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法爾加海戰旗幟

2021-01-20 靜雅思聽

↑點擊收聽↑     著/莫莉·奧德菲爾德  播/文月


   

[藏品24]

特拉法爾加海戰旗幟

[地點]

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

格林尼治,英國倫敦

  

這面旗幟曾經飄揚在歷史上兩個著名的時刻:第一次是迎風招展於西班牙戰艦「聖伊爾德豐索號」的艦艉,海上,它正與英國戰艦激烈交火;

而在第二個重要時刻,它被高高掛在聖保羅大教堂的穹頂,教堂裡,正在舉行納爾遜將軍的葬禮,1806年7月9日。

  

在聖保羅大教堂裡,這面旗幟的旁邊,還掛著一面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俘獲的法國軍旗,昭示著納爾遜將軍彪炳的戰績。

他用自己過人的膽魄、出眾的戰略,以及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寶貴的勝利。

  

納爾遜將軍葬禮之後,這面旗幟在聖保羅大教堂裡掛了有一個世紀。現在,它存放在位於格林尼治的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

博物館將它儲藏起來,一方面是因為它十分脆弱,另一方面則是真的沒有足夠的空間掛起它。它長10米,高14.5米,是藏品中最大的一面旗幟。

  

「它大極了。」芭芭拉·湯林森說。她從1979年開始擔任文物策展人至今。「我們從未正式展出過它。

但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博物館有一天突發奇想,把它掛在了女王行宮外,只掛了一天。

」女王行宮是構成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的大型主建築之一。「旗子太大了,居然垂到了地上……我們現在不會那麼做了。」

  

「2005年正值納爾遜和拿破崙的歷史主題展在這兒舉行,我們也想過將旗幟拿出來展覽,只因為沒有足夠的空間而沒能實現。我們後來決定,拍張照片並把它發布在網站上,這樣人們至少能知道它的存在。」

這面頗具代表性的旗幟被攤平在地上,博物館策展人排成一排將它緩緩展開,攝影師乘著升降機升到半空中,站在液壓動臂上的小型平臺上向下拍攝。

  

許多記者前來觀看,然而,查爾斯王子和卡米拉在同一天宣布了他們訂婚的消息,在場的所有媒體,按芭芭拉的話說,「像被開水潑到的貓一樣呼地溜走了。」

從那以後,沒有人再看到過它。它不太可能再被拿出來展覽。一個多世紀前從聖保羅大教堂摘下來之後,有幸能見過它的人屈指可數。

  

我造訪了博物館的一間儲藏單元,這是這面旗幟現在在格林尼治的「家」。除了納爾遜將軍這一面旗幟以外,還有許多別的旗幟也儲藏在這裡。

旗幟們存放在捲軸裡——綜合多方面因素,這是儲藏旗幟的最好方式,你隨時能將它展開,而且不會產生摺痕。

博物館沒能為納爾遜的旗幟找到足夠大的捲軸,所以它還是被折了起來,裹在包裝紙裡,放進一個長紙板箱,儲藏在壁櫃的底層。我們把箱子抬出來,揭開包裝紙。

  

這面旗幟由羊毛製成,摸起來很粗糙。旗面上是西班牙的紅黃色橫紋,中央是獅堡徽圖紋。

西班牙戰艦的名字「聖伊爾德豐索」用墨水寫在掛繩上。旗幟上有一些破洞,是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的炮彈穿孔;旗幟曾在海上的暴風中猛烈地舞動著,旗邊也因此有些磨損了。

  

我開始想像1 805年10月21日的情景——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附近海域的那場海戰。

中午時分,這面旗幟在西班牙戰艦上升起,而納爾遜將軍則帶領著英國戰艦向它駛去。想想都令人興奮。

  

早晨,英國由27艘戰艦組成的艦隊已經準備好攻擊對面西班牙和法國的33艘戰艦。這一大膽行動的暗號為「T形穿越」。

從北邊羅氏角延伸到南邊特拉法爾加角的海灣中,對方開始橫跨海灣列隊,納爾遜決定讓英軍形成兩列前進,從對方的正中開始攻擊。

  

如果你像給旗幟拍照的攝影師一樣,乘坐液壓動臂升到半空,你便可以一覽全景:所有的戰艦在海面形成了「T」字形:頂上是排成橫排的敵艦,而英軍軍艦正形成縱列向頂上的橫列開去。

納爾遜將這一大膽的行動稱作「尼氏接觸」。

  

納爾遜乘坐他的皇家海軍「勝利號」戰艦,帶領著其中一列,卡斯伯特·科林伍德坐鎮「王權號」帶領另一列。

科林伍德的狗「邦斯」也在戰艦上,為了安全起見它被拴在了船艙裡。在戰鬥那天,科林伍德應該在不停地咕噥:「我希望納爾遜不要再發信號了,我們都很清楚應該幹什麼。」

  

