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閱兵前的三項抉擇

2021-01-08 中國文明網

  1949年7月初,中共中央成立了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由周恩來任主任,彭真、林伯渠、李維漢任副主任。籌備委員會商定了開國大典包括三項議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儀式;人民群眾遊行活動。開國大典閱兵是對我人民軍隊創建以來第一次最隆重、最莊嚴的檢閱。

 

  地點:天安門廣場還是西苑機場

  1949年3月25日,為歡迎黨中央進駐北平(今北京),在西苑機場成功舉行了一次閱兵。那麼,開國大典閱兵的地點選在哪裡合適?是否還放在西苑機場呢?8月15日,閱兵總指揮聶榮臻等人在《關於部隊參加閱兵的請示報告》中,根據北平地形,對閱兵地點提出了兩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在天安門舉行。部隊受閱時,步兵位於天安門以東,騎兵位於天安門以西,炮兵及裝甲部隊位於東單競馬場。聶榮臻等人認為,這一方案有三個優點:一是領袖、軍隊、群眾可以結合得很好,場面雄壯熱烈,慶祝意義及影響大;二是閱兵臺利用天安門城樓,壯觀寬闊,可以容納全體政協代表及陪同人員等;三是部隊便於集中,閱兵後部隊由東向西,繼可向南向西能夠迅速離開市區。但這一方案也存在一些缺點,報告列舉了這樣兩項:一是天安門前道路狹窄,只能橫排行進,步兵8路縱隊,騎兵3路縱隊,裝甲部隊2路縱隊,不能按正規行分列式;二是街市繁華,該處當日之交通將受影響而中斷4個小時。

  第二個方案是在西苑機場檢閱及行分列式。這一方案的優點,報告只列了一條,即受地形限制較小,可行正規檢閱及行分列式。缺點卻有四條之多:一是地區偏僻,群眾不易參加;二是沒有閱兵臺,由於陪閱及代表多,必須搭建兩三個大而堅固的臺子,工程量較大,且該地場面也不雄壯;三是部隊集中時路程較遠,從40華裡到80華裡不等,坦克遠程趕來機械會燃熱,易生故障;四是場面小,只能利用飛機滑道,部隊較擁擠,且出場道路只有一條,離開機場需要的時間比較長。

  聶榮臻等人明顯傾向於第一方案。9月2日,周恩來批示:「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

 

  曲目:以我為主還是以洋為主

  閱兵自然離不開軍樂,軍樂是閱兵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周恩來的指示下,華北軍區軍樂隊隊長羅浪在很短的時間內組建了一支聯合軍樂隊。這支200餘人的軍樂隊,以華北軍區軍樂隊為主組成,由羅浪擔任總指揮。9月中旬,閱兵總指揮部在中山公園來今雨軒召開的一次有各受閱單位負責人參加的聯席會議上,有人提出,閱兵典禮時奏什麼曲子應該先定下來,然後軍樂隊才能有計劃地進行排練。

  在此次會議上,主要有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是主張採用德國等國閱兵使用的歡迎曲、閱兵進行曲、分列式進行曲,這是我國舊軍隊閱兵時採用過的,袁世凱在天津小站閱兵時就用了德國的樂曲;第二種意見是主張採用蘇聯樂曲,認為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國家,不能用資本主義國家的樂曲;第三種意見是由羅浪提出的,他認為我軍也有自己的軍樂,比如《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騎兵進行曲》和《炮兵進行曲》等。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己的慶典,為什麼不用自己的音樂呢?羅浪的意見得到不少與會者的贊同。

  會議主持人、開國大典閱兵副總指揮、閱兵指揮所主任楊成武讓羅浪把意見寫成文字,列出閱兵時擬演奏的曲目名稱,呈送閱兵指揮部。於是,羅浪連夜起草了閱兵曲目方案,交給楊成武。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在方案上批示:「同意用我們軍隊自己的曲子,並請中央五大書記審閱。」隨後,毛澤東批示:「以我為主,以我國為主。」周恩來也做了指示:「同意主席的意見,以我為主。」

