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梁海戰》鳴梁海戰的真實

2020-10-12 一朝相遇_十年傾
《鳴梁海戰》講述了朝鮮名將李舜臣以12條龜船對抗日本四百船在鳴梁海峽以少勝多的戰爭。當是時,由於豐臣秀吉急於發展經濟,往陸地擴張,藉機佔領朝鮮而妄圖攻打大明。這場戰役的勝利,韓國史料認為主要是因為李舜臣和義軍,但是,真實情況是,鳴梁海戰是萬曆三大徵的一部分,明朝向其中投入八萬兵力,歷時七年,朝鮮當時已被打的束手無策,奄奄一息,差點亡國,日本向這場戰役投入十幾萬兵力,壓上老本的打,這場戰役的勝利,我認為應該歸功於大明,我們都應該知道真實的一切,在四百多年前,有大明的一群人,曾為了捍衛自由與正義,遠赴他鄉,英勇奮戰,毫無畏懼,歷史應該記住他們。 參考 《明朝那些事兒》

相關焦點

  • 《鳴梁海戰》歷史上的的鳴梁海戰
    圍繞鳴梁海戰的爭議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中國網民認為李舜臣是副手,實際指揮是明朝水師提督陳璘。這是對史料不了解或者未讀史料而造成的混淆。鳴梁大捷確實是李舜臣打的,也沒有明軍參與。陳璘指揮的海戰是鳴梁海戰不久之後的另一場露梁海戰,這是由中朝聯軍打的。是鳴梁海戰還是露梁海戰消滅日水軍主力,鳴梁海戰並沒有史料宣稱消滅日水軍主力,恐怕是網上以訛傳訛。
  • 海戰史詩大片《鳴梁海戰》
    2014年上映的《鳴梁海戰》是韓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耗資最多的海戰史詩影片
  • 《鳴梁海戰》真實的鳴梁之戰
    豐臣秀吉那個大土匪結束了日本一百多年縣打縣所謂的戰國時期,統一日本島,統一完了也沒閒著,兩次傾軍攻打朝鮮,鳴梁之戰的發生是在豐臣秀吉第二次出兵攻打朝鮮之時。當然打朝鮮不是光想打朝鮮,就是想以朝鮮為跳板進軍大陸,日本人對侵佔大陸的野心那真是由來以久,且代代相傳。
  • 《鳴梁海戰》我所知道的鳴梁海戰,瘋狂吐槽中
    作為經典海戰之一,有必要提一提背景。所謂鳴梁海戰到底是怎麼回事?鳴梁海戰主要是明代萬曆年間,明朝抗倭援朝的事。朝鮮國王被打的來明朝尋求政治避難,朝鮮軍隊只有少數人還在抵抗,朝鮮正規軍也只有李舜臣所帶領的海軍勉強能和日軍一戰。陸地部隊早已經爛到極致了。一開始所謂的龜船給了很多特寫鏡頭,結果到最後還著火了。歷史上鳴梁海戰,朝鮮海軍有12艘龜船迎擊幾百搜日軍戰艦。
  • 《鳴梁海戰》韓式古裝也不錯
    鳴梁海戰是由真實歷史故事改編的,明神宗時期赫赫有名的朝鮮將軍李舜臣,雖然和自己腦補的將軍不同略顯福態但是很有威嚴,鳴梁海戰是典型的以小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不禁讓人想到了赤壁,同樣的水戰同樣的古裝,同樣震撼(雖然實際上鳴梁海戰規模不大)李舜臣將軍有崔岷植扮演,崔岷植出演過《老男孩》也包括《超體》裡的韓國boss,本身就帶著點黑幫boss氣質,在鳴梁海戰裡花了老妝盔甲一帶,很霸氣但也顯出小國將軍的落寞。電影裡的反派海賊王(不是路飛)由曾憑藉《最終兵器:弓》奪得青龍獎的柳承龍出演,梟氣十足。
