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梁海戰》的中國票房為何這麼差?

2021-02-23 騰訊電影

騰訊娛樂專稿(文/喻德術 編輯/三替)

2014-2014年賀歲檔,多部國產片未達票房預期,但最鬱悶的不是中國人,而是韓國人,因為創下韓國影史紀錄的《鳴梁海戰》在中國票房慘敗,最終不足3000萬。

為什麼《鳴梁》在韓國一鳴驚人——觀影人次力壓《阿凡達》超過韓國總人口的1/3,卻在中國卻啞了火?要知道,這部投資超過1億人民幣,韓國影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在韓國創下觀影記錄後,這個現象也引發了中國媒體的大量報導,可是,等真正引進中國後,票房怎麼就這麼差呢?這其中巨大的反差,到底是什麼造成的?

《鳴梁》引進內地做了兩處改動:1、片名加「海戰」二字 2、刪20分鐘文戲

《鳴梁海戰》原名《鳴梁》,在引進中國時發行方特意加了「海戰」二字,以便讓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來它是個什麼片子。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不是加了「海戰」二字,該片票房肯定會更慘,因為「鳴梁」是韓國的一個地名,對韓國人來講家喻戶曉,但中國沒幾個人知道;單看「鳴梁」這兩個字,根本就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東。

片名加了「海戰」二字,內容上卻刪掉了近20分鐘的文戲,最終中國版本只有109分鐘——原版120分鐘。儘管有部分觀眾表示不滿,但多位院線人士表示,這是發行方非常英明的決策,如果不刪掉近20分鐘,其排映場次會更少,節奏也會慢很多,票房肯定會更慘。

原因一:檔期多變排片少,活生生被擠死

《鳴梁海戰》在韓國的上映日期是2014年7月30日,中國原定同年11月4日,後來推遲到11月11日,再後來又宣布改期至11月28日,最終敲定12月12日公映。

發行方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上映檔期一改再改也是迫不得已,因為11月至12月初的中國電影市場大片雲集,不但有《星際穿越》、《忍者神龜》這樣的好萊塢巨製,也有《一個人的武林》、《黃飛鴻之英雄有夢》、《撒嬌女人最好命》等國產大片,基本沒有上映空間。

而12月賀歲檔競爭雖然更為激烈,但畢竟按照歷史規律,12月是觀影高峰,整個市場產出比較大,如果能分得一杯羹將會獲得不少票房。

可誰也沒想到,12月賀歲檔竟然波瀾不驚,市場一直沒有熱起來。而12月12日這個日期雖好,但浪漫愛情片《我的早更女友》同日上映搶走了主要市場,12月5日公映的《匆匆那年》又後勁十足,而《鳴梁》的排片量本來就很少,票房沒上來,影院也不願給排片。再加上12月18日《一步之遙》上映後排片一支獨大——超過市場總額的50%,《鳴梁海戰》被活生生地擠死了。

原因二、戰爭題材不討巧,引進戰爭片「死路一條」

毫無疑問,《鳴梁海戰》是戰爭片,而且是硬挺挺的戰爭片——除了戰爭和動作,片中基本沒有其它元素。

而「戰爭片」這個題材類型,就已經「命中注定」了《鳴梁海戰》在中國市場上不會有太大起色,因為在全球主流市場,戰爭片向來都不是最賣座的影片——韓國是個例外,中國也一樣,迄今為止賣得最好的戰爭片是張藝謀執導的《金陵十三釵》,票房超過6億,馮小剛(微博)執導的《一九四二》和吳宇森執導的《赤壁》上集分列二三位,票房均不足4億。

在中國市場的單片票房動不動就超過10億甚至接近20億的情況下,戰爭片的最高紀錄卻只有6億出頭,其受歡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而《鳴梁海戰》不僅是戰爭片,還是引進戰爭片,這就更要命了。最近20多年,中國市場上賣得最好的引進戰爭片是2012年的《戰馬》,由大名鼎鼎的史蒂芬·史匹柏執導,但票房只有1億出頭。戰中片中的經典、同樣是由史匹柏執導的《拯救大兵瑞恩瑞恩》,在中國則只有6000多萬人民幣。當然,這個成績在10多年前已經足夠轟動一時,但《鳴梁海戰》畢竟不是《拯救大兵瑞恩》,也無法與另一部好萊塢戰爭片《珍珠港》媲美。

不但是引進戰爭片,還是古代戰爭片,這就徹底沒戲了。香港大導演王晶(微博)說,現在的年輕觀眾是「有時裝不看年代,有真人不看動畫,有小孩不看大人」,一部韓國人幾百年前打仗的片子,憑什麼讓中國的年輕觀眾喜歡?

