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網際網路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模因,即19世紀「公認的最美麗的波斯(伊朗)公主」。並且很多文章毫不猶豫地寫著 「145人向她求婚,13人為其自殺」之類駭人聽聞的標題,配上幾張明顯長著鬍子、頗為豐滿的貴族婦女的照片,以騙取大家的點擊和讚許。事實上,雖然這些照片的確屬于波斯卡扎爾王朝(即通常翻譯的愷加王朝)的公主和后妃,但是其背後的故事卻並非如此。
這個在外網廣為流傳後打入國內市場的流言蜚語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多數人並不會求證這幾張照片的主人的身份,只會對標題和照片上的女性所產生的差距所產生的荒唐感而哈哈一笑,然後將快樂分享給更多的人。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這個「卡扎爾公主」的模因屬實,他們會質疑配圖文字的信息來源。但是比較可悲的是,很少有人會對事實進行考證,甚至會因為這些好心的考證者隨意的考證,反而造成更多的誤導。比如說,有一些懷有善意的人會說這是一個男演員在扮演波斯公主,或者更進一步說是男演員為了嘲笑當時的公主,因此拍攝了這些照片。顯然這些說法並不正確。事實上,這些照片中的波斯公主並不是一位,而是兩位,並且她們都並不叫做「卡扎爾公主」,即便她們的確是波斯卡扎爾王朝的公主。——甚至我本人也一度搞混過兩人,直到重讀維多利亞·馬丁內斯(Victoria Martínez)的作品,拾起這篇文章,在此對她的考證表示感謝。需要強調的是,她們兩位都嚴重違背了當時波斯主流社會對女性的內在與外在美的觀點,所以時人眼中的「最美公主」是個謠言。法蒂瑪·哈努姆·埃斯馬特·道萊公主其人上述「最美波斯公主」這個模因中,最常被引用的照片裡的人物,名叫法蒂瑪·哈努姆·埃斯馬特·道萊(1855.6-1905,Fatemeh Khanum Esmat al-Dowleh),一般簡稱為「埃斯馬特公主」,她是卡扎爾王朝第四任君主——納賽爾丁•沙•卡扎爾(Naser al-Din Shah Qajar,1831-1896)與王妃泰姬•道萊(Taj al-Dowleh)的女兒。在沙阿(≈波斯皇帝)的女兒中排行第二。法蒂瑪·哈努姆·埃斯馬特·道萊(1855.6-1905,Fatemeh Khanum Esmat al-Dowleh)這張照片中的人物的確是埃斯馬特公主本人,而不是男演員。這張照片是她的丈夫在19世紀後半為她拍攝的,網上往往會有些人聲稱她是「20世紀初波斯人眼中最美的公主」,但是實際上埃斯馬特公主在1905年五十歲時便去世了,所以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當然,模因中說波斯在歷史上有一段時間是以婦女有鬍鬚為美,這種說法多多少少是有些根據的。哈佛大學的社會性別史教授阿夫薩尼赫•納傑馬巴迪博士(Afsaneh Najmabadi)證實道:「許多19世紀的照片都表明,卡扎爾王朝時期的婦女會留著小八字鬍,或者更準確地說,留著柔軟的小鬍子,這在當時被認為是美的象徵。」在納傑馬巴迪博士的作品中,便提到過1877年一位名叫塞雷娜的比利時女性在參見埃斯馬特公主時,發現她的嘴唇上留有軟軟的鬍鬚。但是,正如他明確指出的那樣,波斯的這種風俗只一度出現在19世紀。而在進入20世紀後,這種習俗便已經轉變且迅速消失。埃斯馬特公主與母親泰姬•道萊以及女兒在一起的合影,常見的模因中的照片之一當然,埃斯馬特公主並不是因為「有鬍鬚的美」而廣受關注,事實上,她的影響力來源自她參與到波斯外交事務和女權解放事業。然而很遺憾的是,許多人更加在乎那個「13名追求者為其自殺」這種沒有任何出處的謠言。事實上,至少有兩點事實,可以替埃斯馬特公主駁回這個謠言:首先,埃斯馬特公主在九或十歲時便已經結婚了。其次,她的這段婚姻是他的父親納賽爾丁•沙•卡扎爾以及他的後宮所安排的。她在結婚前難以接觸到非直屬親屬的男人,因此任何追求者都不可能插手到她的婚姻之間,甚至是為還是蘿莉的她而自殺。並且在父權、夫權尚且專制的卡扎爾王朝,公主在結婚後生活還算和諧,所以更無追求者插足的可能。埃斯馬特公主油畫像,作者不明,由Bahman Bayani收藏,可見公主也不是一直有鬍子的。事實上,這位公主之所以在波斯王室中是最受歡迎的女性之一,並不是因為她的外表符合當時的審美標準。作為沙阿的次女,埃斯馬特公主深受父親的信任。她被父親安排負責招待造訪波斯宮廷的女外賓。與當時社會主流限制女性的傳統相反,她會學了彈鋼琴和拍照,並且在自己的家中還設置了一個照片衝洗室, 19世紀後期波斯后妃的許多照片都來源自埃斯馬特公主之手。更重要的是,埃斯馬特公主通過對父親的影響,把她被派往國外的丈夫召回國內,並且在其他方面的事務上也頗有話語權。伊斯蘭的傳統觀念中別說女性,男性也不許留下畫像或者照片。藝術史學家斯泰西•格姆•謝維爾博士(Dr. Staci Gem Scheiwiller)便認為,埃斯馬特公主對波斯后妃們的大量攝影「反映了女權革命意識」。