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相愛和背叛、舊愛和新歡的故事,似乎被吃瓜群眾討論得最熱烈。
往國際範兒上走,有黴黴和抖森的「談戀愛始於跳舞」,說不定黴黴的下張專輯就會寫出一首讚美抖森萬年不換的皮鞋和夾克的情歌,畢竟激情和失戀一樣都是創作金曲的靈感源泉。
從近處看,「寶寶不哭」在全民奧運期間都能強行突圍,幾乎佔據了所有的熱搜頭條,好像全中國的老百姓都在為一個明星的離婚鬧劇牽腸掛肚。
所以很多人都在「又一次相信愛情」和「再也不信」的輪迴中打轉。但拋開道德層面不談,愛情本來不就是這樣「蠻不講理」的嗎?可能前一秒他還送你光彩奪目的鑽戒承諾「生死相隨」,但轉眼間,兩人之間仿佛生了鏽的鐘表發條,再也走不出和諧的軌跡。
曾經就有一位傳奇歌者記錄下了這種愛情消逝時的點點滴滴,寫成了一首傳唱了數十年的金曲——《Diamonds and Rust》(《鑽石與鐵鏽》)。
《Diamonds and Rust》專輯封面相信很多熟悉民謠搖滾音樂史的聽眾對於這首歌並不陌生,它是民謠皇后瓊·貝茲(Joan Baez)在1975年發行的同名專輯中的主打曲。
但它之所以被傳唱數十年經久不衰,不僅僅是因為它優美的曲調和精緻的歌詞,也是因為這首歌記錄了瓊·貝茲和另一位樂壇傳奇鮑勃·迪倫(Bob Dylan)一段無疾而終的愛情。
瓊·貝茲1941年出生於紐約,她天生擁有一副夜鶯一樣清亮的好嗓音,初聽樸實無華,但又極其悅耳婉轉。1959年,紐波特城舉辦了第一屆民歌音樂節,她首次登臺就一舉成名,隨後一直積極投身於各種人權運動和反戰活動,用音樂傳達反抗的呼聲。
Joan Baez (左)和Bob Dylan。而這時,作為美國反主流文化大本營的格林威治村自然也聚集了大批擁有反叛之心的藝術家,在貝茲已經成為民謠皇后之時,鮑勃·迪倫還是這個村落裡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只能抬頭仰望著自己傾慕的女王。
不過有才華的人終究不會被人群淹沒。當時才20出頭的迪倫憑著他與眾不同的吉他演奏技巧和極具辨識度的演唱方式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Bob Dylan1962年,他就已經寫出了傳唱至今的反戰名曲《Blowing in the Wind》。到1963年,迪倫雖然沒有大紅大紫,但也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可,聲名很快傳到了貝茲那裡。
聽完迪倫的作品後,貝茲被打動了,不久之後就邀請他參加了自己的巡演。但當時民謠天后的歌迷們可不買這種毛頭小子的帳,所以在迪倫上場時噓聲四起。結果這次演出的轟動效應遠超預期,也為迪倫的事業帶來了爆炸式的影響。
那時的貝茲和迪倫就像是彼此的靈魂伴侶。
貝茲曾經不止一次在採訪中談到:迪倫的歌是她很重要的靈感來源。跟迪倫在一起演出,讓她有種「觸電」的感覺。當時所有的巡演照片中,你都可以看到貝茲對迪倫投射的柔和傾慕的眼光。
兩人風格相近,立場相近,彼此成就,在一次次的聯合巡演中唱著「政治民謠」,逐漸成為了這個領域標杆式的人物。
年輕時的Joan Baez
年輕時的Bob Dylan不過這個蜜月期非常短暫,電影《我不在那兒》裡導演託德·海恩斯甚至找來了六位不同的演員來表現不同的時代裡迪倫的創作和生活狀態,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迪倫桀驁反叛的性格註定了他不會永遠被束縛在一種風格裡。
在他和貝茲的政治民謠搞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他突然就對這種創作產生了厭倦。1965年,被人奉為「民主鬥士」的民謠歌手迪倫,開始不顧一切地投身搖滾樂的狂潮中。
而他和貝茲的關係,也隨著創作理念的分歧開始出現裂痕。而讓貝茲徹底心寒的是,在迪倫之後的歐洲巡演上,曾經答應讓貝茲給自己助陣,結果直到演出結束,他都沒有讓貝茲上場。
