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傳奇人生和神秘的東方快車的故事(頁末有驚喜!)

2021-03-01 啃讀精品匯

今天的故事很有意思,希望大家耐心讀完,如果等不了也可以直接拖到頁面底部,獲取精品匯的獨家福利

關於東方快車的故事,自然要從阿加莎·克裡斯蒂說起:

首先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位推理迷口中被稱為「阿婆」的推理女王所擁有的成就:

她的小說被翻譯成為103種語言創下金氏世界紀錄;

她的作品坐擁全球20億銷量,僅次於聖經和莎士比亞;

在半個世紀的寫作生涯中,她創作了66本偵探小說和14部短篇合集,超過30部小說被搬上大銀幕;

一部《無人生還》在全球銷量已經超過一億本,其首創的「暴雪山莊模式」在推理文學史上更是有著開宗立派的裡程碑意義;

她的舞臺推理劇《捕鼠器》迄今為止已經演出了超過25000場次,每晚都在創造新的世界紀錄。


《無人生還》暴風雪山莊密室殺人套路……

"犯罪化學皇后"的投毒藝術

阿婆最為偵探迷津津樂道的便是她神乎其神的「投毒藝術」。

身為一位出生在富足中產家庭的女性作家,阿婆所描寫的死亡場景並不像男性作家那般奇觀化和血腥化,對於她來說,殺人不過一包「一日斷命散」,何需屍首分離肝腦塗地。如此溫柔的殺人方式也和她的成長經歷有關。

溫柔一刀,惡之微笑

阿婆出生於1890年,在德文郡海濱小鎮—託基長大,從小就是威廉·柯林斯以及柯南道爾兩位推理宗師的狂熱粉絲。

一戰爆發後,鎮守後方的阿加莎在1914年成為了志願救護隊的白衣天使,等到1918年戰事結束,阿加莎已經獲得了藥劑師資格。

1920s的年輕阿婆

正是這四年幾萬小時處理傷口,搶救傷員的臨床經驗,為阿加莎日後成為「犯罪化學皇后」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並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儲備。

二戰爆發後,阿婆再次參與了醫院的志願工作,這一時期她掌握了豐富的毒藥學知識,以至於阿婆的戰後偵探小說簡直成為了讓藥理專家都挑不出BUG的謀殺教科書。

在一戰做護士的阿婆

阿婆用嚴謹的藥理學知識配以拍案叫絕的謀殺詭計,將投毒轉變為了一種浪漫的犯罪藝術。

邊遊歷邊破案展異域風情

1920年,阿婆第一本偵探小說《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在被多次退稿後終於問世,標誌著一代神探—波洛的誕生。

《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小說,通過三種風格的書封面感受一下它的「奇毒」

水桶身材俏皮胡,滿嘴騷話擋不住,這就是阿婆筆下家喻戶曉的傳奇偵探—赫爾克裡·波洛,是阿婆結合自己在一戰時和比利時士兵打交道的經歷,以及流亡在託基的比利時難民的眾生相,創作出的家喻戶曉的偵探文學ICON。

之後的《高爾夫球場命案》和一系列短篇小說捧紅了波洛和黑斯廷斯這對黃金CP。

柯南道爾有福爾摩斯和華生CP

阿婆有波洛和阿瑟·黑斯廷斯上尉

小有名氣的阿婆和丈夫阿爾奇以大英帝國博覽會先遣巡視團成員的身份週遊世界,足跡遍至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夏威夷。

除此之外,從小就夢想週遊世界的阿婆還在1928年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先是前往伊斯坦堡,之後坐上了著名的「東方快車」來到巴格達,《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上的慘案》兩本巨製都是阿婆在這次中東之旅中寫就。

正是她的名作《東方快車謀殺案》讓這列火車變得舉世矚目——在她初有名氣之時,遭遇過一場心力交瘁的婚變。丈夫暗度陳倉,移情別戀,擊垮了這名冉冉升起的推理女王,她終於在傷痛和隱忍交錯的混亂情緒中,主動選擇了「人間蒸發」。


