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香治疫

2021-01-18 騰訊網

中醫數千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與疾病的鬥爭史。據《中國疫病史鑑》記載,西漢以來的2000多年裡,中國先後發生過321次疫病流行,可以說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但從未發生過像西班牙大流感、歐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造成數千萬人死亡的悲劇,主要原因就是中醫在與瘟疫不斷鬥爭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預防經驗。

中醫應對瘟疫,除了以藥物內服治療,一直重視用藥物消毒的方法預防疾病感染和傳播。據秦代出土的竹簡記載,凡來秦國的賓客入城時,其乘車和馬具要經過火燎煙燻以消毒防疫;宋代還用艾蒿等藥物驅趕蚊蟲以防止瘟疫,這些都是屬於環境消毒範疇。空氣消毒、水消毒(投入預防藥物後飲用),是古代預防疾病的重要舉措,晉代著名醫家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首先提出空氣消毒法和井水消毒法。《漢武故事》稱,漢武帝燒兜末香,香聞百裡。關中方疫,死者相枕,聞香而疫止。說明早在漢代,人們就發現薰香可以殺菌。漢武時期,漢中流傳瘟疫,就是用燻燒香藥的方式抑制了瘟疫流傳。1972年發掘的馬王堆漢墓中,發現多個燻囊、絹袋、繡花枕和燻爐都裝有藥物。經有關部門研究鑑定,這些藥物為辛夷、花椒、茅香、佩蘭等,都是香藥。可見當時人們隨身攜帶香囊,使用香枕、薰香等香療方法闢穢消毒、淨潔環境、防治疾病,已成為一種習俗。

中醫認為,疫癘之邪多與溼氣有關,中藥中辛溫香燥的香藥,多有芳香闢穢、健脾化溼的功效,是最常用的預防「癘氣」的藥物,如蒼朮、木香、蜀椒、乳香、降香等。同時,中醫治療瘟疫,概括說就是扶正和祛邪,「避其毒氣」的環境消毒法是祛邪的重要環節,數千年來總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比如,端午節懸掛艾草、菖蒲,佩戴香包,在門後牆角撒雄黃粉、雄黃酒,實質就是中醫預防瘟疫的方法。

下面給大家介紹兩種常用的傳統用香方法。

1.焚香法。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介紹,疫氣流行時,房內可用蒼朮、艾葉、丁香等藥燻煙進行空氣消毒。現代許多醫家也認為,用艾葉、白芷、蒼朮、黃柏、羌活、石菖蒲、山奈、皂角刺、大黃、草果、檀香等芳香化濁藥物在居室內點燃或燻蒸,可芳香化濁、溫經散寒、淨化空氣,對流行性病毒感冒等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2.佩香法。中醫認為,天氣溼溫,細菌容易滋生,佩戴香囊有殺菌和提高身體抵抗力的作用。防病香囊當以芳香闢穢解毒為原則,可選用藿香、蒼朮、白芷、草果、菖蒲、艾葉、冰片等製成香袋,佩掛胸前,常聞香包,晚上放在枕邊。(來源:生命時報,作者: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 主治醫師 蔣鄺 、主任 鄺秀英)

