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報導 全媒體協同發力四兩撥千斤

2020-12-23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圍繞創新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報導,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召開專題評議會——全媒體協同發力四兩撥千斤

圍繞今年黨和國家工作的主題主線,眾多媒體推出了一大批立意高、創意足、形式新、傳播廣的優秀主題報導。

「重大主題宣傳報導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適應媒介融合的深刻演變,適應人們對信息消費習慣的深刻變化。」12月9日,中國記協黨組書記、新聞道德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正榮在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召開的專題評議會上如是說。這場評議會圍繞全媒體時代創新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報導開展評議,總結經驗做法,探討創新路徑,提出對策建議。

找準主題的魂

對於獨家的優質傳播內容,一定要物盡其用,加強滲透性和互動性傳播

今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主題為廣大新聞工作者提供了書寫精彩華章的廣闊舞臺。中國記協黨組成員、新聞道德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張百新說:「重大歷史事件往往具有重大的新聞價值,也會誕生記錄歷史、反映時代的新聞名篇。」

廣大新聞工作者圍繞宣傳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採寫了一批正能量充沛、語言生動鮮活、表現形式豐富多樣的優秀作品。《光明日報》發揮聯繫知識分子的優勢,持續深刻闡釋五中全會精神。截至目前,《紅船初心》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兩個專刊,還在以每周兩期的頻率邀請權威專家詮釋全會精神。《科技日報》推出《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專欄,推出系列報導「科技工作者熱議五中全會《建議》創新關鍵詞」,對《建議》中關於科技創新的論述,逐字逐句進行解讀。

除了進行理論闡釋,兩家媒體還注重全媒體協同發力。《光明日報》的《「十四五」新詞典》專欄在評論末尾配發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掃碼後可以看到適合微信用戶的閱讀模式。專欄還在光明日報頭條號、百家號等平臺同步發布,累計閱讀量近600萬。《光明日報》國內部記者龔亮說:「新媒體上缺的不是信息,而是點子和對用戶體驗的掌握。一次採集、多渠道多元發布,已經成為新聞採編新趨勢,尤其對於獨家的優質傳播內容,一定要物盡其用,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科技日報》做好全媒體傳播的思路是加強滲透性和互動性。中國科技網特別策劃並製作《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截至目前,6個欄目已發布稿件74篇。科技日報社新聞部評論理論室主任楊雪說:「各欄目除聚焦十九屆五中全會相關實時熱點、網羅重要媒體重點、要點內容,更加注重凸顯自主策劃,如科技工作者熱議五中全會關鍵詞系列稿件、五中全會在基層等稿件。」

把握融合的點

全媒體報導的靈活模式便於捕捉生動感人的瞬間,發揮著四兩撥千斤的關鍵作用

新華社對外部記者徐澤宇在今年2月3日前往武漢增援一線報導,在前方缺乏拍攝設備的情況下,嘗試用手機拍攝的方式進行英文Vlog短視頻創作。「我走進武漢的定點醫院、方艙、超市、社區、消毒站,用手機自己拍攝,自己出鏡解說,自己做後期剪輯。」徐澤宇介紹,到4月8日武漢「解封」為止,他製作了13期英文Vlog視頻,並發布到新華社的推特、臉書、優兔等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總瀏覽量超過8000萬。

「這種用手機拍攝Vlog的『小米加步槍式』操作,意外收穫了良好的傳播效果,還引來了BBC等外媒對我進行採訪。以個人視角和真實感最大限度地還原了武漢疫情新聞現場,單兵作戰的靈活模式讓我捕捉到了很多生動感人的瞬間。這讓我感受到,在重大突發事件報導中,全媒體報導發揮著四兩撥千斤的關鍵作用。」徐澤宇說。

在走向小康生活報導中,專注服務「三農」的《農民日報》記者衝鋒在前。農民日報社編委會精心做了全媒體報導策劃,要求在體現特色、找準出口上下功夫,共派出90餘名記者分赴31個省(區、市)採訪。

《農民日報》新媒體中心記者朱瑞就是其中的一員。她說,在6天時間裡,採訪組走訪了20個採訪點,全方位、多角度報導了閩東大地脫貧奔康的生動實踐。採訪組以「帶你去寧德」為主題製作了11期短視頻,在中國農網,「三農號」客戶端,農民日報抖音、微信號、微博號等平臺推出,總點擊量超過300萬。「這次報導,既是一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強化,也是一場增強『四力』的拉練。」

抓住受眾的心

找準受眾的關注點、共鳴點、興趣點,與人民群眾實現共情、產生共鳴、發生共振

4位新聞工作者講述了鮮活案例之後,與會的各位委員發表評議意見,並圍繞全媒體時代如何創新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報導積極建言獻策。