她整整失蹤了11天,整個倫敦城為之譁然,《新聞日報》甚至出資六百英鎊來獎勵首先提供其下落者。當時尚在世的「福爾摩斯之父」柯南·道爾也為之驚動,加入了搜尋者行列。

登載阿加莎失蹤事件的當地報紙

重回公眾視野的阿加莎聲稱,自己患上了突發性的失憶症,乃是因家庭破裂所造成的精神刺激令人崩潰難耐,除了一走了之,別無他念。她果然帶著自己的獨女遠走他鄉,與第一任丈夫一刀兩斷。也就是這個時候,她接受友人建議,搭上了一趟前往中東地區的東方快車,試圖以令人眼花繚亂的異域風情來療治傷痛。

遠行的火車成為阿婆心靈的寄託,她的身影幾次三番擦過火車啟動時嗚嗚噴出的蒸汽雲朵,並映入華麗餐車廂的一叢叢衣香鬢影當中,就此結下與東方快車的緣份。後來,她更是在東方之旅中遇到了她生命中的另一半,她的第二任丈夫。

阿婆和她的第二任丈夫

那時,一戰炮火才剛消散殆盡,二戰的陰雲已是籠罩世界。歐洲處在這個短暫的和平間隙中,人們依然希望乘坐直達君士坦丁堡(後來改名為伊斯坦堡)的東方快車,前往已成分崩離析之勢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觀光遊覽。實際上,作為世上第一個將歐陸幾大城市連成通暢網絡的鐵軌線路,東方快車本身已成為了一個遊覽景點,承載著迎來送往的傳奇故事。

被它那神秘的藍色車廂所吸引而踏上旅途的,不止是舊日王國的皇親貴族,更有一批批引領了新世界文藝風潮的著名藝術家和作家。再加上兩次世界大戰所形成的混亂局面,東西方世界國家陣營的對峙等等因素,它也變成了政治家們合縱連橫的場所,兼有神秘莫測的間諜蹤跡頻頻閃現其間。

行進中的東方快車

鐵路上的豪華移動宮殿

讓我們回到1883年10月4日的巴黎,看看世界上第一班東方快車發出時的盛況吧!它是由工程師喬治·內格爾梅柯牽頭創辦的。這位比利時銀行家之子在數年前有過乘坐美國普爾曼公司火車的經歷,豪華而舒適的掛簾臥鋪車廂令他如在夢中,甫一清醒,便立即決定將這套「鐵路上的移動宮殿」引入到歐洲來。不,不止如此,他構想出了一種封閉性更高的獨立式臥鋪:以隔板分隔開來,推門則見長而窄的通用過道,行走其中的乘務人員會及時為尊貴乘客們送上貼心服務。

內格爾梅柯所構想的「鐵路上的移動宮殿」

就這樣,專為運營東方快車的國際臥車公司(Wagons-Lits)成立了。從法國到羅馬尼亞的八家鐵路公司均與他達成了協議——他們提供軌道線路和動力火車頭,國際臥車公司則為這趟列車供應盡善盡美的臥鋪陳設和餐車服務。為此,有兩節專門車廂被配置出來,而內格爾梅柯先生像魔術師一樣,在這有限空間裡變出了一間寬敞的餐車,一間可吸菸的圖書室,一間專供女士使用的小客廳和一間辦公室,還有一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廚房,快車上所有為人稱道的精緻美食都是從那裡被端上餐桌的。

東方快車的社交服務車廂,包括吸菸室、餐車和一個微型廚房

「纖塵不染的潔白桌布與餐巾,被巧手的侍者疊得一片花團錦簇;瑩亮的玻璃酒杯,注入紅如寶石、醇如黃玉的葡萄酒;水晶般澄澈的玻璃水樽,和香檳酒瓶上的銀質瓶蓋——它們晃得人目不暇接。」首趟快車的一位乘客談起餐車環境來,讚不絕口。

