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觀止《單子知陳必亡》左丘明

2021-02-23 古詩詞文賞析

  周定王派單襄公出使宋國,此後又借道陳國去訪問楚國。已是清晨能見到大火星的季節了,道路上雜草叢生無法通行,負責接待賓客的官員不在邊境迎候,司空不巡視道路,湖澤不築堤壩,河流不架橋梁,野外堆放著穀物,穀場還沒有修整,路旁沒有種植樹木,田裡的莊稼稀稀拉拉,膳夫不供應食物,裡宰不安排住處,都邑內沒有客房,郊縣裡沒有旅舍,百姓將去為夏氏修築臺觀。到了陳國都城,陳靈公與大臣孔寧、儀行父穿戴著楚地流行的服飾到夏氏家玩樂,丟下客人不會見。

  單襄公回朝後告訴周定王說:「陳侯如果不遭兇災,國家也一定要滅亡。」周定王問:「為什麼呢?」單襄公答道:「角星在早晨出現時表示雨水結束,天根在早晨出現時表示河流將乾枯,氐星在早晨出現時表示草木將凋落,房星在早晨出現時便要降霜了,大火星在早晨出現時表示天氣已冷,該準備過冬了。所以先王的教誨說:『雨季結束便修整道路,河流乾枯便修造橋梁,草木凋謝便儲藏穀物,霜降來臨使備好冬衣,寒風吹起就修整城郭宮室。』所以《夏令》說:『九月修路,十月架橋。』屆時又提醒人們說:『結束場院的農活,備好土箕和扁擔,當營室之星見於中天時,營造工作就要開始。在大火星剛出現時,到司裡那兒去集合。』這正是先王能夠不費錢財而向民眾廣施恩惠的原因啊。現在陳國早晨已能見到大火星了,但是道路已被雜草堵塞,農村的穀場已被廢棄,湖泊不築堤壩,河流不備舟橋,這是荒廢了先王的遺教。

  「周代的制度規定:『種植樹木以標明道路,郊外提供食宿以款待旅客。國家有專設的牧場,邊境有接待賓客的設施,窪地裡有茂盛的水草,園苑中有林木和水池,這都是用來防備災害的。其餘的地方無不是農田,百姓沒有閒置的農具,田野沒有叢生的雜草。農時不被耽誤,勞力不被浪費。生活富裕而不窮困,百姓安逸而不疲憊。都城中各類人員職責分明,郊外的民眾勞作井然有序。』如今陳國的道路無法辨認,農田埋沒在雜草叢中,莊稼熟了無人收割,百姓為國君的享樂而疲於勞作,這是拋棄了先王的法度。

  「周的《秩官》上說:『地位相等國家的賓客來訪,關尹便向上報告,行理手持符節去迎接,候人引路,卿士到郊外表示慰問,門尹清掃門庭,宗祝陪同客人行祭禮,司裡安排住處,司徒調派僕役,司空視察道路,司寇查禁奸盜,虞人供應物品,甸人運送燃料,火師照看火燭,水師料理盥洗,膳宰進送熟食,廩人獻奉糧米,司馬備齊草料,工人檢修車輛,百官各按職責照應,客人來訪如同回到了家裡。因此大小賓客無不感到滿意。如果大國的客人到了,接待的規格就提高一個等級,更加恭敬。至於天子派官員到來,則由各部門的長官接待,上卿加以督察。如果天子下來巡視,就由國君親臨督察。』如今臣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還是天子的親族,是奉了天子的使命作為賓客而途經陳國,然而主管的官員卻不來照應,這是蔑視先王所制定的官職。

  「先王的法令中說:『天道是獎善懲惡的,所以凡由我們周室治國,不允許違背法令,不遷就怠惰放縱,各自遵守你們的職責,以接受上天的賜福。』如今陳侯不顧念歷代相承的法度,拋棄自己的夫人妃嬪,帶領下屬到夏氏那裡去恣意淫樂,這不是褻瀆了姬姓嗎?陳侯是我們大姬的後裔,卻丟棄正式的禮服而穿戴楚地的服飾外出,這不是簡慢了禮制嗎?這又違背了先王的政令。

  「過去先王的教誨,即使認真遵行還恐怕有所差池。像這樣荒廢先王的遺教、拋棄先王的法度、蔑視先王的分職、違背先王的政令,那憑什麼來保守國家呢?地處大國的中間而不仰仗先王的遺教、法度、分職、政令,能夠支持長久嗎?」

