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梁海戰》啟示錄:從韓國到中國都不容易

2021-02-23 騰訊電影


騰訊娛樂釜山報導 (採寫/陳媛 圖片/陳媛 編輯/三替)

釜山電影節開幕後的第三天,我們在瑟瑟寒風中來到距離主會場半小時車程的南浦洞美嘉影城,因為這裡將舉行古裝戰爭片《鳴梁海戰》的GV(主創到訪)場。檢票的時候,發現影廳門口擺放著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蛋糕,上面放著兩個古代軍人形象的小人,小人前面立著「1700」四個打眼的紅色數字蠟燭。原來,這是粉絲為了慶祝該片動員了1700萬觀影人次、打破《阿凡達》壟斷了5年的韓國影視票房第一紀錄而特意訂製的。

1700萬觀影人次,光看數字表面實在難以理解,它究竟有什麼了不起。1700萬人次乘以韓國平均票價40元人民幣,總票房大約7億人民幣,對中國媒體來說,這不過是一個早已被《泰囧》、《致青春》輕鬆達到的數字。但只要將這個數字除以目前韓國人口總數約5100萬,等號右邊「三分之一的韓國人看過此片」的結論,應該足夠讓你吃驚了。

這1700萬人次到底怎麼來的?影片預計年內將在中國上映,在沒有被盜版分流票房的前提下,《鳴梁海戰》在韓國的成功能夠被複製嗎?有無其他共同盈利的方式?CJ娛樂總裁鄭泰成、導演金韓民、主演權律(飾演李舜臣之子李回)、李貞賢(飾演鄭氏女子),在釜山接受了騰訊娛樂的專訪,試圖在這件事情上為大家答疑解惑。 (左:導演金韓民 右:製片人、CJ娛樂總裁鄭泰成)

1700萬人次怎麼來的?

關鍵詞:李舜臣是超級英雄、連續60分鐘海戰場面高潮不斷、南北統一情懷、愛國主義

首先,可以肯定,這1700萬人肯定不是充話費送的。

《鳴梁海戰》在韓國的大獲成功,是有先天優勢的,能夠印在100元銀幣上,李舜臣在韓國人民心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據片中的年輕一代演員權律回憶道,在韓國正常受過教育的年輕人都會知道這個人物,外國人在參觀光化門時也會因為巨大的銅像而在第一時間知道他。但權律也特別強調,實際上年輕人熟悉的是教科書中的李舜臣,比如他曾在其戰爭期間所著的《亂中日記》中寫下的那句千古名言:千萬不要讓敵人知道我的死訊!至於他那在鳴梁大戰中以12艘軍艦擊沉日軍31艘軍艦、將大約92艘軍艦損毀到喪失戰鬥力的超人行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就很少被人了解了。因此,《鳴梁海戰》有了足夠的理由成為一部戰爭動作片,在CG的幫助下製造出了長達一個小時的海戰戲來吸引觀眾的眼球。在這一個小時中,觀眾不僅看到了李舜臣運籌帷幄時的智慧和謀略,還看到了他秒砍下日軍將領人頭時的單兵作戰能力,一步步成了李舜臣的腦殘粉。

但在CJ娛樂總裁鄭泰成看來,《鳴梁海戰》不能只是成為一部啟蒙類的歷史題材電影。這年頭,超級英雄都有點「精神問題」,才能顯得更加貼近群眾,李舜臣也是如此,鳴梁海戰爆發之前,他還在因為遭人誣陷蹲監獄呢,臨危授命當了將軍卻借不到援兵還被下屬排擠……這得有多少內心戲啊,絕對不應該被埋沒。於是,鄭泰成力排眾議,讓李舜臣在為海戰做準備時冷酷、軟弱、霸道的一面也被保留下來,正如他力排眾議投拍了年度黑馬《奇怪的她》那樣。當然,與海戰相比,李舜臣的喜怒哀樂對於票房的作用,似乎沒那麼好量化。但在與崔岷植文戲部分對手戲最多的權律看來,正是這些戲份「讓年輕人感到李舜臣不僅僅是我們在教科書上看到的一個偉人,而是跟我們普通人一樣,在艱難的情況一樣會覺得疲乏,一樣去做非常艱難的決定」。