  • 《鳴梁海戰》點評一下鳴梁海戰
    鳴梁海戰,明朝那些事兒又看到抗倭援朝這一段,突然想起有這麼一部電影,就捎帶看看。評價得從兩個層面說。一方面,如果不談歷史,只講電影本身,在戰爭片中我給9分,其實相當於滿分,因為剩下的1分是因為我不確定我看的是不是刪減版,如果是的話,那還有20分鐘左右的內容我沒看,所以不評價。
  • 《鳴梁海戰》前行
    不管怎樣,《鳴梁海戰》總歸沒有落入俗套,沒有按照好萊塢屢試不爽的成功模式——把「正能量」和「噱頭」巧妙結合,在高科技的包裹下永遠是「正義、親情、愛」等傳統價值觀,雖不流於粗暴說教,但卻迎合主流觀眾的欣賞品味。
  • 《鳴梁海戰》:軟硬兼備的精彩
    影片以400多年前豐臣秀吉領導下的日本對朝鮮發動的史稱「壬辰倭亂」的侵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抗倭名將李舜臣利用鳴梁海峽特殊的地理特徵以12艘板屋船成功擊退日軍戰船百餘艘的傳奇故事,此役也成為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而被永載史冊,史稱「鳴梁大捷」。
  • 評《鳴梁海戰》:韓式主旋律的樣板
    同期還有一部叫《不滅的李舜臣》的韓劇,看過該劇的人即知《鳴梁海戰》日方大將來島通総為何急於與李舜臣拼命——因為劇中那個死於李舜臣之手的來島通康,正是來島通総的弟弟。據說《鳴梁海戰》在韓吸納了1700萬人次觀影(韓國總人口不過5000萬),超過《阿凡達》刷新韓國影史,趕上我們當年看少林寺的狂情。而當你抱著神話的心態看《鳴梁海戰》時會驚奇地發現,中韓人民抗擊倭寇的民族主旋律訴求驚人一致。
  • 客觀看《鳴梁海戰》
    我第一次看《鳴梁海戰》還挺熱血,認為韓國這部電影也是好過很多國內的一些披著歷史的戰爭和古裝爛製作的,看完之後我給了4星,隨著看韓國電影增多,慢慢刷它刷的遍數多了,我又便給了3星,這是我認為好的電影始終都是稀缺的,能享受到一部好的電影是非常舒服的,也有可能這部電影票房不高。
  • 精彩影片賞析鳴梁海戰(史詩巨作)
    因《亂中日記》和《李忠武公全書》《宣祖實錄》等史料記錄相異,在缺乏確切歷史數據的情況下,為了真實再現「鳴梁海戰」,導演和相關專家對鳴梁地區的洋流、當時的天氣、地形都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為了真正了解書寫《亂中日記》時李舜臣將軍的所思所想,金漢珉導演對多個譯本進行了比較。
  • 影評|鳴梁海戰|哀兵必勝
    鳴梁海戰屬於特殊戰例【鳴梁海戰】是一部被刪減劇情的引進電影,在觀看之前就意味著遺憾與缺失。然而刪減並不影響影片整體藝術效果,反而促使觀眾將注意力放在海戰情節之上,在影片上映當時,人為促成看點繼續加強。在韓國國內上映時,這部電影全稱叫做:【鳴梁-漩渦之海】,交待的是朝鮮將領李舜臣率眾痛擊倭寇,以十二條板屋船擊退日艦三百三十餘艘,創造世界海戰史奇蹟的前因後果,但因為引進時將關注點都放在了海戰戲份這裡,因此剪輯了此前超過二十分鐘的文戲,因此改名為【鳴梁海戰】。不過對於整部作品來說,文戲的鋪墊必不可少。為什麼說是必不可少?
