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劇Fleabag:生活是件天賦攸關的事

2021-02-21 三聯生活周刊

時髦的倫敦口音和大寫的汙,是英劇Fleabag(倫敦生活)給我的第一印象。

不論美國觀眾,還是中國觀眾,對英式口音多少有點「高級」的刻版印象,所以咋看英劇Fleabag,恐怕是有點違和的。還得承認,一上來就是重口味的床戲,也有點藉此吸引人注意的意思。


《倫敦生活》劇照

但是很快,我們就發現,這全然不是重點,我們知道慣例,劇情總會急轉直下的。女主角的生活裡有一道新鮮的傷口,不過那是她自以為的新鮮,旁人看來,到底有點腐爛了,而且總是伴隨女主一出現,幽幽地在身後喧賓奪主。難堪的是,她周圍的每個人,總是盯著這個傷口,而且從不加以掩飾。


首先是她的男女關係。

一個是公交車上胡亂撿到的,熱情有,主動性有,聊天也不討人厭,差點就是個合格的男友類型,但是,他長了兩顆鼴鼠牙,突兀,稍微一想像,喜感撲面。這個男人偶爾出現,是個喜劇元素,但其實又強化了女主的生無可戀,潛臺詞是:反正都這樣了,我也顧不得你長成什麼鬼模樣。


《倫敦生活》劇照

另一個倒是整個劇的顏值擔當,但是模特那一類的帥,其實也算一個模型化了的形象:帥且不知自己是gay。不知還是不肯承認,這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人總得做兩道考題,一題是我是誰,另一題是我想要什麼。

女主正在探尋後者,而這個男人則還在苦苦運算第一題,顯然是個生活上的落後份子。潛臺詞是:活得順暢,畢竟是件天賦攸關的事,別看我的生活一團糟,還有人比我糟得多。


《倫敦生活》劇照

當然還有哈利,她正牌男友,一個瘦弱的詩人形象。說這個劇女性主義,最明顯的就來自二人之間的倒錯,哈利想要穩定的戀人狀態,她顯然與哈利的訴求不一致,表面上看,她還需要很多風花雪月,許多男人充實後宮。

實際上,只是還在運算上述第二題,每算錯一次推倒重來,哈利就要接受一次被動傷害。當然,有時候她也會主動施加一下傷害,比如哪天嫌家裡太久沒做衛生,「就跟哈利分個手」,他正罹患「失戀後清潔公寓強迫症」。畢竟,一個人擁有一樣技能,總想時常用一下。

「愛你已足夠痛苦,別再讓我恨你」,是女主為觀眾提取好的金句。提取的意思是,女主時常回頭跟攝影機說話,打破第四面牆,在她和哈利其中一次分手時,拋出了這句。在整個劇中,這句話本身無足輕重。但Fleabag脫胎於編劇兼主演菲比·沃勒-布裡奇( Phoebe Waller-Bridge)創作的同名話劇,聯繫這個事實,這句話就有趣多了。


編劇兼主演菲比·沃勒-布裡奇

寫下Fleabag的時,菲比26歲,她帶著這部單人話劇,在艾丁堡國際戲劇節拿了一個獎。所以,無論是對著攝像機獨白,還是充滿形式感的臺詞,都有濃重的話劇氣質。本質上,這是一部非常私人的迷你劇,倒不是說這是菲比的自傳,而是,話劇本身甚至還是個單人劇,Fleabag這個詞,還是菲比家人對她的暱稱。

所有可以聞見的《陰道獨白》式女性主義立場,全來自戲劇舞臺,在電視劇行業又薰陶出尖利的諷刺。而對著攝影機獨白,早期有同樣是性喜劇的《欲望都市》,後有《摩登家庭》,連《紙牌屋》這樣的政治題材,也用了同一招。但所有這些,都比不上Fleabag的自嘲和吐槽有趣。