最近20多年在中國上映的主要戰爭片及其票房

轉播到騰訊微博

(數據來源:根據媒體公開報導整理)

原因三、宣傳營銷不到位,沒有找到準確的觀眾定位

作為一部韓國引進片,內地發行方也許深知它難以創造票房奇蹟,因此宣傳和營銷方面的啟動較晚,基本上映前一個半月才開始推預告片,然後上映前兩周開始做業內看片,找媒體記者和影評人做一些口碑傳播。

12月5日,該片主演、韓國影帝崔岷植來到北京大學參與了騰訊電影沙龍「從《鳴梁海戰》看中韓合拍大片時代何時到來」,受到數百學生的歡迎。但實事求是地說,這是因為他本人親自到場才引起部分鐵桿粉絲的興趣。崔岷植雖然是韓國的國寶級演員,由其主演的《生死諜變》、《老男孩》、《太極旗飄揚》、《親切的金子》、《哭泣的拳頭》、《看見惡魔》、《新世界》、《超體》等片也赫赫有名,但在中國內地,他既不是偶像明星,也不是人氣演員,難以受到更多年輕觀眾的歡迎。

題材和主演都離年輕觀眾較遠,《鳴梁海戰》在宣傳營銷方面於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找到準確的觀眾定位——因為本來就沒有多少潛在觀眾,於是上映前沒有搞大型營銷活動,更別說主創巡迴宣傳了;影院廣告和路牌廣告的鋪放也相對有限,最終既不是話題影片,也沒引起焦點關注,基本上自生自滅了。

原因四、韓片歷來沒市場,引進中國,大多「死路一條」

另外,韓國電影在中國歷來不受歡迎。最近一二十年來,從來沒有任何一部韓國引進片在中國市場上票房大賣過——至少沒有過億的,《大明猩》那是合拍片。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市場上賣得最好的韓國引進片是2014年公映的《雪國列車》,票房7600萬,但該片並非「純韓國製造」,而是由「美國隊長」克裡斯·埃文斯主演。排名第二的是玄彬和湯唯主演的浪漫愛情片《晚秋》,票房6700萬。動作驚悚片《龍之戰》票房3100萬,已經可以排到第三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鳴梁海戰》拿到近3000萬票房,已經算是韓國引進片中的佼佼者了。而《大叔》(原名《孤膽特工》)、《狼少年》這些曾在韓國大熱的影片,到了中國一律無人問津;至於10年前裴勇俊主演的《外出》,中國票房據說還抵不上主創來華時花費的行程費用。

至於韓國引進片為何在中國市場上無人問津,騰訊娛樂已在此前做過多次專題,本文不再贅述。

最近幾年在中國上映的韓國引進片及其票房

轉播到騰訊微博

總結:本來就是「死路」近3000萬已算幸運

中國人做事講求「天時、地利、人和」,《鳴梁海戰》的中國上映,既不佔據天時——在賀歲檔受到多部影片的夾擊,也不佔據地利——韓國引進片在中國從來都不吃香;唯一佔據的可能就是人和——看過的人倒是一律說好,但可惜願意進影院觀看的人少之又少。

