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還在西川苦戰,沒有支援的關羽,為何會孤軍北伐?

2020-12-23 觀史談天小阿姨

在赤壁之戰後曹操已經沒有了南徵的想法,而劉備和孫權兩股勢力也開始爭奪曹操吐出來的荊州。一開始的時候劉備佔據了絕對的主動權,荊州七郡劉備獨佔其四,因為赤壁之戰開打前,雙方都沒有料想到會有如此大的勝果,所以並沒有提前約定勢力劃分問題,所以劉備得四郡之地孫權方面也沒有意見。

但是後來在周瑜去世後,原本掌握在孫權手中的南郡遭受了來自曹魏的猛攻,魯肅向孫權建議將南郡借給劉備,讓劉備去跟曹操相互消耗,手下沒有能臣猛將的孫權暫時接受了魯肅的建議,於是荊州大半掌握在了劉備的手中。

在劉備穩定了荊州局勢後,正打算按照諸葛亮的建議向益州進軍,沒想到益州牧劉璋主動邀請劉備入川,幫助自己迎擊漢中的張魯,劉備大喜過望,率軍進入了西川,留諸葛亮和關張趙留守荊州。

本來劉備入川後直接向成都發動突襲,劉璋是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但是劉備卻顧念同為漢室宗親,想著慢慢吞併劉璋的勢力,結果他跟法正之間的密謀被劉璋發現,有了時間警戒,讓劉備進攻益州屢屢受挫,軍師中郎將龐統還因為失誤戰死。

無奈的劉備只能讓留守荊州的大軍來益州增援,諸葛亮和趙雲張飛等人也一起入川,只留關羽一員大將留守荊州,諸葛亮給關羽定下了「東和孫吳,北拒曹操」的計策,讓他不要輕舉妄動,所謂「拒」的意思就是據險以守,不主動發起進攻,可是後來關羽並沒有聽他的意見,擅自進攻樊城,最終導致自己被東吳偷襲讓蜀漢丟了荊州,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關羽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孤軍北伐呢?

蜀漢自身因素

在劉備進攻益州的前期,關羽確實老老實實的防範東吳和曹操的進攻,並沒有輕舉妄動,可是沒有輕舉妄動不代表關羽不眼熱,眼看著在漢中奮戰的諸將都在發光發熱,自己卻只能被動等待,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直到劉備自封「漢中王」,分封五虎上將之後關羽再也坐不住了,雖然關羽位列五虎上將之首是前將軍,可是從劉備起兵就跟隨他的關羽怎麼能忍受黃忠和馬超跟自己同列,關羽十分不屑地說「大丈夫不屑與老卒同列」,被諸葛亮安撫之後又想著入川跟馬超單挑,也被劉備攔了下來。

壯志凌雲的關羽再也不想安分守己,想要贏得一次轟轟烈烈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於是駐守襄陽的曹仁成了他的目標。

曹魏方面內亂不斷

就在關羽覺得自己壯志難酬的時候,曹魏方面也是一團糟,曹魏方面的總參謀長,在軍中有著赫赫威名的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斬殺,本來已經勢在必得的漢中之地被劉備奪走,再加上曹操已經老邁,很多地方的守將都開始起義,想要依附於東吳或者蜀漢,曹操和他的五子良將四處救火,關羽北伐前的曹魏就已經一團糟。

曹操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留在中原地區,既不敢進軍漢中跟劉備繼續爭奪,又不敢支援合肥與孫權對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後方不穩定。

孫吳方面背信棄義

在劉備進軍西川之後,孫權就已經背信棄義蠢蠢欲動了,他不顧魯肅的阻攔和勸告,想要發兵進攻荊州,這時候關羽對他嚴防死守,加上劉備從西川回軍支援,雙方並沒有真的打起來,為了讓東吳不再添亂共抗曹操,劉備把荊州三郡交還給了孫權,雙方再次罷兵言和。

得到三郡之地的孫權心滿意足,率領著十萬大軍又去攻打合肥了,這時候劉備進攻漢中,孫權進攻合肥,牽制了曹操的大量兵力,關羽想要居中策應一下給曹操施加壓力也沒有問題。

但是孫權不知道是怕關羽拿下襄陽勢不可擋,還是真的指揮失誤,十萬大軍被張遼八百人擊敗,潰退的孫權將目光再次盯向荊州。

這時候的關羽正在襄陽城下血戰,可是孫權不僅沒想著給關羽分擔壓力,反而讓呂蒙準備進攻荊州,斷了他的後路。

這時候拿下漢中的劉備不知為何也默契的停下了進攻的步伐,於是關羽的北伐從三路並進,變成了奇怪的孤軍奮戰。信息傳遞緩慢的他哪裡知道自己已經被孫吳和曹魏兩家聯合算計,還想著能夠再立不世之功。

