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就過去擇偶標準看,男子喜歡體型肥胖的女子,女子則偏愛體毛旺盛的男子。那麼,為什麼過去的人們有這樣的擇偶觀念呢?
這句俗語乍一聽有些彆扭,貌似不太符合今人的審美,畢竟現在的女生都喜歡苗條體型,而且男生打扮也很注重,甚至有些考究程度不次於女生,怎會滿臉鬍子拉碴不去打理,又豈能以此作為男女擇偶的標準呢?
一、俗語「男看女看膘」
先說「男看女看膘」這半句,在以前男女雙方相親時,男的一般都會看女的身材,「膘」不只是指體重,主要指身材,不要過瘦,稍微胖一點,豐滿一些是比較好的,而現在社會人審美觀點認為瘦一點好。
其實,古人所表達真實意思,遠不是現在理解的含義。首先古代不同於現在,那時流行的是包辦婚姻,男女雙方很難改變,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會規範。當然,這種做法沒有尊重人權,所以逐漸被新時代摒棄。
與現在不同,過去很長時間裡,一個女子是否旺夫,主要看她是肥是瘦。因為體型偏胖能間接表明女方的家庭條件比較好、吃住不愁。女子如果身材瘦小,則被認為是無福之相。
古人都很務實,並非類似唐朝以豐滿為美,實則女生長的胖些的話,說明女子身體素質很好,這樣一來就能為家庭分擔勞動,倘若娶個病秧子一般家庭還真來不了,再者也說明女子家境不錯,日後兩家人也可以互相照應。
同時,那時的人們以「胖」為美,判斷女子漂亮與否,除了她的臉蛋要好看以外,體型還必須偏胖,這樣的身材會被認為是豐滿。稍微胖一些的女人旺夫,在以前這點還是很看重的,男人都想娶一個旺夫的女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古人注重傳宗接代,為了延續香火都希望早生貴子,加之封建迷信思想認為胖胖的女子生兒子機率大些,所以綜合考慮,「男看女看膘」就不難理解了。
二、俗話還說「女看男看毛」
再說「女看男看毛」這半句,在古代,女子非常注重男子身上的毛髮是否旺盛,如果一個男子身上的毛髮多,那麼他應該會得到不少女子的芳心,為何女方會看重這一點呢?
以前大部分都是種地為生,如果找一個不會幹活的男人,最後受累的還是自己,女方父母為讓自己兒女嫁人後能生活幸福,挑選女婿的標準往往是家庭條件、勤勞能幹。
老輩人認為,男子如果體毛旺盛,可以初步判斷出這人勤勞能幹,因為只有經常流汗才能造成體毛旺盛;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的男人,一般體毛會比較淺。 所以,通過毛髮來判斷男人的身體狀況。
另外,人們認為體毛旺盛的男子,也就代表著他身上的激素比較旺盛,身體也會比較強壯。跟著這樣的人結婚生活很感覺踏實,夫妻生活會比較和諧,這點也會考慮進去。
當然,這些審美觀適用於古代,是否適應於現代,每個人的觀念、想法不一樣,在現代生活中有一些人也喜歡胖美的女性,也有一些女性喜歡毛髮旺盛的男性,荷爾蒙、雄激素能讓她們尖叫喜歡。
不過,「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這句話,放到現在不一定適合了,也有一些女性不喜歡毛髮旺盛的男人,她們更喜歡的是皮膚乾乾淨淨的小鮮肉。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