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死揭秘:看諸葛亮劉備如何狠心設計這場謀殺?真相太可怕了

2021-02-13 歷史

從小看三國,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就算關羽看不明白,劉備看不明白,諸葛亮也看不明白?

後來總算明白,其實劉備看明白了,諸葛亮看明白了,關羽也看明白了,就連曹操和孫權也都看明白了。關羽不死,大家的日子都不安生;關羽死了,大家都放心了。所以,整個《三國演義》,其實核心就在關羽之死。

所以結論是:關羽死於謀殺。那麼,是誰謀殺了關羽?

為什麼關羽必死

首先說說為什麼關羽必死?這不妨從荀彧之死說起。

荀彧是最早跟隨曹操的謀士,在曹操謀士中排名僅次於郭嘉,對曹操忠心耿耿,立下許多功勞,曹操對他非常尊重。荀彧家族「四世三公」,家族地位遠遠高於曹操,因此荀彧對於曹操的貢獻還包括荀家江湖地位給曹操帶來的好處。

可是,荀彧這個人幫曹操的目的,是助其匡扶漢室。到後來曹操封魏王加九錫,荀彧發現他有篡奪漢朝的野心,於是站出來反對曹操,結果曹操大怒,賜了一杯毒藥,害死了荀彧。

為什麼先說荀彧?因為關羽和荀彧是一類人。

關羽這人,沒事喜歡讀《春秋》,講大義。他追隨劉備固然有兄弟義氣的成分,但最根本的,還是希望能匡扶漢室,留名千古。

有一點很能說明問題,那就是關羽被曹操俘獲後,曹操封他為「漢壽亭侯」。名義上是漢獻帝所封,實際上是曹操封的。對於這個封號,關羽十分看重,畢竟這在名義上是漢朝所封,自己從此算是漢朝的官員了。

後來離開了曹操,按理說關羽就應該避免再提這個「漢壽亭侯」,以免刺激大哥劉備。因為在劉備眼裡,這就是曹操封的。可是,關羽依然高調自稱「漢壽亭侯」,大旗上繡著「漢壽亭侯關」。在他看來這是榮譽,可是大哥眼裡這是曹操給的糖塊。華容道關羽私放曹操後,其實劉備心中就有點涼了,看來這個老弟有點靠不住啊。

關羽為什麼私放曹操?有意氣的成分,可是還有更深的考慮:假如劉備殺了曹操,那麼劉備很可能就會是下一個曹操。

諸葛亮料到了關羽會放曹操,因為他知道關羽的目標是匡扶漢室。為什麼料到了還要讓他守最後一關?因為他知道三足鼎立才是最好的結果。

魏蜀吳三家頭痛

到劉備取了西川,諸葛亮法正等一班兄弟極力勸說劉備稱帝,可劉備拒絕了,先自封了漢中王。為什麼?因為關羽這時在荊州呢,自己要是稱帝,等於是逼關羽投降曹操。

可就是自封漢中王這件事,關羽心中也很不滿:沒經過漢獻帝批准,這就是僭越啊。所以,劉備封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關羽不肯受命。

《三國演義》其實寫得很是傳神,當費詩帶著劉備的任命書來到荊州的時候,關羽直截了當地問:「漢中王封我何爵?」語氣中明顯帶著不滿和不屑,因為他知道,作為王,劉備是沒有資格封爵的。之後聽說自己被封為五虎上將之首,大怒。

關羽的反應很不正常啊,沒感覺到嗎?雖然最後關羽勉強接受了封號,其不滿已經昭然若揭。

費詩一定把關羽的反應原原本本告訴了劉備和諸葛亮。對於劉備來說,這時候很難做。讓關羽進四川吧,那今後一定鬧翻,關羽恐怕就是荀彧的下場,自己則落下過河拆橋的惡名;讓關羽繼續鎮守荊州吧,保不定什麼時候就投降了曹操。怎麼辦呢?

