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的真人版《棋魂》,給了我今年最大的驚喜。上周四結局播出時,豆瓣的評分已經到了8.4,對於一部沒有大流量的網劇,這個評分應該是相對客觀的。8.4是什麼概念呢?在2020年的網劇中,8.4排名第四,前三分別是《沉默的真相》、《隱秘的角落》和《龍嶺迷窟》,恰好是我今年看過的為數不多的幾部劇。加上《嘆息橋》、《想見你》,全都是短劇,最長的《棋魂》也不過36集——這才是中國電視劇應有的長度,對比動輒八九十集、每集五十分鐘的注水電視劇,越長越水,簡直成了中國電視劇行業的鄙視鏈。
《棋魂》真人版一共36集,每集差不多45分鐘,總長度和動畫片相似
《棋魂》是新千年最大的動畫IP之一,也是新千年我最喜歡的動畫沒有之一。這不止是我一個人的感受,從二十年來同人寫手文章畫作從未衰落就可見一斑。進藤光、塔矢亮,還有附身小光的棋神佐為,是動畫世界最受歡迎的形象之一,原作中佐為離開時,給作者寫信罵、寄刀片的都有。圍棋作為一個並不激烈的體育題材,在原作和動畫片中能拍得像《灌籃高手》一樣火花四濺,導演、配音演員、以及原聲音樂功不可沒。然而使《棋魂》步入神作之列的主要原因,還是棋魂的情節架構和故事本身。
棋魂本質上是個職業劇,小朋友從到圍棋一無所知到步入職業世界。沒有一部圍棋劇比它拍得更良心了:所有棋局都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名局;從拿棋的手勢到下棋的環境背景,雖然是動畫,但真實到可以一一考據;每集最後還有美女棋手梅澤由香裡教小朋友下棋,不知多少人看了這部劇開始學起了圍棋。
梅澤由香裡的圍棋教室
棋魂還是個成長劇。佐為就是我們的長輩、老師、父母,甚至是比父母還要了解自己的人。小光從佐為附身一路開掛到有了自己的意識,簡直是人類個體成長和獨立的隱喻。獨立意識的產生必然導致和培育者的疏遠,佐為的黯然退場是幾乎必然的結局。想一想我們每個人上大學從家裡搬出去是多麼地歡欣雀躍,而在失去父母師長的時候又是如何後悔。歡喜和傷心是衝突的,但又是必然存在的。
動畫片的人設有個明顯的成長過程,主人公形象也與開始相差很遠
對於原作的珍惜和對網絡青春劇質量的擔憂,使我幾乎從未涉足最近幾年紅極一時的青春言情網劇們。這次看《棋魂》,也是硬著頭皮打開的,心想,這種神劇的IP,只要不魔改,應該不會太差。結果一路看完了36集,欣喜地覺得,「沒有魔改」就是對這部電視劇的最高評價。
從動畫到真人,當然要加入更多的情節、充實人設、增加真實性,動畫的誇張表現很多時候也不適合真人(或找不到合適的演技),所以必然做了很多修改。我很喜歡的一點,是導演改了很多東西,但又自然地把他們套在一起,比如故事情節的前後順序,人物的出場時間,名字的修改,甚至為了演員年齡不得不改的學棋中斷,我覺得邏輯都是合理的。
真人版中有太多神還原,比如小光的T恤,讓原著粉深為感動 —— 日語中圍棋的讀音是「5」
導演劉暢拍青春劇出身,對二十世紀初國內中學校園、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父母關係的還原非常到位,這些在原作中都是沒有的。對於佐為的身世,真人版加了更多故事進去,把時間放在了南梁,讓褚贏當了南梁國手,相當於給人物寫了一個完整的前傳。我去查了,還真有這麼個人,在南朝的宋朝,名叫褚胤,杭州人(真巧,《棋魂》真人版也是在杭州拍的),七歲圍棋入高品,及長,冠絕當時,而且也是因政治牽連判處死刑,尚書憐惜其棋才出面為他求情而不得,真是中國版佐為了。褚贏的人物豐滿了,還加了蘭因寺的內容,使其更讓人信服。
中國版佐為,當然不可能有原作那麼萌,但是還原度很高了
在真實性方面,蘭因寺的和尚、棋盤場的師傅、大浴場裡的民間高手,都是非常好的修改,比原著增加了更多地氣。幾場重頭棋局,尤其是褚贏和名人的那場,承前啟後,不但突出了小光的成長,還加了群戲,把在小光成長道路上出現過的人都串了起來,幾乎是本劇中最高光的場面,比原作外國棋手半夜起來看棋的設定好得多。
棋魂中最燃的一局,佐為/褚嬴對小亮的爸爸
說完了優點,現在來說缺點。《棋魂》是成也導演,敗也導演。導演把本劇拍得太青春、太現實,可也太現實。劇裡的父母全是中國式父母,老師全是中國式老師。進房間就是不敲門,下棋就是沒法好好學習,棋下輸了就得面壁思過。職業考試在中日同樣難過,但原作拍得是溯洄從之,中國版拍得就是道阻且長。一個在日本讓那麼多人踏入圍棋世界的燃劇,到中國變成了圍棋(或其他一起的特長)勸退劇。如果說這還有情可原,導演為什麼要白白加那麼多白瀟瀟和沈一郎的愛情戲?有那時間,拍點蘭因寺的前因後果,把褚贏穿越的故事圓一圓不好嗎?再不濟,拍個光送亮的圍棋書的結局也可以啊!觀眾都替劇組腦補出來了,編劇自己沒想到?
