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生聆聽的巴洛克音樂

2021-02-08 每晚古典音樂會

莎拉·布萊曼演唱亨德爾的《讓我痛哭吧》



值得一生聆聽的巴洛克音樂

巴洛克音樂發端於哪個國家


    「巴洛克」是一個時期的簡稱,這個時期通常是指從1600年到1750年之間這150年的範圍。這個時期內產生的音樂作品,習慣上便稱之為「巴洛克音樂」。當然時間的概念是刻板的,藝術形態則是相對靈活的。或許有人要問,「巴洛克」為何意?其實它本與音樂無關,「巴洛克(Baroque)」一詞來源於葡萄牙語,意思是形態不夠圓或不完美的珍珠,而且最初是建築領域的術語,後來才逐漸用於藝術和音樂領域。《四季》、《皇家焰火音樂》、《水上音樂》是巴洛克音樂中最耳熟的作品旋律。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巴洛克時期之前的西方音樂發展,從十五世紀中葉一直到1600年,我們習慣將之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正因為巴洛克音樂同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在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區別,所以才被後人劃分為兩個時代。提倡人文主義思想的文藝復興時期是西方文明的一個標誌,也是文學藝術以及現代科學的開端,在音樂藝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缺乏有規律的節奏感、沒有強弱音變化也是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在創作技巧上的局限。此後的巴洛克音樂能夠風靡至今,與它在諸多領域的創新與變化是有密切聯繫的。有人曾經將文藝復興時期與巴洛克時期的美學觀放在一起,做了如下的對比——「如果把文藝復興的美學觀比做渾圓的珍珠,而巴羅克的美學觀則是形狀不整的珍珠,它是寧可打破形式上的均整也要著重於表現強度的一種形式」。所以我們可以很形象地總結巴洛克音樂的特點,那就是「對比強烈而略帶誇張」。相比文藝復興時期音樂作品力求獲得和諧統一、舒緩流暢的效果以及整體四平八穩的風格,巴洛克音樂衝破了這種傳統,而變得更加熱烈而張揚。雖然這種風格在歷史上也曾被指責為「過於誇飾而不夠規範」,但巴洛克音樂帶動整個西方音樂歷史發展的事實,沒人能將之否定。西方藝術史認為,在巴洛克時期音樂藝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

    通常來說,巴洛克音樂有如下一些特色——它的節奏特別強烈、活躍,短促而律動;旋律精緻、跳躍且持續不斷;採用多旋律、複音音樂的復調法;作曲家普遍強調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於音樂的速度、力度變化在當時相當被看重;曲目的調性也從文藝復興時期單一而保守的教會調式發展為採用大小調形式。同時西洋管弦樂器也在巴洛克時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小提琴的出現、撥弦古鋼琴的成形都為巴洛克音樂提供了更豐富的表現力;其他樂器的發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風格的巴洛克音樂其配器得以朝著多元化、大規模的方向發展。不過諸如管風琴、羽管健琴、維奧爾琴這類頗具歷史的古樂器依然被廣泛使用。



    在音樂表現形式方面,巴洛克時期要比文藝復興時期的體裁豐富的多。皇室以及貴族對音樂的需求,促使許多巴洛克音樂家開拓出很多新的音樂表現形式,歌劇的興起(並不是起源,歌劇的起源要追述到更久之前)便是最為突出的一點。雖然巴洛克時期的歌劇曾被一些專家批評為「矯揉造作」,但卻是此後歌劇發展的一個基礎。聲樂領域的其他表現形式還有神劇、經文歌、清唱劇、受難曲和彌撒曲等,這些都是帶有強烈宗教色彩的。由此可見在巴洛克時期,宗教音樂在西洋音樂中依然佔有很大的分量。巴洛克時期的器樂曲發展很迅速,出現了大協奏曲、獨奏協奏曲、管弦樂組曲、各種舞曲、前奏曲、幻想曲、託卡塔、賦格和奏鳴曲等諸多表現形式。其中很大一部分通過發展、演變,從而成為了後來更為成熟的形式。