她和家人的關係,也危機重重。

我最喜歡女主和姐姐的互動。血親手足之間,有我們獨生子女一代無法理解的相愛相殺。這種關係既親且疏,既是基於血緣的天生閨蜜,又有足夠的瑣事,供讓她們吵一輩子的架。


《倫敦生活》劇照

我的朋友文小姐很幸運,有一個小六歲的妹妹。她說她小時候最盼望妹妹快點長大,雖然她十六歲的時候,妹妹才十一,可是等到自己二十六妹妹二十,所有有關風花雪月的心事,妹妹都能聽懂了。

更何況,倆人還能一起吐槽自己的父母,這種「只能自己罵不許別人置喙」的關卡,可沒其他人跟你並肩。

所以面對父親和繼母(出色的綠茶婊人設,由演技派奧利維婭·科爾曼扮演),劇中的姐姐克萊爾與妹妹顯然是攻守同盟,克萊爾說,她沒辦法留下一個破碎的妹妹獨自去芬蘭。但同樣是這對姐妹,互相之間連發生一場擁抱,都可能出於戒備心,演變為一次互甩巴掌的機巧戲碼。這一幕用於描述姐妹二人的關係,簡直充滿了天才之光。 「你不是生來悲傷」,是她父親所說。

父親、死於乳腺癌的母親,以及母親生前的閨蜜後來成繼母的藝術家,這個家庭關係設置巧妙,開闢了一大場可作文章的空地。單是想想,就已經感受到一個黑洞,直叫人想逃。所以她趁機放走了那隻繼母關起來的貓,她無法解救情願身陷其中的父親,能放走貓,也是好的。


《倫敦生活》劇照

女主的傷口成因,稱得上這部6集迷你劇唯一的劇情勾子,不過,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秘密,我們大概在第三集,就能猜得到,她可能正是她摯友小波去世的間接原因。

所以她當然沒辦法原諒自己,卻又不知如何作踐自己,轉為為行動,就是嚴重的自我毀滅傾向。所以她拼命做那道名叫「我到底想要什麼」的題目。

但生活是有死結的。

有時候,死結髮生在兩個活人之間,就像《愛在午夜降臨前》的最後一幕,兩人都知道問題在哪,兩人卻又明白問題無解。有時候,死結髮生在自己身上。生活真是件天賦攸關的事,天賦異稟者畢竟少有。所以日子總是出亂子,過不順,打死結,逼得人想尖叫。


《倫敦生活》劇照

這種沉默又持久、豐沛又無奈的悲傷,想一想,都讓人脊背發涼。

我喜歡她和姐姐去沉默山莊過周末這段情節。一幢房子裡的關鍵詞是女性、沉默和心靈治癒,隔一個草坪的另一幢房子,關鍵詞卻是男性、嘶吼和宣洩憤怒。女人們能聽見男人大聲喊出來的「sluts」。可是女主最終在一個嘶吼營成員面前,觸發了那段和解戲。好在還有陌生人,和陌生人牽扯出來的廣闊世界,就好比大海,不計較你悲傷的含量,因為它善於稀釋。

對了,我一直只說「女主」,是因為這劇從頭到尾,她都沒有名字, 要知道,連那隻她放跑的貓,都有個闊氣的名字「Felicity」。

(圖片來自網絡)

