語,意為不合常規,特指各種外形有瑕疵的珍珠。17世紀末以前,用於藝術批評,泛指各種不和常規的、稀奇古怪的事物。到18世紀用作貶義,指違反自然規律和古典藝術的標準做法。與文藝復興不同的,美術、建築樣式顯得裝飾過多。

服裝史上把17世紀初-18世紀初,此階段出現的奇異裝束稱為巴洛克樣式。

16世紀末期,隨著西班牙勢力的覆滅,17世紀初,荷蘭擺脫殖民統治,建立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荷蘭共和國),經濟快速的發展,使荷蘭成為17世紀前半葉歐洲的強國,掌握了服裝流行的領導權。

另一方面,17世紀後半葉,由於「太陽王」路易十四推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使法國得以發展,成為歐洲新的時裝中心。因此,巴洛克時期的服裝可大體分為兩個歷史階段,即荷蘭風時代(17世紀前半葉)和法國風時代(17世紀後半葉)。

荷蘭風時代(1620-1650)

荷蘭風時代也被稱作「三L」時代,即Longlook(長發)、Lace(蕾絲)、Leather(皮革)三者流行的時代。

荷蘭樣式將上一時代,分解的衣服部件組合起來,從僵硬向柔和,從銳角向鈍角,從緊縛向寬鬆方向變化。

1、巨大的車輪形「拉夫」被拋棄了;

2、填充物、苛爾·佩凱和法勤蓋爾被取掉了;

3、兩性對立的造型被寬鬆外形取代(重疊穿衣和寬鬆的衣褶);

4、蕾絲作為裝飾大量出現服飾邊緣(領子、袖口和褲腳等處)

(如果說西班牙服裝是虛偽的貴族服飾的話,那麼,荷蘭風服裝則是實用的市民服。因此, 這個時代是現代服裝的直接始祖。)

荷蘭男子服(1620-1650)

荷蘭男子服,填充物取掉了,束縛緩解了,造型變得寬鬆。普爾波萬變長,拉夫變成了大翻領或披肩領,大翻領稱作拉巴(取代了拉夫)。

 一直流行到17世紀後半葉(克拉巴特出現前,蝴蝶結領飾,領帶前身)。過去人工味的褶飾被蕾絲取代。

男服胸前和袖子上仍有縱向的斯拉修裝飾,下半身的肖斯被細腿的半截褲克尤羅特取代。(到1640年出現了筒形長褲,這是西洋史上首次出現長褲。英文稱託拉吾扎茲)。

男服另一特色是水桶型的長筒靴,也裝飾有蕾絲邊飾。

荷蘭樣式將上一時代,分解的衣服部件組合起來,從僵硬向柔和,從銳角向鈍角,從緊縛向寬鬆方向變化。

大翻領或披肩領,拉巴

半截褲克尤羅特

水桶型的長筒靴

克拉巴特,蝴蝶結領飾

 

荷蘭風時期男裝

 

領飾克拉巴特

 

半截褲克尤羅特

荷蘭女子服(1620-1650)

荷蘭女服,同男服一樣,高腰。去掉了緊身胸衣和裙撐,脫離了西班牙時代的僵硬感,線條變得平緩、柔和、渾圓。

這個時期,女性除了外邊的羅布,還要穿三條顏色不同的裙子,面料多喜好較薄的織物。

袖子仍是女服裝飾的重點,有的上半截膨大,肘部收緊;有的寬鬆短袖,露出內層袖子,肩上的埃波萊特(肩飾)裝飾也消失了,造型柔和、自然。

 

荷蘭女子服

法國風時代(1650-1715)

17世紀中葉,隨著製造業生產方式的普及,法國慢慢取代荷蘭佔據了歐洲商業中心的地位。

裝著巴黎最新時裝的「潘朵拉」盒子,每月從巴黎運往歐洲各大城市,指導人們消費,法國的新聞和時裝信息通過雜誌、銅版畫向公眾傳播。這些使法國成為新的世界中心,也就是從這時起,巴黎成為歐洲乃至世界時裝的發源地。

