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公子札:即季札,吳王壽夢的小兒子。
周樂:周王室的音樂舞蹈。
工:樂工。《周南》、《召南》:《詩經》十五國風開頭的兩種。以下提到的都是國風中各國的詩歌。
始基之:開始奠定了基礎。
勤:勞,勤勞。怨:怨恨。
邶(bei):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湯陰南。庸: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新鄉市南。衛: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淇縣。
康叔:周公的弟弟,衛國開國君主。武公:康叔的九世孫。
《王》:即《王風》,周平王東遷洛邑後的樂歌。
鄭: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新鄭一帶。
細:瑣碎。這裡用音樂象徵政令。
泱泱:宏大的樣子。
表東海:為東海諸侯國作表率。大公:太公,指國開國國君呂尚,即姜太公。
豳(bin):西周公劉時的舊都,在今陝西彬縣東北。
蕩:博大的樣子。
周公之東:指周公東徵。
夏:西周王蹺一帶。秦:在今陝西、甘肅一帶。夏聲:正聲,雅聲。
魏:諸侯國名,在今山西芮縣北。
渢渢(feng):輕飄浮動的樣子。
險:不平,這裡指樂曲的變化。
唐:在今山西太原。晉國開國國君叔虞初封於唐。
陶唐氏:指帝堯。晉國是陶唐氏舊地。
令德之後:美德者的後代,指陶唐氏的後代。
陳:國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陽。
鄶(kuai):在今河南鄭州南,被鄭國消滅。
譏:批評。
《小雅》:指《詩·小雅》中的詩歌。
先王:指周代文、武、成、康等王。
《大雅》:指《詩·大雅》中的詩歌。
熙熙:和美融洽的樣子。
《頌》:指《詩經》中的《周頌》、《魯頌》和《商頌》。
倨:傲慢。國嗝:同「逼」,侵逼。攜:游離。荒:過度。囫處:安守。底:停頓,停滯。
五聲:指宮、商、角、微、羽。和:和諧。
八風:指金、石、絲、竹、翰、土、革、本做成的八類樂器。
節:節拍。度:尺度。
守有序:樂器演奏有一定次序。
《象箾(shuò )》:舞名,武舞。《南龠)(yuè):舞名,文舞。
《大武》:周武王的樂舞。
《韶濩hù》:商湯的樂舞。
慚德:遺憾,缺憾。
《大夏》:夏禹的樂舞。
不德:不自誇有功。
修:作。
《韶萷》:虞舜的樂舞。
幬(dào):覆蓋。
蔑:無,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