  最後確定下來的具體閱兵曲目是這樣的:檢閱式分為兩部分,歡迎時奏《八路軍進行曲》,閱兵過程中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軍隊老百姓》《保衛勝利果實》反覆聯奏;分列式分為三部分,步兵行進時奏《八路軍進行曲》,騎兵行進時奏《騎兵進行曲》,炮兵師及戰車師行進時奏《坦克進行曲》《軍隊進行曲》。

 

  防禦:是否帶彈飛行

  1949年5月4日,國民黨軍從青島派出6架轟炸機轟炸北平南苑機場,投彈30枚,毀傷地面飛機4架、房屋196間、死傷24人。雖然後來青島解放了,但國民黨在舟山群島和臺灣還有飛機,隨時可能對北平進行空襲。為此,中央軍委決定建立一支空中戰鬥力量。8月15日,在南苑機場正式組建飛行中隊,這是我軍第一支有作戰能力的飛行中隊。飛行中隊成立不久,就接到參加開國大典空中閱兵的任務。

  當時,飛行中隊飛機數量極少,既要參加閱兵,又要擔任防空值班,有些捉襟見肘。為了防止空中受閱飛行時國民黨軍飛機來空襲,經過反覆研究和推敲,時任中央軍委航空局作戰教育處處長的方槐向閱兵總指揮聶榮臻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即安排幾架飛機帶彈受閱飛行,一有敵機來襲,即從空中前往攔擊,直接投入戰鬥,以便爭取更多的時間。這樣,也可以解決一點防空與閱兵的矛盾。據方槐回憶說,這是一個絕密計劃,除了當時帶彈飛行的4名飛行員外,飛行中隊的其他人員都不知道。這裡講的帶彈,是指機槍子彈,而不是掛炸彈。以P-51型戰鬥機為例,這種飛機在機翼兩側各配了3挺機關槍,每架飛機裝備了1800發機槍子彈。9月22日,華北軍區航空處擬定上報了《空軍參加檢閱計劃圖》,明確提出蚊式機和P-51型戰鬥機各兩架,飛過檢閱臺後即分別升空至1.2萬英尺和1萬英尺,「擔任北平、通州、良鄉、大興地區上空警戒任務」。

  當然,帶彈飛行只是防止敵機空襲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地面上還有戰備值班飛機,高炮部隊也被調集到北平周圍的制高點上。將開國大典的時間定在下午3點,也是因為敵機長途奔襲,在這個時間從他們所佔據的任何一個機場向天安門飛行都難以在天黑前返回,增加了空襲的難度。

  按照世界各國閱兵慣例,為安全起見,閱兵時任何兵種都不能攜帶實彈。飛機帶彈受閱的危險性更大,況且當時的受閱飛機機種很雜,性能很不穩定,危險係數很大,如果稍有閃失,後果將不堪設想。此次開國大典上的飛機帶彈飛行,是特殊情況的特殊處理,在世界閱兵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為此,聶榮臻親自挑選了帶彈飛行的飛機和飛行員,確保了開國大閱兵萬無一失。

(責任編輯:陳蓉)

