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韓戰局勢的仁川登陸,滿地的物資,當地農民還提供幫助

2020-12-23 丹書戰史

仁川登陸戰是改變韓戰局勢的重要一戰,雖然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也是冒著極大的風險,但是事實證明完全值得。不過仁川登陸戰除了戰略上的成功之外,還有來自對手的神助攻。

仁川登陸示意圖(圖片源於新聞客戶端)

戰前準備

美軍在朝鮮半島陷入困境的時候,麥克阿瑟就已經考慮來一次登陸戰,對朝鮮軍隊來一次腰斬行動。一方面聯合國軍積極籌備作戰物資,各種船隻開始集合,另一方面在日本放出大量的訂單,保證物資供應。

而麥克阿瑟則在和將軍們討論登陸地點,最後力排眾議將登陸地點選擇在布滿淤泥的仁川地區。雖然聯合國軍對登陸地點高度保密,部隊的調動都只有團長以上級別的才知道計劃,但是在前線採訪的記者卻驚訝地發現士兵們正在討論仁川登陸的事情,連忙到司令部求證。

麥克阿瑟和將軍們(圖片源於新聞客戶端

關於機密是如何洩露的已經無法查清了,只是估計是通信兵洩漏的。更讓人驚訝的是那些記者們,當他們從司令部獲悉了確切的登陸信息之後,在登陸的前三天就開始大量發文報導此事。也就是說仁川登陸還沒有進行,整個計劃的大概就已經洩漏了。

不僅如此,美軍還派出了韓軍小組到海灘測量各種數據,他們甚至設立了中轉站,通過當地的民眾獲取信息,還潛伏進漢城打探消息,測量人員為了測試海灘對登陸士兵行動能力的限制,還在海灘上來回走動。

戰艦集結

種種跡象表明聯合國軍準備在仁川登陸了,但是朝鮮軍隊對此的表現卻讓人摸不著頭腦,仁川地區只有少量的遊擊隊和守備部隊,發現前來搞偵察的敵人後,只有少量人員前去驅逐,也被打退了。

不管仁川登陸的消息真假如何,至少加強一下守備力量還是很有必要的,然而朝鮮軍隊專注於正面,壓根沒當成一回事。不過這也有一定的道理,幾年前的諾曼第登陸就是一次著名的欺騙登陸戰,仁川登陸如此大張旗鼓的宣揚,很可能是虛晃一槍;即便是真的,只要朝鮮軍隊擊潰正面的「釜山防禦圈」,就能讓仁川的登陸部隊成為孤軍。

藉助梯子登陸的海軍陸戰隊

戰鬥過程

為了指揮這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登陸戰,麥克阿瑟特地選了詹姆斯·貝斯特等二戰有豐富兩棲戰經驗的將領,還從美國運來了海軍陸戰隊。因為仁川地區的潮汐情況,登陸分成兩部分進行。

帶著梯子準備攀爬(圖片源於新聞客戶端

1950年9月15日早上6點半,第一批登陸部隊搭乘二戰時期的坦克登陸艦登陸,登陸的重武器中包括9輛M26重型坦克。第一批部隊登陸成功後開始與守軍展開爭奪戰,而艦炮則對布滿地雷的場地進行反覆轟擊,同時炮轟守軍陣地和後方,阻斷增援部隊。

在登陸戰發起的時候,空軍也對仁川地區的守軍發起了轟炸,用凝固汽油彈將地圖上標註出的彈藥庫等目標摧毀。

堆積的物資,鐵道直接鋪上灘頭運輸

第二波登陸在當天下午7點50分漲潮時發起,配合早上登陸的守軍鞏固陣地,向內地進發。因為朝鮮軍隊只向當地派遣了少量的援軍,因此整個登陸戰進行得相當順利。

三天的時間裡就修建了灘頭公路,卸下6600餘輛車輛,約5.4萬名士兵以及2.3萬噸的物資,還攻佔了仁川機場,為空軍建立了基地。不過朝鮮軍隊並非一無所獲,曾用大炮擊毀一艘登陸艇。

登陸艦靠岸裝卸

結語

在聯合國軍方面,以美軍為主力的登陸部隊陣容強大,不僅物資充沛,更重要的是藉助航空母艦,牢牢地掌握著制空權,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朝鮮軍隊有完善的防禦,也難以在艦炮和空軍的雙重打擊下堅守住陣地,聯合國軍登上陸地是遲早的事情。

而在朝鮮軍隊一邊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實力,已經處於作戰極限的朝鮮軍隊既無法擊潰「釜山防禦圈」,也分不出足夠多的兵力鞏固仁川,因此從初期順風順水的攻擊中潰敗是很正常的。

登陸艦

在當時的情況下,僅以朝鮮軍自身的力量,要想抵抗聯合國軍的反攻基本不可能,就算沒有仁川登陸,而是以「釜山防禦圈」為基礎重組力量反攻,朝鮮軍也沒有太大的勝算。結局是基本不變的,只是過程有多種可能而已。

