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新京報《鳴梁海戰》廣告暗藏這麼多乾貨

2021-02-23 新京報Fun娛樂

這部被念叨了近大半年的神片《鳴梁海戰》今日終於公映了,我報今天也出現了它的廣告,乍看就是個中規中矩的文案嘛,但我今天拿著報紙細細琢磨了良久,發現關於這片該知道不該知道的乾貨都藏裡面了,一條條縷縷撒~還是蠻熱血的。


微信號:yuleyidian

新京報文娛採編團隊炮製

讓娛樂Fun力十足,我們靠譜您隨意

1.「韓國電影史最高紀錄,超越阿凡達」

文案上的第一句話其實也是這大半年來不斷翻炒的話題,據統計:《鳴梁》在韓國上映之後幾乎每天都在創造影史的各項新紀錄,一部本土片僅用了18天就打敗了《阿凡達》1362萬名觀眾觀看的總票房紀錄,最快突破200萬人(3天)、最快突破300萬人(4天)、最快突破400萬人(5天)、最快突破500萬人(6天)、最快突破600萬人(7天)、最快突破700萬人(8天)、最快突破800萬人(9天)、最快突破900萬人(11天)、最快突破1000萬人(12天)等等。還有首映日最高觀眾人數(68萬人)、工作日最高紀錄、周末最高紀錄等。《鳴梁》票房超越《阿凡達》,不僅重新找回了被外片佔據多年的影史票房冠軍寶座,更讓韓國電影人歡欣鼓舞,看到了新的高度和希望。在《群盜》、《海賊》、《海霧》等大片圍攻下始終領跑,令眾多同檔期對手只能望洋興嘆。 

2.「奇蹟是怎樣煉成的?」

據此前我報做的報導:《鳴梁海戰》影片公映後,票房爆炸性增長,並引發「李舜臣效應」。周邊商品(玩具、小說等)成了零售界的寵兒;與李舜臣有關的文物成了熱門景點;龜船形遊覽船重新開始在鳴梁海峽運行等。這其中,除了受益於市場總體增長,依託CJ自身「投資-發行-上映」的垂直系列化體系,以及口口相傳的好口碑等,背後支撐的民族主義話語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成為票房助長的原動力。這和1999年賣座鼎盛的《生死諜變》的狀況尤為相似。

3.「韓國每三個人有一個必看!」

△韓國總統和他們的政府部門都在組織集體觀影

這句話也事出有因,本報昨天見報的評論裡也看到這麼一段話:樸槿惠總統執政兩年來,她的「創意經濟」(通過利用創意來重振停滯不前的經濟)和「經濟民主化」(通過公平地分配經濟利益),都未取得成果。而其承諾過的要通過保障安全的方式來開啟「一個民眾幸福的時代」,也因「歲月號」沉船事件的發生(2014年4月16日),受到公眾強烈質疑。於是乎,現實中缺失理想的領導力在銀幕上引起了各階層觀眾共鳴,並激起反彈,「深陷危機仍不忘積聚民心,並將危機化為機會」的李舜臣將軍被民眾當作救世良方。值得一提的是,《鳴梁海戰》開映後一周,樸槿惠與青瓦臺官員以及普通觀眾一起觀看《鳴梁海戰》的報導被媒體大肆渲染後,電影的消費從眾效益愈發明顯,政府機構、部隊和企業也開始組織集體觀影,之後的好口碑所帶來的長尾現象,最終使得《鳴梁海戰》一步步成為「每一個韓國人都應該看的『國民電影』」。

4.「擂血戰鼓,熱血豪情,共此一戰!」

關於劇情,大家應該都了解了「主人公朝鮮名將李舜臣也是韓國人耳熟能詳的民族英雄,影片的故事改編自『鳴梁大捷』這一歷史上的真實戰事,講述了1597年10月26日,李舜臣將軍在鳴梁海峽以12艘板屋船擊退330艘日本入侵船隊的故事,也是韓戰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海戰案例。」要特別一提的是,這部影片背離了典型的「韓國式大片」公式(即用「幽默+感動」打時間差攻擊戰術),它更像是一部偽紀錄片,用搬演的方式,圍繞李舜臣這個中心人物,全方位展現一場視覺效果震撼的慘烈戰役。

