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慢性氣管炎的治療重在顧及「脾腎」陽氣

2020-12-25 騰訊網

I導讀:本文介紹雲南已故名老中醫呂重安老先生治療慢性氣管炎的經驗。呂老認為本病多發於老年體弱之人,反覆發作,病程較長,因此虛寒證或虛中挾實者多,而單純實熱證者少;脾虛生痰、腎不納氣者多,而單純「肺氣膹鬱」者少。因此治療的重點在於顧及「脾腎」陽氣。

慢性氣管炎治療經驗

作者/羅銓 李玉華 李慕賢 呂梓令

慢性氣管炎是臨床常見多發病,其症狀特點大都具有「咳、痰、喘」三個特徵。以咳嗽而論,呂老本內經之旨,認為咳嗽內經雖指出咳「此皆……關於肺」(《素問·咳論》),說明治療咳喘不僅要注意到「肺」的局部症狀,更要重視全身五臟六腑的影響。

慢性氣管炎多見於老年體弱之人,反覆發作,病程較長,因此虛寒證或虛中挾實者多,而單純實熱證者少;脾虛生痰、腎不納氣者多,而單純「肺氣膹鬱」者少。因此呂老治療慢性氣管炎重在顧及「脾腎」陽氣。

咳:為肺失宣肅的表現,宜宣散肺氣。如有新感外邪,應辛散為主,切忌補益,用藥不可過於苦寒,以免鬱閉肺氣,如桑皮、牛子、芩連、雞苦膽等。呂老認為都不可用之過早,慮其阻遏肺氣,苦寒敗胃。

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陽不振,則不能運化水谷精微而化為痰濁,上阻於肺而成咳喘,所以治療當按金匱所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原則,溫運脾陽,以去生痰之源。

喘:喘分虛實。《素問·大奇論》:「肺之壅,喘而兩胠滿」,此言外邪壅肺之暴喘,病屬上焦;《素問·髒氣法時論》:「腎病者,腹大脛腫,咳喘身重,寢汗出,憎風」此言腎不納氣,腎氣上逆之虛喘,病屬下焦。慢性氣管炎之喘以下元虛損為主,亦有兼外邪襲肺,虛中挾實者,治療應溫腎降氣,攝納腎氣為主。

基於以上認識,呂老常用四逆湯(附片、乾薑、甘草),薑桂苓半湯(生薑、桂枝、法夏、茯苓),二陳湯(陳皮、法夏、茯苓、甘草)加減化裁,宣肺加麻黃、細辛;降氣加蘇子、杏仁、白果、沉香;溫中加吳萸、砂仁;祛痰加白芥子、萊菔子;利溼加澤瀉、木通、通草等,臨床取得較好療效。

例一:

李張氏 女 65歲 住院號105—1

入院日期59年12月13日;出院:60年1月31日;中醫治療摘要:

12月14日:久患咳喘多年,近周加劇,咳喘不能平臥,吐黃稠痰,呼吸困難,心悸、煩躁,厭食作嘔,脈濡數,重取無神,舌苔白潤,西醫診為慢性氣管炎、肺心病,心力衰竭。中醫診屬下虛上盛,虛陽欲脫,病危可慮,擬溫陽化痰,佐以收澀。

附片一兩 生薑五錢 法夏四錢 陳皮一錢 衝五味子一錢

12月16日:脈沉弱而數,苔白膩,氣喘心悸咳減。仍咳嗽,氣短,畏寒,煩躁自汗,大便瀉,仍擬原方加減。

附片一兩 乾薑三錢 炙甘草二錢 法夏三錢 砂仁二錢 茯苓四錢 肉桂一錢

元月13日:近服上方加減,咳喘已少,仍氣短、肢冷,心煩出汗,少眠,脈沉小,舌白潤,病已好轉,可出院休養。

附片一兩五錢 川姜六錢 法夏三錢 桂心二錢 白朮四錢 甘草一錢

按:本例患者為咳喘重症,脾虛生痰,腎不納氣,形成下虛上盛,虛陽欲脫之危重局面,治療始終顧及脾腎陽氣,用大劑姜附回陽救逆,挽回危局。

例二:王x x 38歲 小綠水河13號

初診:59年2月27日:久患咳喘,面腳浮腫,經用溫陽利水、燥溼化痰之劑,病已好轉,近日外感風寒,咳喘復作,畏寒發熱無汗,頭身肢痛,神差嗜眠,面浮不渴,脈沉細,苔白潤,症屬心腎陽虛,寒陷少陰,頗重,擬溫經散寒。