這時的孫權也很撓頭,因為關羽佔據荊州,隨時可以順流而下,攻打吳國。曹操也很頭疼,因為荊州為戰略要衝,隨時能夠北上中原,攻擊許昌。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關羽就成了魏蜀吳三家共同頭痛的一個人物了。

但是,關羽本人也很頭痛。跟著劉備幹吧,那就是漢賊;投降曹操吧,恐怕也是漢賊;投降孫權吧,那也是漢賊。自立為王吧,那還是漢賊。怎麼辦呢?最不想當的就是漢賊,可是條條道路都寫著漢賊兩個大字。

腹背受敵劉備不救

曹操想了個壞主意,派人去躥嗦孫權出兵攻打荊州。孫權不是傻瓜,他也知道關羽不好對付,所以回信給曹操,建議還是曹操去打荊州。結果,曹操和孫權都不打,但是暗中都在做準備。

說起來,諸葛亮最壞。他讓劉備拜關羽為前將軍,起兵取襄陽。

關羽不是傻瓜,他知道起兵取襄陽就等於攻打曹操,而身後是孫權在虎視眈眈。問題是,前有曹操後有孫權的情況下,大哥劉備竟然沒有派幾個兄弟來撐場子。以一己之力對付曹操和孫權,行嗎?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假裝有條件也要上。

在北伐之前,關羽其實做好了兩手準備。好的一手是一路順利剿滅曹操,然後扶持漢室一統天下;壞的一手是戰敗而死。這兩種結果都不是漢賊,所以,關羽欣然北上。

劉備、曹操、孫權其實都懷有同樣的期望:關羽千萬別取勝啊。

關羽出兵取樊城,隨後水淹三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天下。曹操是嚇壞了,甚至準備遷都。可是司馬懿看得清楚,他知道在魏蜀吳三家都不希望關羽走得太遠的情況下,他一定走不遠。

孫權行動了,呂蒙白衣入荊州,襲取了荊州。試想,如果此前諸葛亮派趙雲來守荊州,十個呂蒙來也是白給。

前方,強弩之末的關羽終於被徐晃擊敗,於是退守麥城。這時,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將是誰?劉備的乾兒子劉封。劉封竟然拒絕救關羽,這就讓人看不明白了。如果沒有劉備或者諸葛亮的明示或者暗示,他敢不救關羽?

就這樣,正面曹操,背面孫權,再加上劉備不救,關羽縱有三頭六臂也不能不敗了。

終於,關羽被吳國所擒。到了這個時候,關羽是決定要死的。最終被殺,也算是求仁得仁。

關羽之死「皆大歡喜」

關羽以死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劉備曹操孫權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關羽死後不久曹操也去世,於是曹丕、劉備、孫權紛紛稱帝。

關羽死後,劉備殺了劉封,算是做個姿態,而劉封無疑是作了替罪羊。但是很顯然地劉備有些良心發現,深感對不住關羽,於是出兵吳國為關羽報仇。在關羽這件事上,劉備對諸葛亮恐怕有些不滿,所以諸葛亮上表勸他不要伐吳的時候,劉備「擲表於地」斷然拒絕,這樣的事情在從前是沒有過的。也正因為對諸葛亮不滿,劉備伐吳竟然不帶諸葛亮玩,明顯的是不信任。

當然,一切歷史都無從印證,只有利害關係歷歷在目。羅貫中則早已經看透了一切,該埋的伏筆都埋下了,只看我們能不能領悟。

到此,結論昭然若揭:諸葛亮謀殺了關羽,劉備、曹操、孫權都是幫兇。整個三國期間,他們合作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謀殺了關羽。也許正因為如此,關羽比他們都要高尚,所以關羽成了聖人,而他們沒有。

