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竟不是曹家後人?!

2021-02-23 世界曹氏宗親總會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平冀州,曹丕隨軍入鄴城(今河北臨漳),納袁熙之妻甄氏。時甄氏二十三歲,長曹丕五歲,後生一子,即魏明帝曹叡,字元仲。

黃初元年(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即位,山陽公(即漢獻帝)以他兩個女兒為曹丕妃嬪,當時郭皇后(安平廣宗人)、李貴人、陰貴人皆得曹丕寵幸,甄氏愈加冷落失意,頗有怨言,曹丕大怒,於黃初二年遣使賜死,即迫令自殺。曹丕在《典論·內誡》中,力斥袁家諸婦的妒悍,《典論》作於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可見他這時對甄氏成見已很深。

魏文帝曹丕與甄氏(劇照)

與甄氏爭寵的郭氏,其實也是一個可憐人。早年父母已亡,因喪亂而流離,淪落在銅鞮侯家裡。曹操為魏公時,得入東宮。曹丕的兩個皇后,都是曹操選中的。曹丕登位後,郭氏起先只是貴嬪,後欲立為皇后,中郎棧潛上疏諫阻,因為郭氏原是「賤人」,不能以妾為妻,曹丕卻必欲立之,所以後來魏明帝的毛皇后,有「曹氏自好立賤,未有能以義舉者也」的話,這是包括倡優出身的曹操卞皇后在內。

曹丕逝世,曹叡嗣位,尊郭氏為皇太后。《魏志·郭皇后傳》云:「青龍三年(公元235年)春,後崩於許昌,以終制營陵,三月庚寅,葬首陽陵西。」(按:首陽陵在河南偃師首陽山。)從這幾句話看,郭太后是善終的,實際卻隱寓著一段冤冤相報的殘酷故事。

裴注引《魏略》云:「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憂暴崩。甄后臨沒,以帝屬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說甄后見譖之禍,不獲大斂,被(披)發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殯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但甄后被害時,明帝已十七歲,對母親的慘死經過,應當很明白,何必等李夫人陳說?(或許是指一些內幕性的話。)

裴注又引《漢晉春秋》云:「初,甄后之誅,由郭后之寵,及殯,命被發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養明帝。帝知之,心常懷念,數泣問甄后死狀。郭后曰:『先帝自殺(自己殺死甄后),何以責問我?且汝為人子,可追仇死父,為前母枉殺後母邪?』明帝怒,遂逼殺之,敕殯者使如甄后故事。」郭后之被明帝逼殺固是事實,但明帝之報母仇,何以遲至七年之後?帝王之家的后妃實在難當,甄氏本來是一個俘虜,郭氏也等於奴隸,忽然都成為皇后,兩個女人侍候一個丈夫,便又成為冤家對頭,結果都死得這樣悽慘。明帝自己的郭皇后(西平人),也是被明帝賜死的,死因都是由於後宮間的矛盾。

甄氏總算生下一個明帝,能為其屈死的亡母報仇,但這裡卻又留下一個很有興趣的疑問,即明帝的父親究竟是誰?後人為此而議論紛紛,因為甄氏原有前夫的,這疑問倒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史為證。

先讓我們看一看《魏志·明帝紀》: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應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納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麼會生下明帝呢?如果確是曹丕所生,至早應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說過:「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鄴,文帝始納甄后,明帝應以十年生,計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時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為今年正月,可強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鶴亭先生《疚齋日記》因而說:「則明帝為袁氏血胤矣。」盧弼《三國志集解》也說:「竊謂承祚(陳壽)此文,實為曲筆,讀史者逆推年月,證以甄夫人之賜死,魏明之久不得立為嗣,則元仲(曹叡之字)究為誰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盧氏的意思是說,陳壽原是知道應作時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寫上「時年三十六」,這就是故意給讀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種子。

甄氏前夫袁熙(劇照)

按照這一說法,則曹丕納甄氏時,甄氏已經懷孕了,曹丕難道不知道?別人難道不知道?知道了,仍讓袁家種子留下來嗎?其次,據《魏志·甄后傳》:「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為幽州,後留養姑。」這裡又有疑問:袁熙出鎮幽州後,是否回到過鄴城?要回來也只有建安八年,就那麼巧?從上引《甄后傳》的語氣體會,他出鎮後似是未曾回來過。曹叡所以久不得立為嗣,確是因曹丕憎恨甄氏之故,但並非因為已經知道是袁家血統。這一點,只有曹丕自己最明白。

(本文節選自北京出版社「大家小書」中金性堯所著《三國談心錄》)