附片一兩 麻絨一錢 細辛七分 桂尖四錢 茯苓四錢 法夏三錢 生薑四錢 甘草一錢

二診:2月28日,苔白潤,脈沉細,寒熱減,頭身肢痛亦減,仍咳嗽喉痛,神差嗜眠,食少面浮,是寒陷少陰未解。

原方加桔梗兩錢

三診:3月1日,苔白潤,脈沉細,寒熱已止,尚咳,面浮,食少,嗜眠,是腎氣虛,寒溼滯。

附片一兩 炮姜三錢 甘草二錢 桂枝三錢 法夏三錢 茯苓三錢 陳皮三錢

四診:(略)

五診:3月15日:脈小濡,苔白潤,咳止,仍頭昏、腹脹、面腳浮腫,尿短,擬溫陽利溼。

附片二兩 乾薑八錢 茯苓八錢 砂仁二錢 桂尖五錢 公丁四錢 通草二錢

以後用此方加減數劑,諸症逐漸好轉消失。

按:陽虛之體,久患咳喘,又新感風寒,寒陷少陰,初用麻辛附子湯合薑桂苓半湯溫經散寒,透邪外出;次用四逆合薑桂苓半溫散壅滯之痰溼;最後丁砂四逆加味溫陽利溼,振奮脾腎陽氣。用藥始終顧及「脾腎」,而根據病情發展靈活加減。訓導後學,頗有裨益。

本文摘自《雲南醫藥》,1981(1),作者/羅銓 李玉華 李慕賢 呂梓令。轉載請註明出處。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非專業人士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邀請您加入「針灸正骨討論組」!

