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與東華大學出版社主辦的「華夏衣冠:李薇《京劇服飾製作技藝研究》與賈璽增《中國服裝史》首發式暨明代禮服和首飾展示活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行。來自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中國民族博物館、中國服裝博物館、中央民族大學、江南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理工大學、中華女子學院、北京郵電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方工業大學、北京舞蹈學院、漢帛國際集團、風陵渡金銀器復原工作室、東北虎高級時裝定製公司等40餘位專家、學者和京劇服飾非遺傳承人參加了這次活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冬江致歡迎辭,並對李薇、賈璽增兩位老師出版新書表示祝賀。
楊冬江副院長致辭
東華大學出版社陳珂副社長表示,李薇教授的《京劇服飾製作技藝研究》通過對海量一手資料的收集整理,完整記錄和系統分析了京劇服飾製作的技藝,對京劇服飾的非遺傳承與保護都具有重要意義;賈璽增副教授的《中國服裝史》不僅深入研究了中國古代服飾的具體結構、形制和內涵,還探索、總結了傳統服飾文化在當代的創新性轉化與應用的新途徑。該專著是曾被全國一百多所院校選為教材使用並廣受好評的《中外服裝史》的姐妹篇,是一本多媒體融合的新形態教材。
李薇教授表示,《京劇服飾製作技藝研究》作為「上海市新聞出版專項資助」項目,在創作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專家和京劇服飾非遺傳承人的支持。同時她也提出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傳統劇裝道具面臨技術工人斷代、工藝失傳的危險,希望通過本書的出版能為京劇服飾道具製作工藝的保護和傳承發揮積極作用。
李薇教授發言
賈璽增副教授在發言中介紹了「服裝史論叢書」的整體構想,闡述了《中國服裝史》作為國家精品課程的配套教材,力求在內容和知識體系構建上採用新方法的努力,融合服裝史、紋樣史、流行時尚三個研究方向,構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設計創新的知識體系,並介紹了「服裝史論教材叢書」中的《中外服裝史》《中國服裝史》及簡明版服裝史系列教材的寫作特點。此書在撰寫的過程中,著眼於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情,兼顧「學」與「用」兩個方面,為專業學生、服裝設計師和服飾愛好者打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通道。
賈璽增副教授發言
風陵渡金銀器復原工作室首席設計師楊汀蘭女士向大家介紹了明代禮服以及明代經典首飾的製作工藝,並現場通過模特展示了明代首飾的佩戴方法和整體造型。
賈璽增副教授主持學術研討與交流
最後,與會專家還圍繞兩本新書展開了學術研討和交流。江南大學崔榮榮教授認為兩位老師的新書推進了中國服裝史研究的學術深度和高度;北京理工大學喻佑斌教授建議這兩本書可以資料庫的形式做成中國服裝史研究的電子出版物;北京服裝學院宋煬教授講到,李薇老師開展了大量的田野調查工作,為傳統服飾的傳承與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賈璽增老師的《中外服裝史》也是她在北京服裝學院上課使用的教材,她認為賈老師把傳統服飾文化與時尚設計進行了結合,為學生們指明了學習服裝史的方向。
宋煬教授發言
中央民族大學祁春英教授、中國民族博物館覃代倫研究員、中華女子學院王露教授、北京服裝學院邱忠鳴教授、北京郵電大學李霞教授、北方工業大學張杞峰副教授、中國服裝博物館趙波館長、漢帛國際集團楊荔、東北虎高級時裝定製公司首席設計師張宇等專家也先後發言,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兩本新書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