而在不佔天時和地利的情況下,《鳴梁海戰》又是戰爭片,還是古代戰爭片,而且是引進古代戰爭片,並且是韓國古代引進戰爭片。沒辦法了,註定了「死路一條。最終近3000萬的票房,已經可以排進韓國引進片票房前五,必須得燒高香了。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原來新京報《鳴梁海戰》廣告暗藏這麼多乾貨
    《鳴梁》票房超越《阿凡達》,不僅重新找回了被外片佔據多年的影史票房冠軍寶座,更讓韓國電影人歡欣鼓舞,看到了新的高度和希望。在《群盜》、《海賊》、《海霧》等大片圍攻下始終領跑,令眾多同檔期對手只能望洋興嘆。 2.「奇蹟是怎樣煉成的?」
  • 海戰史詩大片《鳴梁海戰》
    2014年上映的《鳴梁海戰》是韓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耗資最多的海戰史詩影片
  • 《鳴梁海戰》韓國民眾心中的歷史和現實
    100韓元雖僅相當於中國的5毛錢,但正因為這個原因,大部分的韓國人手上都有這枚硬幣。光化門廣場的世宗大王像李舜臣是歷史上的抗日英雄,在韓國家喻戶曉。通過今年的《鳴梁海戰》,他再次來到了人們的身邊。《鳴梁海戰》的票房奇蹟《鳴梁海戰》創造了票房奇蹟。
  • 《鳴梁海戰》啟示錄:從韓國到中國都不容易
    影片預計年內將在中國上映,在沒有被盜版分流票房的前提下,《鳴梁海戰》在韓國的成功能夠被複製嗎?有無其他共同盈利的方式?CJ娛樂總裁鄭泰成、導演金韓民、主演權律(飾演李舜臣之子李回)、李貞賢(飾演鄭氏女子),在釜山接受了騰訊娛樂的專訪,試圖在這件事情上為大家答疑解惑。 (左:導演金韓民 右:製片人、CJ娛樂總裁鄭泰成)1700萬人次怎麼來的?
  • 《鳴梁海戰》歷史上的的鳴梁海戰
    圍繞鳴梁海戰的爭議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中國網民認為李舜臣是副手,實際指揮是明朝水師提督陳璘。這是對史料不了解或者未讀史料而造成的混淆。鳴梁大捷確實是李舜臣打的,也沒有明軍參與。陳璘指揮的海戰是鳴梁海戰不久之後的另一場露梁海戰,這是由中朝聯軍打的。是鳴梁海戰還是露梁海戰消滅日水軍主力,鳴梁海戰並沒有史料宣稱消滅日水軍主力,恐怕是網上以訛傳訛。
  • 《鳴梁海戰》韓式古裝也不錯
    看完這電影就知道為什麼說韓國電影超越中國電影了,韓國電影已經只有黑道電影愛情電影和人性陰暗面的比中國強,看完這部韓國的古裝片也不錯。以前這看過一部r級的韓國古裝片。鳴梁海戰是由真實歷史故事改編的,明神宗時期赫赫有名的朝鮮將軍李舜臣,雖然和自己腦補的將軍不同略顯福態但是很有威嚴,鳴梁海戰是典型的以小勝多。
  • 評《鳴梁海戰》:韓式主旋律的樣板
    同期還有一部叫《不滅的李舜臣》的韓劇,看過該劇的人即知《鳴梁海戰》日方大將來島通総為何急於與李舜臣拼命——因為劇中那個死於李舜臣之手的來島通康,正是來島通総的弟弟。據說《鳴梁海戰》在韓吸納了1700萬人次觀影(韓國總人口不過5000萬),超過《阿凡達》刷新韓國影史,趕上我們當年看少林寺的狂情。而當你抱著神話的心態看《鳴梁海戰》時會驚奇地發現,中韓人民抗擊倭寇的民族主旋律訴求驚人一致。
  • 《鳴梁海戰》鳴梁海戰的真實
    《鳴梁海戰》講述了朝鮮名將李舜臣以12條龜船對抗日本四百船在鳴梁海峽以少勝多的戰爭。當是時,由於豐臣秀吉急於發展經濟,往陸地擴張,藉機佔領朝鮮而妄圖攻打大明。這場戰役的勝利,韓國史料認為主要是因為李舜臣和義軍,但是,真實情況是,鳴梁海戰是萬曆三大徵的一部分,明朝向其中投入八萬兵力,歷時七年,朝鮮當時已被打的束手無策,奄奄一息,差點亡國,日本向這場戰役投入十幾萬兵力,壓上老本的打,這場戰役的勝利,我認為應該歸功於大明,我們都應該知道真實的一切,在四百多年前,有大明的一群人,曾為了捍衛自由與正義,遠赴他鄉,英勇奮戰,毫無畏懼,歷史應該記住他們。
  • 《鳴梁海戰》:電影終究不是歷史,李舜臣也不是亞洲戰神
    2014年,由韓國導演金漢珉執導的電影《鳴梁海戰》上映,火爆了那個夏天。不停的刷新記錄:最高首日票房(68萬人次)、最高平日票房(98萬人次)、最高單日票房(125萬人次)……其最終觀影人次總計超過1760萬,票房收入達到了1357億韓元,刷新了韓國曆年觀影人次紀錄與票房收入。
  • 淺談電影《鳴梁海戰》背後的歷史虛實
    鳴梁海戰2014年,韓國電影《鳴梁海戰》上映,該電影描述的是「丁酉倭亂」(萬曆朝鮮戰爭、慶長之役)時發生的鳴梁海戰的故事
  • 【電影資訊】-《鳴梁海戰》崔岷植:天使與魔鬼的混合體
  • 客觀看《鳴梁海戰》