最讓我不滿的一點是,劇裡的棋太少了。劇中用了許多現代的名局,圍棋三段範蔚菁全程跟拍指導,拿棋、擺局都好,可是從未認真地拍過棋局。原作用了大量垂直俯拍鏡頭,把棋局看得清清楚楚,許多時候甚至通過主角的畫外音在講棋;而這裡除了一些圍棋的術語,並沒有把哪一局當成知識講解。這也許是國內下沉市場的需求,但我更敬佩日本職業劇做到極致的勇氣和本事。
動畫片中大量垂直俯拍,把棋局再現得一清二楚。進藤光和社清春的那局浪翻天的五五、天元、五五開局,是山下敬吾和高尾紳路的真實對局
最後說一點我覺得《棋魂》真人版沒法到達五星高度的原因——這劇終究還是沾了國產劇灑狗血的毛病,這毛病在褚贏消失的時候到了極致。那長篇累牘的臺詞也許是導演希望的總結,也許是賺觀眾眼淚的方法,但過猶不及,撒狗血的時候其實反而一直在提醒觀眾:這是在拍劇哦,這不是你們的現實生活,別信!
有點可惜。
但我要說一個這劇裡拍得最得我心的地方,就是褚贏/佐為的扇子。原作太現實主義了(咦佐為明明是個鬼為什麼還這麼現實),小光在佐為消失後夢見佐為,佐為遞過了了代表著傳承的扇子,小光醒來後淚撒當場,我以為——此時會出現一把真的扇子!可惜沒有,小光老老實實地去棋院商店買了一把扇子。但真人版裡,小光醒來後,真的在枕頭旁邊發現了褚贏的那把扇子!這個地方讓我想起《末代皇帝》裡溥儀進故宮,在觀眾眾目睽睽之下掏出的那隻蟋蟀——這蟋蟀是給觀眾看的,扇子也是。這是第四面牆的消失——與其說扇子是給小光的慰籍,不如說是給觀眾我們的慰籍啊。
佐為和扇子和褚嬴的扇子
十年前看《棋魂》時,寫了很多觀後感、同人文,也想了很多我們為什麼愛棋魂的的原因。我們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看棋魂,寫棋魂、拍棋魂?下面是我對原作的觀感,也是對國產劇的希望。
瞬間與永恆
日本是一個特別熱愛自然的國家。櫻花飄落,津輕海峽冬天的景色,北國之春,轉瞬即逝的自然風光,都是文學作品裡歌頌的對象。佐為出現的場景裡,春天的櫻花,秋天的落葉,冬日的第一場雪,小亮與王座戰後,那紛紛飄落的雪花,佐為千年的喟嘆,是劇裡最令人心動的一幕,如歌德在《浮士德》裡說的那樣:「太美了,請停一下!」
可是佐為無法停歇。他嫉妒小光有更多的時間,可是小光也無法停歇。每個個體的人,在亙古流轉的時間裡,都是失敗者。可是把他們連結在一起的東西,在這裡是圍棋,是永恆的。佐為下不完的棋,小光可以接著下;名人下不完的棋,他的兒子亮可以接著下;伊角、和谷、越智…許許多多的圍棋少年從前輩的手裡接過了時間,也接過了永恆。
有些東西是變化的;有些東西是不變的。我們無法挽留瞬間的東西,可是我們可以創造永恆。《棋魂》對時間的在意,使這部劇拍到了許多人的心裡。
時間與空間
正如佐為抱怨雨傘,喜歡下雪,熱愛月亮一樣,許多東西是千年不變的。更重要的是,他熱愛的圍棋從來沒有變過。雖然現代定式、下法與古代都有很大的不同,可是你可以和一個千年前的棋士對弈,就像你能看懂李白的詩一樣。有些東西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值得人們一直追求的。
真人版裡我喜歡的一個片段,小光給褚嬴撐起了雨傘
劇裡的場景轉換很頻繁,從現代的東京都市到北海道札幌的夜景,從日本到北京,從因島到廣島,從平安時代的皇宮到充滿煙味的棋會所…但只要一把棋譜擺出來,我們就立即可以回到佐為、秀策的世界裡面去。就像小光徹夜在棋院看到秀策的棋譜,其實他已經在和佐為對話了;最後伊角回來找小光下的一局棋,讓小光頓悟佐為就在身邊的那一局,用意其實也是如此。有時候,你看不見一個人,不代表他不在身邊。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文字,可以聽到他們的詩篇,可以擺出他們的棋譜,「見字如晤」。這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對話。
小光與小亮
雙主角的作品最容易出彩的就是主角之間強烈的性格反差。光和亮名字相似,性格相反,卻都那麼招人喜歡,也是全劇中張力貫穿始終的重要線索。