他沒料到失敗會來得這麼快,自己會輸得這麼慘。

雖然關羽孤軍北伐是自己貪功冒進的原因,也確實沒有和劉備商量就開始作戰,但是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卻不在他身上,而是孫權和曹操的默契,他們在擊敗關羽之後一點衝突都沒有,在孫權接手荊州的時候,曹操命令曹仁不許追擊放任孫權搶佔荊州,這也是曹操睿智的表現,如果他也參與到搶奪荊州的戰鬥中去的話,可能就沒有後來的夷陵之戰了。

相關焦點

  • 關羽敗走麥城時,距離蜀漢的益州不到20裡,為何劉備卻不去救?
    但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當關羽敗走麥城,面臨著死亡之時,劉備只在距離他不到20公裡的益城,但是卻不去相救,這是為何呢?公元219年之時,關羽帶兵北伐曹魏,並發動了襄樊之戰。在這場戰鬥中,關羽圍曹仁,擒于禁,斬殺龐德,意氣風發。但是,上天並未讓他得意太久,因為不久之後,關羽便迎來了死亡。在關羽威震華夏之後,東吳趁機派遣呂蒙偷襲荊州。
  • 三國最大謎案,劉備與諸葛亮真的非殺關羽不可嗎?
    有的人從諸葛亮的《隆中對》出發,認為這是關羽的私自行動,因為如果要北伐肯定是兩路出兵,而自始至終關羽都是孤軍作戰,劉備並沒有兵出秦川。正因為他的擅自行動破壞了北伐大計,加上又多次損害與孫權的聯盟關係,終於惹得諸葛亮大怒,借吳人之手除掉他。看起來好有道理,但恐怕不符合事實。
  • 關羽敗走麥城時,曾經路過馬超封地,為何沒得到支援?
    他派人向劉備求助,無奈鞭長莫及,只得準備走小路自己突圍,逃回西川,不想卻在臨沮遭遇了潘璋等人埋伏,被擒拿後,拒不投降,被斬首殺害。可問題是,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在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攻打劉璋後,封他為平西將軍,「督臨沮」。也就是說,臨沮正好是馬超的封地,為何馬超不派兵支援呢?
  • 劉備東徵時,為何沒有帶上諸葛亮,以至於6萬人全軍覆沒
    但是此時的劉備當真成了孤家寡人,身邊既沒有文臣也沒有武將,自己孤零零的東徵。雖然軍隊不少,但是這隻軍隊沒有大腦。最終劉備被陸遜擊敗,6萬大軍全軍覆沒。在這裡有一很讓人費解的問題,劉備東徵為什麼沒有可靠的大將跟隨,又為什麼沒有帶上諸葛亮,以至於最後一敗塗地。
  • 關羽從發動襄樊之戰,到荊州之戰敗亡,為何沒有得到蜀中任何援助
    不但如此,劉備還有餘力對曹操的佔領區發動進攻。他派孟達奪取房陵,並且派劉封前去會合併指揮孟達,奪取了上庸。在這個時候,關羽出兵襄樊已經完全沒有了策應劉備,牽制曹操兵力的意義了。為此,劉備在蜀中徵發民夫,修整道路、橋梁、驛站館所,為下一步北伐做準備。在這個時期,荊州也應該處於休整期間。劉備是不會派關羽單獨北伐的。那麼,既然不是劉備派關羽北伐,那麼關羽為何要擅自發動襄樊之戰呢?這裡面可能有幾個原因在內。首先,北伐襄樊是關羽早就想發動的戰役,這是由於荊州的戰役態勢決定的。因為關羽的主要根據地在江陵,這個城池孤懸於長江北岸。東有東吳的覬覦,北有曹軍的侵逼。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諸葛亮是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貴人,同時也是幫助劉禪支撐蜀國幾十年的支柱。北伐是這位臥龍先生的一大軍事傑作,6次伐魏的舉動一度打得曹魏瑟瑟發抖。然而諸葛亮的北伐大業卻面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就拿諸葛亮的第1次北伐來說吧!
  • 關羽之死揭秘:看諸葛亮劉備如何狠心設計這場謀殺?真相太可怕了
    從小看三國,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
  • 關羽北伐,諸葛亮不忠言直諫也不獻計獻策,而選擇沉默,為什麼?
    且看關羽死在前線後,按理說,作為結義大哥的劉備理應將其厚葬並賜諡號,然而,劉備卻並沒有這方面的表示。而「壯繆侯」的諡號,其實,是劉禪給的,從這裡,我們就能讀出一絲微妙的意味,要知道,就連法正死時還被劉備賜了個「翼侯」的封號。不論是正史還是小說,都提及過二人「恩若兄弟」這一點。然而,關羽死後所得到的待遇,甚至,不如身為朝臣的法正,這顯然是說不通的。
  • 周瑜的生死影響著三國歷史,他為何不顧劉備反對,也要遠徵西川?
    在現實中,周瑜確實是要奪取西川,而且還根本沒有跟劉備商量。當時周瑜佔據著荊州的要地江陵,而劉備則佔據著荊州在江南的四郡。周瑜親自去見孫權,他向孫權建議,說西川的劉璋遭到張魯的侵略,自己願意和孫瑜一起去奪取西川。在奪取西川後,再吞併張魯。這樣,讓孫瑜留守奪取的土地,結好馬超。自己則返回荊州,與孫權一起去討伐曹操。這樣,就可以圖取北方了。
  • 圖解襄樊之戰:關羽北伐取得多大戰果,為何能嚇得曹操要遷都
    劉備取得漢中和上庸三郡,西線北伐通道打通,諸葛亮「隆中對」計劃完成一半。同年,為響應西線攻勢,關羽率荊州兵傾巢而出,向襄樊發動進攻。只要拿下襄樊,從荊州方向出宛、洛,劉備從秦嶺出關中,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關羽以廖化為先鋒,關平為副將,馬良、伊籍為參謀,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親率三萬荊州兵北伐。
