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老師教了孩子依然不會的問題補習班就一定可以教會嗎?

2020-12-28 跟北房三間聊教育觀

今天在文具店偶遇我兒子的同學雨墨和她媽媽。雨墨媽媽見到我就問了關於要不要給雨墨報補習班的問題,還說班裡的某個同學已經報了,那位同學家長說是非常不錯。但是雨墨媽媽依然有些猶豫見到我了就問了這樣的問題。

其實雨墨這個孩子的學習情況我多多少少有些了解,平時在拍作業的時候我就發現過孩子總是很緊張,特別是遇到背的或者讀的作業時候雨墨的緊張情緒就更加明顯。

最初看到雨墨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專門私加了她父親,跟她父親反應過這個問題,也大致詢問了一些雨墨平時在家的學習情況,雨墨父親說有的時候他們是對孩子確實有些情緒急躁,但孩子也有一定的問題,尤其是寫作業的時候總得跟她說三遍以上雨墨才肯寫,寫一會兒就走神,最後只能家長在跟前盯著。

所以真針對她的問題,我先問她給雨墨報班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呢?她嘆了口氣說:「雨墨的成績一直不理想,在家還得父母盯著,這樣什麼時候是個頭啊!索性報個班讓老師盯著她吧!」

我笑了笑再次反問她:「英語班的老師的主要職責是教學還是負責替家長看孩子呢?如果不解決雨墨學習的自主性,換了誰看也是一樣的結果。」

雨墨媽媽會產生這種想法我相信肯定不是個例,很多給孩子在外報補習班的家長其實也都是因為自己教不了,外加管不好,所以不得不採用花錢請機構替自己解決困惑的方式。

但真的上了補習班以後問題解決了嗎?其實並沒有,但是家長依然熱衷報補習班我覺得更多的是圖一種自己的心安,覺得孩子不在跟前眼不見心不煩,況且補習班也會把老師講過的和沒講得再講一遍,再學不會就是孩子自己有問題了。

這是一種名曰「病態」的心理。當問題該前置的時候選擇了漠視,等問題爆發的時候再渴望通過其他渠道來解決,結果在原有問題根本沒有解決的情況又製造了新的問題,唯一不同的是,接下來的風險卻得由孩子和補習機構來承擔。

那麼當問題已經爆發的時候,或是即將爆發的時候,應當前置哪些問題?又該由誰來出面解決呢?

在我研究過的所有優等學生雖然學習特徵各有千秋但是卻都具備一個共同點就是特別有時間觀念。

在我身邊總能看到這樣的例子,孩子在玩的時候父母喚孩子走但孩子就是不走,比如幼兒園放學了很多孩子就樂意去玩那些遊樂設施,父母說好幾遍回家但孩子就是不走。但優等生卻天然具備一個其他家長很羨慕的優點,那就是說再玩多久就是玩多久,時間到了很守信用。

放在學習上也是一樣,比如我兒子放學回並不是先寫作業,而是看會兒動畫片,再玩會兒玩具。之後到了七點半的時候他會準時開始做作業,作業往往也是其他同學1/2甚至1/3的時間。而且這個時間段他從不用人看,也不會在寫作業過程中想著玩或者動畫片。

還有很多家長總給孩子灌輸一個觀念:學習就是負擔。負擔的定義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又必須去執行的項目即被稱之為負擔。至於學習到底是不是負擔對於孩子來說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想要強調的一點就是家長這是在給孩子灌輸一個錯誤的認知。

試想我們再換到負擔對立面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至少我總告訴我的兒子,學習就是發現自己問題,再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一次次主動面對困難再解決困難,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就是給將來養成更好的做事習慣打下基礎。

不知道聽了今天的內容之後,廣大迷戀補習班的家長朋友是否依然覺得補習班對你有莫大的吸引力呢?