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委員、新華社總編室副主任劉剛認為,在全媒體傳播格局之下,主題宣傳報導要提防4個誤區:一個是重理論宣講輕解讀分析,重宏大敘事缺小切口呈現;二是主題報導篇幅冗長,新媒體碎片化加工不足,二次傳播受限,不為青年網民所喜愛;三是一些報導存在同質化的現象;四是有時候不注重時度效,片面誇大宣傳效果違背常理。

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委員,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宋樹立舉了一個例子,是小切口呈現、便於傳播的典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訪問武漢時說:「我看到武漢街道空無一人,內心十分沉痛。但我看到窗簾後面閃爍的燈火,每一家就講述著一個抗疫的故事。我覺得全世界真的欠了武漢人民的情。」在宋樹立看來,這個小切口一下子就把「抗擊疫情是人類與病毒的鬥爭,是全人類要聯合起來的鬥爭」講得非常透徹。

大家普遍認為,新聞媒體要善於從全局上把握報導選題,從整體上把握報導的時度效,從內涵上深挖思想價值;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強「四力」,找準受眾的關注點、共鳴點、興趣點,通過新聞作品與人民群眾實現共情、產生共鳴、發生共振;要不斷強化網際網路思維,積極藉助新媒體技術,拓寬全媒體視野,挖掘好、利用好重大主題宣傳報導權威、原創、深度等優勢,讓黨的主流聲音直抵各類用戶終端,搶佔輿論制高點。(記者 袁舒婕)

(責編:宋心蕊、魯婧)

