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箐宇,音樂製作人、編曲人、音樂學院教師、TalentUnion聯合創始人。
主要編曲作品:
廖昌永《我愛你》
阿雲嘎/鄭雲龍《都是夜歸人》(電影《深夜食堂》片尾曲)
黃曉明《緣》(電視劇《錦繡緣-華麗冒險》主題曲)
胡歌《一吻天荒》(電視劇《軒轅劍之天之痕》主題曲)
許嵩《全球變冷》
戚薇《如果愛忘了》(電視劇《愛情睡醒了》片尾曲)
BY2《當時的我們》
王嘯坤《長白山》
TFBOYS《守護家》(舒膚佳廣告曲)
火箭少女101 Sunnee《不哭》(電影《悲傷逆流成河》推廣曲)
等300餘首正式發行曲目,各類影視,遊戲,節目配樂則已上千首。
獲得獎項:
提名2010年度MusicRadio中國TOP排行榜內地最佳編曲
編曲 戚薇 - 《如果愛忘了》獲得第19屆中歌榜(北京流行音樂典禮)年度金曲獎
編曲甦醒 - 《怕愛》獲得 第19屆中歌榜(北京流行音樂典禮)年度金曲獎
編曲戚薇&範逸臣 -《黑白之間》獲得第19屆東方風雲榜年度對唱歌曲獎
編曲 甦醒 - 《愛人》獲得 《音樂先鋒榜》2016年度頒獎典禮 內地十大先鋒金曲
編曲 王嘯坤 - 《長白山》獲得 第二屆中國新歌榜頒獎典禮 年度優曲
編曲 王嘯坤 - 《長白山》 獲得 Billboard Radio China 2016年度華語十大金曲獎
感謝音樂人網的邀請,很多時候我們用音樂表達、交流、「聽音識人」。這次則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心得,體會。
以上成果不是一蹴而就。儘管天分很重要,但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靠漫長的積累。每一首背後都是一場頭腦風暴,藉由以往的經驗或新的嘗試,反覆雕琢,且常常與孤獨作伴。很多人工作、學習中,都急於看到結果。學習一點管弦配器法就想著編出漢斯季默,威廉士式的交響樂,剛上手合成器就想做出酷炫的電音,寫出首歌就想馬上就火…若達不到,則從入門到放棄。其實大部分時間,我們要忍受自己修行尚淺、默默無聞、作品得不到認可、瓶頸無法突破的狀態,並且是常態。當積累慢慢增多,量變總會到質變。千萬要戒除浮躁,踏實提高自己。不要陷入越是急於求成,就越是浮躁。越是浮躁就越對現狀不滿的漩渦中。1,鍵盤水平需要長時間練習、提高。鍵盤水平很大程度決定你的編曲速度,能一遍過就不需要兩遍。2,對音色的敏感度需要長時間培養。什麼才是好的音色?有沒有被混音師吐槽音色爛,頻率不對?記得曾經花一下午時間,就為挑一個滿意的地鼓。為了得到某個有特色的音色,常常每套音源每個音色挨個聽,並思考、做筆記。這個音色可以怎麼用,用在哪裡,怎麼快速的找到它…3,和聲進行的感覺需要長期培養。我們書上,理論上能學到和聲怎麼連接是對的,科學的,但不見得是酷的。想讓簡單的和聲連接變得複雜,更多色彩,就需要多聽,多感受別人用的「毫無規律」的和聲。從聽感上去掌握。4,其他大家可以舉一反三。鋼琴、弦樂的編寫,合成器的調製,節奏組的搭配,銜接,過度的處理…都可以經過長時間實戰積累總結出自己的方法,得到提升。我從入行至今已有10年(大學二年級開始),這十年可以說是一刻也未停歇,特別是近兩年,除了日常案子,還開始任教於北京現代音樂學院,創建公司,更加沒有休息時間。當然不是誰逼我這麼做,而是完全的內在驅動。原因就是——比起出去吃喝玩,體驗「人生樂趣」,我認為把情感從音樂裡表達出來,踏實做好每一首作品,與聽眾產生共鳴是更有意思的體驗。別人常說我努力,僅一笑過之,因為我知道,對你熱愛的東西是談不上「努力」的。所以後來看到一句話特別贊同:「需要努力才能去做的事情十有八九不會成功」。如果你真的熱愛一樣東西,你會有內在驅動促使你去做到,並不需要「太費力氣」。所以前面說的放慢腳步踏實學習提高這個過程,也並不是需要刻意堅持或需要意志力才能完成的事情。熱愛,就不會覺得這個過程痛苦。