文武雙全,放到一個男人身上連公主都可以取了,更何況是一部電影。而導演金韓民的理想還不至於此,在他看來,還有一樣東西可以為《鳴梁海戰》錦上添花,那就是南北情懷:「這個故事跟現代的時代背景是非常符合的,比如韓國跟朝鮮的關係方面,韓民族整個民族的一些情感等等」。而看完片後會發現,單就這點來說,《鳴梁海戰》的確是深藏功與名,李舜臣和那些起初不願幫他、後來被他感動前來救援的艦長之間的關係變化,毫無疑問包含著對於南北關係能夠破冰、韓民族能夠統一的深切期望。

最後,則是能讓對其他元素持有不同意見的影評人都統一戰線的《鳴梁海戰》的大殺器——愛國主義。製片人鄭泰成也直言:「比如說韓國跟日本踢球的時候,韓國觀眾『紅魔』的整個狀態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做這樣的電影的時候,會考慮觀眾這種心態」,可見愛國主義的價值。但在他看來,《鳴梁海戰》並不是粗暴消費這一民族特性的電影。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李舜臣所在的主艦隊在即將被漩渦吞噬的時候,是漁民們乘坐幾艘小船拍馬趕到,拼老命將李舜臣從鬼門關救回來,影片結尾還特地通過李舜臣父子的對話,對此進行了總結——李回:難道漩渦的出現真的是天意麼?李舜臣:誰知道呢,也許,正是百姓。——簡直是讓每個觀眾的愛國情懷都能「擼」到人生峰值。

(男女主角:李貞賢和權律)

去中國能分多少羹?

關鍵詞:無人知曉李舜臣、愛國=主旋律

隨著中國銀幕數和觀眾的幾何級數增長,想來中國市場這個大Party分一杯羹的片方,如今估計能從故宮入口排到御花園出口了。作為韓國年度票房冠軍,《鳴梁海戰》拿到這張珍貴的入場券,無可厚非。不過,韓國電影進步再快,畢竟不是洗腦程度更高的好萊塢電影,中國觀眾可不會那麼容易買帳,今年的純韓國本土製作中,《盜賊同盟》的3000萬票房,已經是破過紀錄的成績了。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鳴梁海戰》在韓國能夠成功的條件,到了中國可能反而成了軟肋。

就李舜臣的生平來說,且不說中國有多少NB的人還在排隊等著被拍傳記片,一個和明朝水師共同抗日的韓國將軍,能有多少人感興趣呢——大多數主婦倒是可能從電視就《不滅的李舜臣》裡有所了解。對此,CJ娛樂總裁鄭泰成也直言不諱,「《鳴梁海戰》要是萬一在中國不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中國觀眾可能是對韓國的歷史是不太了解,對李舜臣這個人的了解也不夠,可能我們作為營銷的人也沒有充分讓中國觀眾去理解這樣的背景」,他還列舉了《赤壁》的例子作為對比:「《赤壁》在韓國能夠成功,是因為很多韓國人都了解《三國志》,如果不了解的話,那韓國觀眾肯定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去看。」

而愛國主義的話,就更危險了,一不留神就可能被誤認為是「主旋律」電影,甚至是手撕鬼子等奇葩元素的集合體,簡直是在把觀眾往外推。所以,導演金韓民和主演李貞賢也主動給宣傳團隊出主意:「不應該從李舜臣這個人物開始,而是先從海戰入手,比如戰爭時期艱難的環境,還有大量動作戲,中國觀眾應該會喜歡。」