但相比起迪倫的無所謂,貝茲對他的懷戀卻依然明顯。她後期又錄製了很多首迪倫的歌,甚至有錄製一整張迪倫歌曲作為專輯的打算。
Joan Baez、Bob Dylan搞怪合照1975年,這首《Diamonds and rust》橫空出世。歌中寫「十年前我送給你一些袖扣,你送給了我一些東西」、「十年之後你成為了一個傳奇,那個最初的流浪者,你漂泊入我的臂彎。而你的停留,如海上的短暫迷航」……
誰都知道十年前的1960年代,正是他們最熱烈的時期,也清楚她所指的這些都是迪倫和她的故事。
但剛開始,貝茲並不承認這首歌是寫給迪倫的,而謊稱是寫給自己的前夫David Harris的。迪倫曾經明知故問地問她這首歌到底是寫給誰的,貝茲打趣地說「當然是寫給我前夫的,我寫這首歌的時候他正在蹲監獄呢!」
但在很久之後的一次訪談中,貝茲還是如實敘述了寫這首歌時的場景:1975年的一天,她正在紙上寫寫畫畫,突然,時隔很久又接到了迪倫打來的電話。但迪倫並不是為了問候,而是拿起電話就興致勃勃地給她念完了一整首剛剛在這個中西部的電話亭裡寫完的歌詞。
《Blood on the Tracks》專輯封面這首名為《Lily, Rosemary and the Jack of Hearts》的歌后來就收錄在了當年迪倫發行的重磅專輯《Blood on the Tracks》中。但貝茲或許還在幻想著舊情人打電話過來是要再敘衷腸,誰知道迪倫沉浸在創作的興奮狀態中自說自話,完全沒有體會到貝茲複雜的心情。
所以這才有了《Diamonds and Rust》開頭的那幾句:「該死的,你真是陰魂不散,在這月圓夜裡又打電話來了……我問你在哪兒?你說你在一個中西部的電話亭裡」。
在這段戀情中,我們並不能從蛛絲馬跡中準確地找出誰背叛了誰,誰離開了誰,或許只是兩人的性格和理念無法再維繫感情罷了。雖然勢均力敵,但仍會在激情冷卻之後各自分散。
Joan Baez
Bob Dylan在他們分開後的1965年,迪倫就和另一個女人結婚了,但他的每一段婚姻也並不長久。後來,貝茲還成為了蘋果教父賈伯斯的前女友,當然這又是另一個短暫的傳奇故事了。
每首金曲在後世都會迎來無數心癢的翻唱者,這首歌當然也不例外。它開始被中國樂迷熟悉,大概有臺灣著名女歌手齊豫的一點功勞。
1978年,齊豫正是憑藉著這曲《Diamonds and Rust》獲得了臺灣第一屆民謠歌賽冠軍,才正式開始了歌手生涯。後來這首歌又收錄在她首張英文專輯《Stories》裡。齊豫清亮高亢的嗓音基本還原了貝茲的唱法,但仍然算不上創造性的翻唱。
Blackmore’s Night樂隊在忠實和創新的平衡中做得比較好的翻唱,大概要數復古民謠樂隊Blackmore’s Night了。Blackmore高超的吉他技巧保證了這個翻唱版本中加入了大量個人風格的演繹。在細密的民謠吉他和弦之外,加入了電吉他即興Solo的片段,再配上他妻子Candice Night凱爾特式的優雅唱腔,整個故事的意境穿越回了中世紀的夜晚,一個孤獨的女人在月夜下傾訴著無疾而終的愛情。
但也有人認為,Candice的聲音過於甜美,淡化了原曲對愛情逝去時的無奈感。
Judas Priest樂隊此外也有一些更顛覆的版本,比如英國老牌金屬樂隊Judas Priest,在主唱Rob Halford的改編下,這首柔情似水的民謠被改造成了一首「速度與激情」並重的標準金屬曲。不過這種私人化的歌少了故事主人的演繹,你總會覺得缺少點什麼。
後來,貝茲對這段戀情早已釋懷,會很調皮地把末尾那句「如果你給我帶來鑽石和鐵鏽,我早已為此付出了代價」改唱成「如果你給我帶來鑽石和鐵鏽,我當然會拿走鑽石!」
只有真正放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才會在多年後如此雲淡風輕,那些如鑽石般珍貴的回憶,都被留在了身後,只留聽眾暗自唏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