法國風時代的男服(1650-1715)

法國風時代以男裝變化最為顯著。

17世紀中葉,普爾波萬極度縮短,袖子變成短袖或無袖,門襟上密密麻麻的一排扣子,流行佩掛綬帶(彰顯身份的配飾)表示身份。

下半身出現裙褲「朗葛拉布」,長及膝蓋,基本型是寬鬆的半截褲,也有裙式,腰圍許多碎褶。

普爾波萬自中世紀以來男子一直穿用的上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男裝也由荷蘭風時代實用的市民性,向女性味很強的裝飾過剩方向發展。

但到60年代,男裝又再次復歸,出現了市民性的貴族服,這就是鳩斯特科爾(大衣演變而來)、貝斯特(室內服)和克尤羅特(半截褲)組合的男子套裝。

 

裙褲「朗葛拉布」

 

鳩斯特科爾

(大衣演變而來)

森塔·本次

(鳩斯特科爾後擺的開楔)

 

克拉巴特、斯坦科克(領結)

法國風時代的女服(1650-1715)

女裝也表現出巴洛克特徵,流動的衣褶,變換多樣的蕾絲、刺繡等裝飾在羅布上爭相鬥豔。

17世紀後半葉女服出現了苛爾·巴萊耐的緊身胸衣。女服領口開的很大,沿著領口有一圈碎褶裝飾。袖子變短,袖長及肘部,呈很大的泡泡形。

從80年代起,臀部越來越膨大化,開始使用克尤·德·巴黎的臀墊,這種誇張的後臀部樣式,是第一次在西洋史中出現,後來稱作「巴斯爾樣式」。(這種樣式在18世紀末、19世紀末又反覆出現)

 

緊身胸衣——苛爾·巴萊耐

 

