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對飛的深深執念,恐怕是今人所無法體會的。在古老的年代,人們通過神話和傳說,來承載人們對飛翔的無限嚮往。在古代波斯,作家們最早將飛的概念寄托在了具有「魔力之王」稱號的所羅門王身上。傳說所羅門王可以御風而行,風聽從國王的號令,便可直上雲霄,飛毯上空則有飛鳥們相伴,阻擋陽光的直射,所羅門王騎在飛毯上,可以很快到達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從那以後,飛毯便出現在伊斯蘭眾多作家的筆觸中。
波斯地毯,在魔法飛毯的渲染下,於世人眼中就像一個傳說,它出現在大大小小的神話故事裡,出現在一千零一夜的魔法世界裡,出現在人們無窮無盡的想像裡。每一張精妙絕倫的地毯,都是一件有生命的藝術品,一針一線中,承載了千年文明的沉澱,和藝術家們的靈感和想像。
伊朗是地毯編織藝術的發源地,作為波斯帝國的繼承者,濃鬱的地毯文化是伊朗的文化命脈所在。
每一個伊朗人都有著對地毯與生俱來的熱愛。每一張圖案精美,色彩絢麗的地毯背後,都需要7到8名熟練工人,耗費多年時間,才能編制出一張上乘地毯。地毯的製作工藝十分嚴格,優秀的手工地毯要求不掉毛、不掉色,無需使用者耗費大量精力維護,依然能使用百年。
正宗波斯地毯的材料通常為純羊毛和真絲,塗上天然顏料,保證色澤自然。來到伊朗,立於神話與現實重合點,品味一張張精美的波斯地毯,仿佛聽見它們在向我們呢喃地訴說著波斯往事。
伊朗地毯的名片——大不裡士風
Tabriz style
話說在蒙古人橫掃西亞的歲月裡,大將軍綽兒馬罕派了一隊人馬去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邊境劫掠,軍隊抵達波斯西北邊陲,當地有個城市叫桃裡寺,桃裡寺城民眼見蒙古人的鐵蹄紛沓而至,於是決定全城直接投降,蒙古人入城後,桃裡寺人要啥給啥,不想那大將軍火氣極大,血洗城池眼看又要上演,這下桃裡寺人急了,為了讓綽兒馬罕偃旗息鼓,最終獻上了一件精美絕倫的珍貴手工織品,獻給大汗窩闊臺。
沒想大將軍一看這稀世珍寶,頓時驚嘆不已,遂決定管束部隊,讓城裡百姓安享太平。這件拯救了桃裡寺人的精美手工織品已然無從可考。然而,這桃裡寺城,正是如今伊朗的地毯之鄉——大不裡士。所以,當年桃裡寺人送給窩闊臺的織品,就很有可能是一張編織精美的手工地毯了。大不裡士出產的地毯,是伊朗出口地毯中比重最大的產地系列,其種類花樣繁多,以傳統紋樣聞名世界。
特點:草木元素居多,花卉是大不裡士地毯的重要元素,紋樣包括樹葉,花木,以及其他波斯庭院元素。設計多以中心對稱為主,中心地帶為主要花紋,四周對稱開來,規整大方,十分美觀。
絲綢之路上的真絲地毯 —— 庫姆風
Qom style
16世紀初,波斯薩法維王朝正式宣布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家教派,並將總部設立於庫姆。於是,庫姆遂成為伊朗的一大聖城,名聲日隆。庫姆在數百年歷史長河中,為伊朗留下了舉世聞名的神學院,精美的阿拔斯時代建築,還有著名的絲綢地毯。波斯地毯向來以羊毛地毯稱雄世界,雖然真絲地毯產量較少,但其獨特細緻的編織、華麗的色彩,順滑的絲質觸感,讓庫姆因真絲地毯而更加出名。
特點:設計風格多以對角斜線和中心花紋相結合為主,四邊多以垂直線和幾何圖案混搭。設計元素較為抽象,幾何圖形比重較大。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伊斯法罕風
Isfahan style
阿拔斯時代的伊朗,不僅僅讓庫姆的真絲地毯品牌一炮而紅,也讓被譽為半個世界的伊斯法罕成為羊毛地毯的重鎮。據說阿拔斯大帝十分喜歡中國的瓷器,對藝術品有著與生俱來的高水平審美。古語有云:伊斯法罕半天下,這裡不僅僅是絲綢之路的重鎮,更是伊朗傳統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阿拔斯大帝在位時,伊斯法罕的地毯工藝進入了大飛躍時期,被稱為波斯地毯的黃金時代,其部分地毯的設計也深受中國瓷器繪畫所影響。伊斯法罕地毯也在當時成為宮廷、各國王室乃至教廷爭相搶購的珍貴藝術品。
