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秧歌隊

2021-02-07 察右中旗人的故事

本文作者:劉繼東

我的故鄉明水泉村的秧歌隊,主要形式是傳統的踢股子秧歌(表演也叫「跑場子」)。村上最早在五十年代初就組織起來了。那時因為村子小,演出人員不足,所以和鄰村的東灘村合辦。

老輩出色的踢股子手有劉旺、高虎成、胡七十二,拉花手有梁保柱、王仝拴、苗發綠等人(這些人多數已作古),他們的表演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藝術的傳幫帶傳延了一代又一代的後人,發展了一撥又一撥的踢股子秧歌表演者。

1956年正月十五,義發泉大管理區舉辦鬧元宵秧歌隊表演賽,故鄉秧歌隊一舉奪得了第一名。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除了樣板戲能演外,其它的文娛活動都消停隱退了。故鄉的秧歌隊被當作四舊被破除解散了。那些服裝行頭險些被毀壞,幸虧有些好心腸人力阻,說留著能改拆其它用,才沒有毀掉。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故鄉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分地分田包產到戶,農民激情空前高漲,思想非常活躍。舊曆的冬月(十一月)臘月是過年氣息最濃烈的時期,村上又開始重新組織秧歌隊,又把過去的服裝行頭、鑼鼓大鈸樂器利用起來,恢復演出,並著手排演過春節的節目,諸如敬廟、拜井、進院、查燈以及慰問等。村裡的慰問對象主要是公社及大小生產隊各級幹部、教師、醫生、農民企業家等。

踢股子秧歌隊演出一般由16人組成,踢股手4人,拉花手4人,撈毛猴2人,老漢老太2人,毛小毛女2人,先生公知2人。

踢股秧歌最講究動作、架勢、套路,表演人一招一式、一起一落、抬手動足都比較規範。

首先,踢股子的是這類秧歌的主角,服裝是頭戴氈笠彩帽,上衣褲子緊身系腰帶。步伐有弓步、箭步、竄步、倒退步……表演動作有捋胡、吹須、甩胡、豎眉、瞪眼、昂首、挺胸、弓腰、蹲膝、壓腿(左右)、抬腿(左右)、單腳踢手、交叉踢手、單手指天劃地、雙手掏五花以及耍弄腰帶等。

最震撼場面的放七叉、放八叉、二踢飛腳、蕩地掃蹚、雙手落地翻車,都是踢股子手的看家動作。

拉花手是踢股手的主要配角,十分重要,也是觀眾喜愛觀看的角色。因為是女性代表,而或男扮女裝(相),舊時稱坤角兒,很有女性特色。頭飾服裝花俏,走步多為水漂式碎步或竄步。身段柔軟做作,扭扭捏捏,阿娜多姿。配合踢股手單腳踢手、二踢飛腳、放七叉、蕩地掃蹚、雙手落地翻車等大動作,拉花手總要做出轉體、下蹲並叉腿(或下腰)的動作,並不停地朝向踢股手扇花扇,以示形影不離,密不可分,配合黙契。

撈毛猴是全場最活潑的丑角,扮相最滑稽搞笑。身穿像藏族人半挎肩服裝,頭戴尖頂小氈笠,腳穿束褲短要靴子,臉上畫一隻青蛙之類的怪物,讓小孩看了後害怕,手執一根雞毛撣子。他的活動範圍最廣大,行動最自由,哪裡有空場地就可到哪裡,是最能展示個人動作才能的人物。雞毛撣可指天劃地,可擴展場地攆開觀眾,可逗笑戲弄場上任何一個角色,偶爾也可嬉戲一下觀眾。展示個人演技或動作才能時,可在自己的活動地放七叉、放八叉,作頭手翻、雙手落地翻車等動作。也可配合踢股手踢飛腳,有才能的還可以表演前後空翻。

老翁老太扮相老態龍中,顫顫巍巍。毛小毛女扮相稚氣十足,憨容可掬。先生公知的扮相文文雅雅,瀟瀟灑灑。

秧歌隊的鼓樂隊一般由一面大鼓、兩付鑔(也稱鈸)和兩面鑼配合組成。鼓音宏厚深蘊,兩付鈸,一付清脆嘹亮,一付深沉含蘊,配合在一起和諧悅耳。兩面鑼的響聲也各不相同,一面清新響亮,一面敦厚低沉,配合起來聲音連續綿延,耐人尋味。五件套中,鼓是樂隊的統領者,其它樂器要聽從鼓點兒引領。全部組合起來鏗鏘有力,雄洪浩亮,震耳欲聾。打擊者如若配合表演加點技巧,一會兒高亢,一會兒低沉,一會兒緊急,一會兒舒緩,簡直令人興奮不已,徹底陶醉在一片優美的樂奏聲中。