相關焦點

  • 用香,古人的別樣情趣
    正如範曄在為《和香方》所寫的短序中說的:「甘松、蘇合、安息、鬱金、多、和羅之屬,並被珍於外國,無取於中土」,所以宋代以前,除了朝貢以外,香料來源比較有限,香料種類也較少,除了祭祀和宗教用香外,香的使用並不廣泛,是作為奢侈品而存在的。
  • 香滿《紅樓夢》,古人的香文化與香火觀念
    香的種類《香譜》記載:焚香用的香,是經過「合香」方式製成的香丸、香球、香餅或香的散末。其原料為蜜、棗膏、白芨水、蠟(軟香)等等。《紅樓夢》裡的香仍然是這些。第19回,寶玉搖頭道:「這香的氣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餅子、香毬子、香袋子的香。」
  • 為何古人叫「治」玉而非「制」玉?
    明代張岱的《陶奄夢憶》裡則說:「吳中絕技,陸子岡治玉第一」為什麼古人將玉器製作稱為「治玉」、「琢玉」和「碾玉」,卻偏偏不叫「雕玉」呢?要想解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正確理解中國古代的治玉方法。美國哈佛博物館藏戰國雙聯玉佩之所以古人將玉器製作稱為「治玉」、「琢玉」和「碾玉」,是因為古代那些巧奪天工的精美玉器,並不是用現代高轉速、高硬度的電動工具雕刻而成。
  • 古人名言四則
    【劉靜專欄】古人名言四則文|劉靜(
  • 悲涼寒冬:疫臨城下,草木無情乎?
    在舊時並無傳染病之說,古人一般稱之為瘟疫,當然也有其他稱呼,比如「傷寒」、「時氣」、「癘疾」等等。但一般來言總關乎「瘟」「疫」「癘」三字,出現頻率較高的三字似乎也能暗示著古人對瘟疫的認知,「疒」者,會意,《說文·疒部》言:「疒,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昷」意味著氣的存在與流動,又有暖熱之意,因此「瘟」也便暗喻為外感不正之氣引起伴有發熱的病疾。《釋名》解釋疫說: 「疫,役也,言有鬼行役也」。
  • 張景嶽避疫五法:嚴格隔離 調暢情志 節制勞欲 焚香佩香 保養正氣
    張景嶽提出了避疫五法,即調暢情志節勞欲法、隔離法、焚香佩香法、噙福建香茶餅法、雄黃末塗鼻孔法。調暢情志節勞欲法 他強調,人們在突遇瘟疫降臨之時,首先要從心態和情志上予以調整,不可怨天尤人,需堅定戰勝疫病的信心,以健康的心態積極應對疫情的發生。
  • 古人焚香操琴,「檀香」對人有什麼好處?
    中國用香歷史悠久,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用香。其中的「檀香」,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名貴的香料和中藥材。它有何妙用呢?為何各階層人士都鍾愛它?《三國演義》有一篇《空城計》。說的是司馬懿領15萬軍攻城,這時只有2,500軍人守城,孔明卻好整以暇地「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以一個沒有守軍的「空城」,騙過了司馬懿的大軍攻城舉動。
  • 古人被子裡的香球(別具特色的「香球」)
    而且,不單單是讀書時有人「添香」,香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活中有著更廣泛的使用。從燻燃到佩戴,香一直體現著古人精緻的生活情趣。不過,應該說香還是屬於貴族階級的奢侈品的。據史料記載,東晉巨富石崇家的廁所都要用薰香,《世主新語》中說,平素崇尚節儉樸素的尚書郎劉寮去石崇家做客,想上廁所了,結果進去一看,裡邊掛著紫色的帷帳,有侍女拿著香囊在裡邊伺候著,趕緊又退了出來,說,不好意思啊,跑到你的臥房去了。
  • 古人竟然用這個東西做鬧鐘…
    你看,哪怕剩的不多了,也要用寶釵把那點殘餘未盡的香翻動,使它全部燃燒完畢。喜香的又何止他一個呢,光是在宋朝便不勝枚舉了,比如李清照,你們別看她是個酒鬼,整天就只知喝酒,人家還是一個薰香達人呢。喝醉時點根香,一旦香味滅了,聞不到了,她便自然醒來。這仿佛就是一個古代的小鬧鐘啊,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還可以作為起居定時器,薰香燻的這麼有格調,怕是現代人都比不上罷。
  • 燃於香器 觀青煙嫋嫋 一秒靜心~
    中國古代有非常悠久的用香歷史,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出現了各種香料,香道也隨之產生。香從生活附屬品一躍成為皇室貴族、文人雅士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就已經有在室內薰香的習俗,焚燒的香料是以草本植物為主。其實薰香源自古人薰煙以趨滅蚊蟲,並消除穢氣。