不過,電影就是電影,在上映前誰也不能確定它就會熱賣。《鳴梁海戰》鄭泰成面對記者,淡定地反問「至少不應該輸給《盜賊同盟》吧?——就看國慶檔1天1億的架勢。」但這其實是有可能的,特別是在上映檔期沒有定下來的時候,我們要打個問號。

不過,鄭泰成還曝料,CJ娛樂對於《鳴梁海戰》的中國票房心態如此的好,是因為他們另有計劃,那就是為了給續集《露梁海戰》(明朝水師露臉機會多)等一系列合拍片鋪路,為此他們在無法確定是否能夠上映的情況下,便已經制訂了《鳴梁海戰》中國上映的計劃。

而且,他的理由表明他們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我認為中國市場現在每年都會擴大,我們跟中國合作,不是要針對中國市場,因為中國電影也在發展,有很多優秀的編劇和導演出來,包括也有一些優秀的演員,我認為跟這些優秀的團隊一起來合作,然後再去走出,從亞洲市場再走向世界市場,這對我們來說是有意義的。」言下之意,如果能夠讓《露梁海戰》等一系列合拍片分到更大市場更多的羹,‍《《鳴梁海戰》殺進一條血路也是有意義的。

有趣的是,被問到3D元素時,導演金韓民手舞足蹈地透露《鳴梁海戰》時他已有用3D拍攝的計劃,只是礙於資金有限沒有做成。當騰訊娛樂告知中國觀眾愛3D時,他瞬間興奮地表示,《3D‍露梁海戰》可以有哦。