故鄉秧歌隊的套路主要有敬廟、拜井、慰問、進院、查燈,以表演「天地牌」為主。古有天圓地方之說,「天地牌"的表演形式開首以方隊布陣,演繹兩三個回合,便收攏轉成一個圓圈結束,故名思義稱之為「天地牌」。「天地牌」簡單,短小,精悍,表演一般很少有大動作,以展現一下秧歌隊成員,走走圓場,煞住鼓樂隊後。公知給唱一段曲兒即為結了,歌詞觸景生情,即興編演為主。如敬廟唱詞:「高高山上一座廟,廟裡頭住個神仙佬,山神給咱全村好呀,風調雨順好世道。」慰問唱詞如:「這家人家好人品,赤腳醫生有人敬,救死扶傷多有情呀,時時處處暖人心。」進院唱詞如:「這家主人運氣佳,三個子女是好娃娃,男的長成上清華呀,女的長成上北大。」

另一種套路就是選擇一天好天氣,在村子的開闊地帶跑一段踢股場子。秧歌隊演員們隨著鏗鏘的鼓點演出他們排練的踢股場子,有「偷營」(單偷營和雙偷營),據說該表演段是水滸好漢偷營劫寨演繹而來。還有一個場子叫「梅花陣",據說是由諸葛亮的八卦陣演繹而來。不管是何種演繹說法,都是來表現他們栩栩栩如生的形象表演。

總之,故鄉的踢股秧歌隊是大家喜聞樂見的秧歌團隊。它獨有的特點,贏得了人們的喜歡。首先,是鼓樂隊鑼鼓喧天,聲勢浩大,歡快的氣氛最是濃烈。一個小村,鑼鼓大鑔一響,震遍了全村每一個角落,很有盪氣迴腸,激奮人心的感覺。其二,它無比歡樂的形式如欽敬、拜訪、慰問、祝賀,都是很紅火熱鬧的形式,更增添了節日的濃烈氣氛,把全村的歡騰場面,歡樂氣氛喧染到極致。其三,活動是在視野寬闊的廣場地進行,便於演出人員和觀看人員的互動。觀看者人頭攢動,歡聲笑語,表演者耳聞目睹現場,十分起勁,非常認真。

怪不得故鄉的秧歌隊能長盛不衰,傳延至今呢。所以,我作為故鄉秧歌隊最忠實的觀賞者之一,作文以記之。

圖片來源於網絡

該文作者1944年出生,原在察右中旗義發泉學區工作,退休後現居鄂爾多斯準格爾旗薛家灣鎮,愛好寫作。

作者往期作品回顧:

風雨金婚五十年

明水泉瓜園記

可親可敬的表姑

黃河大峽谷

我的初中生活片斷

故鄉之井的變遷(上)

故鄉之井的變遷(下)

家鄉情歌(爬山調)

母親啊,您的兒女永遠懷念您——寫於母親逝世三十二周年

憶故鄉的蒙漢交界區生活

出行偏關之印象

我的摯友貟培德

憶中考之路

送母親回清水河路上的遭遇(上)

送母親回清水河路上的遭遇(下)

我的第二故鄉——柳青梁

悼念老同學傅厲綱——寫給老同學逝世三周年的祭文

元宵燈展

童年的故事(上):念私塾的事

童年的故事(下):採蘑菇、趕集

一場由圍牆引發的官司

我的幾位煤炭行業的朋友

孫女問我啥是奮鬥

紅粘蓬

車禍

回憶祖母二三事

燒火軼事

家鄉情歌(爬山調):為義發泉首屆師生聯誼會而作

故鄉私塾(上)

故鄉私塾(下)

