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特工隊:當情感有了顏色,你要擁抱它們,不管是憤怒還是喜悅

2020-12-24 渤海灣的安小辰

#迪士尼#

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動漫電影,每一部都是值得反覆推敲的巨作,《頭腦特工隊》在向你提問:人的一生到底會經歷多少次成長?

或許沒人數的清,這是一段漫長的人生歷程——每個人從呱呱墜地到會說話,再到蹣跚學步,我們經歷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4個必須要體驗的階段,慢慢地走過自己必經的路。

當情感有了顏色,你要擁抱它們,不管是憤怒還是喜悅,通過思考讓心靈塗滿有生活氣息的色彩,從而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文/安小辰

它作為皮克斯系列一部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頭腦特工隊》對於成長的闡釋無疑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發。

可愛的小女孩萊莉出生在明尼蘇達州一個平凡的家庭,自始至終,她都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成長,腦海中保存著無數美好、甜蜜的回憶。當然這些記憶還和幾個與莉莉未曾謀面的夥伴息息相關。

它們就是人類的五種情緒:樂樂,憂憂,怕怕,厭厭和憤怒。

樂樂作為團隊的領導,她協同其他夥伴致力於為小主人營造更多美好的回憶,小主人的每一個核心記憶都會形成一個記憶小島,一切都十分完美的進行著。

這天,萊莉隨父母搬到了舊金山,骯髒的公寓,陌生的校園環境,逐漸失落的友情讓莉莉無所適應,她不再是那個以前充滿歡樂的小女孩了,如今的她,負面情緒逐漸累積,內心的美好世界也漸次崩塌。

隨之而來的,之前的五個核心島嶼也逐漸崩塌,那些美好的回憶也隨之破滅,為了讓以前美好的一切再次回歸到萊莉身邊,小夥伴們行動了起來,在大家的努力下,萊莉與父母重歸於好,而此時崩塌的小島們重新建起了一個更大更加繽紛燦爛的新島嶼,萊莉重新開始她的幸福生活。

慶幸的是,人生如同過山車,轉折點處的困難終究無法抵擋我們前進的步伐,我們一直在成長,一切必將成為過去,縱使是傷痛,也會隨著時間的療傷而逐漸好轉乃至痊癒。

每一個行為一定不會是一瞬間產生的,必定是有較長的過程讓它在心中生根、發芽從而最終爆發的。

不過還好,萊莉因為對過往的美好生活的回憶還是回到父母的身邊,悲傷地講出她的煩惱後卻讓父母更加注意女兒的情緒,一家人又變得很幸福。

先從萊莉大腦中不同的島嶼說起:

不同的島嶼象徵著親情、友情、興趣、童心等等不同的方面,這也恰恰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又一項。

當影片中茉莉因為負面情緒的累積,一座座島嶼開始崩塌的時候,我們或許也能看到諸多熟悉的瞬間:可能是青春期和父母的爭吵,可能是長大過程中漸漸走散的友誼,再或者是因為種種原因而放棄的興趣愛好……所有的這些可能會改變著每一座島嶼的結構,也是回憶的構成。

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在腦海裡的朋友,雖然他從來沒有在真實的世界中出現過,但他仍然在許多特殊的時候幫我們保存了許多秘密。

冰棒從火箭車跳下來的時候,直戳淚點。仿佛在告訴我們:從今天開始我就要在你的記憶中消失了,不過這也就意味著你已經長大了。

皮克斯動畫向來如此,《玩具總動員》中的玩具們是在幫大朋友找回童心,而《頭腦特工隊》則是樂樂和憂憂幫小朋友們找回自己真實的情緒。

沒錯,必須是樂樂和憂憂一起,因為人們不能沒有悲傷。也沒必要強行剔除悲傷的回憶。樂樂拼命想要扔掉萊莉的悲傷球的時候就像生活中我們都不太喜歡悲傷的情緒一樣。

很多人會覺得憂傷是病態的,她確實在前期有一些不太好的因素。按這樣的話講,樂樂在前期也是病態的:

她瘋狂地想要給孩子快樂記憶,她巴不得孩子人生裡面全是快樂的記憶。她嫌棄憂憂,她覺得憂傷是多餘的,當怒怒、厭厭和「怕怕」播放記憶球時,她總要把別人當時放的球摘下來,換成自己認為是好的、快樂的球。

當我們看到是憂憂想到用驚嚇的方式讓茉莉從夢中醒來,安慰冰棒的時候,也是憂憂讓冰棒哭了出來,以及最後難過的情緒喚醒了茉莉與父母的交流。

我們才發現:每一種情緒的存在其實都是在保護我們的,而每一段記憶也都是包含著酸甜苦辣,也正是這樣飽滿的情緒,才構成了回憶的完整。

當樂樂和憂憂再次回到大腦總部,一切開始恢復正常時,我們可以看到記憶庫中的記憶不再是單一的顏色,而是變成了彩色。因為小的時候,情緒更具有單一性,簡單點就是:開心就是開心,生氣就是生氣,情緒裡面的構成元素比較單一。

