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生聆聽的巴洛克音樂
巴洛克音樂發端於哪個國家
「巴洛克」是一個時期的簡稱,這個時期通常是指從1600年到1750年之間這150年的範圍。這個時期內產生的音樂作品,習慣上便稱之為「巴洛克音樂」。當然時間的概念是刻板的,藝術形態則是相對靈活的。或許有人要問,「巴洛克」為何意?其實它本與音樂無關,「巴洛克(Baroque)」一詞來源於葡萄牙語,意思是形態不夠圓或不完美的珍珠,而且最初是建築領域的術語,後來才逐漸用於藝術和音樂領域。《四季》、《皇家焰火音樂》、《水上音樂》是巴洛克音樂中最耳熟的作品旋律。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巴洛克時期之前的西方音樂發展,從十五世紀中葉一直到1600年,我們習慣將之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正因為巴洛克音樂同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在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區別,所以才被後人劃分為兩個時代。提倡人文主義思想的文藝復興時期是西方文明的一個標誌,也是文學藝術以及現代科學的開端,在音樂藝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缺乏有規律的節奏感、沒有強弱音變化也是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在創作技巧上的局限。此後的巴洛克音樂能夠風靡至今,與它在諸多領域的創新與變化是有密切聯繫的。有人曾經將文藝復興時期與巴洛克時期的美學觀放在一起,做了如下的對比——「如果把文藝復興的美學觀比做渾圓的珍珠,而巴羅克的美學觀則是形狀不整的珍珠,它是寧可打破形式上的均整也要著重於表現強度的一種形式」。所以我們可以很形象地總結巴洛克音樂的特點,那就是「對比強烈而略帶誇張」。相比文藝復興時期音樂作品力求獲得和諧統一、舒緩流暢的效果以及整體四平八穩的風格,巴洛克音樂衝破了這種傳統,而變得更加熱烈而張揚。雖然這種風格在歷史上也曾被指責為「過於誇飾而不夠規範」,但巴洛克音樂帶動整個西方音樂歷史發展的事實,沒人能將之否定。西方藝術史認為,在巴洛克時期音樂藝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
通常來說,巴洛克音樂有如下一些特色——它的節奏特別強烈、活躍,短促而律動;旋律精緻、跳躍且持續不斷;採用多旋律、複音音樂的復調法;作曲家普遍強調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於音樂的速度、力度變化在當時相當被看重;曲目的調性也從文藝復興時期單一而保守的教會調式發展為採用大小調形式。同時西洋管弦樂器也在巴洛克時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小提琴的出現、撥弦古鋼琴的成形都為巴洛克音樂提供了更豐富的表現力;其他樂器的發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風格的巴洛克音樂其配器得以朝著多元化、大規模的方向發展。不過諸如管風琴、羽管健琴、維奧爾琴這類頗具歷史的古樂器依然被廣泛使用。
在音樂表現形式方面,巴洛克時期要比文藝復興時期的體裁豐富的多。皇室以及貴族對音樂的需求,促使許多巴洛克音樂家開拓出很多新的音樂表現形式,歌劇的興起(並不是起源,歌劇的起源要追述到更久之前)便是最為突出的一點。雖然巴洛克時期的歌劇曾被一些專家批評為「矯揉造作」,但卻是此後歌劇發展的一個基礎。聲樂領域的其他表現形式還有神劇、經文歌、清唱劇、受難曲和彌撒曲等,這些都是帶有強烈宗教色彩的。由此可見在巴洛克時期,宗教音樂在西洋音樂中依然佔有很大的分量。巴洛克時期的器樂曲發展很迅速,出現了大協奏曲、獨奏協奏曲、管弦樂組曲、各種舞曲、前奏曲、幻想曲、託卡塔、賦格和奏鳴曲等諸多表現形式。其中很大一部分通過發展、演變,從而成為了後來更為成熟的形式。