相關焦點

  • 關羽到底是怎麼死的?看完以後只能感嘆,真相太可怕!
    關羽以死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劉備、曹操、孫權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關羽死後不久曹操也去世,於是曹丕、劉備、孫權紛紛稱帝。從小看三國,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就算關羽看不明白,劉備看不明白,諸葛亮也看不明白?
  • 關羽之死
    關羽以死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劉備、曹操、孫權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關羽死後不久曹操也去世,於是曹丕、劉備、孫權紛紛稱帝。從小看三國,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
  • 三國中,關羽死後居然魏蜀吳皆大歡喜?真相太可怕
    關羽以死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劉備、曹操、孫權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關羽死後不久曹操也去世,於是曹丕、劉備、孫權紛紛稱帝。 每次讀《三國演義》,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就算關羽看不明白,劉備看不明白,諸葛亮也看不明白?
  • 關羽之死的真相
    關羽之死的真相發文者: kukumusic 最近看過許多帖子,大意都是揣測關羽是被劉備、諸葛亮謀害的,本人實在是看不下去,所以發這篇文表達一下自己 的看法。首先,持這種觀點人的最大一條依據就是,關羽在攻襄樊之戰的半年中,劉備與諸葛亮始終未派兵援助,那麼我用自 己的分折來告訴你,沒有援兵的真實原因。
  • 關羽是怎麼死的?真相太恐怖了!(身在職場的你,快長點心眼吧)
    關羽以死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劉備、曹操、孫權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關羽死後不久曹操也去世,於是曹丕、劉備、孫權紛紛稱帝。從小看三國,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就算關羽看不明白,劉備看不明白,諸葛亮也看不明白?後來總算明白,其實劉備看明白了,諸葛亮看明白了,關羽也看明白了,就連曹操和孫權也都看明白了。
  • 關羽怎麼死的?解密關羽之死的歷史真相
    史料中,並沒有關羽死後,劉備哭關羽的記載。相反,龐統死後,「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法正死後,「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就是劉備對法正的死也傷心得不得了,居然痛哭了好幾天。而結拜兄弟死了之後,居然沒有劉備痛哭的記載,難道不奇怪嗎?劉備與關羽生死之交的關係雖然從來沒有人去懷疑,但那只是文學作品給大家留下的印象,事實並非如此。
  • 揭秘關羽怎麼死的,關羽之死的真相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關於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名將,始終跟隨著劉備,在劉備身邊為他出謀劃策,忠心不二。那麼關羽怎麼死的呢?
  • 華容道關羽放走曹操,為何諸葛亮如此安排,不這麼做,劉備死定了
    諸葛亮搖頭道,關將軍口說無憑,甘願立軍令狀否?關羽回道,如若關某放走曹操,甘願按照軍令處置。碰巧,曹操與關羽在華容道相遇,曹操一看來將竟然是關羽,心想,這下完了,天要亡我不成?於是,曹操打算死馬當活馬醫,和關羽打起了感情牌,曹操口才好,說得甚是動人,先是回憶當年曹操與關羽相處的時光,然後又給關羽講自己當年是如何盛待關羽的,賜官封侯,為其牽引馬繩,送赤兔馬、送美女啥的。
  • 關羽北伐,諸葛亮不忠言直諫也不獻計獻策,而選擇沉默,為什麼?
    且看關羽死在前線後,按理說,作為結義大哥的劉備理應將其厚葬並賜諡號,然而,劉備卻並沒有這方面的表示。而「壯繆侯」的諡號,其實,是劉禪給的,從這裡,我們就能讀出一絲微妙的意味,要知道,就連法正死時還被劉備賜了個「翼侯」的封號。不論是正史還是小說,都提及過二人「恩若兄弟」這一點。然而,關羽死後所得到的待遇,甚至,不如身為朝臣的法正,這顯然是說不通的。
  • 1到底是誰謀殺了關羽? 2,關羽的神秘妻子到底是誰?