相關焦點

  • 歷史上魏明帝曹叡真實的男寵,不是大內官闢邪,此人是誰?
    闢邪是內官的另稱,不是人名,也非男寵清代學者方以智在《通雅·稱謂》中指明:「魏明帝使給使闢邪,召司馬懿。闢邪,給使之號,猶漢之丞相蒼頭呼為宜祿也。」可見,「闢邪」是負責傳達詔旨的宮廷使者,不是人名,而按照現有史料來分析,更不是魏明帝曹叡身邊的男寵。不過明帝確實有過男寵,而且兩人之間非常「恩愛」,而明帝的這位「龍陽君」,便是大將軍曹休的長子曹肇。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男風不僅在民間泛濫,而且在經過兩百餘年的「低潮」後,再度流行於宮廷生活之中,載於煌煌正史的事件俯仰皆是。
  • 司馬家族何以能奪得曹家天下
    立了這麼大的功勞,連接受皇帝嘉獎的機會都沒有,這不是很蹊蹺嗎?蹊蹺就蹊蹺在魏明帝病重,曹家人大約已經忌憚司馬懿了。魏明帝身邊的託孤之臣是燕王曹宇(曹操之子,與曹叡關係特別親密),以及曹肇(曹休之子)曹爽(曹真之子)、秦朗(其母杜氏為曹操之小妻,秦朗本人在曹府長大,受到曹操特別的喜愛)、夏侯獻(與曹家有特殊關係的夏侯氏之子),這些人建議司馬懿從遼東回來後直接到關中去,不必來京。
  • 魏明帝曹睿一生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像他的名字一樣,魏明帝曹睿從小就因為聰明深得曹丕喜愛。曹睿繼位不久,便顯露出過人的政治和軍事才華。公元228年,諸葛亮籌劃北伐,在守將投敵、國臨危難之時,曹睿親自壓陣,並派曹真、張郃等大將拒敵。諸葛亮未聽劉備死前告誡「馬謖言過其實」之語,仍對其委以重任,致使蜀軍被困,街亭失守,諸葛亮也不得以殺了馬謖,以正軍法。
  • 司馬家兩代人奪權篡位,曹家和夏侯家的人都去哪了?完全不是對手
    司馬懿奪取曹家權力的時候,把曹爽三族都給滅了。這其中都滅了哪些人呢?曹爽的幾個親弟弟曹羲、曹訓、曹則、曹彥、曹皚等人都被滅了全家。此外還有一些手握兵權的人。曹家和夏侯家本就不分家,所以夏侯家在後來也沒能倖免。
  • 魏明帝曹叡為什麼絕嗣?他到底是曹操還是袁紹的孫子?
    據陳壽《三國志》記載,曹叡是36歲駕崩的,時間是景初三年,即公元239年,以此來推算,魏明帝曹叡應該是建安九年即204年生的,這該如何理解?八月初次見面,當年就生了兒子,只有四個月的懷孕時間,哪個媳婦如此高能?
  • 鎮魂街番外,曹家兄弟母親首出鏡,不僅美到炸還是唐門後人
    而最新話番外繼續,曹玄亮在和唐流雨進入正式較量,而在打鬥過程中,唐流雨吃驚的發現曹玄亮竟然會使用唐家密術,從而牽扯出曹家兄弟的媽媽!雖然面目還沒有全部露出來,但看著背影,看這臉蛋,歐噶桑絕對是個了不得的超級大美女啊!!!!而且,通過對話也透露出幾個關鍵信息!原來母親大人也是羅剎街鎮魂將?不是每個鎮魂街只有一個鎮魂將嗎?不是羅剎街是曹家世代守護的嗎?
  • 原來曹家出了這麼多厲害人物,肯定有你祖先!
    曹宇:字彭祖,魏燕王,曹操子,曹衝同母弟,西晉建立後,曹宇被降封為燕公。曹真:字子丹,原姓秦,曹操族子,魏朝名將,功績最大的莫屬於復通西域。曹休:字文烈,曹操族子,曹魏名將。曹叡:字元仲,魏烈祖,魏明帝,曹丕長子,魏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多有作為,多次擊退蜀、吳進攻,有文採,但文學成就不及曹操、曹丕、曹植。
  • 原來曹家出了這麼多厲害人物,肯定有你祖先!
    曹宇:字彭祖,魏燕王,曹操子,曹衝同母弟,西晉建立後,曹宇被降封為燕公。曹真:字子丹,原姓秦,曹操族子,魏朝名將,功績最大的莫屬於復通西域。曹休:字文烈,曹操族子,曹魏名將。曹叡:字元仲,魏烈祖,魏明帝,曹丕長子,魏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多有作為,多次擊退蜀、吳進攻,有文採,但文學成就不及曹操、曹丕、曹植。
  • 鐘鳴鼎食的曹家被查抄的家產,連雍正帝都不信
    ,『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也不過是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誰家有那些錢買這個虛熱鬧去?」曹家作為江寧織造,在這一次的大清查中也未能倖免,當然雍正也沒有一下趕盡殺絕,他讓那些財政虧空的官員,想辦法彌補上。可是曹家已經是空殼子了,又拿什麼去彌補上那個大窟窿呢?
  • 高平陵之變曹爽被夷三族,唯一寡婦存活,司馬懿:讓她為曹家留後
    司馬光的初衷也確實是想通過對事關國家興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所以在選擇歷史史料時,也主要記述帝王將相及其軍政謀略。頗惜筆墨的《資治通鑑》,在遇到特別傳奇的普通人時,還是會毫不吝嗇。比如說曹爽被司馬懿誅滅三族時,曹家的寡婦夏侯令女,因為其行為讓司馬懿讚嘆不已,因此成為曹爽家唯一存活下來的人。