相關焦點

  • 《鳴梁海戰》韓國民眾心中的歷史和現實
    如果說世宗大王創造了韓國的文字,那麼李舜臣則代表韓國的精神。世宗大王的銅像是5年前建造的,但李舜臣銅像則已在光化門矗立了50年之久。另外,李舜臣像還刻在韓國的100韓元硬幣上。100韓元雖僅相當於中國的5毛錢,但正因為這個原因,大部分的韓國人手上都有這枚硬幣。光化門廣場的世宗大王像李舜臣是歷史上的抗日英雄,在韓國家喻戶曉。
  • 《鳴梁海戰》的中國票房為何這麼差?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不是加了「海戰」二字,該片票房肯定會更慘,因為「鳴梁」是韓國的一個地名,對韓國人來講家喻戶曉,但中國沒幾個人知道;單看「鳴梁」這兩個字,根本就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東。 片名加了「海戰」二字,內容上卻刪掉了近20分鐘的文戲,最終中國版本只有109分鐘——原版120分鐘。
  • 海戰史詩大片《鳴梁海戰》
    2014年上映的《鳴梁海戰》是韓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耗資最多的海戰史詩影片
  • 《鳴梁海戰》鳴梁海戰的真實
    《鳴梁海戰》講述了朝鮮名將李舜臣以12條龜船對抗日本四百船在鳴梁海峽以少勝多的戰爭。當是時,由於豐臣秀吉急於發展經濟,往陸地擴張,藉機佔領朝鮮而妄圖攻打大明。這場戰役的勝利,韓國史料認為主要是因為李舜臣和義軍,但是,真實情況是,鳴梁海戰是萬曆三大徵的一部分,明朝向其中投入八萬兵力,歷時七年,朝鮮當時已被打的束手無策,奄奄一息,差點亡國,日本向這場戰役投入十幾萬兵力,壓上老本的打,這場戰役的勝利,我認為應該歸功於大明,我們都應該知道真實的一切,在四百多年前,有大明的一群人,曾為了捍衛自由與正義,遠赴他鄉,英勇奮戰,毫無畏懼,歷史應該記住他們。
  • 《鳴梁海戰》歷史上的的鳴梁海戰
    圍繞鳴梁海戰的爭議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中國網民認為李舜臣是副手,實際指揮是明朝水師提督陳璘。這是對史料不了解或者未讀史料而造成的混淆。鳴梁大捷確實是李舜臣打的,也沒有明軍參與。陳璘指揮的海戰是鳴梁海戰不久之後的另一場露梁海戰,這是由中朝聯軍打的。是鳴梁海戰還是露梁海戰消滅日水軍主力,鳴梁海戰並沒有史料宣稱消滅日水軍主力,恐怕是網上以訛傳訛。
  • 《鳴梁海戰》真實的鳴梁之戰
    韓國人向來都是,好的都是他們的,壞的都是北韓的。當時的朝軍在日軍面前是基本沒戰鬥力的,看到日軍來了就跑,打都不用打。要麼就是降,戰爭到了中後期,日軍中有一個部隊叫「新軍」,對,就是投降的朝鮮軍隊,然後跟著日軍打朝鮮,「棒子」之名的由來那也是有傳傳承的。朝軍為什麼沒戰鬥力?因為前面有兩百多年的和平,沒仗打,一點兒個實戰經驗也沒有,自然就菜。
  • 《鳴梁海戰》韓式古裝也不錯
    看完這電影就知道為什麼說韓國電影超越中國電影了,韓國電影已經只有黑道電影愛情電影和人性陰暗面的比中國強,看完這部韓國的古裝片也不錯。以前這看過一部r級的韓國古裝片。鳴梁海戰是由真實歷史故事改編的,明神宗時期赫赫有名的朝鮮將軍李舜臣,雖然和自己腦補的將軍不同略顯福態但是很有威嚴,鳴梁海戰是典型的以小勝多。
  • 評《鳴梁海戰》:韓式主旋律的樣板
    同期還有一部叫《不滅的李舜臣》的韓劇,看過該劇的人即知《鳴梁海戰》日方大將來島通総為何急於與李舜臣拼命——因為劇中那個死於李舜臣之手的來島通康,正是來島通総的弟弟。據說《鳴梁海戰》在韓吸納了1700萬人次觀影(韓國總人口不過5000萬),超過《阿凡達》刷新韓國影史,趕上我們當年看少林寺的狂情。而當你抱著神話的心態看《鳴梁海戰》時會驚奇地發現,中韓人民抗擊倭寇的民族主旋律訴求驚人一致。
  • 客觀看《鳴梁海戰》
    我第一次看《鳴梁海戰》還挺熱血,認為韓國這部電影也是好過很多國內的一些披著歷史的戰爭和古裝爛製作的,看完之後我給了4星,隨著看韓國電影增多,慢慢刷它刷的遍數多了,我又便給了3星,這是我認為好的電影始終都是稀缺的,能享受到一部好的電影是非常舒服的,也有可能這部電影票房不高。
  • 精彩影片賞析鳴梁海戰(史詩巨作)
