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觀止《季札觀周樂》左丘明

2021-02-17 古詩詞文賞析

吳公子札:即季札,吳王壽夢的小兒子。

周樂:周王室的音樂舞蹈。

工:樂工。《周南》、《召南》:《詩經》十五國風開頭的兩種。以下提到的都是國風中各國的詩歌。

始基之:開始奠定了基礎。

勤:勞,勤勞。怨:怨恨。

邶(bei):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湯陰南。庸: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新鄉市南。衛: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淇縣。

康叔:周公的弟弟,衛國開國君主。武公:康叔的九世孫。

《王》:即《王風》,周平王東遷洛邑後的樂歌。

鄭: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新鄭一帶。

細:瑣碎。這裡用音樂象徵政令。

泱泱:宏大的樣子。

表東海:為東海諸侯國作表率。大公:太公,指國開國國君呂尚,即姜太公。

豳(bin):西周公劉時的舊都,在今陝西彬縣東北。

蕩:博大的樣子。

周公之東:指周公東徵。

夏:西周王蹺一帶。秦:在今陝西、甘肅一帶。夏聲:正聲,雅聲。

魏:諸侯國名,在今山西芮縣北。

渢渢(feng):輕飄浮動的樣子。

險:不平,這裡指樂曲的變化。

唐:在今山西太原。晉國開國國君叔虞初封於唐。

陶唐氏:指帝堯。晉國是陶唐氏舊地。

令德之後:美德者的後代,指陶唐氏的後代。

陳:國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陽。

鄶(kuai):在今河南鄭州南,被鄭國消滅。

譏:批評。

《小雅》:指《詩·小雅》中的詩歌。

先王:指周代文、武、成、康等王。

《大雅》:指《詩·大雅》中的詩歌。

熙熙:和美融洽的樣子。

《頌》:指《詩經》中的《周頌》、《魯頌》和《商頌》。

倨:傲慢。國嗝:同「逼」,侵逼。攜:游離。荒:過度。囫處:安守。底:停頓,停滯。

五聲:指宮、商、角、微、羽。和:和諧。

八風:指金、石、絲、竹、翰、土、革、本做成的八類樂器。

節:節拍。度:尺度。

守有序:樂器演奏有一定次序。

《象箾(shuò )》:舞名,武舞。《南龠)(yuè):舞名,文舞。

《大武》:周武王的樂舞。

《韶濩hù》:商湯的樂舞。

慚德:遺憾,缺憾。

《大夏》:夏禹的樂舞。

不德:不自誇有功。

修:作。

《韶萷》:虞舜的樂舞。

幬(dào):覆蓋。

蔑:無,沒有。

相關焦點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觀止《單子知陳必亡》左丘明
    屆時又提醒人們說:『結束場院的農活,備好土箕和扁擔,當營室之星見於中天時,營造工作就要開始。在大火星剛出現時,到司裡那兒去集合。』這正是先王能夠不費錢財而向民眾廣施恩惠的原因啊。現在陳國早晨已能見到大火星了,但是道路已被雜草堵塞,農村的穀場已被廢棄,湖泊不築堤壩,河流不備舟橋,這是荒廢了先王的遺教。  「周代的制度規定:『種植樹木以標明道路,郊外提供食宿以款待旅客。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周鄭交質》左丘明
    後者寫汲取行潦之水供宴享。昭:表明。
  • 左丘明的詩有哪些?左丘明的詩詞全集36首
    先秦詩人左丘明,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於前502年,死於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後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蹇叔哭師》左丘明
    蹇叔的論戰之道幾千年來一直為世人稱道,被奉為「知己知彼」的楷模。然而秦穆公沒有聽從蹇叔的正確意見。秦穆公利令智昏,一意孤行,執意要派孟明視(百裡奚的兒子)、白乙丙、西乞術(蹇叔的兩個兒子)三帥率部出徵。蹇叔實際上已失去進諫的正常渠道,但他仍然不放棄努力——以「哭師」的形式來進諫,直言不諱地指出此次襲鄭的必然結果。
  • 【古文觀止】: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祿》
    晉文公找他不著,就把綿上的田做為介之推的封田,並說:「用這來記下我的過失,並且也用來表揚好人。」【賞析】故事有頭有尾,結構完整,敘事富於故事情節性與戲劇衝突性,這是《左傳》文學藝術特色之一。介之推追隨晉文公流亡在外長達十九年,曾割股之肉給晉文公充飢,但在回國後他並不像其他人那樣向晉文公索取封賞,而是超然隱遁,可謂高人。
  • 《吳子使札來聘》公羊高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謁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季子猶不受也。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致國乎季子。」皆曰諾。故諸為君者皆輕死為勇,飲食必祝,曰:「天苟有吳國,尚速有悔於予身。」故謁也死,餘祭也立。餘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長庶也,即之。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爾。闔廬曰:「先君之所以不與子國,而與弟者,凡為季子故也。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愛蓮說》周敦頤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了《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了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裡的之一罷了。這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裡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 《子魚論戰》左丘明