    音樂在巴洛克時期的大發展也得益於這個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作曲家。巴洛克時期最早的著名作曲家應該是義大利人蒙特威爾蒂,他出生於1567年,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向巴洛克時期過渡中顯赫的人物」、「歌劇改革之父」以及「十七世紀最出色的作曲家」,但現如今他似乎被我們所忽視,起碼在國內普通音樂愛好者當中,熟悉蒙特威爾蒂以及他作品的人不會很多。維瓦爾蒂是大家很熟悉的作曲家,其實他和蒙特威爾蒂一樣,也是義大利人,但是他卻比蒙特威爾蒂晚出世一百多年!所以蒙特威爾蒂堪稱巴洛克音樂的祖師爺。另外,巴洛克時期的法國音樂不可小視,庫普蘭是其中的代表者,同樣出生於法國的拉摩也是同期著名的音樂家,他曾被譽為「十八世紀法國最傑出的作曲家」。拉摩與庫普蘭一同構建了法國巴洛克音樂的輝煌,兩者都是撥弦古鋼琴領域出色的作曲家。巴洛克時期德國音樂家的代表是泰勒曼和J.S.巴赫,其實亨德爾也是德國人,但他的創作大多在英國完成,而且還入了英國國籍,所以通常被視為英國作曲家。泰勒曼這個名字或許顯得比較陌生,但在十八世紀他在世的時候,聲譽甚至超過巴赫,但作品流傳卻不是很廣泛。



    其中大家較為熟悉的三人——維瓦爾蒂、J.S.巴赫以及亨德爾。他們屬於同一時期的偉大音樂家,維瓦爾蒂最年長,出生於1678年;而巴赫與亨德爾都出生在1685年。維瓦爾蒂的名字與他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緊密聯繫在一起,這部作品應該是最通俗的巴洛克音樂,甚至堪稱流傳最廣泛的古典曲目。雖然其貢獻遠不如後面二人來的大,但知名度卻非常之高,他所作的協奏曲也具有一定的品質。巴赫被譽為「音樂之父」,他的功績自然非同一般,作品之多、水平之高也是亙古罕見的。亨德爾則具有天才的旋律大師,從他的音樂中可以感受到愉悅、優雅,他的協奏曲作品、歌劇、神劇都是巴洛克時期最為寶貴的音樂財富。

    最後簡要談談巴洛克音樂的演奏。對當今的指揮與樂團而言,演繹巴洛克音樂有兩種主要的方法。其一是採用現代樂器演奏,但是縮小樂團規模,以符合巴洛克作品的特定需要。其二則是採用古樂器或者仿古樂器演奏,甚至成立專門的小編制巴洛克樂團或者古樂團。兩種方法相比,顯然後一種演繹更能貼近巴洛克音樂的本質。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曾經有專業樂評人說過——樂手手中的樂器是次要的,關鍵是他們對音樂的領悟與表現力,現代樂器同樣能夠體現出古樂的精妙、感人之處。當今巴洛克音樂演奏方面的好手包括:加迪納與他的英國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哈農庫特與他的維也納愛樂協會古樂團以及馬裡納與他的聖馬丁室內樂團,他們都是當代樂壇巴洛克音樂最為權威的詮釋者。


「音樂之光」大師課系列之 


《西方音樂400年》

已經正式上線

每周二、五 18:00

小程序搜索「音樂之光」


讓音樂回歸歷史

從歷史理解音樂


    往期課程導賞:1、蒙特威爾第何以重要丨聆聽《寧芙女神的悲歌》;2、斯特拉文斯基曾被他的音樂深深震動丨佩爾格來西《聖母悼歌》;3、他的歌劇成就終於被我們認可了丨普羅哈斯卡演唱維瓦爾第《被殘酷命運壓抑的心靈》;4、第一部歌劇,到底是哪部?5、蒙特威爾第《奧菲歐》極簡欣賞指南;6、維瓦爾第《四季》極簡欣賞指南;7、《哥德堡變奏曲》極簡欣賞指南;8、為何沒有許茨,就沒有巴赫?





•音樂之光將從7月13日每周二、周五18:00更新《西方音樂400年》。課程分為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四個時期,每個時期4次課程(共16次課程),以及附加餘志剛教授答疑課程(共16次課程),合計32次課。


•除視頻課程外,我們根據視頻開發了輔助大家學習的《西方音樂400年》答題計劃,包括填空題、選擇題、名詞解釋與問答題,我們的題目基於課程視頻本身製作,答題的過程不僅是對課程學習收穫的測驗,也是課程內在講解線索的展現。歡迎付費用戶添加「音樂之光」客服(微信號:muselit),進入《西方音樂400年》課程微信群,參與課程互動,並獲取每期問題答案。