⊙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新刊「學會幸福」

相關焦點

  • 英劇《Fleabag》--有關生活的種種
    最近看兩遍的英劇Fleabag,每一次看完都是熱淚盈眶,說好的喜劇呢?中文翻譯倫敦生活,其實覺得翻譯過後的淺顯遠沒有fleabag本身的意思來得有意義。fleabag:廉價的旅舍或骯髒的人,看看海報我們的女主,沒有驚豔的臉上兩道妝花了的淚痕,目光呆滯且絕望,滿滿的生無可戀。應該已經猜到只有幾集的迷你短劇是圍繞著女主頹廢放縱的生活,引發這種生活方式的原因一直貫穿始終。
  • 《倫敦生活》(FLEABAG)|原來生活得這麼尷尬的不止我一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倫敦生活是一部2016年的高分英劇(喜劇),標準的英式黑色幽默,目前已經有兩季,講述的是一個沒有名字,只有一個綽號為「fleabag」的單身女子的倫敦生活女主本來是快樂的和她的朋友開著一個咖啡店,然而在她最好的朋友去世後,她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她忘不了她和昔日好友相處的日常,好友身影經常出現在她的腦海影響著她的生活,她處理不好家庭關係,她的爸爸和繼母生活忽略她,她和姐姐的關係因為她的姐夫日益疏遠,她的男朋友一次又一次的和她分手。
  • 《倫敦生活》Fleabag:這個價值2000萬的女人,果然不一般!
    剛好最近,我在B站看了兩部英劇——《雙姝》(又名《殺死伊芙》)、《倫敦生活》。值得誇讚的點太多。《倫敦生活》女主Fleabag,可以翻譯成「邋遢鬼」。她有美貌,有頭腦,還特別有趣,可哪怕她具備現代女性所需要的一切,卻沒有得到該有的快樂。生活中,她只是一個事業沒有起色、感情一團糟的「喪女孩」。
  • 《倫敦生活 第二季》女性癮者
    覺得《fleabag》不該翻譯成《倫敦生活》,可以借用電影《nymphomaniac》的譯名《女性癮者》的,但也確實是徹頭徹尾fleabag,對性上癮睡了自己最好閨蜜的男友lead to閨蜜的死亡,然後花了兩季與不同男人花式sex來cure trauma,太艹了,我討厭用編劇們trauma作遮羞布,真正的trauma應該像《海邊的曼徹斯特》那般幾乎無法與過去和解,是性癮就別談愛談救贖,死去的閨蜜又做錯了什麼
  • 《倫敦生活 第二季》#Fleabag專場:
    1)電視劇女主角真好啊,遇到什麼事都可以側過頭來向觀眾眨眨眼,我也嘗試了一下,但是始終不確定鏡頭在哪邊。2)So, it turns out it's quite hard to come up with something original to say about love.
  • 豆瓣9.5 喪成那樣的英劇《倫敦生活》卻拿到艾美獎「最佳喜劇」!
    但今年最大的亮點還要數迅速崛起的亞馬遜,流媒體新貴憑藉《倫敦生活》(Fleabag)等以15獎超越一眾老牌電視網,居於第三位。亞馬遜出品的英劇《倫敦生活》(Fleabag),在喜劇類各獎項中,戰勝勁敵《副總統》(Veep),大獲全勝,拿下包括最佳劇集、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在內的四個獎項,成本屆艾美獎最大贏家。其中,菲比·沃勒-布裡奇(Phoebe Waller-Bridge)獨中最佳編劇和最佳女主角兩個獎項,順便提一下,去年,她參與編劇的《殺死伊芙》也成為年度爆款!
  • 《倫敦生活 第二季》幽默感是天生的
    五星真的不能表達我對Fleabag的情感,可以的話想給一萬星。Fleabag就是我的人生劇集。不知刷了多少遍,B站上了後又刷了兩遍,每變都有新感受。也不知這麼一個遠在一萬公裡外家庭背景,工作,教育,生活都和我相差甚遠的fleabag怎麼就能這麼relatable每句話都值得深究,等我有時間好好分析分析。不過總體展現了我們自己或者身邊那些看似完美內裡卻都是千瘡百孔的狀態,菲編夠犀利,真正觸及人心的作品並不需要大製作。結合自己生活種種的一些事情就很能感受到很多相同之處。
  • 舞臺上的Fleabag,快樂地當著現代女性