後來出現了彩色球,是說明在人們認知的發展歷程中,能夠漸漸處理和接受一件事對於個體而言的情緒意義是複雜的、多樣的。所以彩色記憶球,是人的成長發展,標誌著一個人的心態正在走向成熟。

《頭腦特工隊》將抽象的情緒擬人化,用天馬行空的手法彰顯了心理學的現實基礎,奇妙並嚴謹地影像化了情感、個性、記憶以及認知。

看完了這部影片,觀眾就像是在自己的大腦中重新走了一遍一樣,那些可愛的奇思妙想,給我們生活中的種種提供了浪漫的解釋。

迪士尼與皮克斯的動漫電影之所以優秀、被人推崇,不是因為它的畫面和特效,而是動漫深層次蘊含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良久。

相關焦點

  • 《頭腦特工隊》,擁抱那個曾經努力長大的自己
    他們曾經這樣總結《飛屋環遊記》的故事,如今這句話在《頭腦特工隊》卻同樣適用,仍舊平淡無奇的小女孩,重頭戲卻極其不同尋常地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視線之外——艾麗的大腦內部。「我想探索虛擬抽象的東西,不是大腦,而是情感。我覺得這一定會有趣,很適合動畫片。」格子襯衫、黑框眼鏡的導演皮特·道格特說起這個瘋狂的主意,語氣還是輕描淡寫。
  • 情緒電影推薦:《頭腦特工隊》
    《頭腦特工隊》中的主要人物,從左至右分別為代表快樂的「樂樂」、代表恐懼的「怕怕」、代表憤怒的「怒怒」、代表厭惡的「厭厭」,和代表悲傷的「憂憂」。圖片來源:《頭腦特工隊》通過精緻的編排和喜劇性的展現,《頭腦特工隊》敘述了一個動人的成長故事,並在其中融入了一些神經科學的基礎原理。這使不少神經學家都撰寫博客,對這部好作品進行點評。
  • 《頭腦特工隊》背後的兒童心理學[紐約時報]
    不過更重要的是,這部動畫片對兒童心理學的描畫,頂的上讀好幾本學術專著的收穫。在動畫片中,具象、可愛又相當科學的描述了關於兒童性格、情緒、行為、記憶、潛意識、夢境、幻想、抽象思維等等概念。而動畫片的主角,則是五個鮮明的情緒小人:喜悅Joy、悲傷Sadness、憤怒Anger、恐懼Fear和厭惡Disgust。
  • 《頭腦特工隊》
    影片中每種情緒都有特定的形狀,「愉悅」是星形的,「悲傷」像顆眼淚,「憤怒」如同火磚,「恐怖」像赤裸神經元,「厭惡」像西蘭花——這不是在黑西蘭花,而是因為西蘭花是萊莉最討厭的實物。(電影《頭腦特工隊》片段)樂樂、憂憂、怒怒和怕怕的外形設計也和它們各自代表的情緒緊密相連。
  • 蘋果創始人賈伯斯愛冥想,投資的皮克斯拍出神片《頭腦特工隊》
    《頭腦特工隊》是皮克斯第一部結出果實的原創影片,幾乎完全脫離了史蒂夫·賈伯斯的影響。賈伯斯是皮克斯的創始人,直到2011年逝世之前,一直是這個電影工作室一個強大的存在。上午聽了魏知超《電影裡的心理學》課程,第一講就是這部頗有傳奇色彩的《頭腦特工隊》。
  • 《頭腦特工隊》觀影指南:皮克斯腦洞奇片
    ▲《頭腦特工隊》劇照皮克斯近年的幾部作品都不盡人意,無論《賽車總動員》、《勇敢傳說》還是《怪獸大學》,均被扣上炒冷飯、老套可期等令人失望的帽子,連鐵桿粉絲也紛紛搖頭,嘆息皮克斯失去了往日的情懷與靈氣。然而,2015年暑期強檔《頭腦特工隊》橫空出世,證明「皮郎才盡」實屬不實指控。
  • 巨人帶你看電影《頭腦特工隊》
    它不僅讓我們在觀影過程中有笑有淚,還順便科普了一把心理學知識。更厲害的是,電影把非常抽象的心理學知識,表現的好玩又可感。記憶、潛意識、夢境,這些心理學家都沒徹底搞明白的東西,在《頭腦特工隊》裡以全新的具象化面貌出現。
  • 《頭腦特工隊》:努力讓自己開心吧
    《頭腦特工隊》情緒變化的本身就很奇妙。每個人都不相同。有時候前一秒還很開心,後一秒忽然就低落下來。《頭腦特工隊》事實上,情緒不是單調的。我們依然在成長。我們發現,悲傷過後也可以擁有喜悅。厭惡也可以和生氣相連接。而這時,我們大概還沒有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我們會輕易被情緒牽著走。
  • 皮克斯新片《頭腦特工隊》說能
    在皮克斯出品的電影《頭腦特工隊》中,艾米·波勒為 Joy 配音,菲利斯·史密斯為 Sadness 配音。  這場內心戲裡所有的行為——裡面的藝術、喜劇、音樂和詩歌——都是基於 Riley 的個人情感展開的。文學界有一個傳統,那就是把過去被稱為熱情的東西轉化成性格,而《頭腦特工隊》用絕妙的選角讓這種傳統得到了升級。
  • 《頭腦特工隊》,獻給永遠不要長大孩子們
    在知名評分網站Metacritic 的2015年榜上,前五隻有《頭腦特工隊》是已經上映的。也就是說,《頭腦特工隊》的94分是截至目前的今年最高分。而且,它還是一部動畫電影。「她原本是個特別有活力的小姑娘,就像《飛屋環遊記》裡的小胖子羅素一樣。但是在她十一二歲的時候,就開始情緒不斷波動,總是唉聲嘆氣,我和我太太都搞不懂,這究竟是怎麼了?」他們特別想知道女兒到底在想些什麼,於是就有了《頭腦特工隊》的點子。感謝導演的女兒,讓世界上又多了一部有趣的電影。
  • 一條微信看懂《頭腦特工隊》背後的心理學知識