「巴斯爾樣式」

從80年代起,臀部越來越膨大化,開始使用克尤·德·巴黎的臀墊,這種誇張的後臀部樣式,是第一次在西洋史中出現,後來稱作「巴斯爾樣式」

相關焦點

  • 西洋服裝史-哥德式時代的服裝文化
    一、文化背景  (1)直線和銳角的強調是哥德式的特徵
  •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新同學】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音樂基礎知識課堂」關注。 在這個時期,音樂的發展是朝著好幾個方向同時並進,樂曲的形式與構造也不斷地在發展和演變,所以這個時期呈現出一個現象,那就是新、舊不同風格的音樂很明顯同時並存。今天回頭來審視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發展,我們會發現,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在文藝復興時期,複音音樂的創作手法已達到一個顛峰,進入巴洛克時期後,人們在求新求變的時代精神下,開始把文藝復興時期已經開拓的樂曲樣式逐漸加以變化,以求取更強的音樂表現力。
  • 巴洛克、洛可可時期的藝術風格和服飾特點
    回顧服裝發展史,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形態。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政治形態和宗教文化等因素都會對服飾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在上周,來自運營中心範奎恩事業部的趙瑩瑩就分享了西方服裝發展史上的兩個時期:巴洛克和洛可可,分別介紹了巴洛克、洛可可時期的藝術風格和服飾特點。
  • 值得入手的服裝史書籍推薦 | 激發你的創作靈感
    本文正文摘自蘇文灝老師所撰的《時尚案例在服裝史論課程中的應用——評 <中外服裝史>》」一文。服裝史論研究是服裝專業領域教學與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服裝史發展與人類發展史近乎同步軌跡,從遠古萌芽階段直至當代,服裝史記錄著人類社會變遷下服飾發展的一次次變革。
  •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本科《中西服裝史》試卷
    A.元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4、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服裝史通常被劃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 )時期。>4、試述中國服裝史上的四次變革.四、說明下圖服裝的所處時代和該時代服飾的特點(共15分)五、設計題(共20分)以中國明代的服飾文化為依據設計一款現代女裝。設計要求:畫出款式圖,突出中國明代的服飾文化特點,吸收現代元素,兩者結合自然,款式新穎大方,款式圖準確清晰。
  • 帶你了解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
    導讀:巴洛克時期(1600―1750)是歐洲優秀音樂作品薈萃的時代,這一時期的聲樂作品雖然距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卻仍然受到中外歌唱家的喜愛和傳唱,這是由它的基本特點決定的。這個時期對於音樂的要求比較嚴謹、規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遵守美聲唱法這個嚴格的科學方法,本文主要探討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的音樂風格。 巴洛克(baroque)一詞來源於與葡萄牙語(barroco),意為一粒不規則、鱗莖狀的珍珠。現已成為說明17世紀和18世紀初期豪華的建築風格的用語。
  • | 「華夏衣冠」中國服裝史系列講堂(第二講)暨《中國服裝史》首發儀式(東華站)
    「華夏衣冠:中國服裝史系列講堂」活動是東華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賈璽增副教授策劃的公益性文化講座,以中國服裝史研究為基礎,不定期以不同主題,提煉出精華內容分享給廣大讀者。: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重構與新生」,期待與您共享中國服飾文化的燦爛文明。
  • 巴洛克時期音樂精華
    快來我們的微社區和我們留言互動吧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指
  • 帶你認識巴洛克音樂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四)
    10、每晚古典語錄丨鋼琴教育家周銘孫談音樂感的培養;11、古典音樂永遠不會和你離婚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一);12、您是什麼時候、如何喜歡上古典音樂的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二);13、聽古典音樂是否一定需要發燒器材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三) 在系列文章的前三篇和大家交流了一些古典入門的心得體會,很多朋友都嫌我閒話太多了,OK!從本篇開始讓我們開始正式啟航。
  • 關於中國古代服裝史的現狀以及書籍
