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家的味道,叫「文山百味」,點擊關注,讓家鄉美食帶我們一起追憶往昔,展望未來!
周星馳的電影,小時候看覺得是喜劇,長大後看才發現是悲劇。
《食神》是星爺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電影,也是他轉型後的一部佳作。
年少時看《食神》,看到的只有片中各種無釐頭搞笑,經歷了世事滄桑之後,再來重溫,看著看著,不覺悲從中來。
好似親自吃了那碗黯然銷魂飯,有一種哀傷感。
周星馳的電影值得一刷再刷,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遭遇,能品出不同的味道。
就像食神裡面講的6道菜,不諳世事時,那就是6道普通的菜式。
但一旦有了些經歷後,除了能看到這些菜代表史蒂芬·周在影片中的各個階段外,還能看到很多人的一生,甚至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食神》中星爺的人設一改往常小人物形象,一來就是高高在上的食神,性格飛揚跋扈,對所有人頤指氣使。
他廚藝不精,沒有真本事,但他是個營銷高手,善於炒作。
為了包裝自己的形象,他精心策劃了一場廚藝大賽。
參賽選手都是香港各大酒店的頂級名廚。
參賽作品也是大廚們數一數二的美食佳作。
首先是有炒王之稱,大友鳳酒樓的總廚戴龍師傅的「皇帝炒飯」。
這道炒飯的食材十分獨特,米是放在基圍蝦裡蒸熟的米,再搭配極品鮑魚汁和極品官燕炒,「表面上看起來平平無奇,其實是精雕細琢,高深莫測。
錦江飯店大廚劉三師父的「錦繡多味魚」。
是用五種非常名貴的魚重新拼成的一條魚,還要一邊蒸一邊炸,每種魚有兩種吃法,總共有十種不同的味道。
御膳坊陳東師傅的「金縷佛衣」是道素菜。
「材料變化豐富,刀工細膩,造型突出,連最難雕的豆腐都能雕得十分精緻」。
最後是五羊酒家大廚楊震天的「乾坤燒鵝」,
這道燒鵝的主體不是鵝,而是內有乾坤的禾花雀,即使外表已經涼透,但其間的食物卻依然保持溫度。
但就是這樣色香味俱全的四道菜,通通都被史蒂芬周以各種奇葩理由評為零分。
然後他自己隨手用&34;做了一道彩虹鮮花拔絲,被請來的來一嘗,大呼太好吃啦!
史蒂芬周通過用錢收買大廚博取名聲,再用名聲來混淆視聽,愚弄大眾,從而開出更多的分店,賣更多的產品。
用這樣的手段,史蒂芬周積累了不少財富,所以他骨子裡是鄙視大廚的,認為「做飯做的好,要飯要到老」。
對於員工,他更是不把他們當人看,經常非打即罵,動不動就要開除。
就算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級人才,他也極其鄙視。
對於同行的合作要求,他更是一點面子也不給,無理拒絕,最囂張的是直接到同行對面開了一家分店。搞得同行不得不與他的員工聯手搞垮他。
除了與小人同行外,食神倒臺的最根本原因其實是德不配位。
如果他的產品沒有質量問題,不亂炒人設,同行也沒有可乘之機。
對於顧客,他總是以利為先,不但選了同行推薦的便宜走私牛肉,在店面營銷中,更是想盡辦法壓榨顧客。
&34;
產品價值包裝上,他繼續採用愚弄顧客的手段,把一碗街邊雜碎面包裝成99.9元的&34;。
隨餐再送印花1個,集滿5個印花,再加99塊9毛9,就可以換到刻骨銘心的骨頭項鍊墜子。
做為單身汪的食神,聲稱這個墜子是被他開過光的,對於年輕人談戀愛有妙不可言的功效。
這樣的營銷方式是不是很熟悉,現實中很多商家都用過類似套路。
這是影視對現實的一種嘲諷方式,做假的食神當然不會有好結果。
當場被員工唐牛現場打臉。
咖喱魚丸沒魚味,又沒咖喱味,失敗
豬皮煮的太爛,沒嚼頭,失敗
豬紅松撲撲的一夾就散,失敗
蘿蔔沒挑過,筋太多,失敗中的失敗
最離譜的就是大腸,完全沒有洗乾淨,裡面還有塊屎……
食神,就這樣因一碗雜碎面身敗名裂。
二、人生低谷時,正是遇見天使的時候
食神被同行和親信暗中算計。
心理自然很不平衡。
但以他目前的處境,無法與之抗衡,為了生存,他只能再次發揮以往的忽悠本質。
沒有食神光環的加持,不但沒有忽悠成功,還被地痞流氓痛扁一頓。
以往高高在上的食神,換了個弱者身份。
眾叛親離,說話瞬間沒有分量,稍不留神就會引來毒打。
嘗盡了人情冷暖後,吃到火雞給他端來的叉燒飯,高傲的他忍不住滿目含淚。
或許此刻的他,感動、後悔、心酸、屈辱、悽涼、不甘或多或少湧上心頭。
人生裡的五味雜陳被眼前這位奇醜無比的女人給一下子全激活了。
人生最難的不是經歷低谷。
而是在低谷時曾經所謂親朋的踩踏唾棄。
食神的倒臺罪有應得,不過他還是在低谷遇上願意守護自己的天使。
火雞面目醜陋,卻有一顆菩薩心腸。
雖然她一直是食神的粉絲。
雖然食神在風光時正眼都不願 看她一眼。
在食神落難時,她卻不計前嫌。
像一束光,照亮食神的整個黑夜。