相關焦點

  • 參加93閱兵的開國少將張玉華逝世 享年101歲
    央視網消息: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將軍因病醫治無效,於9月10日凌晨南京逝世,享年101周歲。  張玉華老將軍在2015年「9·3」勝利日大閱兵上,以一個標準軍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帥到炸裂的搖滾版「9·3大閱兵」
    「9·3大閱兵」要出電影版了!在預告片中頻頻出現的空中梯隊也是9月3日勝利大閱兵的一大亮點。這次閱兵空軍梯隊參閱規模和機型數量創下了自開國以來的歷史之最。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式上空軍只有17架飛機;到了1999年國慶閱兵,三軍航空兵才首次聯合受閱;2009年的國慶閱兵,共有14型151架飛機受閱。
  • 2020年國慶節會有閱兵嗎 今年國慶有閱兵儀式嗎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國慶節最新資訊 > 正文 2020年國慶節會有閱兵嗎 今年國慶有閱兵儀式嗎
  • 開國少將張玉華逝世 曾參加93閱兵標準軍禮感動無數人
    張玉華少將在2015年93閱兵上,以一個標準軍禮給無數人留下深刻印象。 交匯點訊 記者10日凌晨獲悉,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將軍因病醫治無效,於9月10日凌晨2:37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周歲。離休後堅持做慈善,曾獲得「中國好人」殊榮
  • 開國大典前一天,北京十二時辰|義勇軍進行曲|毛澤東|天安門|開國...
    原因很簡單,出於安全考慮,開國大典的消息,這時還沒對外公布呢。40年代的北京資料圖片當然,有些細心的市民,也猜到了點啥。天安門廣場兩邊,搭了兩個大看臺,一看就是大儀式、大陣仗。一些學校的操場上,也老有人排練。北京城老百姓都見過世面,總隱約感覺有件大喜事即將來臨,但誰也說不好是什麼。
  • 開國大典12分鐘彩色視頻公布!這其中還有多少秘密往事?
    眾所周知,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五星紅旗升起之前,還有很多秘密往事。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毛澤東等率中共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進入北平。那時,有一個難題擺在黨和國家領導人面前,那就是開國大典的閱兵選址。中央最初曾考慮將西苑機場作為閱兵地點。
  • 三十年過去,才終於看懂了《開國大典》
    我記憶中學校組織看的第一部主旋律,是《開國大典》,講新中國建立那一年發生的歷史大事;而最後一部有印象組織觀看的主旋律,是《生死抉擇》,關於反腐倡廉。這兩部電影放在當年,都是所謂的票房爆款。這兩天,因為70周年國慶閱兵彩排的刷屏,又一時興起,把《開國大典》翻出來重看。必須說,看的時候我就決定了,一定要好好寫寫這部30年前的主旋律電影。
  • 揭秘開國大典防空部隊秘密部署高射炮以防偷襲
    開國大典上,我軍首個戰鬥機中隊的飛行員曾駕駛這架飛機,接受黨和國家領導檢閱。現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資料圖片  64年前的開國大典閱兵,我被賦予了一項絕密任務。那就是根據周恩來副主席指示確定,華北軍區司令員、閱兵總指揮聶榮臻親自布置,華北軍區副司令員楊成武具體組織實施的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衛天安門的防空秘密行動。
  • 2019國慶70周年閱兵觀後感範文 閱兵儀式場面描寫500字
    下面小編整理了2篇關於觀看2019國慶70周年閱兵觀後感,還有描寫閱兵儀式場面壯觀的句子,希望能幫到你。受閱官兵在閱兵訓練場進行訓練(9月11日攝)。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舉行在即,記者日前在閱兵訓練場採訪了解到,閱兵訓練有條不紊推進,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 開國中將中彈8年後彈頭才取出,閱兵當天去世,四個兒子都是將軍
    為革命做出巨大貢獻的平江,建國後走出52位開國將軍。其中開國上將就有三位,不過有一位開國中將的成就比他們還高,因為他是唯一當過軍委副主席的開國中將,此人就是張震將軍。1914年,張震生於湖南平江。1926年北伐軍進入湖南,在我黨的領導下,各地農民紛紛創建農協,當時12歲的張震參加了兒童團,還被選為兒童團副團長。