音樂在巴洛克時期的大發展也得益於這個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作曲家。巴洛克時期最早的著名作曲家應該是義大利人蒙特威爾蒂,他出生於1567年,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向巴洛克時期過渡中顯赫的人物」、「歌劇改革之父」以及「十七世紀最出色的作曲家」,但現如今他似乎被我們所忽視,起碼在國內普通音樂愛好者當中,熟悉蒙特威爾蒂以及他作品的人不會很多。維瓦爾蒂是大家很熟悉的作曲家,其實他和蒙特威爾蒂一樣,也是義大利人,但是他卻比蒙特威爾蒂晚出世一百多年!所以蒙特威爾蒂堪稱巴洛克音樂的祖師爺。另外,巴洛克時期的法國音樂不可小視,庫普蘭是其中的代表者,同樣出生於法國的拉摩也是同期著名的音樂家,他曾被譽為「十八世紀法國最傑出的作曲家」。拉摩與庫普蘭一同構建了法國巴洛克音樂的輝煌,兩者都是撥弦古鋼琴領域出色的作曲家。巴洛克時期德國音樂家的代表是泰勒曼和J.S.巴赫,其實亨德爾也是德國人,但他的創作大多在英國完成,而且還入了英國國籍,所以通常被視為英國作曲家。泰勒曼這個名字或許顯得比較陌生,但在十八世紀他在世的時候,聲譽甚至超過巴赫,但作品流傳卻不是很廣泛。
其中大家較為熟悉的三人——維瓦爾蒂、J.S.巴赫以及亨德爾。他們屬於同一時期的偉大音樂家,維瓦爾蒂最年長,出生於1678年;而巴赫與亨德爾都出生在1685年。維瓦爾蒂的名字與他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緊密聯繫在一起,這部作品應該是最通俗的巴洛克音樂,甚至堪稱流傳最廣泛的古典曲目。雖然其貢獻遠不如後面二人來的大,但知名度卻非常之高,他所作的協奏曲也具有一定的品質。巴赫被譽為「音樂之父」,他的功績自然非同一般,作品之多、水平之高也是亙古罕見的。亨德爾則具有天才的旋律大師,從他的音樂中可以感受到愉悅、優雅,他的協奏曲作品、歌劇、神劇都是巴洛克時期最為寶貴的音樂財富。
最後簡要談談巴洛克音樂的演奏。對當今的指揮與樂團而言,演繹巴洛克音樂有兩種主要的方法。其一是採用現代樂器演奏,但是縮小樂團規模,以符合巴洛克作品的特定需要。其二則是採用古樂器或者仿古樂器演奏,甚至成立專門的小編制巴洛克樂團或者古樂團。兩種方法相比,顯然後一種演繹更能貼近巴洛克音樂的本質。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曾經有專業樂評人說過——樂手手中的樂器是次要的,關鍵是他們對音樂的領悟與表現力,現代樂器同樣能夠體現出古樂的精妙、感人之處。當今巴洛克音樂演奏方面的好手包括:加迪納與他的英國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哈農庫特與他的維也納愛樂協會古樂團以及馬裡納與他的聖馬丁室內樂團,他們都是當代樂壇巴洛克音樂最為權威的詮釋者。
「音樂之光」大師課系列之
《西方音樂400年》
已經正式上線
每周二、五 18:00
小程序搜索「音樂之光」
讓音樂回歸歷史
從歷史理解音樂
往期課程導賞:1、蒙特威爾第何以重要丨聆聽《寧芙女神的悲歌》;2、斯特拉文斯基曾被他的音樂深深震動丨佩爾格來西《聖母悼歌》;3、他的歌劇成就終於被我們認可了丨普羅哈斯卡演唱維瓦爾第《被殘酷命運壓抑的心靈》;4、第一部歌劇,到底是哪部?5、蒙特威爾第《奧菲歐》極簡欣賞指南;6、維瓦爾第《四季》極簡欣賞指南;7、《哥德堡變奏曲》極簡欣賞指南;8、為何沒有許茨,就沒有巴赫?
•音樂之光將從7月13日起,每周二、周五18:00更新《西方音樂400年》。課程分為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四個時期,每個時期4次課程(共16次課程),以及附加餘志剛教授答疑課程(共16次課程),合計32次課。
•除視頻課程外,我們根據視頻開發了輔助大家學習的《西方音樂400年》答題計劃,包括填空題、選擇題、名詞解釋與問答題,我們的題目基於課程視頻本身製作,答題的過程不僅是對課程學習收穫的測驗,也是課程內在講解線索的展現。歡迎付費用戶添加「音樂之光」客服(微信號:muselit),進入《西方音樂400年》課程微信群,參與課程互動,並獲取每期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