  • 此人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齡才造反,他到底在怕什麼?
    高平陵事變後,曹魏政權已經名存實亡,司馬家大權在握,已經成為「無冕之王」! 而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事變」時已是七十高齡,足足「熬死了」曹家三代人!那他為何蟄伏了如此之久呢? 其實蟄伏如此之久也非他所願,實在是之前有心無力!
  • 諸葛亮北伐的最大對手是魏明帝曹睿
    其實在那個時代,曹睿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也是司馬懿的領導,他後來被尊為魏明帝,這個「明」字,那可不是白給的。曹睿的遺傳基因好得沒話說,他是曹丕和超級大美女甄氏的兒子。據說曹植《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句子,描繪的就是甄氏。
  • 魏明帝曹叡究竟是誰的兒子?曹丕還是袁熙,還有人說是曹操
    還有,曹操對曹睿相當喜愛,甚至感慨說「吾基於爾三世矣」(曹家流傳三代就要靠你了)。為了掩飾謊言,必須要說更多的謊言,當謊言的數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曹丕已經無法回頭。他已經不敢向父親解釋,這孩子不是曹家的,是袁家的,也沒法解釋為什麼拖到現在才說出來。實際上這三個理由都有些牽強。
  • 司馬家篡魏,與曹家篡漢有什麼區別?----袁騰飛音頻
    對這個司馬家呢?批判的更多,認為這個司馬家並非忠臣,為什麼呢?其實也有一個原因在裡頭啊,曹家的天下啊,你說句實在話,真的是人家太祖武皇帝曹操一刀一槍打下來了,所以人家曹操自己講嘛,設使國家無孤,不知有幾人。
  • 司馬懿死後不許後人掃墓,1700多年過去後才發現,他真是老奸巨猾
    在我國歷史上經歷了很多個朝代的更迭,也發生過多次的戰亂,三國時期是一段比較特殊的時期,時勢造英雄,在這段時期內出現了很多的英雄人物,比如說曹操、孫權、劉備,他們三個人是最有希望統一天下的,但是結果卻讓人出乎意料,沒想到卻一直為司馬懿在打工,相信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最後竟然是司馬家統一天下
  • 魏明帝曹叡,曹家最後一個掌權的皇帝
    曹叡繼承了曹家的江山,也繼承了曹家人矛盾的性格。他在位時能力很強,軍事才華尤其出眾;但又大興土木,追求享樂;他性格深沉,能納諫言但做事往往隨心所欲,甚至有些敏感多疑。他以法家思想治國,加強中央集權,穩定了曹魏政權,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 為什麼司馬家篡權的時候,曹操老臣後代幾乎沒站出來保衛曹家?
    魏蜀吳三國爭霸之後,不論是曹操、孫權還是劉備的後人,都沒有能夠成為最終一統天下的人,反而是司馬懿的後人建立了晉朝。所以有人說三國最大的贏家就是司馬懿家族。但是在三國時期曹操有25個兒子,在眾多兒子中,為什麼司馬懿篡權的時候沒有人站出來阻止呢?
  • 魏明帝導演的一出政治醜劇
    曹丕死後,曹植的悲劇命運並未因為繼任者魏明帝,也就是他的親侄兒曹叡的上臺而有絲毫好轉,曹叡把從父親曹丕身上承襲而來的自私、冷酷、殘忍統統原封不動地施之於他的叔叔曹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與父親曹丕的奸詐虛偽、老謀深算相比,這位新即位的年輕皇帝顯然在政治鬥爭中尚不夠老道和諳熟,於是有時候這種對曹植的迫害就顯得動機過於明顯了。
  • 魏明帝曹叡究竟是誰之子?
    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226年至239年在位)。字元仲,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長子,母文昭皇后甄氏。曹叡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但其文學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其散文二卷、樂府詩十餘首。
  • 司馬懿誅他三族,唯獨漏掉一人,150年後司馬王朝被他的後人推翻
    雖然司馬懿是被迫進了曹操的帳營,但他做事並不敷衍,平定孟達、智抵西蜀等都是他的功績,而曹操是個生性多疑之人,「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曹操看得出來司馬懿不是池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