三次北京之行

呼市打工記

【本期幕後】

策劃:安強

編輯:敏敏

校對:圖圖

相關焦點

  • 影視綜觀感第59期:《乘風破浪的姐姐》11期:「誤入秧歌隊」
    影視綜觀感第59期:《乘風破浪的姐姐》第11期:「誤入秧歌隊」 《乘破風浪的姐姐》關鍵一波終於來了,過了復活團姐姐們這關,決賽選取的兩組姐姐們就能會師了。 這期姐姐們的服飾造型還有顏色感覺也是挺有意思的,李斯丹妮這組實在是想不出到底誰想出的這個顏色搭配的服裝,簡直醜到爆,不止是顏色醜,而且顏色還很土氣,也就是姐姐們顏值高點,不然真以為進了秧歌隊
  • 是哪個秧歌隊的?
    「哪個秧歌隊的?很牛嗎?」
  • 故鄉是什麼 故鄉的定義
    在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中的第一段:「我冒著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裡,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而且在詩句、文章中,我們也經常能看到描寫故鄉的,那麼故鄉是什麼呢?「故鄉」就是出生或者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家鄉、老家。
  • 《文學的故鄉》故鄉
    雖說畢飛宇認為自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故鄉,但他所待的每一個村子,我認為都是童年時光的愜意安身之所,是所有這些地方中我最喜歡的。阿來的言語之間透露出對故鄉的甚至有些憎恨是我沒想到的,雖然在他的作品《塵埃落定》之中,能夠看出一些端倪來,但他的文學語言是我覺得很特別的一類,很有個人風格的那一類,總之給我留下了有些神秘、隱匿和道不明的這樣一種感覺。
  • 《文學的故鄉》文學與故鄉
    前幾天不意看到紀錄片《文學的故鄉》的介紹,這部7集的紀錄片講述了6位作家的文學旅途與故鄉,其中就有我最喜歡的當代作家遲子建。於是我趁著周末,匆匆忙忙間把這紀錄片看了一遍,然後我悵然所失,不知道是文學離我更遠,還是故鄉離我更遠。人人生而有故鄉,而中國人對故鄉更是有一種執念,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會有「籍貫」。
  • 《文學的故鄉》文學人的故鄉
    ——賈平凹「我並不認為必須回到我老家,我出生那個村子,它才是我的故鄉。當我們日漸擴大的時候,我會把故鄉擴大。我現在可以說,整個川西北高原,如果我不能說是整個藏區的話,我都把它看成是我的故鄉。」——阿來
  • 過年,有故鄉的人回到故鄉,可是,沒有故鄉的人呢?
    所以,你有沒有想過,你甘願忍受春運、相親、逼婚和熊親戚,每一年都義無反顧地回故鄉過年,到底為了什麼?(二)春節,有故土可立,有故鄉可返,也許對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意義。但是,如果你能換一個視角,去觀察感受一下那些失去故鄉的人,他們的表情和故事,或許,你會對「回家過年」有一種更立體更深沉的感受。
  • 他們將生活故鄉變為文學故鄉
    莫言   當代頂尖作家如何將生活的故鄉變為文學的故鄉?  《文學的故鄉訪談錄》以作家與故鄉的關係為切入點,通過對莫言、賈平凹、阿來、劉震雲、遲子建、畢飛宇6位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的訪談,探討作家如何把故鄉的生活體驗與文化資源轉化為藝術創作,從而創造出藝術傑作,解密其心理動因、轉換機制與文化密碼。
  •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故鄉行
    發小邀請我們抽空回去看一看,送走了發小,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夢境中我的童年、故鄉,越發清晰如昨,為什麼不去呢?故鄉用一場紛紛揚揚的雪花迎接了我們的到來。              剛進連隊的東西路我的故鄉164團(烏拉斯臺)共15個連隊,戲稱第十六連就是(墳地)了。
  • 《文學的故鄉》他們在文學的秘境裡遭逢故鄉