5.圖中的崔岷植&柳承龍

眾所周知,李舜臣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在韓國國民中有著「神」一般的重要地位,並經常出現在韓國的電視劇和小說中,一千個人心目中會有一千個李舜臣形象。時隔四十多年(1971年韓國電影《聖雄李舜臣》),金漢珉導演把這一英雄人物再次搬上大銀幕,並請來韓國一線明星崔岷植、柳承龍擔綱主演。

崔岷植可謂韓國國寶級演員,他2003年主演的《老男孩》獲得了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並為他包攬了韓國大鐘獎、青龍獎、百想藝術大獎的影帝桂冠,也讓很多中國觀眾通過這部電影認識了他。此次他在片中飾演李舜臣也是頗有壓力,他表示:「《鳴梁》是一部對演員來說非常困難和辛苦的作品,和以往的商業電影完全不同。我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心存尊敬,暫時把我的身體借給這個人物。」曾出演的《雙面君王》《7號房的禮物》等影片的柳承龍也是頗具票房號召力的演員,他在片中飾演誓要手刃李舜臣的日本武將來島通總,這個人物的強大更能體現出作為對手的李舜臣將軍的偉大。

△12.5崔岷植(左三)為宣傳此片來中國並與粉絲們合影

加點小料:崔岷植說老演反派是為生活所迫

在《老男孩》、《親切的金子》、《看見惡魔》等電影中,崔岷植成功飾演了諸多邊緣暴力人物,此次發布會時,現場嘉賓主持劉儀偉特意問到他為什麼鍾情壞蛋角色,崔岷植笑稱「為生活所迫吧」,然後表示,「我不太看重本人在作品中呈現的形象會給觀眾帶去怎樣的感覺,對表面的東西我不太看重,壞人本身其實也有一些不得已層面的東西蘊含在裡面」。而被問及為何會出演好萊塢科幻電影《超體》中的黑幫頭子時,他幽默地表示:「聽呂克·貝松說要和斯嘉麗·詹森合作,我立刻就答應了,一定要抓住和美女合作的機會。」談到華語電影,崔岷植立刻想到《霸王別姬》,「對這部作品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還有張國榮的演技也很吸引。雖然目前中國電影發展有種種不太有利的環境因素,但是大家通過努力,一定會製作出優秀的電影。之前我也通過一些電影,感受到了中國的包容,有大國之範,領袖之範。」

6.圖中他們的船隻、服裝有講頭

記得導演和主創曾經說過,這部戲的布景和服飾有其本源可尋,於是乎有位叫「紅衣人」的網友找到了18世紀一位朝鮮畫師的作品,表現的是鳴梁海戰的場景(上圖),他發現的確找到了影片中的服飾的復原。

事實上金韓民導演除了對李舜臣將軍所著的《亂中日記》數十種版本進行了研讀、比較和分析,以求最大程度還原李舜臣將軍當時的戰略思路和想法感受外,在服裝道具上也盡最大程度還原史實。

△鳴梁海戰中朝鮮主力戰船-板屋船

7.「唯愛與尊嚴不可負!」

近十幾年來,韓國電影產業快速發展,影片質量迅速提高,也讓大多數韓國觀眾對本土電影懷有信心以及養成了很好的觀影習慣。韓國人強烈的民族主義意識舉世公認,反映民族歷史和底層民眾生活的電影屢見不鮮。《鳴梁》不是一部迎合娛樂觀賞需要的爆米花電影,而是一部頗為厚重的民族史詩電影。《鳴梁》128分鐘的時長裡有61分鐘都是海上戰爭的場面。曾經和金韓民導演合作《最終兵器:弓》的攝影指導金泰成此次接下了這一高難度的挑戰,而全片特效鏡頭超過1500個,大製作、優秀的演員、紮實的劇本和史料輔佐,究竟這部在韓國「不負眾望」的片子來到中國會否水土不服?還是等著大家進影院自己評斷咯。

微信號:yuleyidian

新京報文娛採編團隊炮製

讓娛樂Fun力十足!