扎哈拉•卡納姆•泰姬•薩爾塔納公主的故事另外一位無辜躺著中槍或者說是「罪魁禍首」的「卡扎爾公主」,名為扎哈拉•卡納姆•泰姬•薩爾塔納(Zahra Khanum Taj al-Saltaneh 1884-1936),她是波斯沙阿納賽爾丁•沙•卡扎爾與王妃圖蘭•艾斯-薩爾坦(Turan es-Saltaneh)的女兒,在姐妹中排行十二。也就是埃斯馬特公主同父異母的妹妹,兩者年齡相差將近30歲。泰姬公主(左、右下),右上角的那張是她姐姐埃斯馬特公主,外國人就理不清她們之間的關係,誤認為是同一人……泰姬公主是納賽爾丁•沙•卡扎爾最為知名的一個女兒,著有回憶錄,因此她的生平事跡比她的姐姐更加清晰。泰姬公主和多數波斯公主一樣,出生後不久便被迫與母親分離,在奶媽的照顧下長大。因此,她對缺乏母愛的童年深惡痛絕,成為後來她注重於保護兒童與婦女的權力的根源。她在8歲時便被父親安排婚事,雖然她多次拒絕,但是還是在1893年,她9歲的時候被迫與一個叫哈桑•汗•薩達爾•什奧賈•薩爾塔納(Ḥasan Khan Sardār shiojā-al Salṭana)的十一二歲的貴族少年訂婚。不過到了父親被暗殺後的1897年,兩人才舉辦婚禮,此時泰姬公主也不過才十三歲。很顯然,此時泰姬公主也並沒有什麼接觸到追求者的可能。泰姬公主,常見的搞混照片之一(因為這張年輕時的照片上有明顯的鬍子……風評被害的罪魁禍首)泰姬公主是一位作家、畫家、知識分子和活動家,她多才多藝,精通阿拉伯語和法語,還會拉小提琴。她甚至每周在家裡舉辦一次文學沙龍。但是即便如此優秀,泰姬公主也難以挽回丈夫的心。這位駙馬爺和許多當時波斯的貴族一樣,有著不少的情人。她一度企圖為丈夫生兒育女挽回丈夫的心:他們之間育有兩男兩女,其中一個男孩夭折。但是當公主發現丈夫仍舊在外花天酒地,且染上性病後,她終於絕望了。因此,她開始關注起女權的保護工作,並且在1905年前後開始秘密組織和參與維護婦女權力的地下組織——婦女自由協會,支持波斯的文化和憲法革命。參與女權保障會議時,對她的子女說,她正在參加宗教會議。泰姬公主在回憶錄中自稱是出於報復性質的,在此時期開始與許多男性有著往來——當然未必有性方面,但是這種與男性之間的交際被當時的波斯社會主流認定她是一名「蕩婦」。當然,也有少數男性支持著泰姬公主,比如波斯詩人、音樂家阿雷夫•卡茲維尼便為她寫下情詩《Ey Taj》,視她為自己的摯愛。阿雷夫•卡茲維尼(Aref Qazvini,1882-1934)——這或許是上述的「145名追求者,其中13名為其自殺」的謠言的源頭,但是謠言顯然並不是事實,因為顯然沒有任何記錄顯示明確的追求者的數量或者是否有人為她自殺。泰姬公主在1907年12月與丈夫離婚,並且成為了第一個與丈夫離婚的波斯王室女性。此後她在婦女自由協會的介紹下,有過兩段短暫婚姻,不過很快便以丈夫家人反對等種種原因被迫離婚。西裝長裙照的公主,拍攝於1909年或者1910年,後期上色泰姬公主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表示自己在1914年後的生活是貧困且不幸的,她希望前往歐洲,卻從未如願以償;多次寫信給波斯首相請求養老金,都遭到無情拒絕。她在這段時間起開始撰寫回憶錄,1922年時,她的女婿前往巴格達的領事館任職,她曾經一度隨著女兒一家搬去伊拉克。最終,她在1936年默默無聞地死於德黑蘭。泰姬公主是第一個在法庭上摘下頭巾穿西服的伊朗女人。此外,她還是第一個寫回憶錄和公開批評君主制的伊朗人——她強烈批判父親納賽爾丁沙阿和弟弟莫扎法爾丁沙阿的統治,她將當時伊朗的許多問題——貧困、民眾教育不足和婦女權利的缺失,歸咎於君主的無能,並且在回憶錄中表示願意為「女權事業和憲政流盡最後一滴鮮血」。尾聲埃斯馬特公主和泰姬公主並非因為她們的外貌而得到關注,事實上,她們更多是以多才多藝、外交事務、女權保護工作等其他元素而在歷史舞臺上展露光彩。然而,這種展露光彩的表現,在當時的波斯卻恰恰是違反教法、離經叛道的表現(儘管波斯沙阿本人不反對),恐怕當時覺得她們是「最美麗的公主」的波斯尋常男人寥寥無幾。很顯然,在這個看臉的社會,編造這個謠言的老外抹去了埃斯馬特與泰姬兩位公主的姓名,利用兩位公主長相相似一點,配上兩位公主和她們的親人的照片與難以置信的描述,將兩人描述為一人來吸引眼球。這個別有用心的傢伙很明顯是不太想讓別人知道照片背後的故事,而是滿足於在全世界範圍內譁眾取寵帶來的快感。雖然在國內網絡引進這個「模因」時,已經有許多編輯力圖澄清泰姬公主的真實身份,或者是解釋19世紀時波斯人的獨特癖好等等來補充說明,但是卻仍舊沒有跳出「145個求婚者」、「13人為其自殺」、「最美公主」的圈套,也不了解最為代表性的照片的主人公是埃斯馬特公主,甚至極力用泰姬公主的平生來證明這些謠言是真實的, 這一點是非常可悲的……
鄭重聲明:本公眾號所有文章均來自網絡,如侵犯您的權利,請在文章下方留言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點擊這裡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