相關焦點

  • 脾腎互相滋養,脾功能下降男女都會出現問題,固精補腎脾腎同補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同時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當脾虛的時候,容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情況,同時伴有氣血不足、全身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如果脾虛運化水液的功能下降,還會出現脾虛溼盛的表現,表現為肢體困重、乏力、四肢倦怠,女性則容易出現一些婦科的炎症,男性容易出現陰囊潮溼等等。
  • 收好這8個小驗方!老祖宗的智慧包你過個舒服年!
    在過年前,我們特別整理了一份妙招專題,實用簡單的小驗方,幫你和家人解決過年常見的小病小痛小麻煩,元氣滿滿過大年。有備無患,建議你收藏一下,也轉給你關心的人。每個驗方是常見的食材,人人能做;也有現成的產品簡單入手就能用,都很方便。
  • ​《黃帝內經》曰:「五藏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腎中的陰精固攝著它,所以淚水不會自行流出。水的精氣是志,火的精氣是神,水火相互交感,神志都感到悲哀,因而淚水就流出來了。俗語說:心悲叫作志悲。因為腎志與心精,同時聚合於目。所以心腎俱悲,神氣就傳到心精,而不下傳於腎志,腎志獨悲,水失去了精的約制,所以淚水就流出來了。鼻涕屬於腦,腦屬陰,髓是要充滿骨空的,所以腦髓滲漏而成涕。
  • 吳佩衡《醫藥簡述》卷一祖國醫學先天心腎和後天脾土之相互關係
    因此,學習祖國醫學,應先明確宇宙自然界之運動,陰陽六氣之變化,五行生剋之運行,再結合人身陰陽、五行、六氣之相應,分析生理、病理、藥物及治療。如此,則易升歧黃之堂奧矣。見心家之熱,當顧及腎家之寒,蓋水火本交,彼此相交,則為一家,不交則離析分崩,逆為冰炭,究之火不勝水,則上熱不敵下寒之劇,不問可知也。血根於心而藏於肝,氣根於腎而藏於肺。心火上熱,則清心家之血;腎火下寒,則暖腎家之氣。故補肝之血則宜溫,補心之血則宜清,補肺之氣則宜涼,補腎之氣則宜暖,此定法也」。 解《太陰土論》云:「溼者,太陰土氣之所化也。在天為溼,在地為土,在人為脾。
  • 「節氣養生」今日冬至:數九寒天重藏養,養陽秘精益脾腎
    保暖御風寒注重潛藏養陰陽藥食同補溫脾腎當陽運動添活力穴位養生激陽氣冬至是天、人陰陽二氣自然轉化之時,在這陰陽之氣交接時段,或艾灸,或按摩,或拍打神闕、大椎、至陽、足三裡等穴位,可以激發身體陽氣經常按摩或拍打足三裡有利於鼓舞氣血,激發陽氣,補益脾胃,增強體質。足三裡位於外膝眼穴的垂直正下方,四指併攏,沿著外膝眼穴往下找,與脛骨相接的地方。
  • 陽氣脫了?中醫用三味藥,守住陽氣,讓腎「回春」
    通過解釋後,你對酒囊飯袋這個詞會有新的認識吧,中國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正如中醫文化一樣,至今流傳上千年,當然也有底蘊,老祖宗經過不斷的研究,給我們後輩留下許多小驗方。下面我們通過《千金方》中演變過來的一張方劑,給大家講解一下,冬天該如何提昇陽氣,讓腎臟能永葆青春。
  • 「黑豆入腎功多」
    李時珍說:「豆有五色,各治五臟,惟黑豆屬水性寒,可以入腎。」中醫認為色黑者入腎,因為黑色屬水,水走腎;且黑豆形狀也和腎相似,所以把黑豆稱為「腎之谷」。如《食物本草》就有:「以黑豆入鹽煮,常時食之,雲能補腎。蓋豆乃腎之谷,其形類腎,而又黑色通腎,引之以鹽,所以妙也。」這便是中醫講的「同氣相求」和「以形補形」。  黑豆的補腎功效集中體現在治療腎虛陰虧和腎氣不足兩方面。
  • 陽氣不足的症狀是什麼?其臟腑表現是什麼?
    陽氣不足即為陽虛,指的是人體內部的陽氣虛損,無法對人體進行溫煦、推動、氣化作用,導致陽不制陰,產生虛寒,且以虛為主的表現。5、神疲乏力陽氣不足,即為陽虛皆與氣虛同存,常出現在大病久虛或體質偏弱的人群中,出現神疲、乏力、氣短等氣虛的表現。陽氣不足的臟腑表現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後天之本。
  • 陽氣不通、愛出汗?3味草藥,打通全身陽氣
    古人認為:陽氣於冬季便潛藏在地下,春季陽氣上升衝出地面而與陰氣相搏發出聲音則成雷,從陰陽象數理論講,冬天不應該有雷,如果冬天打雷,就意味著天地藏不住陽氣了,因而冬季也被稱為我們守護體內陽氣的關鍵時期。大家好!
  • 大寒 | 2019年的「五運六氣」,增補陽氣,預防流感.
    中醫認為腎主「藏精」,因此大寒節氣養藏,重在養腎。腎屬水,主藏,乃先天之本,而脾屬土,主消化,乃後天之本。大寒節氣,如果脾氣虛弱,運化不健,就會導致腎精不足。一旦脾腎同時不調,外寒邪氣容易侵入,人體陽氣不足,就難以抵禦流感侵襲,也容易帶來三高多發等問題。