所以,如果有人覺得這個過程枯燥無味,可以試著把它賦予意義。比如遇到不熟悉、不擅長的風格、要求,就自然想要逃避困難。但你想想逃避的結果是什麼呢?以後若再遇到同樣風格,同樣問題依然是得不到解決。而現在咬牙迎難而上,將其解決,對於往後不就更有把握嗎?現代意義的流行音樂就是很多種風格的大融合。你會聽到Bossa裡面用到卻是808電鼓、搖滾音樂裡用了大量合成器、交響樂裡有電子音色穿插、電子舞曲裡卻有弦樂組…所謂融匯貫通,就是把各種音樂類型、風格都掌握並加以融合應用。作為職業音樂人,應該要將其掌握,這樣做有幾個好處:2. 改編。也就是把原本某首歌從編曲上改編成另一種風格,常見於各大音樂類節目。掌握不同風格便能在「改編大國」更加得心應手,把Folk改House,把民歌改搖滾…你懂的。3. 創造出獨樹一幟、帶有個人特色,甚至新的曲風。在新歌發行數量爆炸的時代,擁有自己的辨識度。顯然,掌握多風格是有好處的,但一些專精於某風格,把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製作人也令人佩服。在需要特定風格音樂時候,大家就會想到他。所以我的建議是專精於一兩種風格,其他並行掌握,並行掌握不等於馬馬虎虎。這裡可以簡單講講我的履歷,大二進入職業生涯——音樂製作、唱片公司。師從臺灣音樂製作人林從胤老師,學到極其寶貴的編曲,音樂製作知識。三年後以獨立音樂人身份繼續積累經驗,作品。結識了一些對我幫助很大的老師們,其中特別感謝我的恩師,海蝶音樂創始人、前總裁——畢曉世老師。無論從音樂製作技術上,認識上都給我莫大幫助。信任、並給我很多重要案子,同時還是一位會根據我能力「主動漲價「的老師。為此我也把做音樂看成報恩,認真對待每一首作品,對得起我的價格和他們的期望。同時也感謝每一位幫助我的製作人,他們都有各自對音樂的見解。我要做的,也是融匯貫通,建立自己對音樂的見解。直到近來有緣結識陳迪老師,共同創建TalenUnion,關注點漸漸從個人轉變為團隊,相信團隊作戰,人多力量大。這裡要提到一點,有人說我運氣好,遇到很多貴人。要記住,相信運氣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概率是獨立於任何人存在的。遇貴人的技巧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踏實的提高自己,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此時」有價值的「、」高效能的「優秀人士會主動找上你,甚至得到意外的幫助。所以,先讓自己成為對人有幫助,能解決事情的」貴人「。我工臺上還算簡潔,電腦,音效卡,MIDI鍵盤,音箱,再無其他。對設備並無太多追求,我觀點是夠用就好。武俠小說裡的江湖高手,手拿根樹枝也一樣橫掃天下,而對於手無縛雞之力的人來說,給他幹將莫邪又有什麼用處呢?當然想要做到極致,對設備有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常常看到一些音樂人懟甲方的抱怨,「給5000的預算卻要5W的效果」,「給的參考都是好萊塢大片,預算連0頭不到」,「我要做一首會火的歌」……可惜,這樣的客戶我基本上沒遇到,若遇到,你們得好好想想原因。在我看來,做商業音樂是一種服務性工作,最後一定是客戶滿意,驗收。所以溝通,知曉對方想要的是什麼很重要,以免一開始做的方向就和客戶想想的不一樣,造成大量修改甚至推翻重來。若提出修改,有人樂於配合,皆大歡喜。有的人則堅持己見,認為自己的方案更優,不願修改。這時候通常分為兩種:2,自己思維不夠開闊,專業欠缺,無法實現客戶的想法,這時候就要拓寬思維,嘗試新的可能性和解決辦法。我看來現在活躍在線上的編曲,混音通常服務性都很高。大家有想問箐宇老師問題的(不限於技術層面),歡迎在文末留言,屆時將在講座中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