進藤光是我看過的動漫中,主角性格塑造得最豐滿、最招人喜歡的一個。他有主張(媽媽從來管不了),意志堅定,抗造,有正義感,有責任和擔當,為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努力。更重要的是,讀者看到了他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不止是從大眼睛的萌娃成長為一個翩翩少年的成長。:開頭的時候,小光是貪玩的、成績不好,沒有什麼進取心的小學生;然後他在佐為那裡看到了一個新世界,有圍棋,有很有意思的東西;然後他碰到了命定的對手,對手的強大把他的羞恥心和榮譽感激發起來了,他開始變得努力,照著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地前進(當然還有主角光環,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運氣)。然後佐為的消失給了他致命的打擊,讓他明白了珍惜、責任,和妥協。當他從打擊中站起來的時候,就是這個人物形象徹底升華的時候:實際上他不再需要佐為了,他自己已經有了一個強大的獨立人格。
亮幾乎是站在他的對立面來映襯進藤光這個人物的。與光的一步步成長相比,他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一直是最堅定地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並且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圍棋是多麼艱苦的、終身的職業啊!但是小小的塔矢亮早就明白了這一切,他做好了將一生奉獻給圍棋的準備。他清高,容不得有任何有辱圍棋的行為(見「不能贏的棋局」);他勇敢,即使面對強大的對手怕得發抖也要戰鬥(他與佐為下棋時手顫抖得把圍棋蓋掉到地上的情節是全劇中我最喜歡的幾個情節之一);他關心朋友,小光放棄下棋時他試圖勸說他重新振作起來;他態度謙虛,待人溫和,卻在棋盤上勇往直前。
當年買的集英社手辦,這麼多年過去了,小光和小亮也成長為中流砥柱了吧
除了光和亮,作者對配角的塑造也是個個栩栩如生,這些群戲支撐起了一部豐滿的動漫劇情。我最喜歡的入段考試一段,眾生百態,讓我感慨不已。有心理素質不過關還努力讓自己振作起來的伊角,讓我想起了中國高考前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考生;有和谷的天真率直、青春友情;有越智的變態自尊心,還有本田、飯島這樣技藝不是一流卻仍然奮鬥在考場上的棋手;還有奈瀨這樣的女孩子,同年齡的少女都出去約會娛樂,她卻淡淡地說:「正是因為我能下出這樣的棋局,我才不會放棄成為職業棋手的努力呢。」還有考場之外的人,注視著新浪潮的棋壇泰鬥,嶄露頭角的新一代高手,甚至小光的爺爺、鄰居、同學,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寫成長長的番外篇。
詳細與簡略
每次看到《棋魂》這樣每個細節都不放過的作品,我都不由得感嘆日本人對工作的細緻、一絲不苟,也許正是因為這些細節成就了這個彈丸之國的經濟奇蹟。堀田由美說她的每張棋譜都要日本棋院仔細對過,包括那些沒有畫完整的、甚至是斜著畫的棋譜。作品中描寫伊角到中國受訓的情節,中國特色的計程車、酒店、宿舍,甚至連飲水機和大鍋飯的細緻描寫都讓我這個中國人都佩服不已。有哪一部中國動畫片能把中國人自己的生活描寫得那麼好?
動畫片中宛若照片的中國棋院
日本自己的生活細節就不用說了。我個人看動漫的愛好是喜歡看現實向的,從宮崎駿的魔法街少女到新海誠的言葉之庭都是。所以我特別喜歡棋魂裡的現實細節,日本隨處可見的自動販賣機,綠綠的抹茶,東京街頭喧囂的人群,爺爺庭院上空電線桿上停著的麻雀…還有堪比照片的棋院正面。
《棋魂》動畫片中桑原本因坊和緒方的番棋場所,在北海道小樽
但是棋魂的筆觸又是很謹慎的含蓄的。與大綱主題無關的地方,棋魂從來不描寫,比如小光的房間提到多次,因為那是他和佐為下棋的地方,是表達劇情的重要環境;但小亮的房間長什麼樣,就基本沒有出現過。亮的父親塔矢名人由於和劇情有關,戲份重到幾乎是男四了,但光的父親呢?只有聲音而已,連臉都沒見過!
連接過去與未來,凝固時間與空間,把永恆和變化集於一體,這就是我愛的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