在向西班牙和法國艦隊前進的同時,英軍的船員應該已經能夠看見「聖伊爾德豐索號」艦艉的那面旗幟了。

這艘軍艦在T字形頂部偏右的位置,是從右數第4艘。英軍漸漸靠近,法國和西班牙軍隊開始向他們猛烈開火,這場血腥的戰鬥持續了4小時。


旗幟上的破洞就是在這4小時裡形成的——被槍彈一次又一次打中。

很久以後,可能是它掛在聖保羅大教堂期間,尋找紀念品的人們用小刀和剪子把它左邊的洞越切越大。在被拿到博物館妥善保管之前,蛾子可能也為破洞做了不少貢獻。

  

戰鬥開始一小時之後,納爾遜被法國戰艦「敬畏號」上隱蔽的狙擊手射中,一顆致命的火槍彈穿透了他的身體,打碎了他兩條肋骨,刺穿了他的肺動脈。

他倒下了,並被帶到了甲板下,用帆布包紮好,身體支撐在「勝利號」的一側。

  

戰況愈發激烈,而納爾遜的生命正在逝去,在大海的湧浪中搖擺顛簸。他最後的話是「喝,喝;扇,扇;揉,揉」。他的副官餵他檸檬汁和稀釋的紅酒,為他扇風,戰艦船長揉著他的胸部,試圖減輕他的痛苦。

他在下午4:30左右停止了呼吸,那時,他的艦隊已經贏下了這場偉大的戰役,擊沉、俘獲了18艘敵艦,而自身完好無損。

  

「聖伊爾德豐索號」是被俘的戰艦之一,它和它的那面旗幟一起被帶回了英國。「聖伊爾德豐索號」下手第4艘戰艦是「聖胡·內波穆塞諾號」,也是一艘西班牙戰艦,它的戰旗也同樣保存至今。

英國將它交回給了西班牙,目前收藏在馬德裡的一家博物館裡。這兩面西班牙旗幟是特拉法爾加海戰倖存的兩面旗幟。

  

納爾遜的遺體被浸在一桶白蘭地酒裡,由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載回,之后庄重地陳放在格林尼治的繪畫大廳裡,在今天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的對面。

隨後,他的遺體被運上一艘小船,從格林尼治出發,沿著泰晤士河運往聖保羅大教堂舉行葬禮。

  

納爾遜指揮英國艦隊擊敗了西班牙和法國的聯合艦隊,並阻止了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入侵英國本土。

「聖伊爾德豐索號」的旗幟低垂在聖保羅大教堂內,在清風下徐徐拂動,而整個國家則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他的妻子出席了葬禮,但他的情人艾瑪·漢密爾頓卻沒有在場。

納爾遜垂死時的遺囑中曾說希望「照看好漢密爾頓女士」,並且讓她在葬禮上獻唱,但這條遺願被忽視了。她甚至都沒有接到葬禮邀請。  

  

納爾遜和艾瑪有一個女兒,叫霍洛西亞·納爾遜。當她出生時,兩人給了她另一個姓「湯普森」,這是納爾遜有時給艾瑪寫密信的時候籤下的假名。

納爾遜與一些著名的作家也有聯繫——比如勃朗特姐妹。她們的父親原名是派屈克·勃朗地,但卻悄悄把姓改成了勃朗特,可能是因為崇拜納爾遜勳爵,那不勒斯王賜予他的頭銜便是勃朗特公爵。

勃朗特是西西里島一處地產的名稱,在古希臘神話裡是雷之女神的名字。

  

特拉法爾加海戰的幸運生還者中有一個名叫約翰·富蘭克林的男人,之後他死於尋找北極西北通道的探險中。

在同一個儲藏單元裡,納爾遜的旗幟對面,是一個紙制的傳信氣球,搜救隊伍用它在冰面上尋找富蘭克林和他的同伴。

搜救者希望他們還活著,能夠看見空中的這個氣球,或者在氣球掉落之後能夠找到並看見氣球上的信息,知道他們隨後就會被營救出去。很可惜,這些最後都沒發生。

  

說點開心的事情吧。這個博物館裡沒有被展出的最小的東西是一門世界上最小的大炮,只有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它。

我看了一眼,的確是微小且製造精良,但卻不能真正地發射炮彈。   

  

一位姓陶森的先生在1828年為了打賭而製造了它。當他造這門大炮的時候,他的僕人推開門,掀起了一陣小風,將大炮的一個輪子吹到了地上。兩個人都沒能找到輪子,他只好再做了一個。

大炮在倫敦大博覽會[大博覽會(Great Exhibition),全稱為萬國工業博覽會,是歷史上第一場世界博覽會,1851年在倫敦舉辦——譯者注]上展出,之後維多利亞女王將其收為自己的私人藏品帶回了溫莎城堡,這樣她就可以隨時看到它了。