人員轉入登陸艦

仁川登陸雖然是多國聯合,但是以美軍為主,從側面也反映出美軍在兩棲作戰中的組織能力和後勤保障能力,雖然時隔多年,現在也沒有幾個國家或聯盟,具備在萬裡之外發起如此規模登陸戰的能力。

相關焦點

  • 韓戰時美軍仁川登陸的歷史照片,難怪北朝鮮軍隊會迅速潰敗
    美軍的仁川登陸就是一場海陸空的立體行動,這場面不亞於現代化戰爭,難怪北朝鮮軍隊會抵擋不住。 照片裡美軍海軍陸戰隊正在登岸,仁川登陸的美軍規模非常的龐大,致使朝鮮人民軍的後勤補給線被切斷。
  • 韓戰中如何準確預測美軍仁川登陸
    導語: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截斷朝鮮人民軍後路,南北夾擊,朝鮮戰勢立即逆轉。中國組建志願軍赴朝。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對美軍仁川登陸早有判斷。韓戰初期,本文作者雷英夫時刻關注戰爭走勢,認真研究美軍指揮官的特點,準確預測出美軍將在仁川登陸,為國家領導人進行戰略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
  • 真實與謊言:是誰預測了美軍仁川登陸
    在火車、汽車大量損失的情況下,朝鮮後方動員大批老百姓,用人力在夜間向前方運送物資,仍不能滿足前方需要。在前線的人民軍戰士每天只能吃一頓飯,體力大大下降。隨著傷亡的不斷增加,多數部隊減員過半。眼看勝利在望,朝鮮人民軍的戰鬥力卻難以保持戰爭初期的銳利,攻勢明顯減弱。到9月初,大邱、釜山戰線出現僵持局面。 這時,麥克阿瑟在醞釀從人民軍後方大舉登陸的行動。
  • 美軍仁川登陸前,毛主席已多次提醒朝鮮戒備,為何他能準確預測?
    早在1950年7月,也就是美軍仁川登陸之前的3個月,毛主席已經預測到美軍的行動,並通過蘇聯轉告了朝鮮。在7月下旬,9月初中國又兩次將相關情報提供給朝鮮,提示其防備。可惜,朝鮮方面未加重視,導致戰局逆轉。那麼毛主席又是如何做到準確預測美軍仁川登陸的呢?
  • 仁川登陸是一場豪賭,麥克阿瑟為什麼如此堅決要在仁川登陸呢?
    仁川登陸的時間是在1950年9月15日,從時間上看當時的半島大部分已經被朝鮮控制了,從位置上看仁川位於半島中部,距離漢城非常近,顯然已經脫離了南方的管控。自從韓戰爆發後,人民軍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太大的抵抗,完全是氣吞山河如虎,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態勢。
  • 抗美援朝戰役評點系列之一:仁川登陸
    抗美援朝戰役評點系列之一:仁川登陸周明摘要:韓戰初期的仁川登陸是一場對整個戰爭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戰役,一舉改變了之前朝鮮人民軍一路高歌猛進的連戰連捷,將「聯合國軍」從頻臨全面失敗的危急狀態中扭轉了過來,可以說談起韓戰就不能不談仁川登陸,但這場關鍵性的兩棲登陸,幾方面都沒有想到。
  • 美軍為何能從仁川登陸?除了強大的海空軍掩護,這些原因不容忽視
    如果按照這樣的勢頭發展下去,那麼人民軍將很快佔領朝鮮全境,結束韓戰!為此,金日成還特地發表了演說稱:「8月將成為解放朝鮮的日子」。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 美朝戰爭,美國為什麼選在仁川,反攻朝鮮
    地點選在仁川,前提是在釜山灘頭的部隊能堅持足夠長的時間,以使這次反攻成為可能。如果這次迂迴登陸能取得成功的話那就能很快奪回金浦機場,隨之,漢城也會很快拿下,這樣,戰爭前大韓民國的李承晚政府也就能重新上臺執政了。兩棲攻擊的第一個目標就是仁川港口的月尾島。約2200名朝鮮人民軍戰士駐守仁川,另有22000多名朝鮮人民軍位於金浦一漢城地區。
  • 仁川登陸何以迅速扭轉戰局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揮師南下,韓戰爆發。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將大韓民國國軍逼至韓國東南角的釜山,8月初韓國國軍開始在洛東江沿岸構築環形防禦陣地—釜山環形防禦圈以堅守待援。6周後聯合國軍在韓國西北部的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全線潰退,美韓聯軍轉入反攻。
  • 看看仁川登陸這排場,物資密密麻麻,就知道美國為啥能打到鴨綠江