阿拔斯大帝在位期間,恰逢西方大航海時代的熱潮期,具有前瞻意識的阿拔斯不僅主動派使團訪問俄國,還主動和英國人貿易,帶動貿易增長,讓伊斯法罕的地毯在海洋時代遠銷歐洲,頗有一番「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般的壯志。如今,歷史已經化成一方塵土,只剩下伊斯法罕數百年傳承而來的地毯,仍然用它獨特的方式,向著世界各地悄悄地進軍著。
特點:背景多為洋紅色,圖案紋樣多為瞪羚、獅子、花鳥魚蟲和少量人物,甚至包括神話傳說中的人面獸身等奇妙生物。伊斯法罕地毯的花卉類圖案主要為葵花、棕櫚葉、和藤蔓。
玫瑰花叢中的絲綢畫卷——卡尚風
Kashan style
卡尚地毯的風格獨具匠心,它打破了原有對稱圖案和重複花紋的傳統設計思路,大量採用人物繪畫、歷史事件等元素來裝幀地毯,仿佛在向觀賞者娓娓道來一段不足為外人所知的波斯往事。除了人物圖案和歷史事件繪畫外,卡尚地毯的圖案紋樣也包括玫瑰和其他花草樹木,但色彩搭配十分淡雅,廣受喜愛。
特點:人物畫,歷史事件繪畫是區分卡尚地毯和其他產地的地毯主要元素,畫面中通常是狩獵、野外為主。精美的寫實類花鳥魚蟲也是卡尚地毯的一大特色,色彩搭配通常比較柔和。
方寸間的斑斕世界—— 克爾曼風
Kerman style
和大部分經典波斯地毯類似,克爾曼地毯在設計上也多用中心花紋對稱、全花卉紋樣等設計。但克爾曼地毯另一大設計風格卻在其它產地鮮有出現,那就是「生命樹」(life of tree)。通常在地毯四周是抽象花草樹木的幾何圖案,中間方形區域為一棵抽象的參天巨樹,樹根敦實粗壯、樹枝延伸八方,上有奇珍異鳥爭鳴,百花齊放,草木扶疏,綠葉碧茂。克爾曼地毯雖然設計風格較為保守,但色彩鮮豔,毯面元素極其豐富,十分耐看。
特點:克爾曼地毯的色彩十分鮮豔,通常一張地毯會使用超過15種以上的顏色。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比賈爾風
Bijar style
號稱伊朗最堅固耐用的地毯,產於比賈爾,被當地人譽為伊朗的「鋼鐵地毯」。由於靠高密度和高質量稱霸全國,比賈爾地毯在伊朗常常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比賈爾地毯的工藝和其他地毯工藝有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在編織過程中,對準羊毛打結處噴水,保持溼潤,這樣便可以讓每一條羊毛經緯線都編得異常緊實。這種工藝被稱為溼架法(wet loom technique),待到編織完成後放置通風處晾乾,於是,鋼鐵地毯便成功「煉成了」。
特色:厚重、密度高,購買比賈爾地毯前,記得一定考慮臂力噢!
屬於遊牧民族的超現代藝術 —— 卡什卡因風
Qashqai style
卡什卡因人在藝術審美上,幾乎完勝伊朗其他各族,他們的婦女頭巾色彩斑斕,他們的服裝爭奇鬥豔,絲毫沒有宗教政治下的單調乏味。20世紀初紐約作家Walter Hawleyzai在其著作《東方地毯的古典與現代》(Oriental Rugs Antique & Modern)一書中對卡什卡因地毯稱讚道:「全波斯境內,恐怕沒有比這裡的織品更加鮮豔奪目的。它的藍色愈加深邃、紅色經典非凡。這裡的羊毛製品精美絕倫、質地結實,卻比絲綢都要通透.放眼波斯所有的部落,卡什卡因的地毯恐怕是最著名的了。」
特色:抽象元素是其主要特色,以小動物和小人像為主。有別於傳統波斯地毯的流線型圖畫和中心團花圖案,卡什卡因地毯的中心部分常常用方格排布,錯落有致,內嵌抽象紋樣,色彩搭配簡潔,十分適合現代家庭裝飾。
波斯地毯是伊朗最美的明信片,精湛的地毯工藝使得這片國土自古以來便在世界上享有一定聲譽。波斯地毯編織十分講究,染色更是必需從天然植物或礦石中提取。大部分地毯都以抽象的植物與幾何圖案構成,多種多樣的紋樣讓每一張地毯都顯得獨一無二,極具收藏價值。
資料來源:《世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