孩子學習真正的問題,補習班同樣不可能解決,另外只要肯面對,並且切身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話,往往那些棘手的問題也沒有看上去那麼堅不可摧。

相關焦點

  • 《銀河補習班》揭露教育孩子的真相:父母的教育,藏著孩子的未來
    說到《銀河補習班》,相信很多家長看過後,感觸都特別深刻吧。這是一個講述親情與教育的影片,除了反應了一些教育問題,讓人們感觸最深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影片中,馬浩文這個爸爸的形象在很多人心裡都是覺得不稱職的。因為由於自己的「疏忽」,他在監獄裡度過了一段時間。
  • 電影《銀河補習班》:再平凡的父母,也可以是孩子眼中的超人
    馬皓文的教育理念看起來荒謬絕倫,和現實格格不入。幾乎所有人都在質問他,你到底會不會當爹? 但最後的結果證明,他是正確的。 有網友評價說,電影是鄧超對自己少年時代的一次重演。 有網友說,裡面許多細節,在瞬間就打動了自己。
  • 影評丨《銀河補習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整部作品圍繞作為工程師的馬皓文因為一次意外事故入獄,出獄後的他意外錯過了孩子七年的教育時光。孩子馬飛遇到了學業問題,而馬皓文決心自己教育孩子,並如願挽救了孩子的學業,將馬飛培養成才的故事。整部作品劇情緊湊,搭配合理。
  • 別再讓孩子當「聖母」,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
    例如家長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已經被父母們教爛了。但是家長們想過沒有,孩子在學習這些知識,禮儀和思想時,是否真的能夠領悟到呢?會分享的孩子不一定懂得謙讓的美德多麼偉大,他們只是不想讓父母失望,不敢拒絕,不敢自私罷了。
  • 孩子一天趕3個補習班,成績還是提不上去,父母該反思以下問題了
    孩子努力學習成績依舊提不上,父母應該反思一下問題:其實,孩子學習努力,每天時間被排得滿滿的,成績依舊提不上去,不一定是孩子的問題,很可能是家長的問題。所以,父母應該反思一下。①自己是否太焦慮,傳染了孩子?
  • 中小學寒假臨近,課外補習班真的會讓你的孩子彎道超車嗎?不一定
    基本上都是內容超前,這也就是說,那些基礎不好的學生,如果報名補習班班課的話,效果不會好,大概率是浪費家長的時間和金錢。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家長不如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在家有針對性的輔導或者報名一對一。第二 上補習班單純就是為了躲開父母的管教有一類學生是喜歡上補習班,但是重來就沒有效果,那到底是為什麼?主要是應付式的上補習班,因為只要在外面學習,就可以躲開父母的嚴厲管教。
  • 從《銀河補習班》看家庭教育
    當時的馬皓文是一個工程師,經濟應該比較寬裕,區區一個地球儀,一定不會買不起,但是他寧願自己花時間和精力認真給孩子準備,用一個足球精心改造成地球儀,用心的程度導致差點延誤聖火的轉接。家長的用心,孩子承接在心裡,此後的很多年,哪怕馬皓文蒙冤入獄,那個地球儀被毀壞,但馬飛一直珍藏,後來搬家,那個破爛的足球沒有了往日的神採,但依然在老房子裡放著。
  • 《銀河補習班》鄧超的「另類」教育,是「荒謬」還是「確確實實」
    我們也常常教孩子讓他們為自己樹立一個目標,但是我們也就僅僅是告訴而已,並沒有真正地去幫助他們如何樹立,又該如何一步一步去完成。我自己更喜歡馬皓文的教育方式,不如說我更喜歡他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下面我將從「馬皓文和閆主任如何教育孩子、兩人都教會了孩子那些東西、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誤區、自我感悟」四點來淺析《銀河補習班》。
  • 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
    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就開始影響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長,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父母都教會了孩子什麼。父母需要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多,那麼,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呢?如果孩子在成年之前,沒有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生存的能力,已經成年的孩子如果依然不能離開父母去獨立的生活,那麼父母的教育可以說是失敗的。所以,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孩子學會自食其力的獨立生存能力。
  •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鄧超用這部催淚大作告訴你,如何做老師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是許多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卻可以說是一塌糊塗,許多父母也都是十分的迷茫,到底如何才能做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呢?電影的內核是一堂愛的必修課,從鄧超飾演的馬皓文為兒子馬飛辦宇宙獨一無二的補習班開始講起。說到底和《星際穿越》裡面的父女情是一樣的,馬修通過平行時空和星際穿越來完成對於女兒的指導,「幽靈」即愛的化身,這種密碼只有父女才能破譯。而《銀河補習班》中,爸爸對於兒子的愛是信任,是引導和陪伴,是打開思維的牆真正的正確去看這個世界。作為暑期檔一部重磅大片,這部電影更多的能引發父母對於子女教育問題的思考。
