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麗的寶島臺灣,讓人心儀神往
第一次知道「臺灣」這個地方,是在小學課本裡,「美麗的寶島臺灣,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青春期時,從奚秀蘭的《阿里山的姑娘》認定了臺灣有美如畫的姑娘、壯如山的少年;從張惠妹的《娜魯灣情歌》認定了「高高的山有我的愛 熊熊的火是我的情 天上的星是愛人的心 我要去追尋」。更認定了臺妹如林志玲般溫婉怡人又性感魅惑,如瓊瑤和三毛般文採飛揚又心定大氣。
認識了臺灣的朋友,看到他「曬」的各色臺灣小吃的圖片,蚵仔煎、大腸包小腸、青蛙下蛋、炸魷魚、棺材板、鳳梨酥、刨冰……,徹底地觸動了我這個吃貨的神經,認定了臺灣的小吃天下無敵。
臺灣以美麗的風景、臺妹、好吃的形象種在了我的心裡。「我想去臺灣」,這個想法越來越強烈。
2
臺灣是片淨土,大家都把它當成家一樣愛護臺灣地接的車友們帶著我們環騎臺灣島,去他們的家裡喝茶,去他們小時候玩耍的地方溜達,去他們小時候便開始吃的小吃攤吃飯,去鐵馬驛站休息,到廟宇、網吧、民宿住宿……真實的臺灣,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乾淨」!這種乾淨是臺灣人共同的、自覺的行為創造的。
地接的臺灣車友接我們去他臺北的家裡,早上起來下樓吃早餐時,我們習慣性把客廳垃圾桶裡的塑膠袋系好,準備順便扔到樓下。車友急忙阻攔:「我最近沒在這裡住,沒交垃圾費,我的垃圾不能扔下去。」我們給他出主意「垃圾又分不出來誰家的,你扔到鄰居的垃圾箱不就成啦?」「不可以。」臺灣車友說得很堅決。這袋垃圾在我們的後援車裡「坐」了很久,直到車友另一處家裡才被「請」下了車。
臺灣的公廁非常乾淨,並都配有質量很好的衛生紙。大多數衛生間還配有洗漱化妝檯。臺灣人很自覺地在如廁後把紙扔在紙簍裡並順手衝洗廁所。
3
美食琳琅滿目,簡直是吃貨的天堂
臺灣街邊的、夜市的小吃很乾淨,不用擔心地溝油、注水肉之類的。地接的臺灣車友告訴我們:到了臺灣一定要吃臺灣的小吃。他們帶我們去了遊客們常去的士林夜市、基隆夜市、廟口夜市、自強夜市、六合夜市、鹿港夜市……還有很多巷子裡、街邊的小吃攤,聽他們邊吃邊和老闆聊天:「我小時候在你家吃飯時,是你爺爺當家……」 夜市上賣的青蛙下蛋味道好極了~
4如詩如畫的校園,似乎曾在夢裡見過臺灣的學校很乾淨,如大花園般。學校、街邊的畫欄常帶著些「卡通」的味道,常讓我想起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裡的巴學園。有百年歷史的老梅國民小學。我們停車在路邊,靜靜地看著它,完全被眼前油畫般的景致迷倒了。
5禮儀之邦的待客之道,隨處都能體會到的感動故事一:
臺灣人很乾淨。這種乾淨不是指衣著有多華美,而是人臉上自帶的、一舉一動透露出來的禮儀之邦的修養和濃濃的人情味,與年紀無關、與顏值無關。
騎行石門洞—淡水漁人碼頭、情人塔—臺北一段時,突降的暴雨,我和車友騎散了。一位年青的媽媽騎著摩託車、馱著兩個孩子,看到我在路邊問路,對我說:「跟著我的,我帶你到情人塔。」「下雨呢,你快帶孩子們回家吧。」「沒關係。」母子三人再三笑著對我說。母親緩緩地騎著摩託車,保持著騎自行車的我能跟上的速度。
故事二:
在金色水岸自行車道的開始處的木地板上,我犯起了嘀咕:這木地板能捨得讓自行車騎過?一位風姿綽然的女人正在旁邊用手機自拍,我過去討教。她熱心地用手機地圖為我導航,告訴我:「木地板就是自行車專用道,沿著金色水岸8.2公裡長的自行車專道騎到頭,便到了淡水老街。」
故事三:
那天因為臺灣來襲,自行車道漸漸靜謐異常,只有獨騎的我,和或近或遠的一位徒步者。我向他問路,交談中得知他叫至珩(雨兒註:不是「珩」,中間沒有雙立人,我找不到這個字),亦是車友,已經騎車、自駕環島數次,幾乎每周徒步5個多小時到臺北。至珩(雨兒註:不是「珩」,中間沒有雙立人,我找不到這個字)陪我走進了臺北市區。話別後,我轉了個立交橋,又迷路了。一位摩託車修理店的工人為我畫了張地圖,告訴我:「炎黃子孫是一家」。
走吧,讓我們騎車遊臺灣。
點擊"閱讀全文",現在購買此書可贈送另外一本你喜歡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