  • 古人最怕的三大「不治之症」,得了也只能死,如今卻能輕鬆治療
    今天,筆者就來告訴大家,古人最害怕的三大「不治之症」在現代都被攻破了,而且可以輕鬆治療,讓大家對古代的醫療水平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首先是肺結核。相信你在很多古裝劇裡都見過這種病。患者表現為長時間咳嗽,甚至咳嗽的觀眾出現肺痛。而且這類患者一般都是骨瘦如柴,後期咳血不止,看起來像是不治之症。
  • 中華醫藥 抗擊疫情丨早介入 重防控 巧用經方戰「疫」見成效
    中華醫藥 抗擊疫情丨早介入 重防控 巧用經方戰「疫」見成效 原標題: 醫者仁心舒萬物 懸壺抗疫有中醫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我們與瘟疫交手三百多次
  • 把握氣運,謹守病機——清肺排毒湯治療寒溼疫辨證思路解析
    五運六氣源自《黃帝內經》七篇大論,是古人通過對天文觀象診病辨證總結出來六十年甲子周期中不同年份氣運特點對人體的影響。在人們眼中常常只有春、夏、秋、冬四季四立二分二至的氣候不同,對每個季節的特點也都很清楚。
  • 【學會分享】古人怎麼預防傳染病——傳統醫學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古人認為,疫毒是偏性極重一種邪氣,可用藥物的偏性來壓制疫毒的偏性。若人體正氣不足,也可用佩戴香囊的辦法襄助,就好像在體表形成一道屏障抵禦疫毒。香囊可以懸掛於門戶、帳前,或者佩戴於手臂、腰間,可以有效預防疫毒感染。晉代大醫葛洪《肘後備急方》一書中記載了老君神明白散用於懸掛或佩戴。
  • 如何用〈大悲咒〉治邪病?
    點上方綠標邊聽邊看美文被鬼上身,如何用〈大悲咒〉治節選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宣化上人 講述【若患傳屍鬼氣。這種病,一般人沒有法子治,你就是給他吃藥,也沒有法子治,這叫傳屍鬼氣。「取拙具羅香」:取安息香,「咒三七遍」:念三七二十一遍。「燒薰鼻孔中」:燒這種的香,燻病人的鼻孔。
  • 以香養正氣,聞香祛病氣
    於是,家人連忙「滿屋裡點起安息香來,定住他的魂魄」...如今,我們對香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宗教場所供奉祭祀、香菸繚繞的印象,或是居室焚香燻潔,淨化空氣的用途。而溯源古人用香歷史,我們會發現香之為用,遠不止此。
  • 香之嫋嫋意,縷縷悠然心(上)
    人之喜香,如木之向陽、蝶之戀花,是人原始本性的顯露。追溯歷史,中國人用香萌發於先秦,而後逐漸完備成熟,於宋元最為鼎盛,於明清廣為流傳。歷經數千年用香的歷史長河,使得在中國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香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香既是溝通人神、敬奉先祖的媒介,又有怡情養性、啟迪才思之妙用;既是袪穢致潔、美化居室的妙方,又是養生療疾、袪疫闢瘟之良藥。
  • 「古人」張頷:齒頰餘香猶在(圖)
    中新網臨汾12月10日電 題:「古人」張頷:齒頰餘香猶在  中新網記者 胡健  「我如果穿越回幾千年前的晉國,肯定能找到工作。」這是張頷先生在2005年冬天,面對《大家》訪談節目裡的一句打趣。  如今,這段視頻在「《大家張頷》——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百年特展」上循環播放。
  • 餘霖《疫疹一得》學習紀要
    但是這個是當時的運氣條件所決定的,實際上,他是「善以石膏治熱疫,而非以石膏通治疫」,給他作序人說:「夫師愚無必用石膏之意,而有必用石膏之症,觀入秋數月以來,未嘗輕用涼劑,其意亦可見矣。」疫疹的辨證-葉天士
  • 古人稱此花「第一香」,曾是皇室的寵兒,放在家裡燻得滿屋香
    古人稱此花「天下第一香」,曾是皇室的寵兒,放在家裡燻得滿屋香如果說有什麼花卉的生命力比野草更加頑強,那當然是號稱「天下第一香」的鐵線蓮了,此花顏色豔麗造型百變,香味芳香馥鬱甜如蜜糖,養在家中是天然的香薰,同時還能淨化空氣有益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