若您對我們有什麼建議或想看到的好玩選題、投稿,歡迎直接聊天框與小T阿姨私聊。

相關焦點

  • 海戰史詩大片《鳴梁海戰》
    《鳴梁海戰》的故事發生在1597年,當時中國正處於明朝萬曆年間。全程緊張刺激,不給觀眾喘息的機會。想要拍出這麼激烈的海戰,耗資巨大。《鳴梁海戰》投入了2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億多元),成為韓國電影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本土電影,而此前的《登陸之日》和《雪國列車》製作成本雖然高於《鳴梁海戰》,但都是韓國與美國等國家的合拍片,資金很大一部分被各國演員拿走,《鳴梁海戰》則沒有了這些困擾,將資金用在了電影本身。
  • 《鳴梁海戰》的中國票房為何這麼差?
    為什麼《鳴梁》在韓國一鳴驚人——觀影人次力壓《阿凡達》超過韓國總人口的1/3,卻在中國卻啞了火?要知道,這部投資超過1億人民幣,韓國影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在韓國創下觀影記錄後,這個現象也引發了中國媒體的大量報導,可是,等真正引進中國後,票房怎麼就這麼差呢?這其中巨大的反差,到底是什麼造成的?
  • 《鳴梁海戰》歷史上的的鳴梁海戰
    圍繞鳴梁海戰的爭議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中國網民認為李舜臣是副手,實際指揮是明朝水師提督陳璘。這是對史料不了解或者未讀史料而造成的混淆。鳴梁大捷確實是李舜臣打的,也沒有明軍參與。陳璘指揮的海戰是鳴梁海戰不久之後的另一場露梁海戰,這是由中朝聯軍打的。是鳴梁海戰還是露梁海戰消滅日水軍主力,鳴梁海戰並沒有史料宣稱消滅日水軍主力,恐怕是網上以訛傳訛。
  • 《鳴梁海戰》鳴梁海戰的真實
    《鳴梁海戰》講述了朝鮮名將李舜臣以12條龜船對抗日本四百船在鳴梁海峽以少勝多的戰爭。當是時,由於豐臣秀吉急於發展經濟,往陸地擴張,藉機佔領朝鮮而妄圖攻打大明。這場戰役的勝利,韓國史料認為主要是因為李舜臣和義軍,但是,真實情況是,鳴梁海戰是萬曆三大徵的一部分,明朝向其中投入八萬兵力,歷時七年,朝鮮當時已被打的束手無策,奄奄一息,差點亡國,日本向這場戰役投入十幾萬兵力,壓上老本的打,這場戰役的勝利,我認為應該歸功於大明,我們都應該知道真實的一切,在四百多年前,有大明的一群人,曾為了捍衛自由與正義,遠赴他鄉,英勇奮戰,毫無畏懼,歷史應該記住他們。
  • 客觀看《鳴梁海戰》
    我第一次看《鳴梁海戰》還挺熱血,認為韓國這部電影也是好過很多國內的一些披著歷史的戰爭和古裝爛製作的,看完之後我給了4星,隨著看韓國電影增多,慢慢刷它刷的遍數多了,我又便給了3星,這是我認為好的電影始終都是稀缺的,能享受到一部好的電影是非常舒服的,也有可能這部電影票房不高。
  • 《鳴梁海戰》我所知道的鳴梁海戰,瘋狂吐槽中
    作為經典海戰之一,有必要提一提背景。所謂鳴梁海戰到底是怎麼回事?鳴梁海戰主要是明代萬曆年間,明朝抗倭援朝的事。朝鮮國王被打的來明朝尋求政治避難,朝鮮軍隊只有少數人還在抵抗,朝鮮正規軍也只有李舜臣所帶領的海軍勉強能和日軍一戰。陸地部隊早已經爛到極致了。一開始所謂的龜船給了很多特寫鏡頭,結果到最後還著火了。歷史上鳴梁海戰,朝鮮海軍有12艘龜船迎擊幾百搜日軍戰艦。