    子魚論戰左丘明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
  • 左丘明:正氣浩然傳千古 「史聖」之光耀桃都!
    而要說起君子文化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史聖」左丘明,他被孔子尊為「君子」,司馬遷稱其為「魯君子」。如今,「愛國、誠信、正直、奮進」的君子文化已成為桃都大地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肥城市是「史聖」左丘明故裡,被譽為「君子之邑」。伴隨著《魅力中國城》上的精彩展示與君子商學院的成立,「愛國、誠信、正直、奮進」的君子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成為滋潤肥城人成長,滋潤我市蓬勃發展的精神力量。
  • 季札三讓惹血案.
    「我之砒霜,汝之蜜糖」。世上君子萬裡挑一,凡人卻是芸芸眾生。季札的讓位,卻引發了大家熟悉的專諸刺王僚的篡位故事。 為此,後人批評季札,不顧國家利益,只想著過無憂無慮的瀟灑生活,導致了國家陷入動亂。好像也有些道理,既然季札你堅持你的政治態度,父死子繼的規矩,當初應該堅持反對老二即位,堅持老大的兒子繼承,這樣才合乎規矩吧。
  • 帶娃學習之118——連戰車都沒有的吳國,居然有和孔子齊名的大賢,成語:燕巢於幕、泱泱大國、季札掛劍等
    季札死後,舉國哀悼,消息傳到魯國,孔子久慕季札賢名,特派學生子遊持自己所書簡前往憑弔。季札的墓在離故居王甲莊9裡之處,建廟立碑,碑文相傳即孔子派子遊帶來的簡,分兩排書,曰「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 6.
  • 《鄭伯克段於鄢》左丘明
    鄭伯克段於鄢先秦:左丘明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
  • 【季札掛劍】
    謙恭禮讓、遠見卓知,在《史記》中,司馬遷讚美其是一位「見微而知清濁」的仁德之人。        公元前約544年,季札奉命出使北方列國。途徑徐國時,徐君聽聞吳國的鑄劍技術馳名天下,對季札身上的佩劍羨慕不已,只是不好意思開口。季札看在眼裡,心中決定把佩劍贈予徐君,只是礙於公務在身,不便即贈。
  • 季札與寶劍
    深秋時節,季札在歸途中又路至徐國。春天在這裡時,他曾暗許把寶劍送給徐君。想不到再到徐國,物是人非,徐君已經離開人世。悲傷唏噓之餘,他沒有忘記自己當初心中立下的承諾。他鄭重解下寶劍,端端正正掛在徐君墓前的樹上。隨從不解:「徐君已經死了,為什麼還要送他寶劍呢」?季札說:「當初我內心已經答應送給他了,難道就因為他死了,就違背我的本意嗎」?
  • 季札讓國,為什麼他寧可躲進深山也不繼承王位?
    不願做握有生殺大權能夠主宰他人命運並且富有四海的一國之君,難得一聞,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個奇人就是吳王的第四子季札。更令人稱奇的是,季札的三個哥哥都能夠謹遵父王遺命,不傳子而傳弟地一心要把國君的寶座最終傳給他,這對於那時乃至以後的兩千年,都使人感到匪夷所思。
  • 古文賞析:歷代英雄都是怎樣煉成的?
    這段話是這麼說的:昔西伯拘羑裡,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卜居》屈原
    顯然﹐《卜居》並非真的問卜決疑之作﹐只不過設為問答之語﹐以宣洩作者的憤世嫉俗之意而已。篇中多用譬喻﹐如「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等﹐形像鮮明﹐而且音節嘹亮﹐對比強烈﹐體現了激憤的情緒。就形式而言﹐《卜居》全篇用對問體﹐凡提八問﹐重重疊疊而錯落有致﹐決無呆板凝滯之感。後世辭賦雜文中賓主問答之體﹐實即濫觴於此。
  • 【雅語誦讀】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祿》
    介之推不言祿 左丘明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
  • 季札公掛於徐墓的千金之劍 終藏於黃土高原 三晉大地
    當年季札公將吳國千金之寶劍掛於徐墓之旁的松樹之上,慨然而去,後來這支劍到了哪裡,史無記載。 現在,吳季子劍今藏於山西晉中榆社縣的化石博物館,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吳季子劍,也是榆社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同時又認為,季子是身份,者尚是人名,並認為「者尚」正是季札之名。「受餘厥司金」中,「餘厥司」指下屬;金,此處指銅。元用,元者善業,用為器用。「元用」一次為兵器銘文之襲用語,如諸樊劍的「自作元用」;夫差劍的「自作其元用」。 綜上所述,劍銘的大意是說:吳王諸樊的弟弟季子者尚接受了下屬的獻銅,用來做了自己的「元用」劍。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鴻門宴》司馬遷
    行略定秦地:將要奪取秦國本土關中之地。行,行將,將要。王(wàng):稱王。旦日:明天。饗(xiǎng):用酒食款待,這裡指犒勞。說(shuì):勸說。幸:寵幸,寵愛。氣:預示吉兇之氣。漢代方士多有望氣之術,認為望某方雲氣即可測知吉兇。左尹(yǐn):令尹的輔佐,為楚國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