相關焦點

  • 「三朵雲」將如何推動京津冀媒體融合協同發展?
    第四,建立媒體聯動機制,提升報導響應力。每年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京津冀媒體聯合採訪活動,以融媒體傳播的形態,鮮活靈動的視角著力宣傳北京、天津、河北在經濟、民生、教育、文旅等領域的新成就新亮點,圍繞重大活動、重點節慶不定期聯合策劃系列報導,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第五,聯合運營光明影院APP,彰顯媒體的公益特色。京津冀融合媒體可聯合運營光明影院項目,彰顯媒體的公益色彩。
  • 重大主題新聞直播報導的守正創新
    關鍵詞:媒體融合     直播報導     視覺創新    為了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於2019年5月26日推出時長近3.5小時的《城市榮光》特別報導。這場直播由「光明之聲」「上海曙光」「城市新生」三個篇章組成,聚焦從1949年「接管大上海」到2019年「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輝煌歷史和卓越功績。
  • 陝西日報社:走好全媒體時代群眾路線 做好深融大文章
    圍繞落實中央要求,各級各類媒體取得哪些進展成效?形成哪些規律認識?深度融合又有哪些發力方向?敬請關注「社長總編談媒體融合」專欄報導。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對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提出的重大課題,是賦予新聞宣傳戰線的歷史使命,也是當前媒體適應時代要求的一道必答題。
  • 廣電:在數字內容生產、廣電5G建設等方面協同發力 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大家表示,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後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於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是我們黨領導經濟工作又一綱領性文件,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 淮海經濟區協同辦主任顧雲程:創新思路,做好區域協同發展大文章
    這一時期主要是從流通領域起步,行業聯盟活躍,行政區域和行業貿易壁壘不斷打破,政府、社會和企業間形成了越來越緊密的聯繫,橫向聯合發展從經濟領域逐步向多層次全領域擴展,社會各界對淮海經濟區區域認同度日益加深。顧雲程(右三)帶隊赴淮海經濟區有關城市調研商談加快推進區域合作事宜。第二階段是核心區一體化建設初步探索時期。
  • 融媒體時代如何讓新聞報導更出彩
    尤其在主題報導創新上,圍繞大局,服務中心,先後推出了與新華社現場雲合作的「再走長徵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縣市區委書記直播訪談、京廣線T179次列車側翻事故報導、「我與河流的故事」等重大主題融媒體報導,探索出一條獨具郴州日報特色的融媒體轉型創新之路。
  • 守正創新 抒寫全媒體發展新篇章
    守正創新 抒寫全媒體發展新篇章 2021-01-07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防控宣傳的「東莞樣本」,全媒體時代抗疫宣傳的典範!
    這是東莞衛生健康系統充分發揮主渠道、主陣地、主力軍的作用,及時發聲、有力引導、守正創新取得疫情防控宣傳重要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疫情防控宣傳「東莞樣本」在全國盛會上的一次精彩亮相。宣傳小組調度了全系統160餘名宣傳人員作為信息的前沿「哨點」,發現線索及時匯總;搭建了立體的宣傳網絡,協調中央、省駐莞、市直媒體記者深入一線「沉下去」,組織市直媒體派記者駐點定點醫院「抓活魚」,調動全市100餘家新媒體「搶時效」,主動策劃系列專題,做好系列報導,講好真切感人的抗疫故事。 ◎廣開渠道。
  • 主流媒體毫不吝嗇貢獻爆款「秘籍」
    六位媒體大咖也通過圓桌論壇的形式展開對話,在思想碰撞中推動媒體深度融合、聚焦重大主題報導,為2021年COP15主題報導提供「他山之石」。創新+機遇=爆款誕生之路「我們通過採訪作者曹火星的女兒和各界群眾,選取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冬奧會籌辦、脫貧攻堅等重大歷史任務的精美鏡頭,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中華兒女耳熟能詳的歌曲通過新媒體再次流行!」
  • 媒體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3大「方法論」來了!
    疫情突發,媒體應該如何創新實踐,發揮自身的社會功能,協助控制事態發展,減少社會損失?本文以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抗疫宣傳報導為例,從突發性、專業性、公共性三個角度為你分析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媒體做好宣傳引導的三大「方法論」。
  • 金平縣創新方式 宣傳有聲有色
    該縣制定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宣傳方案,認真落實省委、州委、縣委關於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的有關要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依法依規操作,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從嚴正風肅紀,讓宣傳工作有依託。媒體宣傳與社會宣傳雙向發力,豐富宣傳載體,創新宣傳方式,讓宣傳工作有氛圍、有亮點。
  • 鋼鐵與裝備堅定行動:協同創新!
    比如建龍集團的定位就從鋼鐵生產企業轉為了科技創新企業。」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阮小江表示。  如何突圍  「要以自主可控為戰略基點,以綠色化和智能化為核心主題,瞄準關鍵短板發力,構建創新生態圈,走好科技創新之路。」何文波認為。  何文波在報告中強調,鋼鐵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擁有了不同類別的創新資源,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創新體系也已基本建成。
  • 昆明官渡區:金馬街道創新拓展宣傳形式 提升主題宣傳實效
    官渡區金馬街道供圖近年來,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金馬街道緊跟時代步伐,積極藉助網絡力量探索宣傳新渠道,不斷豐富宣傳形式,提升主題宣傳實效。一方面,運用常規新媒體平臺「微信」「微博」廣泛發布消息,轉發重大新聞,獲取民眾意見,為公眾提供易懂、高質、準確、快捷的信息,讓公眾享受技術紅利。
  • 以媒為介助力健康事業創新發展——展望2035 現代化中國大健康主題...
    研討會圍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指示要求,著力研討如何更好地發揮媒體平臺作用,凝聚健康行業各方智慧和力量,探索創新模式,全力推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如何發揮主流媒體的平臺作用,做好新時代健康事業發展的宣傳報導及信息服務,希望大家能提出一些好的建議。
  •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醫院宣傳工作
    新形勢下要做好醫院的宣傳工作,要彰顯宣傳在醫院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和效能。新形勢下的醫院宣傳要有「新視角」。要重視宣傳策劃。醫院宣傳要凸顯醫院特色、傳播醫院診療,要整合各種媒體資源進行宣傳策劃。策劃要緊扣正面事件「新聞點」,了解新聞媒體「興奮點」,研究受眾群體「關注點」。
  • 推進高校教師黨建與教師思政的協同創新
    新時代高校教師黨建與教師思政如何協同創新,從概念和內涵上看,二者的工作對象、工作內容不盡相同,但其目的,都指向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進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者圍繞共同目標,進行多主體、多因素的配合協作、相互補充、深度融合,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形成合力。
  • 宣傳新思想 激發新動能 取得新突破——人民日報社2018年兩會報導...
    原標題:宣傳新思想 激發新動能 取得新突破   今年的兩會,是在特殊年份召開的大會,舉國關注,全球矚目。按照中央要求和報社編委會統一部署,在兩會報導領導小組的直接指揮下,人民日報兩會報導工作圓滿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實現了今年重大報導的首戰告捷,並在多個方面實現了創新、突破和超越。
  • 人民網總編輯羅華:守正創新 融合傳播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多年來,人民網忠實履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圍繞黨的思想理論、重大改革進程、重要政治生活、社會熱點現象等重大主題,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鮮活、亮點紛呈的報導,輿論引導力和社會公信力不斷提高。在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和傳播方式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人民網圍繞「四全媒體」的要求,不斷打造體現主流價值的產品形態和內容生態,積極壯大主流宣傳陣地,已形成覆蓋網際網路內容傳播領域主流渠道的全媒體矩陣。
  • 北京:每年重點扶持製作5部重大主題紀錄片、20個精品項目
    圍繞黨和國家、北京市中心工作,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百年、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一城三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主題,彰顯北京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紅色文化、創新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持續豐富北京紀錄片重點選題和精品項目庫,每年重點扶持製作5部重大主題紀錄片、20個紀錄片精品項目。加強統籌協調,做好動態調整,對入庫選題加強創作引導,引領電視紀錄片和網絡紀錄片的創作方向。
  • 全市媒體融合發展主題研討交流會議強調 打造「四全媒體」 推進...
    全市媒體融合發展主題研討交流會議強調 打造「四全媒體」 推進深度融合 2020-11-03 10:1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