    她生於1985年,同時擁有演員、編劇、製片人等多重身份,除《倫敦生活》外,2018年首播的編劇及製片人作品《殺死伊芙》也是現象級爆款。很多觀眾認為《倫敦生活》不是個好譯名,對於一部喜劇作品來說,這樣的譯名顯得過於清淡。原劇名Fleabag,也是女主角的名字,在辭典中的釋義包括「骯髒的睡袋」「廉價的旅館」,引申為「邋遢不堪的人」。
  • 關於Fleabag第三季的新進展……
    現在居然還有人在傻等Fleabag第三季!不會吧?不會吧?......顯然,去年夏天Phoebe Waller-Bridge所說的什麼"再等16年才會有第三季",以及什麼"後悔把Fleabag砍掉"之類的話都是騙人的!
  • 福利丨2019十部英劇大盤點,這裡有你最想看的英劇資源~
    英劇,在電視劇行業裡佔據老大哥地位,其神劇頻出不斷。看英劇,不僅有助於我們訓練自己聽力和口語,也能在課餘時間豐富我們的知識視野,帶給我們一定放鬆。英劇不像美劇一樣,每年都有大量故事開播,美劇那般編劇現在是已經玩透了時長規則,好不好的劇本由觀眾來決定,如果口碑不錯的話就續訂,涼了的話就砍,這也導致英劇近年來神作少出。
  • 《倫敦生活 第二季》理解和拯救
    fleabag直譯是邋遢的老婦人、生騷的動物。劇名譯成倫敦生活。女主能和觀眾對白腦洞的拍攝創意,還有插敘倒敘的敘事手法,都緊緊抓住我的眼球。看了兩遍,但還是忘了結局。印象最深的是女主和男主對話時,男主發現了「我」。這大概就是懂得吧。
  • 《倫敦生活 第二季》添加標題
    某天突然發現B站上線了Fleabag,兩三天追完,非常喜歡。優秀的英劇總能在短時間內讓人物立體,更何況劇集結束,感覺和女主喝酒聊了個天,聊透了她生命中的不堪。拋開女主和神父的契合,和家人的羈絆還有絕妙的療養院設定,我依舊喜歡這部劇。看到一些評論說女主」又作又喪,現實遇到絕對會躲遠「,人的主觀喜好真的是千差萬別又有跡可循。以前我不大和人討論任何自己的好惡。
  • 爛番茄76%,被譽為第二個《Fleabag》的英劇——《Back To Life》(12月口語班上車ing)
    該電視劇,在美國Showtime播出前,就在BBC播出了,講述了Miri嘗試回到她18年前離開的一個海邊小鎮重新生活的故事,離開前她只有18歲。Miri離開不是因為她長大了,而是因為她在一場可怕的爭鬥中殺死了自己的好朋友併入獄,這個好朋友是當地一個警察心愛的女兒,這場爭鬥一直困擾著她和這個小鎮。
  • 《倫敦生活 第二季》love and peace
    But most importantly,fleabag and priest are so charming.The reason why fleabag is so painful and gain more loneliness from sleeping with lots of people is that she suffers a lot from the death of her mother
  • 菲比·沃勒-布裡奇暗示《Fleabag》可能會在某一天回歸
    菲比·沃勒-布裡奇向該劇的忠實粉絲們透露了更多「Fleabag」的想法。這部艾美獎獲獎劇集的主創和主演在周二會在《深夜秀》中現身,告訴塞斯·梅耶斯,她希望有一天能再見到她在劇中飾演的那個複雜、層次豐富的女人。
  • 英劇|看完《倫敦生活》我哭了
    海報上女主角淚流滿面但這卻是一部喜劇讓你大笑不止卻又淚流滿面冷幽默加小重口這,很英劇,很倫敦
  • 黑色幽默喜劇《倫敦生活》:你休想看我的脆弱
    今天,小編想為你們安利一部英國喜劇《倫敦生活》,該劇大概講的是一個失去好朋友,沒有男孩子喜歡,媽媽去世,姐妹不和的女孩子的生活狀態。這種生活中沒有一件是稱心事的狀態不就是最近加班加到忘記自己是誰的我嗎?
  • 《倫敦生活 第二季》Fleabag
    倫敦生活
  • 這部大尺度英劇終於回來了!
    那時這部每集25分鐘,共6集的英劇只是亞馬遜與BBC合作的試水作品,並沒有什麼驚人之處…但開播後,它卻憑藉喪喪的黑色幽默成為當年的爆款!在此之前,飾演Fleabag的菲比·沃勒·布裡奇寂寂無聞,而《倫敦生活》是她自己編劇並主演的第一部英劇。但似乎她就是有著 —— 爆款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