    它們是《頭腦特工隊》故事發展的基礎。五種基本情緒在電影中,11歲小女孩萊莉頭腦裡的5種情緒,都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在電影中,萊莉生成一段記憶,頭腦總部就生成一顆水晶球;記憶有其主導的情緒,所以水晶球有對應情緒的顏色。
  • 《頭腦特工隊》,不只是一部動漫
    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那一定要去看《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這部迪士尼的動畫電影,生動地解釋了日常心理現象背後的大腦認知加工過程:情緒控制臺、個性島嶼、造夢工廠、記憶垃圾場,新奇而充滿想像力。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這部電影中的「情緒」和「成長」的主題。
  • 情緒管理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
    在電影中,5個小人分別代表著我們的5種基本情緒:快樂、悲傷、厭惡、恐懼、憤怒。  這部電影在今年和我們見面了,就是最近上映的「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電影呈現出了很多與心理學有關的元素,比如記憶、潛意識、夢境;不過,最核心的問題還是:不同的情緒如何控制我們的意識?我們該如何應對和管理情緒?  今天就來聊聊頭腦特工隊的科學。
  • 帶著孩子看《頭腦特工隊》,一起認識情緒,輕鬆快樂
    它不僅讓我們在觀影過程中有笑有淚,還順便科普了一把心理學知識。更厲害的是,電影把非常抽象的心理學知識,表現的好玩又可感。記憶、潛意識、夢境,這些心理學家都沒徹底搞明白的東西,在《頭腦特工隊》裡以全新的具象化面貌出現。事實上,當我們回味影片,順著上面這張萊莉的頭腦地圖重新走一遍,會陡然發現,這部動畫片太不簡單了!
  • 《頭腦特工隊》:情緒的對立和融合,是自我成長的催化劑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情緒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著我們的日常行為和做事方式。因為不同的情緒,對一個人的思想行為產生的影響,導致各種問題發生的情況很多,每一個動作甚至是面部表情都有一個對應的情緒中樞。
  • 《頭腦特工隊》的深處,是人感情的成長
    然後通過思考讓心靈塗滿有生活氣息的色彩,從而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作為皮克斯出產的一部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頭腦特工隊》對於成長的闡釋無疑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發。首先,劇中由主人公Raily牽引出來的情感總控室成員——Joy、sadness、disgust、fear、anger,每個角色自身都帶有強烈的特點,揭示了人內心的複雜情緒。
  • 專訪《頭腦特工隊》導演:我們的創意很獨特
    騰訊娛樂專稿(文/胡夢瑩)10月6日,在全球叫好又叫座的動畫片《頭腦特工隊》終於在中國地區上映。從五月的坎城展映驚豔全場至今,已經過了挺長一段時間,而外界也看好其問鼎來年奧斯卡的最佳動畫片獎。能否得獎姑且不論,但《頭腦特工隊》對於皮克斯的意義的確非比尋常。
  • 親子動畫《頭腦特工隊》—今年全球口碑最好的電影之一,錯過了又要等5年!
    在知名評分網站Metacritic 的2015年榜上,前五隻有《頭腦特工隊》是已經上映的。也就是說,《頭腦特工隊》的94分是截至目前的今年最高分。而且,它還是一部動畫電影。雖然晚是晚了點兒,幸好它還是來中國了。《頭腦特工隊》的中國首映發布會上,導演彼特·道格特說,中國是他們的最後一站,「全世界已經為中國做好預熱了」。既然全世界都覺得它好,不如我們先來看看好在哪裡。
  • 電影賞析:《頭腦特工隊》裡的心理學
    徐斌情感工作室·與你相約星期二時間:2015年11月24日地點:深圳市嘉行文化藝術生活館
  • 《頭腦特工隊》:誰能估算朋友圈的歡樂背後承載了多少悲傷
    當然,這種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皮克斯的動畫家族中有那麼多的「總動員」。它們總是藉由一件需要去探險的事情,慢慢的深入內心,然後讓故事的主人公自然而然的感悟,原來人生應該是這麼一個樣子。就《頭腦特工隊》這部動畫來說,套用雞湯點的話,就是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接受完整的自己。這應該是件很古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