相關焦點

  • 音樂的力量:聆聽神奇的巴洛克記憶音樂
    其中巴洛克音樂因其大部分旋律速率在每分鐘60拍、節拍穩健莊重,恰好可以誘發與增強人腦的α波,使大腦進入最活躍的狀態,讓人進入一種超級腦能境界。因此,在聆聽這類音樂的環境下進行腦力工作,能讓學習、記憶和創造性思維獲得充分的施展,從而大大提高大腦的效率。
  • 亨德爾 | 巴洛克音樂集大成者
    ▲ 《水上音樂》、《皇家煙火》(Herve Niquet) 亨德爾的作品類型有歌劇、神劇、頌歌及管風琴協奏曲,著名作品為《彌賽亞》。亨德爾出生於德國,後來定居併入籍英國,他的名字亦改為英語化的喬治·弗裡德裡克·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亨德爾的風格明顯受到義大利巴洛克風格的作曲家以及德國中部傳統複音音樂的影響。
  • 帶你了解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
    導讀:巴洛克時期(1600―1750)是歐洲優秀音樂作品薈萃的時代,這一時期的聲樂作品雖然距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卻仍然受到中外歌唱家的喜愛和傳唱,這是由它的基本特點決定的。這個時期對於音樂的要求比較嚴謹、規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遵守美聲唱法這個嚴格的科學方法,本文主要探討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的音樂風格。 巴洛克(baroque)一詞來源於與葡萄牙語(barroco),意為一粒不規則、鱗莖狀的珍珠。現已成為說明17世紀和18世紀初期豪華的建築風格的用語。
  • 《塞爾斯》帶來原汁原味巴洛克音樂
    指揮家大衛·斯特恩 BMF供圖 羊腸弦小提琴、無活塞銅管……《塞爾斯》帶來原汁原味巴洛克音樂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2019年是作曲家亨德爾逝世260周年,為紀念這位巴洛克時期音樂巨匠,10月17日晚,指揮家大衛·斯特恩帶領由他本人創建的烈火歌劇院蒞臨北京國際音樂節
  • 帶你認識巴洛克音樂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四)
    1、一位有為青年的古典音樂成長計劃;2、古典音樂對孩子的八個好處;3、他是古典音樂的「新希望」,他告訴我們:「旋律正在回歸,人們需要在音樂中聽到優美的旋律!」 4、科普蘭論聆聽丨聆聽古典音樂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 巴洛克時期音樂精華
    通常來說,巴洛克音樂的節奏特別強烈、活躍,短促而律動;旋律精緻、跳躍且持續不斷;採用多旋律、複音音樂的復調法; 這個時期的作曲家普遍強調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於音樂的速度、力度變化在當時相當被看重;曲目的調性也從文藝復興時期單一而保守的教會調式發展為採用大小調形式。
  • 放牛班筆記 | 音樂史探秘: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放牛班筆記」是學生藝術團合唱團的音樂學習筆記,現推出第一個欄目「音樂史探秘」,帶領大家與我們一同走近西方音樂史知識,聆聽音樂,探訪音樂背後的文明。「音樂史探秘」欄目共分六期,目前已推出第一、二期,本篇為第二期。
  • 繁花似錦的巴洛克花園
    喬治·菲利普·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是代表後期巴洛克音樂的德國作曲家。現在提及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人們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巴赫、亨德爾等這些大師身上,泰勒曼關注甚少。
  •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在這個時期,音樂的發展是朝著好幾個方向同時並進,樂曲的形式與構造也不斷地在發展和演變,所以這個時期呈現出一個現象,那就是新、舊不同風格的音樂很明顯同時並存。今天回頭來審視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發展,我們會發現,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在文藝復興時期,複音音樂的創作手法已達到一個顛峰,進入巴洛克時期後,人們在求新求變的時代精神下,開始把文藝復興時期已經開拓的樂曲樣式逐漸加以變化,以求取更強的音樂表現力。
  • 絢爛的音樂時代—巴洛克的音樂
    說到古典音樂,就會想到風格,音樂的風格經歷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古典音樂,自中世紀開始蓬勃發展,到了巴洛克時期音樂的形式、體裁等更趨於完善。在CUCN RADIO,我們將從巴洛克時期開始與大家分享音樂,希望成為與大家交流的一個平臺,我們將一起解析音樂的語言,深度體驗音樂感受,充實精神世界,找到情感的共鳴。