    ▲關注最新的、最全面的服裝定製資訊!      說到中國古代服裝史小編感概萬千,感嘆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愧寶。今天的我們,對此充滿好奇、敬仰,也一直在探索、學習,最後演變成各種獨特的產物。比如影視劇當中的體現、藝術領域的作品展示等等。
  • 新書速遞 / 清華大學賈璽增教授新著《中國服裝史》
    2007年,賈璽增在東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做博土後,從事「中西方服飾文化研究」工作,2010年出站,留校任教,主講「中國服裝史」「中外服裝史」「中國紋樣藝術史」「中外染織紋樣史」「服飾設計」「流行與時尚」等課程。這些年來,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中國服飾文化的研究,發表了一系列相關研究成果。特別是他主講的「中國服裝史」,被評為清華大學精品課程和教育部首批認證的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
  • 聽鋼琴音樂,要注意把握巴洛克、古典、浪漫時期的風格差異.
    1、巴洛克時期音樂:巴洛克時期從年代上大約始於1600年至1705年間,當時的思想是博大的,在音樂領域內出現了一些意義深遠的進展。在巴洛克時期,節奏是特別強烈、活潑、持續和反覆的;在旋律方面是活躍的,持續不斷地展開,而且常用顫音和其他裝飾音技巧來修飾;在結構上多用的是復調音樂、多旋律;在速度和力度變化上,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第一次在樂譜上標誌了速度,使用了「柔板」、「快板」等字樣。它的特點是「階梯式的力度變化」,是一個均勻的弱音段後面跟一個均勻的強音段。
  • 甜美女生必修的巴洛克服裝風格
    甜美的女生也應該了解高品位的時尚今天小編和大家共同分享享譽世界的巴洛克服裝風格並推薦將於本月11日在西城天街開業的【DoubleLove】重慶旗艦店,也是第三代形象首店哦,不容錯過的精彩即將獻世。巴洛克風格,流行與17世紀的歐洲是古典主義者建立的一種藝術形式他的風格經歷時間之久更顯魅力:
  • 華夏衣冠:李薇《京劇服飾製作技藝研究》賈璽增《中國服裝史》首發式暨明代禮服和首飾展示舉辦
    2020年11月27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與東華大學出版社主辦的「華夏衣冠:李薇《京劇服飾製作技藝研究》與賈璽增《中國服裝史》首發式暨明代禮服和首飾展示活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行。楊冬江副院長致辭東華大學出版社陳珂副社長表示,李薇教授的《京劇服飾製作技藝研究》通過對海量一手資料的收集整理,完整記錄和系統分析了京劇服飾製作的技藝,對京劇服飾的非遺傳承與保護都具有重要意義;賈璽增副教授的《中國服裝史》不僅深入研究了中國古代服飾的具體結構、形制和內涵,還探索、總結了傳統服飾文化在當代的創新性轉化與應用的新途徑。
  • 值得一生聆聽的巴洛克音樂
    巴洛克音樂發端於哪個國家    「巴洛克」是一個時期的簡稱,這個時期通常是指從1600年到1750年之間這150年的範圍。這個時期內產生的音樂作品,習慣上便稱之為「巴洛克音樂」。相比文藝復興時期音樂作品力求獲得和諧統一、舒緩流暢的效果以及整體四平八穩的風格,巴洛克音樂衝破了這種傳統,而變得更加熱烈而張揚。雖然這種風格在歷史上也曾被指責為「過於誇飾而不夠規範」,但巴洛克音樂帶動整個西方音樂歷史發展的事實,沒人能將之否定。西方藝術史認為,在巴洛克時期音樂藝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
  • 告別電影服裝泰鬥:他的作品像歐洲服裝史,帝國時代最後的匠人之心
    看託西設計的服裝就像翻閱一本歐洲服裝史,華美絢爛,同時背後又深藏各種歷史細節與文化意義。同樣是浪漫的義大利人,同樣將藝術、文化、歷史融合得爐火純青。大鬍子也非常擅長挖掘歷史文化中的瑰寶,希臘神話中的珍奇猛獸成了GUCCI花園裡的設計元素,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點燃了GUCCI的創意腦洞。
  • 巴洛克時期歌劇音樂的風格與特點
    「巴洛克時期」。「巴洛克時期」的聲樂發展發端於義大利的歌劇聲樂藝術,其後影響到歐洲的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巴洛克時期的聲樂風格一是地域化和民族化特徵明顯,義大利風格與義大利語密切相關,法蘭西風格融合了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英國風格更類似於人們的「說話」;二是裝飾音演唱和即興演唱的風格特點。巴洛克時期的藝術特徵,突出體現在裝飾音和即興演唱兩個方向。
  • 1852~1870,法國是第二帝政時期,英國進入維多利亞盛期
    這個時期服裝史上也稱其為"克裡諾林時期"。"克裡諾林"(crinoline)是用馬毛、麻類材料包裹用輕金屬製成的架子做的裙撐的意思。裙撐的回歸具有象徵意義:女性從崇尚自然和自由個性的世界又回到略受世俗拘束的社會秩序中來了,在這個社會秩序中,對於女性,性別的等級是可以感受到的事實,她們得取悅於男性主宰的社會。那就是我們曾解讀的18世紀洛可可風格的意涵。
  • 歐洲貴族服裝發展史 才智服裝整理
    17世紀-巴洛克《莎翁情史》雖然年代背景是16世紀末,但服裝設計還是有超越年代的部分,由於巴洛克時代好的服裝片太難找,所以通常來講,都把它看做巴洛克扛把子電影。1630年正是影視劇中很少涉及到的文藝復興末至巴洛克初這個服裝史上非常神奇的轉型階段,影片服裝也非常給力,及其考究精緻的重現了當時的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