  周定王六年,單襄公到楚國。定王八年,陳靈公被夏徵舒殺害。定王九年,楚莊王攻入陳國。

相關焦點

  • 《單子知陳必亡》左丘明
    單子知陳必亡左丘明定王使單襄公聘於宋。遂假道於陳,以聘於楚。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觀止《季札觀周樂》左丘明
    始基之:開始奠定了基礎。勤:勞,勤勞。怨:怨恨。邶(bei):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湯陰南。庸: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新鄉市南。衛: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淇縣。康叔:周公的弟弟,衛國開國君主。武公:康叔的九世孫。《王》:即《王風》,周平王東遷洛邑後的樂歌。鄭: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新鄭一帶。細:瑣碎。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蹇叔哭師》左丘明
    蹇叔的論戰之道幾千年來一直為世人稱道,被奉為「知己知彼」的楷模。然而秦穆公沒有聽從蹇叔的正確意見。秦穆公利令智昏,一意孤行,執意要派孟明視(百裡奚的兒子)、白乙丙、西乞術(蹇叔的兩個兒子)三帥率部出徵。蹇叔實際上已失去進諫的正常渠道,但他仍然不放棄努力——以「哭師」的形式來進諫,直言不諱地指出此次襲鄭的必然結果。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周鄭交質》左丘明
    後者寫汲取行潦之水供宴享。昭:表明。
  • 【古文觀止】: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祿》
    晉文公找他不著,就把綿上的田做為介之推的封田,並說:「用這來記下我的過失,並且也用來表揚好人。」【賞析】故事有頭有尾,結構完整,敘事富於故事情節性與戲劇衝突性,這是《左傳》文學藝術特色之一。介之推追隨晉文公流亡在外長達十九年,曾割股之肉給晉文公充飢,但在回國後他並不像其他人那樣向晉文公索取封賞,而是超然隱遁,可謂高人。
  • 左丘明的詩有哪些?左丘明的詩詞全集36首
    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 寺人披見文公 - 先秦·左丘明 呂、郤畏逼,將焚公宮而弒晉侯。寺人披請見。公使讓之,且辭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後餘從狄君以田渭濱,女為惠公來求殺餘,命女三宿,女中宿至。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猶在,女其行乎!」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猶未也,又將及難。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愛蓮說》周敦頤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了《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了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裡的之一罷了。這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裡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 《子魚論戰》左丘明
    子魚論戰左丘明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
  • 左丘明:正氣浩然傳千古 「史聖」之光耀桃都!
    而要說起君子文化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史聖」左丘明,他被孔子尊為「君子」,司馬遷稱其為「魯君子」。如今,「愛國、誠信、正直、奮進」的君子文化已成為桃都大地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肥城市是「史聖」左丘明故裡,被譽為「君子之邑」。伴隨著《魅力中國城》上的精彩展示與君子商學院的成立,「愛國、誠信、正直、奮進」的君子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成為滋潤肥城人成長,滋潤我市蓬勃發展的精神力量。
  • 《鄭伯克段於鄢》左丘明
    鄭伯克段於鄢先秦:左丘明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
  • 【雅語誦讀】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祿》
    介之推不言祿 左丘明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卜居》屈原
    顯然﹐《卜居》並非真的問卜決疑之作﹐只不過設為問答之語﹐以宣洩作者的憤世嫉俗之意而已。篇中多用譬喻﹐如「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等﹐形像鮮明﹐而且音節嘹亮﹐對比強烈﹐體現了激憤的情緒。就形式而言﹐《卜居》全篇用對問體﹐凡提八問﹐重重疊疊而錯落有致﹐決無呆板凝滯之感。後世辭賦雜文中賓主問答之體﹐實即濫觴於此。
  • 古文賞析:歷代英雄都是怎樣煉成的?
    這段話是這麼說的:昔西伯拘羑裡,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鴻門宴》司馬遷
    行略定秦地:將要奪取秦國本土關中之地。行,行將,將要。王(wàng):稱王。旦日:明天。饗(xiǎng):用酒食款待,這裡指犒勞。說(shuì):勸說。幸:寵幸,寵愛。氣:預示吉兇之氣。漢代方士多有望氣之術,認為望某方雲氣即可測知吉兇。左尹(yǐn):令尹的輔佐,為楚國官名。
  • 上聯:「左丘明兩眼無珠」,下聯妙筆生花,太經典了!
    三、左丘明兩眼無珠;趙子龍一身是膽。這副對聯嵌入了人名趙子龍和左丘明,人體名詞「一身」對「兩眼」,膽對珠,副詞是對無。這是清朝考生寫的,諷刺主考官大搞權錢交易,錄取不學無術的有錢人是有眼無珠、目無法紀、膽大包天。四、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口技》林嗣環
  • 魯國史話廿五:左丘明不想講述的3個字,搞懂後,裡面故事還挺多
    莫非左丘明要刻意隱瞞些什麼嗎?我一邊思考著這個問題,一邊還得再去尋找線索,希望能搞清楚這三個字到底是怎麼回事。而我第一個想到的線索,便是從三個字本身含義入手,或許讀懂了字面意思,也就能挖掘出相關內容了。
  • 小朋友古文啟蒙網課+自雞路線乾貨分享 這份雞娃方案請收好!
    如何引導學習斷句的方法,以《刑天舞幹戚》為例:《刑天舞幹戚》全文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於常羊之野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對於低齡階段孩子來說,閱讀時可以通過重點詞語來展開充分合理的想像,從而幫助娃深入理解古文內容,體會作者感覺,如下以一個詞「爭」,幫助娃打開了想像空間。關於小古文啟蒙書單,魚sir比較推薦《小古文觀止》,書籍不在於多,在於能不能讀完,能不能讀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