    文學的故鄉,僅僅五個字,以一種深邃延綿的語意命中了文學與故鄉的母題。,父母在才是真正的故鄉。一個沒有血脈故鄉的人,浮萍一般漂泊,提著文學的燈盞,在虛構世界裡出走又回歸。當畢飛宇尋訪到他出生的村莊,站在童年生活的場景裡,默然轉身,那個背影是超現實的。人的故鄉,作家的故鄉,文學的故鄉,在逼仄、獨特又幽深的血脈裡水乳交融。 他說,「我相信,只要我在這個大地上書寫過,我就有理由把它看成我的故鄉。」
  • 【專欄】華山論劍 莫言的故鄉,故鄉的莫言
    原創頻道|華山論劍專欄莫言的故鄉,故鄉的莫言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宣布後,全球矚目
  • 大海•故鄉
    在《紫陽花音樂會》的演奏曲目中,有一首中日名歌聯奏《大海·故鄉》,這是我根據中國歌曲《大海啊故鄉》和日本歌曲《故鄉》編創的一首新的合唱合奏作品。顧名思義,該作品即可與合唱同臺,也可單獨演奏。八十年代初的1983年,王立平詞曲、朱明瑛首唱的《大海啊故鄉》風靡大江南北。作品表現了對大海、故鄉和祖國母親真摯的情感。有著一種嚮往新生活、積極向上的精神,這首歌曲也寄寓了作者對祖國的美好祝願。歌曲通俗易懂,格調高雅,優美動聽,感情真摯,是一首深受歡迎、膾炙人口的抒情歌曲。 人們都說:越是漂泊在外,越是思念家鄉。
  • 故鄉顏色
    故鄉是什麼顏色
  • 故鄉是一把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雲深之無跡,ID:TT182765246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故鄉是一把鎖在回憶中精美在現實中鏽蝕傍晚升起的炊煙迷濛,睡夢中的童話桃花妖冶,偏愛童年模樣純白時光裡,花開花落即是一場青春的訴說故鄉是一把沉重的鎖
  • 魂牽夢縈的故鄉
    此生,那個叫故鄉的地方,只生活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時間,而且只是童年和少年時光在那裡度過,後來不是在外地求學,就是在他鄉工作,回去的次數屈指可數。自從在他鄉安下家後,原本的家鄉就成了故鄉。日前在朋友圈瀏覽到友人拍攝的故鄉風光美圖,一張張精美照片,昭示著故鄉已是今非昔比,舊貌換新顏了,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色,再次激起了我的思鄉之情。
  • 《文學的故鄉》家鄉有餘,故鄉不足
    導演又想表述作家的生平,又想把作家的創作和故鄉這個概念結合起來,這中間就會有出入,就會有刻意的地方,這種地方,在片中出現很多。 創作的角度應該是多元的,沒有故鄉情節的人你不能給他硬凹出一個故鄉來。看到畢飛宇篇的開篇時我眼前一亮,他說他沒有故鄉,我以為這一篇會作為一個對照組存在,但片子往後又讓我很失望,因為攝製組還是跑去了畢飛宇長大的地方,企圖尋找他的創作中和故鄉有關的蛛絲馬跡,但這樣太牽強,太生硬了。 當然這部片子最讓人失望的還是在技術處理層面,太粗糙了,攝影上居然有很多肉眼可見的失誤,作為這種規格的片子,這實屬不應該。
  • 《文學的故鄉》只有寫不盡的鄉情,沒有能寫盡的故鄉
    《文學的故鄉》:只有寫不盡的鄉情,沒有能寫盡的故鄉故鄉,我們出生的土壤。與它有關的故事,寫不盡。曾經懵懂,想逃離故鄉。後來,歷經千山萬水,重回故地,頓覺踏實。其實心裡裝著它,總在不經意念起,這些念吶,無斷絕。一連幾天,守著電視看《文學的故鄉》。對幾位作家,既熟悉又陌生。
  • 《文學的故鄉》文學的故鄉從作家返鄉開始說起
    賈平凹:父母不在的故鄉其實也不算是故鄉了,和村裡的人其實也比較生疏了,但仍有幾個非常好的朋友。勤奮刻苦的寫作,廢都的起落讓他體會頗深。兒時的朋友的遭遇讓人感覺這命運就是這麼無常,當兵失敗,但憑自己努力獲得了上大學的機會。阿來:藏族作家,對故鄉感情並不深,與父母的關係也是恩怨交錯,很長時間沒回家了。興趣廣泛,喜歡聽音樂玩攝影,還是植物識別小能手。
  • 他鄉裡的故鄉
    》 切爾諾夫 200-150cm 賈樟柯在《小鎮》裡找到了自己的故鄉,因此他相信,即使在柏林這個他鄉,也一定有人能夠看懂他的《小武》,找到他們自己的故鄉。,賈樟柯才能在土耳其導演的故鄉裡,回到了汾陽,重溫了那些已經遠去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