  • 《鳴梁海戰》真實的鳴梁之戰
    再來說一說我認為《鳴梁海戰》這個電影最可恥的地方,就是他們拼命隱去,給了他們兩百多年和平,此戰中取決定性因素和主導地位的,他們的宗主國——明朝。白眼狼的不僅僅是如今的朝鮮金氏王朝,在這一點上韓國真的是跟他們一脈相承,一看就是親兄弟。
  • 《鳴梁海戰》韓國民眾心中的歷史和現實
    但當聽到要放映《鳴梁海戰》的消息時,大部分韓國人顯得有些驚訝。在歷史上,李舜臣著名的海戰有「閒山島」、「鳴梁」和「露梁」海戰。閒山島海戰是三大海戰中最初展開的海戰,而露梁海戰則是韓國人耳濡目染的一場海戰。但為什麼鳴梁海戰第一個被改編為電影呢?鳴梁海戰在史學界被認為是「如果在鳴梁被打敗,就不會有今天的韓國」的一場戰鬥。李舜臣用12艘船戰勝了擁有330艘船的倭寇。
  • 《鳴梁海戰》韓式古裝也不錯
    鳴梁海戰是由真實歷史故事改編的,明神宗時期赫赫有名的朝鮮將軍李舜臣,雖然和自己腦補的將軍不同略顯福態但是很有威嚴,鳴梁海戰是典型的以小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不禁讓人想到了赤壁,同樣的水戰同樣的古裝,同樣震撼(雖然實際上鳴梁海戰規模不大)李舜臣將軍有崔岷植扮演,崔岷植出演過《老男孩》也包括《超體》裡的韓國boss,本身就帶著點黑幫boss氣質,在鳴梁海戰裡花了老妝盔甲一帶,很霸氣但也顯出小國將軍的落寞。電影裡的反派海賊王(不是路飛)由曾憑藉《最終兵器:弓》奪得青龍獎的柳承龍出演,梟氣十足。
  • 《鳴梁海戰》點評一下鳴梁海戰
    鳴梁海戰,明朝那些事兒又看到抗倭援朝這一段,突然想起有這麼一部電影,就捎帶看看。評價得從兩個層面說。一方面,如果不談歷史,只講電影本身,在戰爭片中我給9分,其實相當於滿分,因為剩下的1分是因為我不確定我看的是不是刪減版,如果是的話,那還有20分鐘左右的內容我沒看,所以不評價。
  • 淺談電影《鳴梁海戰》背後的歷史虛實
    鳴梁海戰2014年,韓國電影《鳴梁海戰》上映,該電影描述的是「丁酉倭亂」(萬曆朝鮮戰爭、慶長之役)時發生的鳴梁海戰的故事
  • 《鳴梁海戰》前行
    不管怎樣,《鳴梁海戰》總歸沒有落入俗套,沒有按照好萊塢屢試不爽的成功模式——把「正能量」和「噱頭」巧妙結合,在高科技的包裹下永遠是「正義、親情、愛」等傳統價值觀,雖不流於粗暴說教,但卻迎合主流觀眾的欣賞品味。
  • 【乾貨】看電影聊足球之《鳴梁海戰》
    好久沒有聊電影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電影是《鳴梁海戰》,在這部電影中許多情節都讓我這個民間足彩愛好者產生了不少共鳴,所以也和大家一起分享。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改編,講述的是朝鮮名將李舜臣率領僅剩的12艘軍艦以少勝多擊敗了數十倍於自身的日軍艦隊的傳奇故事,屬於真實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因                        此廣受人們的好評。
  • 評《鳴梁海戰》:韓式主旋律的樣板
    同期還有一部叫《不滅的李舜臣》的韓劇,看過該劇的人即知《鳴梁海戰》日方大將來島通総為何急於與李舜臣拼命——因為劇中那個死於李舜臣之手的來島通康,正是來島通総的弟弟。據說《鳴梁海戰》在韓吸納了1700萬人次觀影(韓國總人口不過5000萬),超過《阿凡達》刷新韓國影史,趕上我們當年看少林寺的狂情。而當你抱著神話的心態看《鳴梁海戰》時會驚奇地發現,中韓人民抗擊倭寇的民族主旋律訴求驚人一致。