  • 周瑜為何不繞過荊州劉備取西川?
    劉備只有奪取西川才能徹底解決本集團的安全問題,可周瑜來這麼一出,東吳取蜀後,就徹底把劉備四面包圍,交州也臣服於孫權。如此出現這種災難性的局面,劉備連向死敵曹操求救兵的機會都沒有。  周瑜要的南北朝,劉備要的是三國鼎立。所以,周瑜取蜀,劉備第一個不答應。吳軍從劉備的眼皮底子大搖大擺經過,劉備要活命,不給吳軍絆馬腿才怪!
  • 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關羽兵敗被殺,完全是劉備忘恩負義導致
    但為何當劉備進攻西川時,卻突然又派人去接妹妹,拆散了這樁婚姻?其實,這就是一次具有風向標性質的事件。 即孫權拋棄了孫劉聯盟,第一時間接妹妹回家。因為孫夫人對劉備來言,是東吳奸細。但對東吳來言,孫夫人卻又成了放在蜀漢方面的「人質」。
  • 關羽大意失荊州,既是命中注定,又是皇叔縱容的結果
    關羽受到劉備重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忠誠,在那個換主子如同換衣服的混亂年代,隨便的轉換門庭完全沒有道德負罪感。關羽做到了對劉備的絕對忠誠,就算是曾經投降曹操也是為了劉備的妻兒,最後還上演了一場過五關斬六將的傳奇戲碼。
  • 劉備稱帝後,給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為何不肯給關羽趙雲封侯
    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是劉備手下的5位大將,為何劉備稱帝後,將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卻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同樣是功勳卓著的將領,為何劉備要厚此薄彼,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也就是漢朝皇室之後。
  • 關羽之死
    關羽以死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劉備、曹操、孫權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關羽死後不久曹操也去世,於是曹丕、劉備、孫權紛紛稱帝。從小看三國,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
  • 劉備生前為何厚此薄彼,僅僅追諡法正而不追諡關羽?原因有三
    三國時期劉備和關羽的關係天下皆知,可是有點令人奇怪的是劉備生前曾經追諡過唯一的一位臣子,此人卻不是關羽而是法正,對劉備而言追諡一人是追諡,追諡兩人也是追諡,那麼劉備生前為何厚此薄彼,僅僅追諡法正而不追諡關羽?原因有三,我們來分析一下。
  • 關羽大意失荊州,為什麼會和劉備有關?諸葛亮也很無奈
    而直接導致他成為最弱勢的國家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關羽弄丟了最重要的一塊領地——荊州。荊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也不例外。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其中劉備佔了五個郡。在當時,劉備的所有地盤中有兩個地方最重要,一個是益州,另一個就是荊州。很多人都認為丟失荊州是關羽的錯,其實事實也許並非如此。
  • 夷陵之戰劉備慘敗,孫權為何不攻克西蜀?周瑜之死或改變三國戰局!
    文:追風怒放(作者原創授權) 公元219年,曹魏聯合東吳滅了關羽,荊州丟失。公元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中國歷史進入三國時代。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建立季漢政權,揮師伐吳。
  • 他能巧言勸住關羽,為何會出言阻止劉備稱帝?難道劉備稱帝不對?
    公元219年,在漢中之戰得勝歸來的劉備經蜀中諸位大臣的推舉,最終晉位漢中王。在成為漢中王后,劉備對有功之臣大肆封賞,他將關羽封為前將軍,黃忠封為后將軍,馬超封為左將軍,張飛封為右將軍。由於當時關羽坐鎮荊州,於是劉備派費詩到荊州對關羽進行分封。
  • 關羽死後,曹丕、劉備稱帝孫權稱王,可謂「關羽之死,皆大歡喜」
    顯然,這點誰都明白,雖按關羽的理解,這是降漢不降曹的標誌。但問題就在於,當劉備自稱漢中王后,封賞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以關羽義氣深重的秉性,應該立刻就換掉這個「漢壽亭侯」,改立劉備封賞的才對。可關羽卻還是繼續高揚「漢壽亭侯」的大旗,難道關羽就沒考慮過劉備的感受嗎?雖劉備一直是宣稱要匡復漢室,但匡扶手法,卻是最後劉備稱帝了。所以從這點來看,若關羽在劉備稱帝時還活著,他是否會答應劉備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