  • 一份巴洛克音樂簡介的英文PPT
    1、巴洛克音樂的特徵與新意丨維瓦爾第《四季》;2、簡答題丨巴洛克時期的鋼琴音樂有哪些基本特徵丨奏法上的兩種基本原則;3、淺談庫普蘭作品的演奏丨以庫普蘭和拉莫為代表的法國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即洛可可風格;4、古典音樂如何從巴洛克走來丨《極簡音樂史》選載(三);5、巴洛克時期鋼琴藝術風格的幾大特色丨節奏嚴謹平穩、律動周而復始;6、被遺忘的巴洛克作曲家之科雷利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九);
  • 巴洛克時期歌劇音樂的風格與特點
    巴洛克時期及其音樂藝術 在西方音樂史上,學術界通常把公元1600年至1750年的一百五十年時間歐洲流行的音樂形態稱作「巴洛克」時期。從1600年歌劇藝術在義大利誕生,至1750年左右巴赫、亨德爾去世這一時期為分水嶺。巴洛克時期是後人為了研究,將這一時期的音樂風格歸類總結而賦予的一種區分。
  • 巴赫遇見魏斯:這對稀有的魯特琴二重奏,值得現場聆聽~
    巴洛克音樂巨人:巴赫遇見魏斯—魯特琴二重奏之夜聆聽安東與安娜,如入巴洛克秘密花園,探尋遺忘在久遠年代清麗、瀟灑、靈動的魯特琴二重奏演出時間:2017年4月16日19:30(周日)演出地點:北京中山音樂堂演奏家:安東與安娜(Anton Birula & Anna Kowalska
  • 跟著節目冊學音樂 | 巴洛克音樂的誕生之地,義大利
    ,將再次奏響巴洛克時代眾多音樂大師的美妙樂章。5 月 2 日及 5 日,俄羅斯「黃金時代」巴洛克室內樂團再度應邀而來,在上海及西安,再現「巴洛克時代的輝煌和優雅」。而作為巴洛克音樂的誕生之地,本場音樂會自然少不了義大利作曲家的佳作。今天就讓我們隨著這些義大利作曲家的旋律,去往巴洛克音樂的溫床,感受那個時代的歡快樂音。
  • 【音樂百科】巴洛克時期音樂風格概述
    簡介「巴洛克」這個詞在音樂史上的含義。   葡萄牙語baroque原意為不圓的、形狀不規則的珍珠,現指歐洲17世紀和8世紀初期豪華的建築風格。音樂家借用此語概括地說明同一時期的音樂風格。 2. 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旋律有什麼特點?
  • 小步舞曲 | 從巴洛克翩然而至的優美
    現在我們欣賞復古的巴洛克音樂,蘊含崇高,隱隱的一縷悲傷,大概用」莊重」一詞最能反映,有一種不能言說的規則與秩序之美。舞蹈組曲是巴洛克音樂的世俗篇章,是流行於當時歐洲宮廷以及民間生活中的舞蹈的活生生寫照,它們自帶雍容惆悵,不可為象。巴洛克中期,民間舞在芭蕾藝術的調教下,醞釀催生了很多新的宮廷舞。
  •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代表人物
    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人物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尤其自身的特點,在這一大的創作背景下,誕生了很多傑出的鋼琴音樂大師,在這裡我們著重介紹幾位,同時也是藉助他們的鋼琴音樂來進一步分析這一時期鋼琴音樂的發展。巴赫的一生中共有20個子女,但是有10個都夭折了。生活中的種種磨難與痛苦形成了巴赫嚴謹、質樸、內斂、堅強、理性的音樂風格。巴赫早年的鍵盤樂創作大多為管風琴曲,而他的大部分古鋼琴曲都是在寇頓和萊比錫期間完成的。
  • 【音樂百科】為何巴洛克音樂是西方音樂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巴洛克時期,音樂創作以多元化形式展現,作用於人們的內心世界,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有利於推動音樂藝術的發展。通過對巴洛克音樂創作中美學價值的剖析,為音樂藝術的未來發展提供思路,因而筆者認為,從音樂創作的風格特徵、時代特徵、形態特徵、思想特徵等方面研究美學價值具有必要性。
  • 西方古典主義音樂——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產生與特點
    巴洛克這一藝術風格最早在建築和繪畫中出現並逐漸形成一種建築風格,在經歷了大約半個世紀以後才慢慢在音樂中出現,並形成了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從其時間上來看,巴洛克時期大約是從1600到1750年之間。現在「巴洛克」一詞常用在建築和音樂中,成為一個特定的藝術風格時期的代名詞。
  •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演奏風格與特點分析
    巴洛克時期的是音樂主要使用羽管鋼琴,演奏有關教堂、宮廷或城市市民主題的音樂。相比於文藝復興時期的鋼琴作品,巴洛克鋼琴音樂旋律更加富有跳躍性,樂句長短、彈奏速度快慢不一,斷奏與連奏交替進行,再加上倚音、顫音、波音、回音等裝飾音,使得巴洛克鋼琴曲呈現出華麗、莊嚴與靈動的特徵,充分展現出巴洛克時期城市居民的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