  • 從電影《銀河補習班》引發的教育思考
    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和滿滿的愛給予兒子馬飛自由成長的空間,教會兒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對困難的勇氣。馬飛面臨學業問題,儘管在學校看來兒子沒有可塑之處,但馬皓文從未放棄,鼓勵孩子找到心中的夢想並為之努力。馬皓文與校長求情,打算用一個月時間將馬飛的學業提高,證明他不是不可救藥的學生,「學渣」也是可造之材。
  • 補習班補習了哪些內容?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補習班?
    現在補習是一種常態,很多家長甚至會考慮在孩子還是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參加補習班。而補習班歸根結底是對人格的補充。那補習班到底補習了什麼,本人作為一位有著十多年參加各類補習經驗的人是很有發言權的。雖然時代在變,但基礎的知識體系、補習方式仍然不會改變。
  • 銀河補習班:孩子,你永遠都不要停下思考
    多年過去了,馬飛依然記得父親當年對他說過的一句話「你只要腦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能幹這個地球上所有的事。」這句話固然關乎信念,但值得我們深思,我們的教育追求成績、分數,也給孩子提供看似豐富多彩的活動,但我們真的關注孩子的大腦是否在不停地思考了嗎?
  • 這兩類高中生,參加補習根本沒有用,補習班老師不會說出真相
    別人家的孩子補習了一段時間後成績有所提升,這就可以證明補習班的老師授課方面沒有問題,那為什麼自己家孩子沒有提升呢?細細地品一品,你家的孩子是不是有這兩個特徵呢。這兩類孩子,補習就是浪費時間不是所有的孩子參加補習班成績都會提升,這兩類孩子自身學習上存在問題,即使再怎樣補習都不會進步,只會浪費時間,而補習班老師為了拿到補習的課時費,不會告訴你真相。
  • 《銀河補習班》——我們要怎樣界定教育和雞湯之間的界限
    由於是應試教育題材的電影,因此也比較受廣大群眾關注,這一類題材本來很少會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但《銀河補習班》卻似乎不太一樣。這部電影在收穫了無數好評的同時,也遭受到很多人的吐槽,風評和口碑可以說達到兩個極端,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之間的較量在這部影片中完全地體現出來。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李玫瑾教授也到過,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之後到了12歲,父母的嘮叨就是「垃圾」。一流的父母都這樣教孩子處理情緒問題如果你曾嘗試過和一個孩子講道理,你應該會明白那是一種多麼受挫的體驗。而父母和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是雙向溝通,這就要求父母需要向孩子說明我們希望他這麼做的原因,再去傾聽孩子的想法,一起討論如何可以達成雙方都同意的雙贏決定。有來有往,暢通的溝通才是所謂的雙向溝通。
  • 可以教孩子「別和陌生人說話」,怎麼教孩子「別和童子軍的老師說話...
    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給他們的私處拍照。 這個問題經常被父母錯過。有一個病態的世界,戀童癖者喜歡在網上拍攝和交換裸體兒童的照片。這是一種流行病,它使你的孩子處於危險之中。告訴你的孩子,任何人都不應該給他們的私處拍照。 6.
  • 南通如皋九華小學某老師涉嫌猥褻女生被調查——你嫌棄性教育太早,壞人並不會嫌孩子太小
    父母,應該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師 臺灣女作家林奕含13歲時被補習班老師誘姦,她想把這件事告訴媽媽,媽媽卻說:女生不發騷,老師怎麼會找她。教會孩子保護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家長和學校的避諱,並不是在保護孩子的純潔,而是增加了壞人犯罪的機會。教會孩子保護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 《銀河補習班》:沒有學不好的孩子 只有教不對的師長
    今年暑期大熱的《銀河補習班》吸引了諸多家庭走進電影院,有痛點、有淚點、有興奮點的敘事足以滿足以家庭為單位的觀影群體。她以為,有了金錢就能夠買到更好的教育資源,只有按照課本要求好好學習孩子就不會被社會淘汰。然而她忽視了孩子的需求、忽視了孩子的天性同樣忽視了孩子的興趣所在。
  • 孩子拿別人私人物品,是父母和孩子的問題還是學校老師教育失敗?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小孩子在中小學生時期拿他人的物品的問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可以隨便說偷字。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不是該追究誰的責任,小朋友私拿他人物品的問題是眼下必須處理的問題。這並不是老師或家長教育的不成功,只是孩子的三觀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其它因素的影響。只要把這個問題給撥正過來,仍然是父母的好孩子老師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