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我校超七孔葫蘆絲親子班結業典禮音樂會
六月
繽紛的季節
六月
美麗多情的季節
六月
一起去實驗小學
欣賞一場走心的葫蘆絲音樂會
6月16日,似火的驕陽亦擋不住葫蘆絲愛好者對它的痴迷。經過近一年的刻苦訓練,實驗小學2號樓四樓報廳「和合天台 絲韻實小」 超七孔葫蘆絲親子班結業典禮音樂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學校安良遠校長、校葫蘆絲總教頭施尚雨副校長、校教師葫蘆絲社團成員、校親子葫蘆絲班成員以及往屆家長葫蘆絲社團成員們參加了本次音樂會。葫蘆絲、古琴、茶藝、陶笛、打擊、巴烏,一場藝術的盛宴已經拉開序幕。
親子班得力幹將劉峰、徐衛飛主持本場音樂
陳秋鴻老師、四年級社團的6位孩子帶來葫蘆絲經典曲目《月光下的鳳尾竹》
古琴、茶藝,夢幻般的演繹來源於範瑾瑜老師、洪慧女士帶來的《良宵引》。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裡,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詩情畫意雖然美麗,我心中只有你。學員組合許江敏、張鴻飛帶來的《又見炊煙》把大家帶入了詩意的境界。
童年,是一個美好的時段,它是人一生中的一場夢,只有夢醒後才能慢慢回憶其中的快樂。劉鋒、劉宇航父子,張明月、季廉翔母子組合帶來《小小新娘花》,勾起我們對童年的回憶。
學員組合楊淑琴、李宇青、王蜜桃帶來《荷塘月色》,讓人們沉浸在「時光緩緩流淌,月色微微蕩漾,小荷淡淡清香,美麗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之中。
巴烏,簧管樂器,也叫「把烏」,流行於雲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巴烏與葫蘆絲簡稱「姊妹樂器」,指法用氣都是一樣的。巴烏音色濃厚而柔美。陳斌斌老師與陳秋鴻老師的巴烏二重奏《天邊》陶醉了所有人。
陳梅珍、陳麗娟、洪衛陽、曹柳燕、孫揚眉等人演繹《軍港之夜》
我校龐美娟副校長、裘菊翠老師、陳雅君老師和福溪小學何英飛老師帶來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我們仿佛看到了草原那無限美麗的風光。
徐玲嬌、徐群輝、陳宵明、朱小紅、範淑娟合奏《甜蜜蜜》
聽過歌唱改編,葫蘆絲版的音樂改編你欣賞過嗎,徐衛飛、蔡恩喆親子組合帶來的改編版《荷塘月色》,讓我們在這個炎熱的夏日感受到了絲絲清涼。
在傣族人民心目中,"聖鳥"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徵。不但許多的人們在家園中飼養孔雀,而且把孔雀視為善良、智慧、美麗和吉祥、幸福的象徵。葉曉霞、吳熠軒母女組合帶來的《金孔雀輕輕跳》就藏著善良、智慧、美麗和吉祥,幸福。
葫蘆絲總教頭施尚雨副校長演繹葫蘆絲獨奏《採紅菱》,教頭的絲音一如既往地吸粉。
親子組合王雯、湯曉丹、周紅萍、陳康睿、蔡恩喆、楊子瑞、陳思彤為大家帶來《串燒》。
陶笛的鼻祖是中國的古壎和泥哨,陶笛更是一種世界性樂器,在日本、韓國及臺灣等國家和全球廣為流行。它形狀各異,大小各異,音色優美,小的陶笛的聲音清脆嘹亮;大的陶笛的聲音低沉婉轉。陳斌斌老師和陳秋鴻老師用葫蘆絲、陶笛演繹了唯美的《神話》。
校教師社團演繹經典曲目《萍聚》
特邀嘉賓陳敏女士和陳斌斌、陳秋鴻老師用手碟、鋼舌鼓和非洲鼓來了一段即興打擊。
最美的鮮花獻給校葫蘆絲大力推行者、支持者安良遠校長和施尚雨副校長
最後在全體學員演奏的《女兒情》中,本次音樂會圓滿落下帷幕。
回顧走過的這一年……
校葫蘆絲親子班自去年9月份開班以來
至今已近一年時間
這一年來
每周一晚的學習時間是學員們最快樂的日子
從零基礎到哆啦咪到妙音
一點一滴的進步離不開大、小陳老師的傾心指導
每一位學員謹遵班訓
不遲到
不早退
勤交流
勤練習
每一次的活動
都有班幹部們辛勤的身影
精彩的演出
得益於你們的默默付出
在這裡
走出了一批批優秀的學員們
華頂誦讀有你們
元旦演出有你們
畢業匯演有你們
……
讓美妙的音樂快樂你我
願家庭音樂的種子悄悄播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