  • 影評|鳴梁海戰|哀兵必勝
    鳴梁海戰屬於特殊戰例【鳴梁海戰】是一部被刪減劇情的引進電影,在觀看之前就意味著遺憾與缺失。然而刪減並不影響影片整體藝術效果,反而促使觀眾將注意力放在海戰情節之上,在影片上映當時,人為促成看點繼續加強。在韓國國內上映時,這部電影全稱叫做:【鳴梁-漩渦之海】,交待的是朝鮮將領李舜臣率眾痛擊倭寇,以十二條板屋船擊退日艦三百三十餘艘,創造世界海戰史奇蹟的前因後果,但因為引進時將關注點都放在了海戰戲份這裡,因此剪輯了此前超過二十分鐘的文戲,因此改名為【鳴梁海戰】。不過對於整部作品來說,文戲的鋪墊必不可少。為什麼說是必不可少?
  • 《鳴梁海戰》:軟硬兼備的精彩
    影片以400多年前豐臣秀吉領導下的日本對朝鮮發動的史稱「壬辰倭亂」的侵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抗倭名將李舜臣利用鳴梁海峽特殊的地理特徵以12艘板屋船成功擊退日軍戰船百餘艘的傳奇故事,此役也成為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而被永載史冊,史稱「鳴梁大捷」。
  • 《鳴梁海戰》啟示錄:從韓國到中國都不容易
    原來,這是粉絲為了慶祝該片動員了1700萬觀影人次、打破《阿凡達》壟斷了5年的韓國影視票房第一紀錄而特意訂製的。1700萬觀影人次,光看數字表面實在難以理解,它究竟有什麼了不起。1700萬人次乘以韓國平均票價40元人民幣,總票房大約7億人民幣,對中國媒體來說,這不過是一個早已被《泰囧》、《致青春》輕鬆達到的數字。
  • 精彩影片賞析鳴梁海戰(史詩巨作)
    為了逼真呈現「鳴梁海戰」,劇組在全羅道光陽建造了超大型海戰攝影棚,依據歷史記錄搭建了4艘1:1的大船,特別是一些日本戰船的搭建還接受了日本名古屋海洋博物館的建議。並在鳴梁岸邊搭建了村落。該片是崔岷植2002年主演《醉畫仙》之後10年來再度出演歷史題材影片。
  • 《鳴梁海戰》一部絕地反擊的神話 劉德華評價熱血沸騰
    12艘戰船完勝330艘強悍艦隊的戰爭奇蹟,61分鐘的宏大海戰,韓國總統樸槿惠親身觀看,觀影總人次突破1760萬,力壓《阿凡達》在韓國創下的票房紀錄。一系列讓人瞠目結舌般的數字不僅讓《鳴梁海戰》成為了全亞洲乃至世界影迷關注的焦點,更引起許多明星的興趣。近日,劉德華錄製的一段VCR在網絡發布,劉天王盛讚導演金漢珉和兩位影帝崔岷植和柳承龍的卓越表現,更將這部電影給自己帶來的最大啟示和大家一起分享。據悉,《鳴梁海戰》定於11月28日中國內地上映。
  • 《鳴梁海戰》鳴梁:絕處逢生的海戰史詩
    之所以看《鳴梁》,完全是因為衝著「韓國影史第一」的名號去的,剛開始並沒有報太大的興趣,以為棒子又會意淫出又一部愛國主義的抗日神劇而已,直到我看完,看了一些相關資料才只知道,這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片子。無論是從他的故事題材、人物塑造和場面的掌控,都是一流水準。我可以這麼說一句,就這個片子表現出來的核心:國內還真拍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