  

最終,這尊大炮還是來到了格林尼治,也曾經作為展品展出過。不過,它作為一個陸軍武器,和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的海軍主題不搭,所以最後還是被儲存了起來。

  

許多訪客都來問過芭芭拉大炮在哪裡。最近,詢問的人已不太多了,人們似乎已經忘掉了它。

不過,當它最初被拿進儲藏單元的時候,芭芭拉說道:「最好把它放到比較方便拿取的地方,這樣當人們想看的時候,我們隨時都可以把它拿出來。」

  

可惜的是,博物館並不能常常把那面巨大而脆弱的旗幟拿出來。特拉法爾加海戰頗具代表性的珍藏物就這樣一直待在幕後,不為人所見。

  



相關焦點

  • 《特拉法爾加戰役》:忠實呈現十九世紀初海戰全貌
    特拉法爾加海戰之於英法的重要性相當於甲午海戰之於中日。這本詳實的研究糾正了一些流俗的觀點,忠實呈現了十九世紀初海戰的全貌。
  • 特拉法爾加海戰:博弈與破局,看拿破崙為何折戟大西洋
    無論是在海戰還是在陸戰中,只要戰事陷入僵持,法國將很有可能面臨失敗。在這樣的情況下,拿破崙對維爾納夫下達了迅速出軍的命令。由命令亦可見拿破崙明白,法軍制勝的核心在於速度。「開航!不要浪費一分鐘,率領我集中的兵力進入海峽,英國就是我們的了,我們的一切都已準備就緒。你只要出現24小時,則一切都可完結。」
  • 特拉法爾加戰役 被遺忘的巔峰篇章
    但對於特拉法爾加戰役的研究,我們英文世界卻幾乎一無所成。對這場戰鬥本身已經有了無數的研究,或嚴肅,或幻想,或熱衷於軼事趣聞。但在一個世紀之後,仍然沒有一位英文作者能夠利用現存的大量史料,為這個海軍史的巔峰篇章撰寫一部類似於參謀報告的詳實作品。是的,我們已經欣喜地擁有了紐波特先生(Mr. Newbolt)的《特拉法爾加之年》(The Year of Trafalgar)。
  • 李碩|拿破崙時代海戰的兵器、戰術與戰略
    《特拉法爾加戰役》,[英] 朱利安·S.科貝特著,陳駱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2016年4月出版,544頁,79.00元朱利安·科貝特著、陳駱譯的《特拉法爾加戰役》,是一部描寫風帆火炮時代海戰的經典著作,可惜此書內容與今天中國讀者的知識背景有較大差距,導致很多人不太能理解,自然難以欣賞其睿智——這包括書中主人公們的運籌或者勇武,也包括科貝特在展現這段歷史上所用的功力
  • 歐陸戰爭之法國(三)特拉法加海戰
    特拉法加海戰,法國海洋力量放縱的開始。自此之後,英國人在大海上再無顧慮。 (1)前「海獅計劃」 1793年1月,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派將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處死。此舉引發了歐洲大陸各君主國的震動,歐洲大陸上人人自危。
  • 萬代 眼鏡廠 一番賞 海賊王 時代的荒廢者 A賞 特拉法爾加 羅 海外...
    萬代 眼鏡廠 一番賞 海賊王 時代的荒廢者 A賞 特拉法爾加 羅 海外限定 時間:2020-06-27 23:11:27   來源:   責任編輯:冥王星
  • 海戰史詩大片《鳴梁海戰》
    2014年上映的《鳴梁海戰》是韓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耗資最多的海戰史詩影片
  • 《鳴梁海戰》歷史上的的鳴梁海戰
    圍繞鳴梁海戰的爭議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中國網民認為李舜臣是副手,實際指揮是明朝水師提督陳璘。這是對史料不了解或者未讀史料而造成的混淆。鳴梁大捷確實是李舜臣打的,也沒有明軍參與。陳璘指揮的海戰是鳴梁海戰不久之後的另一場露梁海戰,這是由中朝聯軍打的。是鳴梁海戰還是露梁海戰消滅日水軍主力,鳴梁海戰並沒有史料宣稱消滅日水軍主力,恐怕是網上以訛傳訛。