  • 《鳴梁海戰》韓國民眾心中的歷史和現實
    通過今年的《鳴梁海戰》,他再次來到了人們的身邊。《鳴梁海戰》的票房奇蹟《鳴梁海戰》創造了票房奇蹟。它是韓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突破1000萬觀影人次、1000億韓元票房紀錄的本土電影。2009年《阿凡達》創造了1330萬人次,票房收入1248億韓元(7.0385億元)的紀錄,並以此使韓國電影界面臨危機。
  • 《鳴梁海戰》一部絕地反擊的神話 劉德華評價熱血沸騰
    12艘戰船完勝330艘強悍艦隊的戰爭奇蹟,61分鐘的宏大海戰,韓國總統樸槿惠親身觀看,觀影總人次突破1760萬,力壓《阿凡達》在韓國創下的票房紀錄。一系列讓人瞠目結舌般的數字不僅讓《鳴梁海戰》成為了全亞洲乃至世界影迷關注的焦點,更引起許多明星的興趣。近日,劉德華錄製的一段VCR在網絡發布,劉天王盛讚導演金漢珉和兩位影帝崔岷植和柳承龍的卓越表現,更將這部電影給自己帶來的最大啟示和大家一起分享。據悉,《鳴梁海戰》定於11月28日中國內地上映。
  • 淺談電影《鳴梁海戰》背後的歷史虛實
    鳴梁海戰2014年,韓國電影《鳴梁海戰》上映,該電影描述的是「丁酉倭亂」(萬曆朝鮮戰爭、慶長之役)時發生的鳴梁海戰的故事
  • 《鳴梁海戰》的中國票房為何這麼差?
    《鳴梁》引進內地做了兩處改動:1、片名加「海戰」二字 2、刪20分鐘文戲 《鳴梁海戰》原名《鳴梁》,在引進中國時發行方特意加了「海戰」二字,以便讓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來它是個什麼片子。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不是加了「海戰」二字,該片票房肯定會更慘,因為「鳴梁」是韓國的一個地名,對韓國人來講家喻戶曉,但中國沒幾個人知道;單看「鳴梁」這兩個字,根本就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東。 片名加了「海戰」二字,內容上卻刪掉了近20分鐘的文戲,最終中國版本只有109分鐘——原版120分鐘。
  • 【電影資訊】-《鳴梁海戰》崔岷植:天使與魔鬼的混合體
  • 《鳴梁海戰》硬傷
    真實的鳴梁海戰如何不知道,有悖人倫。置於死地而後生是有的,破釜沉舟也是有的,但是無論怎樣的戰術還不能把主帥放在危險之中,一旦主帥戰死,大將船至死地而後生,其他船貪生怕死。大將船險勝其他船參戰。如果開始就是主帥這樣安排的倒可以。其他船受感動看到大將船贏了再參戰。本來戰爭勝算就不多還這樣,朝鮮能不完才怪。
  • 《鳴梁海戰》勉強及格
    鳴梁海戰以少勝多是朝鮮歷史上精彩戰例不錯,但這片子是稍微有點亂,各種因素摻和在一起:反間計、龜船、朝鮮臥底、小西行長、加藤清正、元鈞……不熟悉丁酉歷史的人看人名都會暈頭轉向。李舜臣利用的不是恐懼也沒有置之死地而後生,他是不世出的海戰天才,他有著對海戰運用自如的技術實力加上地形之利和百姓的支持,他冷靜而聰明,我覺得單純的血氣勇敢不足以形容這個人,導演拍的煽情太過,史實不經推敲,大概這是東方人的通病,信服力不足。看在李將軍的份上,評分6,勉強合格
  • 韓國電影《鳴梁海戰》的得與失、歷史上真實的鳴梁海戰
    一場被掩蓋了四百年真相的國際戰爭  一場由日本企圖稱霸亞洲引發的八年血拼  一場威懾日本三百餘年的中日大決戰韓國電影《鳴梁海戰》的得與失、歷史上真實的鳴梁海戰汗青 題目起太長也太複雜,不過沒法子如果保持現在10%排片,不提前下線及大幅減排片的話,總票房估計應該有四千多萬吧——不過我估計會減排片,那就只能三千多萬了——剛去看了下,降到3%多點了。正文——電影內容和評論這是部歷史題材片,有關歷史上的鳴梁海戰是怎麼回事,我就夾在一起說了。下面會有不少劇透,但我可以保證,你看過之後再去看電影,一定比不看過直接去看電影強,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