    我第一次看《鳴梁海戰》還挺熱血,認為韓國這部電影也是好過很多國內的一些披著歷史的戰爭和古裝爛製作的,看完之後我給了4星,隨著看韓國電影增多,慢慢刷它刷的遍數多了,我又便給了3星,這是我認為好的電影始終都是稀缺的,能享受到一部好的電影是非常舒服的,也有可能這部電影票房不高。
  • 《鳴梁海戰》一部絕地反擊的神話 劉德華評價熱血沸騰
    12艘戰船完勝330艘強悍艦隊的戰爭奇蹟,61分鐘的宏大海戰,韓國總統樸槿惠親身觀看,觀影總人次突破1760萬,力壓《阿凡達》在韓國創下的票房紀錄。一系列讓人瞠目結舌般的數字不僅讓《鳴梁海戰》成為了全亞洲乃至世界影迷關注的焦點,更引起許多明星的興趣。近日,劉德華錄製的一段VCR在網絡發布,劉天王盛讚導演金漢珉和兩位影帝崔岷植和柳承龍的卓越表現,更將這部電影給自己帶來的最大啟示和大家一起分享。據悉,《鳴梁海戰》定於11月28日中國內地上映。
  • 《鳴梁海戰》我所知道的鳴梁海戰,瘋狂吐槽中
    作為經典海戰之一,有必要提一提背景。所謂鳴梁海戰到底是怎麼回事?鳴梁海戰主要是明代萬曆年間,明朝抗倭援朝的事。朝鮮國王被打的來明朝尋求政治避難,朝鮮軍隊只有少數人還在抵抗,朝鮮正規軍也只有李舜臣所帶領的海軍勉強能和日軍一戰。陸地部隊早已經爛到極致了。一開始所謂的龜船給了很多特寫鏡頭,結果到最後還著火了。歷史上鳴梁海戰,朝鮮海軍有12艘龜船迎擊幾百搜日軍戰艦。
  • 《鳴梁海戰》一部不完美的完美之作
    鳴梁海戰並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甚至豆瓣評分達不到8+的水準。韓國影視作品極善於煽情,烘託大場面,又是會讓人覺得過度濫情。但鳴梁海戰的優點和成功也絕不能抹殺,中國電影節需要借鑑和學習,中國電影需要這樣的電影,中國觀眾需要這樣的電影,中國電影票房也需要這樣的電影。一些畫面讓人很難忘,一人拼命,千軍萬馬也會感到顫慄。
  • 《鳴梁海戰》真實的鳴梁之戰
    再來說一說我認為《鳴梁海戰》這個電影最可恥的地方,就是他們拼命隱去,給了他們兩百多年和平,此戰中取決定性因素和主導地位的,他們的宗主國——明朝。白眼狼的不僅僅是如今的朝鮮金氏王朝,在這一點上韓國真的是跟他們一脈相承,一看就是親兄弟。
  • 韓國電影《鳴梁海戰》的得與失、歷史上真實的鳴梁海戰
    編輯推薦  中國史上漢人皇朝最後一次揚兵域外,大明鐵騎VS日本戰國強兵悍將。幾個月前,我和公司拍檔在談公事及隨意聊天的時候,幾次提到過這部電影,當時一是為其在韓國的高票房震驚,話題自然是一定要想辦法去看這片;二是好奇這是一部什麼樣的片子,居然能達到如此高的票房,每三個韓國人就貢獻出了一個票房——這幾乎等於每家不止一個人去看,無論男女老少。隨後得知中國是12月上映,我就存了心。
  • 影評|鳴梁海戰|哀兵必勝
    鳴梁海戰屬於特殊戰例【鳴梁海戰】是一部被刪減劇情的引進電影,在觀看之前就意味著遺憾與缺失。然而刪減並不影響影片整體藝術效果,反而促使觀眾將注意力放在海戰情節之上,在影片上映當時,人為促成看點繼續加強。在韓國國內上映時,這部電影全稱叫做:【鳴梁-漩渦之海】,交待的是朝鮮將領李舜臣率眾痛擊倭寇,以十二條板屋船擊退日艦三百三十餘艘,創造世界海戰史奇蹟的前因後果,但因為引進時將關注點都放在了海戰戲份這裡,因此剪輯了此前超過二十分鐘的文戲,因此改名為【鳴梁海戰】。不過對於整部作品來說,文戲的鋪墊必不可少。為什麼說是必不可少?
  • 《鳴梁海戰》:軟硬兼備的精彩
    影片以400多年前豐臣秀吉領導下的日本對朝鮮發動的史稱「壬辰倭亂」的侵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抗倭名將李舜臣利用鳴梁海峽特殊的地理特徵以12艘板屋船成功擊退日軍戰船百餘艘的傳奇故事,此役也成為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而被永載史冊,史稱「鳴梁大捷」。
  • 《鳴梁海戰》定檔1128成賀歲檔領頭「洋」,影帝對決創亞洲年度神話!
    這部影片以及同期公映的其他影片,囊括了戰爭、喜劇、動作、劇情等各類型,中國電影市場再次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場面,同時給不同觀影口味的觀眾帶來連番饕餮盛宴。與今年國內紛呈多變的小清新、喜劇類等為主的影片很大的不同,主打英雄情懷和壯闊海戰場面的《鳴梁海戰》率先上映,無疑是一道夠勁夠過癮的開胃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