  • 拋去政治因素,單從軍事角度分析,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究竟敗在哪?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7期:甲午海戰,單純從裝備和戰術角度分析,敗給日本是偶然還是必然?一、整場甲午中日戰爭,就沒有打幾場像樣點的仗,基本都是被日本追著打,屢戰屢敗,毫無招架之力。只有一場戰役,是清軍主動出擊,且敗得沒有那麼慘的一場,它就是黃海海戰,也叫大東溝海戰。這場戰役北洋水師損失了五艘軍艦,但日本聯合艦隊雖然也受到重創,但未損失一艘,且黃海制海權從此落入日本手中。由於這場戰役雙方均有12艘軍艦參加,且整體噸位上相差無幾,具備可比性。
  • 《鳴梁海戰》鳴梁海戰的真實
    《鳴梁海戰》講述了朝鮮名將李舜臣以12條龜船對抗日本四百船在鳴梁海峽以少勝多的戰爭。當是時,由於豐臣秀吉急於發展經濟,往陸地擴張,藉機佔領朝鮮而妄圖攻打大明。這場戰役的勝利,韓國史料認為主要是因為李舜臣和義軍,但是,真實情況是,鳴梁海戰是萬曆三大徵的一部分,明朝向其中投入八萬兵力,歷時七年,朝鮮當時已被打的束手無策,奄奄一息,差點亡國,日本向這場戰役投入十幾萬兵力,壓上老本的打,這場戰役的勝利,我認為應該歸功於大明,我們都應該知道真實的一切,在四百多年前,有大明的一群人,曾為了捍衛自由與正義,遠赴他鄉,英勇奮戰,毫無畏懼,歷史應該記住他們。
  • 《鳴梁海戰》我所知道的鳴梁海戰,瘋狂吐槽中
    作為經典海戰之一,有必要提一提背景。所謂鳴梁海戰到底是怎麼回事?鳴梁海戰主要是明代萬曆年間,明朝抗倭援朝的事。朝鮮國王被打的來明朝尋求政治避難,朝鮮軍隊只有少數人還在抵抗,朝鮮正規軍也只有李舜臣所帶領的海軍勉強能和日軍一戰。陸地部隊早已經爛到極致了。一開始所謂的龜船給了很多特寫鏡頭,結果到最後還著火了。歷史上鳴梁海戰,朝鮮海軍有12艘龜船迎擊幾百搜日軍戰艦。
  • 影評|鳴梁海戰|哀兵必勝
    鳴梁海戰屬於特殊戰例【鳴梁海戰】是一部被刪減劇情的引進電影,在觀看之前就意味著遺憾與缺失。然而刪減並不影響影片整體藝術效果,反而促使觀眾將注意力放在海戰情節之上,在影片上映當時,人為促成看點繼續加強。在韓國國內上映時,這部電影全稱叫做:【鳴梁-漩渦之海】,交待的是朝鮮將領李舜臣率眾痛擊倭寇,以十二條板屋船擊退日艦三百三十餘艘,創造世界海戰史奇蹟的前因後果,但因為引進時將關注點都放在了海戰戲份這裡,因此剪輯了此前超過二十分鐘的文戲,因此改名為【鳴梁海戰】。不過對於整部作品來說,文戲的鋪墊必不可少。為什麼說是必不可少?
  • 《鳴梁海戰》點評一下鳴梁海戰
    鳴梁海戰,明朝那些事兒又看到抗倭援朝這一段,突然想起有這麼一部電影,就捎帶看看。評價得從兩個層面說。一方面,如果不談歷史,只講電影本身,在戰爭片中我給9分,其實相當於滿分,因為剩下的1分是因為我不確定我看的是不是刪減版,如果是的話,那還有20分鐘左右的內容我沒看,所以不評價。
  • 虎門海戰:抗日唯一海戰 中國老巡洋艦力抗強敵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9周年的時刻,八年抗戰中,中日唯一的艦對艦海戰——虎門海戰,再次被重新提起。  據了解,在民國抗戰檔案《粵海軍虎門作戰史實》《虎門要塞給中央國民政府的電文》中記載八年抗戰時,中日唯一的海戰就發生在廣州虎門海口,戰鬥以中國海軍艦艇在海防炮臺的支援下取得勝利而結束,粉碎了日軍由水路攻佔廣州的戰略目標。
  • 《盜賊之海》海戰戰術有哪些 海戰戰術介紹
    導 讀 盜賊之海海戰戰術分享 盜賊之海中海戰玩家應該注意什麼呢,在海戰時有什麼好的戰術呢,下面就給大家帶來盜賊之海海戰戰術分享,希望對廣大盜賊之海玩家有所幫助
  • 6月4日央視紀錄片獨家報導「海上猛虎艇」(1965崇武海戰)傳奇經歷,老英雄淚目了
    一走進榮譽室,一面海軍旗與一面中國國防部於1966年授予的"海上猛虎艇"旗幟格外醒目。而在這間榮譽室裡,有一件鎮館之寶——一張獎狀和一封血書。這是在崇武以東海戰中榮立三等功的信號兵楊進興捐贈的,當年戰火裡寫下的一紙血書:「永遠忠於毛主席。」儘管字跡已經模糊,但忠誠的「虎魂」在猛虎傳人的血脈中流淌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