    前言:關羽以死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劉備、曹操、孫權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關羽死後不久曹操也去世,於是曹丕、劉備、孫權紛紛稱帝。從小看三國,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就算關羽看不明白,劉備看不明白,諸葛亮也看不明白?
  • 華容道關羽放走曹操,源自一年前諸葛亮與劉備的謀劃
    赤壁之戰時,曹操敗走華容道,諸葛亮卻派了關羽去攔截曹操;結果大敵當前,關羽竟然放走曹操,自己回去領罰時,才知道諸葛亮刻意規劃的,知道自己一定會把曹操放走,從此對諸葛亮徹底心服口服。諸葛亮讓關羽放走曹操,並不是那麼簡單,不讓曹操死在華容道最主要是和當年「隆中對」有關。公元207年,徐庶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 三國最大謎案,劉備與諸葛亮真的非殺關羽不可嗎?
    如果不發動襄樊之戰,曹操就不會派大軍來救,關羽也不會因為軍力吃緊而從江陵調兵,後方的大本營就不會空虛,孫權一方就沒有可乘之機,南郡就不會失守,關羽就不會敗走麥城。所以一切的根源在於,關羽為什麼要主動挑起這場戰爭?到底是他自作主張肆意妄為,還是劉備下令讓他去打的呢?史料上沒有記載,所以存在爭論。
  • 劉備養子堪稱戰神,未犯必死之罪,為何諸葛亮力勸劉備將其殺死?
    劉封確實很能打,尤其是和劉備的兒子劉禪相比。單從劉備讓劉封統率重兵,坐鎮上庸三郡,便可見劉備對其能力的肯定。  劉備本是羅侯寇氏之子,劉備在荊州時,早年生的幾個孩子都早死,阿鬥劉禪又還沒有出生,因此,劉備認領了寇家孩兒為養子,取名劉封。  從劉備對養子取名看,劉備對劉封是極為看重的——阿鬥叫劉禪,聯繫起來就叫做封禪!
  •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在三國的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中,劉備可謂是從底層成長起來的。
  • 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是諸葛亮故意安排,不這麼做,劉備死定了
    關羽是什麼人,是一個十分驕傲之人,一聽說還有他不能完成的任務,當時就急了,說沒有我關某人完不成的任務。諸葛亮說你這個人太講義氣了,就算派你去截殺曹操,但你未必下得去手,肯定會放走他。關羽說我當年斬顏良誅文丑,解了曹操的白馬之圍,已經算是報答了當年曹操之恩。我兩在沙場上相見,那就是各為其主了,再見就是仇敵,絕對沒有放走他的理由。
  • 除了劉備之外,還有兩人可以壓制關羽,不包含諸葛亮
    很多人以為整個三國裡只有劉備和諸葛亮能壓制關羽,事實上劉備能夠壓制關羽但諸葛亮壓制不了。而且除劉備之外,其實還有兩個人也具備這樣的本事。呂布可以壓制關羽呂布作為那個時代公認的第一猛將,他可以壓制關羽。早在虎牢關之戰,關羽力斬華雄之後諸侯聯軍強攻虎牢關。
  • 劉備養子百戰百勝,諸葛亮為何力諫劉備將其殺死?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難得的人才,在建安二十四年後連犯大錯,最終惹怒劉備。不過,劉備雖然氣惱,卻並未對養子劉封下殺心。沒想到,諸葛亮卻站了出來,說了一番話,力勸劉備將劉封殺死。正是在諸葛亮這番說辭下,劉備下了狠心,流著淚將劉封給斬首了。  那麼,劉封到底犯下了什麼大錯?諸葛亮為何又要堅持將劉封殺死呢?  一、認養劉封的前因後果。
  • 盤點劉備歷任軍師,諸葛亮是老大,第三最遺憾,關羽位居第二
    第一、諸葛亮諸葛亮當之無愧為劉備第一軍師,他的功績之大,甚至讓劉備在臨終前曾一度要把皇位傳授給他。對於蜀漢政權的建立,諸葛亮可謂是居功甚偉,他聯合東吳孫權,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軍,又為劉備奪來荊州,後又攻取益州,繼而馬上擊敗曹軍,奪得漢中,為蜀國奠定了版圖基礎。
  • 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還得看功勞,先說關羽和張飛,他倆是一類人,劉備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到公元214年拿下益州為止,30年時間中,關羽和張飛緊緊跟隨,他倆被稱為萬人敵,為劉備早業的事業立下汗馬功勞,劉備早年能在亂世之中生存下來,完全靠的就是關羽和張飛。
  • 【TA說】關羽之死,誰才是背後真正的兇手?
    關羽被尊稱為武聖,在今天看來,很多人敬重他重情義,就連今天很多黑社會拜把子都是拜關二哥,很多人家家裡都會供奉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