    【仁川登陸巨大的排場】在1950年9月15日到19日之間,美軍在朝鮮半島中部的仁川地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這次登陸不僅成功實現了預定計劃,並且還打破了北方軍隊攻佔「釜山防禦圈
  • 70年前,美軍在朝戰中進行「仁川登陸」,卻被此人提前預測出來
    1950年6月25日,韓戰正式爆發。彼時北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為了對付南朝鮮李承晚,進而實現武力統一朝鮮的目的,以9噸黃金、40噸白銀和1.5萬噸其他礦石,向蘇聯換取了價值1.38億盧布、裝備三個師的武器彈藥,同時,蘇聯還幫助金日成進行擴軍,軍隊增加至九萬人。
  •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戰役打響
    在韓戰爆發後第四天,麥克阿瑟在視察戰場後,即提出在仁川登陸的構想。為了完成這次龐大的兩棲登陸行動,麥克阿瑟要求動用美國海軍陸戰隊遠徵軍,他相信只有在敵人後方實施決定性的軍事行動才能令局勢改善,因此他希望在仁川附近實施登陸以切斷人民軍補給線令它失去戰鬥力,從而贏得戰爭勝利。
  • (現代登陸戰介紹)仁川登陸作戰
    此時,美韓聯軍已經投入了在朝鮮的所有兵力與朝鮮人民軍對峙,一旦釜山、大丘失守,美韓軍將被趕出朝鮮半島。麥克阿瑟窮途末路,為扭轉戰局,策劃在朝鮮人民軍後方強行登陸,以此切斷人民軍後方補給線及北撤道路,解除對釜山地區的壓力,進而採用前後夾擊圍攻朝鮮人民軍主力。美國政府對麥克阿瑟"在敵人背後實施登陸"的作戰意圖表示贊同,但堅決反對登陸地點選在仁川。
  •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美軍在韓戰中最為高光的時刻發生在1950年9月15日的仁川登陸,一代名將麥克阿瑟在「天時地利人和」全都不利於美軍的情況下強行發起登陸作戰,並且在成功登陸之後率領美軍發起反攻,一路殺到鴨綠江畔。仁川登陸作為二戰後最為成功的一次登陸作戰而被載入史冊,然而就在幾乎同一時間,在韓國東南部城市浦項市以北26公裡的長沙裡也發生了一次慘烈的登陸作戰,史稱「長沙裡之戰」。
  • 一次經典的冒險:美國軍人如何看待仁川登陸戰
    仁川登陸是二戰後一項偉大的作戰計劃,是戰術成功運用的典範。它造成了朝鮮人民軍的潰敗,促使美軍從釜山防線成功突圍。被譽為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最佳時刻」的仁川登陸,鞏固了他的領導地位,顯示了他指揮作戰的英明,也體現了他敏銳的洞察力。
  • 聞博:仁川登陸復盤——麥克阿瑟本該輸掉的豪賭
    三大戰役、新中國建立、韓戰爆發、人民軍快速推進、仁川登陸、聯合國軍反擊、人民軍總潰退、漢城易手、平壤淪陷、志願軍入朝、聯合國軍退回三八線,等等,以上這些耳熟能詳的歷史轉折隨便哪個單獨挑出來,其戲劇性都可以被拍成一部史實級電影,被改編成無數段子。
  • 仁川登陸真的很神嗎?其實是中國人教會了麥克阿瑟
    隨著近來一部韓國電影《仁川登陸作戰》的上映,有關仁川登陸的話題再一次火了起來,本期推送軍武菌要和大家一起回首的就是這樣一場改變了朝鮮半島乃至整個世界格局作戰行動
  • 在韓國尋覓韓戰的遺蹟
    仁川登陸作戰紀念館。車站最初建成於1908年,韓戰期間被嚴重炸毀,戰後重建。仁川原名濟物浦。19世紀晚期,在西方的堅船利炮和清政府的被迫支持下,如同隱士一般的朝鮮王國首次向世界敞開了大門,仁川是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之所以選擇仁川,是由於這裡是朝鮮京城的門戶所在,又與中國的山東半島隔海相望,位置最為便利。很多殖民地風格的建築,在這裡依舊能夠找到痕跡。
  • 仁川登陸前,美想將第七艦隊派往臺灣,中國集結20萬大軍嚴陣以待
    ▲美軍仁川登陸場景韓戰,其實是現代化美軍第一次戰敗的戰爭,美國人不但沒有實現朝鮮的統一,而且因誤讀新中國保護家園免遭侵犯的信心和勇氣,造成了軍事、政治上的重大損失。《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是一本著名的美國人反思韓戰的書籍。
  • 仁川登陸,麥克阿瑟豪賭:投5美元,贏5萬美元!杜魯門成買家
    就這樣,三八線作為美蘇兩國在朝鮮受降和實行軍事佔領的分界線便被明確地規定下來。受降命令傳到戰地時,分兵進擊的蘇聯軍隊已經越過三八線,正沿著公路向漢城運動。但他們一接到關於分界線的命令,就迅速撤回到三八線以北。9月8日,首批抵達朝鮮的美國軍隊第7步兵師在仁川登陸,佔領了整個南朝鮮並接受當地17萬日軍的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