不過,就算食神落難時得到火雞的幫扶,仍打心眼裡也瞧不上火雞。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火雞長的太醜。
食神這部劇對這個看臉的時代進行了兩次浮誇的嘲諷。
第一次是五羊酒家大廚楊震天的「乾坤燒鵝」,即使他把菜品做得無可挑剔。
還是因長的太醜得了零分。
第二次,就是讓醜到爆的火雞擁有一顆天使之心。
讓她因為長的醜被偶像多次拒之門外。
不過還好,食神最終被火雞的天使之心感化,火雞也因救食神變成美女。
這樣的設定,或許是食神的心被淨化了,身邊的所有事物都跟著變美起來,或許是導演想給火雞一樣的人一點希望之光。
總之,不管世界再壞,不管你是誰,你身邊一定有一個天使守護著你。
不過,只有在你跌入低谷的時候,才最容易發現她。
三、最棒的成長,是找到自我,活出自我
孫健說過,人生低谷的遭遇是最好的歷練。
從低谷中走出來的人才能長大,才算成熟。
沒有經歷過人生低谷的人,即便老態龍鍾,心智也是幼稚的。
食神雖然被打入谷底,但也因這次打壓,找回了真正 的自我。
而這一切,並不是一步到位的。
電影分別用「爆漿瀨尿牛丸」和黯然銷魂飯來體現食神找回自我的過程。
以前的他高傲自大,以我為尊,唯利是圖。
看似是餐飲巨頭,有著食神的光鮮外衣,名利兼有,卻是孤家寡人一個。
從神堂跌落凡塵,人情冷暖或許教會了他做人。
此時的他,雖然學會注重食客體驗,但他骨子裡的劣根性還沒完全根除。
為了奪回食神寶座,他和火雞一起共同研發了「爆漿瀨尿牛丸」。
這種牛丸需要用雙刀火雞無人能敵的臂力,敲打牛肉二萬六千八百多次,再將瀨尿蝦剁碎成泥,冷凍後切成小塊,放於牛丸之中,爆漿四溢,彈力十足。
瀨尿牛丸的特色之處在於,彈力非常好,口感非常妙。
食客吃完是這樣評價的:
「從來沒試過這麼清新脫俗的感覺,牛肉的鮮、瀨尿蝦的甜,混在一起的味道竟然比老鼠斑有過之而無不及,簡直比我的初戀更加詩情畫意!」
瀨尿牛丸讓食神把以往的利奪了回來。
接下來他想要的,是奪回「食神」這個名。
曾經吐槽「燒菜燒得好,要飯要到老」的食神。
決定去中國廚藝訓練學院學燒菜。
這時,食神已經從投機取巧,開始學著腳踏實地。
經歷了被暗殺,參賽的佛跳牆被炸。
他更是學會了徵求別人意見。
主動問大師這一生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
大師讓他問自己。
於是,他做出那碗讓評委叫絕的「黯然銷魂飯」。
可惜,再好的廚藝也敵不過那句:
評委被威脅收買,即使食神這次展示了真本事。
最終他還是輸了。
就像影片開頭一樣,那些大廚明明有一身好手藝,卻要仰人鼻息,廚藝好不好,自己說了不算,有話語權的人說好才算。
真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這一刻,打壓過別人,也被別人打壓過的史蒂芬周終於明白。
世上根本就沒有食神,或者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悟透了「食神」真諦,真正的食神終於歸位了。
這讓我想起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的克裡斯對兒子說的那句臺詞:
「永遠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我是誰,會成為誰,很多人靠的是外界對自己的評論和定義。
他們大多時候是沒有自我的。
只有不斷的獲得外界的肯定,他們才能得到片刻的開心。
一旦這些肯定變成否定,他們的世界立馬崩塌,生活立馬沒了方向。
這類人,最常想的問題通常是,怎樣研究別人的心理,然後利用這些心理弱點來為自己謀取好處。
片頭的史蒂芬周就是這樣,他清楚食客信奉什麼,需要什麼。
而成長後的史蒂芬周開始向內尋求,他開始問自己需要什麼,能為別人做什麼。
從向外尋求力量轉變為向內尋求力量,這是我們很多人的一生都會經歷的過程。
當我們年少輕狂的時候,感覺全世界都會圍著自己轉。
只有被社會毒打後,稜角才會慢慢被磨圓。
才真正懂得怎樣和自己相處,和世界相處。
無疑,從故事結構來看,《食神》這部電影情節老套,看了開頭並知結尾。
但從表現手法 來看,非常新穎獨特,同樣的電影,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人,品出的是不一樣的味道。
它可以讓你笑,可以讓你哭,同時還可以讓你邊笑邊哭。
它就像一道家常菜,家家都有,人人會做,但卻各有各的滋味。
我是文小七,這期的【文山百味】到此結束,如果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分享給身邊的朋友。明天早上5點半,我依然在這裡準時與你分享。
▼還沒看夠?關注 我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