  • 退休中醫:留下的經典方劑,上溫脾,下溫腎,4味藥補足一身陽氣
    我開了一句玩笑說到,你是不是腎虛啊,這麼年輕腎就不行了,是不是消耗過度啊,同學尷尬一笑說到,我也不清楚,但是這些事情弄個和媳婦之間產生了矛盾,對生活產生了影響。我為了保險起見,我還是引薦給老師,老師看到他後,微微一笑到,你咋這麼熱的天氣,頭頂還包著頭巾啊。
  • 黑龍江一男子脾腎摔破裂,全身血液幾乎流幹,萬幸…
    一個人的脾腎受傷破裂後會有多兇險?患者可能在短時間內因大出血而失去生命。近日,一名脾腎摔破裂,全身血幾乎流幹61歲男患者的命就成功被救回。
  • 心、肝、脾、肺、腎,搞懂七情與五臟的關係!
    首先來說七情太過會損傷相應之髒:即心在志為喜,過喜則傷心;肝在志為怒,過怒則傷肝;脾在志為思,過度思慮則傷脾;肺在志為悲為憂,悲憂過度則傷肺;腎在志為恐,過恐則傷腎。1怒則氣上、怒傷肝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
  • 國醫大師張大寧:腎為人體生命之本
    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本,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所以,腎中精氣構成中醫學腎功能整體的物質基礎。為了系統說明中醫學腎的功能,張大寧將腎的功能概括為以下十個方面。 腎與人體生長發育有關人體生長發育衰老的過程源於腎中精氣的盛衰。
  • 治療中風的名方侯氏黑散
    I導讀:本文所述侯氏黑散治以陽氣不足,大風直中臟腑所致的四肢煩重並見心中惡寒不足。病位主要在脾,病勢卻在欲化熱而尚未化熱之際。(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二)本證為陽氣不足,大風直中臟腑所致。病位主要在脾,病勢卻在欲化熱而尚未化熱之際,故四肢煩重與心中惡寒不足並見。《沈注金匱要略》云:「直侵肌肉臟腑,故為大風,邪困於脾,則四肢煩重,陽氣虛而未化熱,則心中惡寒不足。」用侯氏黑散其玄機主要在於補脾胃、祛風邪。試用白朮、茯苓、人參、乾薑以補脾益氣;菊花、防風、細辛、桂枝以祛風散邪。
  • 大寒至,濡養臟腑以脾先
    大寒同小寒一樣,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此時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當緩慢的時候,不應輕易擾動陽氣,要著眼於「藏」。《呂氏春秋·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溼,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
  • 夏天聲音易沙啞,多因脾肺腎受損!夏季「養聲」,這些食物要少吃
    肺、脾、腎受損而沙啞肺是與「聲音」最有關係的臟腑,因為在經絡的聯繫上,肺的經脈由肺臟上循咽喉,肺與喉互相配合,協調完成「行呼吸、發聲音」的生理功能,肺氣充沛,宣發舒暢,呼吸方能暢順,語音才能響亮。腎臟也和發聲有關係,因為腎經的經脈「入肺中,循喉嚨夾舌體」,腎為藏精之髒,腎精充沛,咽喉得精氣濡養,則聲音洪亮。脾也和「聲」有關係,脾為肺母,脾氣足則肺氣也足,脾氣虛則肺氣也會虛,聲音變得沙啞、聲線微弱。
  • 中藥驗方巧治虛火牙痛
    下面中醫就為大家帶來了治療虛火牙痛的中藥驗方。虛火牙痛主要表現為:牙齦紅腫、淋巴腫痛、牙根鑽心的疼、牙齒碰不得,遠遠超過蛀牙和牙周炎引起的牙疼,一般伴有舌苔黃厚、口苦、發燒、便秘或大便不暢等全身症狀。中醫認為:屬腎水不足,虛火上炎所致,法當滋補腎水,水足火當自滅,痛就可止,可用下方治之:生地30克 熟地30克 懷牛膝(鹽水炒)10克 細辛6克 粳米10克 鮮姜五片用法:上藥加水煎煮,第一煎20分鐘,第二煎15分鐘,每煎350毫升,放溫服用,早晨飯前,晚上臨睡前服下。忌口:忌酒,辛辣及油膩厚味,勿生氣。
  • 《金華龔氏膽結石治療驗方》
    龔家學佛禮佛行菩薩道,把自己三十多年治療結石的心得和驗方,通過正安聚友會平臺發布,有緣人得之。    看病非兒戲,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藥,沒有攻無不克的方,治療結石,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溼熱型和膿毒型病例同時給予抗感染治療。註:此類屬於重型患者。現在膿毒型的結石發病屬於西醫的「急性重症化膿性膽管炎」的範疇。發病急驟,病勢兇猛,需要急診住院嚴密觀測治療。建議先行西醫對症治療,再根據情況適時中醫介入治療。    氣鬱型由於膽囊管細曲,結石性慢性炎症致膽囊收縮功能減弱,結石不易排出,故以溶石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