  • 1953年沿用至今,閱兵儀式上的「中式正步」如何確定下來?
    在閱兵中,帥氣的「中式正步」無疑是一大看點。7月30日,第四集《一九五五年國慶閱兵》紀錄片講述了「中式正步」的發展歷程。根據資料顯示,在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和1950年的國慶閱兵中,徒步方隊都採用了「大齊步」。而在1951年的國慶閱兵上,受閱部隊開始採用「蘇式正步」。
  • 2020年十一國慶節會有閱兵嗎?2020年是建國多少周年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那麼今年2020十一國慶節會有閱兵嗎? 2020 年是建國距離現在又是多少周年?相信大家一定都想了解,下面我們來一起來看看具體詳情。
  • 楊姓兩位健在開國將軍,來自福建和江西,都年逾百歲,他們是誰?
    1955年,新中國大授銜,總計有1061位開國將帥:有10位元帥、10位大將、7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807位少將。1956年-1965年有533位軍人晉升為少將,新中國總計有1614位開國將軍。那麼楊姓有多少開國將軍呢?答案是40人。
  • 2019閱兵聯合軍樂團奏響最強音,56首演奏曲目創歷次之最
    新華社發70年來的全程受閱部隊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當毛澤東主席等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時,《東方紅》的音樂在廣場響起,成為那天人們聽到的第一首樂曲。這一天,也是聯合軍樂團首次出現在國慶閱兵慶典上。隨後,從1949年到2019年,每一次國慶閱兵,人們都能看見聯合軍樂團的身影。「從開國大典至今,聯合軍樂團永遠站在國旗杆的北側,這個位置70年來一直沒變過。」 聯合軍樂團團長張海峰說,這是天安門廣場上唯一一支全程受閱部隊,一舉一動都在眾目睽睽之下。「器樂演奏就像是音樂中的競技運動,眼、耳、鼻、口等五官都得用上。」
  • 新中國成立以來舉行過幾次閱兵?看懂2019國慶大閱兵
    01  國慶大閱兵,就要來了。  甲冑在身,重任在肩。很多人都在密切關注。  是的,閱兵,是對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軍事儀式,是國家重大慶典活動的重要組成。  其實,閱兵,也是展示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精氣神的最好儀式。
  • 開國大典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毛澤東主席在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向受閱機群招手  1949年10月1日,在古老的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共和國的建立者們仰首舉目,注視人民空軍17架飛機以整齊威武的隊形飛過天安門上空,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 去不了北京,在微博看9.3大閱兵是怎樣的體驗?
    @飽飽坦克駛過,我爸爸說,哎呀我的電視怎麼在抖 @中國日報#直擊9.3大閱兵#【貼心! @北北北十三……………………說起來究竟為什麼義大利來了@戾氣散盡的司馬子上: 為反法西斯立了大功(不知道這個梗的盆友們可以百度一下「義大利二戰」,你會有所收穫的,相信我!)
  • 1949大典閱兵為什麼沒有1軍、12軍、20軍、43軍、65軍這些王牌軍
    1949年的開國大典是非常重要的時刻,可是為什麼沒有1軍、12軍、20軍、43軍、65軍,等等一批王牌軍呢?按慣例,閱兵是全國最優秀的部隊集合在一起,近年來的幾次大閱兵,都是有榮譽的部隊英雄風貌的一次集中大展現!
  • 閱兵場上,戰旗一出,這首90後創作的軍樂把所有人震了!
    閱兵場上,戰旗一出,這首90後創作的軍樂把所有人震了! 此次演奏任務包括 閱兵和群眾遊行兩個部分 先後演奏56首作品 是歷次閱兵中演奏曲目最多的一次 群眾遊行中演奏的28首曲目 全部是新編曲作品
  • 2020年國慶為何沒有閱兵儀式?別再讓「無知」蒙蔽了雙眼
    2020年10月1日國慶節、中秋節的來臨,讓我們在享受8天小長假的同時,也渴望一覽國慶天安門閱兵的盛大儀式,重溫一下民族自豪感;2015年9月3日,國家為慶祝中國抗戰70周年,隆重舉辦了一場「九三大閱兵」,這場遲到的儀式寄託了國人對抗戰先烈的緬懷之情,也是國人對一個國家強大崛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