    (中國日報網評)《鳴梁海戰》講述的是李舜臣率領12艘板屋船,痛擊來犯日寇330艘安宅船組成的龐大艦隊,創造了世界海戰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奇蹟,崔岷植與柳承龍分別擔當李舜臣及日本將領的角色,二人有著激烈且精彩的對手戲。
  • 影評|鳴梁海戰|哀兵必勝
    在韓國國內上映時,這部電影全稱叫做:【鳴梁-漩渦之海】,交待的是朝鮮將領李舜臣率眾痛擊倭寇,以十二條板屋船擊退日艦三百三十餘艘,創造世界海戰史奇蹟的前因後果,但因為引進時將關注點都放在了海戰戲份這裡,因此剪輯了此前超過二十分鐘的文戲,因此改名為【鳴梁海戰】。不過對於整部作品來說,文戲的鋪墊必不可少。為什麼說是必不可少?
  • 《鳴梁海戰》:軟硬兼備的精彩
    2011年由他執導的古裝題材影片《最終兵器:弓》在韓國上映,最終超過700萬觀影人次的成績也再次肯定了金漢珉駕馭史詩題材的能力,於是乎,當希傑娛樂公司最終決定由他來拍攝一部以恢弘海戰為題材的影片時,《鳴梁海戰》就可謂是選對了主兒。
  • 【電影資訊】-《鳴梁海戰》崔岷植:天使與魔鬼的混合體
  • 《鳴梁海戰》:我們要從人家的主旋律裡看什麼
    不論是單日125萬的觀影人次,還是最終突破1700萬、超越《阿凡達》、成為截至當時韓國影史觀影人次最多的電影,這些紀錄都是空前的,令所有好萊塢大片以及本國佳作都望塵莫及。緣何《鳴梁海戰》能夠一鳴驚人,成為的韓國電影的影史標杆?應當說這並非一次因緣際會,而是韓國電影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
  • 淺談電影《鳴梁海戰》背後的歷史虛實
    鳴梁海戰2014年,韓國電影《鳴梁海戰》上映,該電影描述的是「丁酉倭亂」(萬曆朝鮮戰爭、慶長之役)時發生的鳴梁海戰的故事
  • 《鳴梁海戰》一部不完美的完美之作
    鳴梁海戰並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甚至豆瓣評分達不到8+的水準。韓國影視作品極善於煽情,烘託大場面,又是會讓人覺得過度濫情。但鳴梁海戰的優點和成功也絕不能抹殺,中國電影節需要借鑑和學習,中國電影需要這樣的電影,中國觀眾需要這樣的電影,中國電影票房也需要這樣的電影。一些畫面讓人很難忘,一人拼命,千軍萬馬也會感到顫慄。
  • 《鳴梁海戰》一部絕地反擊的神話 劉德華評價熱血沸騰
    一系列讓人瞠目結舌般的數字不僅讓《鳴梁海戰》成為了全亞洲乃至世界影迷關注的焦點,更引起許多明星的興趣。近日,劉德華錄製的一段VCR在網絡發布,劉天王盛讚導演金漢珉和兩位影帝崔岷植和柳承龍的卓越表現,更將這部電影給自己帶來的最大啟示和大家一起分享。據悉,《鳴梁海戰》定於11月28日中國內地上映。
  • 韓國電影《鳴梁海戰》的得與失、歷史上真實的鳴梁海戰
    編輯推薦  中國史上漢人皇朝最後一次揚兵域外,大明鐵騎VS日本戰國強兵悍將。我看的他最近一部片子是《新世界》,對他扮演的那位不斷壓榨臥底主角的老警察是又愛又恨,非常贊。可惜,他在中國普通觀眾裡也是完全沒認知。在這個看臉的年代,老戲骨遠不如小鮮肉,後者單靠帥出來刷個臉就能拉起票房。所以中國觀眾會買都教授的帳,但不會買崔岷植的帳——年紀大,不帥,不認識。柳承龍是我最喜歡的韓國演員,沒有之一,太喜歡了,就是喜歡,任性。
  • 《鳴梁海戰》熱血催淚一個都不少 口碑爆棚院線加大排片
    觀眾「彬七二一」說到感受:「影片既有破釜沉舟的霸氣,又有向我開炮的勇氣,既有海戰的宏大場面,又有細膩的感情描寫,不用3D依然有強大的畫面衝擊力,配上熱血的韓國民族主義,難怪可以橫掃韓國票房,韓國影片質量越來約好了。」
  • 《鳴梁海戰》——韓國最燃戰爭片,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
    《鳴梁海戰》的主人公李舜臣,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聲名顯赫的武將,甚至在坊間還有亞洲第一戰神這樣的稱謂,韓國首爾的忠武路就是為了紀念李舜臣的功績而命名的。而此時由他帶領的水軍因為之前多次的潰敗,軍心渙散,面對精銳的日本海軍,很多軍人都選擇了逃跑。李舜臣在此時接過軍隊領導權,並且要抵制強大的日本海軍進攻,無異於以卵擊石 ,連他的部下都不相信戰役能夠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