1884年的東方快車餐車菜單

夜幕降臨,就坐餐車的幸運乘客們興致不減。 影影綽綽的橘黃色煤氣燈被逐個點亮,一樁樁熱切的言談浮現在觥籌交錯之間。

內格爾梅柯先生心目中的理想終點站是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但首班列車通運時,從塞爾維亞到保加利亞路段的鐵軌還沒有鋪設完備。所以這趟旅行的最後一程,乘客們不得不下車改坐輪船渡過黑海,才終得以完成。當輪船歷史性地渡入博斯普魯斯海峽時,甲板上的歡呼聲此起彼伏,掌聲雷動。

1890年,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的新車站投入使用,東方與西方實現了真正的融匯。儘管奧斯曼帝國已淪入絕境,1900年左右的君士坦丁堡依然活潑熱鬧得像個喧囂的蜂房,土耳其人,希臘人,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在這裡相聚一堂,你可以在街道兩旁同時見到巴黎最新時裝秀與巴爾幹地區的傳統服飾。它散發出的神秘氣息與冒險色彩,一時間吸引了大批歐洲遊客,成為各路外交官、投資商和探險家的樂土。

位於君士坦丁堡的東方快車終點車站

福煦車廂與諜影重重的一戰歲月

那段繁盛、和睦、文質彬彬的歲月,終究還是在一戰的炮火聲中落下帷幕。1914年7月28日,在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的那一天,東方快車隨即停止運營。戰爭時期,德國、奧匈帝國及奧斯曼帝國結為同盟國,並將域內屬於國際臥車公司的車廂儲備和鐵軌線路佔為己有。以此為基礎,他們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來搭設運營類似的豪華列車組,命名為巴爾幹東方快車。

而協約國這一邊呢,作為聯軍總司令的法國人費迪南·福煦,則下令把原東方快車的第2419號車廂改為自己的辦公室,在這裡部署和下達了許多作戰指令。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貢比涅森林中的車站裡,一身戎裝的福煦接見了前來和談的德軍代表團。而一戰的停火協議,也正是雙方在他的辦公車廂中簽署通過的。

福煦元帥在東方快車車廂中簽署了一戰停戰協議

這節不同尋常的車廂隨後被命名為福煦車廂,作為重要的歷史證物移入一家法國博物館中。(福煦車廂後在二戰中經歷了頗多曲折,最終被炸毀。)

未被炸毀前的福煦車廂全貌

不過,在協約國取得全面勝利之前,一名容顏妖嬈的女子頻頻現身於東方快車沿線城市,名曰瑪塔·哈莉。她自稱是落難的東方皇室後裔,來自爪窪島,其實只是個旅居過東方的荷蘭人而已。很快地,瑪塔以其美豔徵服了整個巴黎城,並能自由出入上流社會圈子:她成了專為上層人士表演助興的豔舞女郎,同時也是活躍於顯赫官員之間的公眾情婦。

豔舞女郎瑪塔·哈莉的表演曾在巴黎轟動一時

瑪塔熱愛奢靡揮霍的物慾生活。儘管裙下之臣數量眾多,且都樂於一擲千金,卻依然難填欲壑。於是德國的情報機構視她為一顆極有價值的棋子,偷偷與之勾搭。瑪塔幹起了利用色相從法國軍官那裡套取機密情報的勾當,再轉手賣給德國人,數十萬法國士兵為此白白在戰場上丟掉了性命。

隨後,她被法國反間諜機構盯上,身份暴露。為求自保的瑪塔這時向法國人表示,自己也可以為他們提供德軍情報。她就這樣變成了一名雙重間諜。

在戰爭時期,荷蘭人作為中立國民,是有權利在交戰國度間自由走動的。數度接觸雙方政要的瑪塔,將巴爾幹東方快車視作自己的第二棲息處,成為當時搭乘次數最多的女客,也給東方快車帶來了一股撲朔迷離的緊張氣氛。就在德國戰敗的前一年,瑪塔終於還是丟了性命:她被法軍方以叛國罪處決。

除她之外,閃現於此的著名諜影還有阿拉伯的勞倫斯,以及德國未來部長馮·帕彭等人,不勝枚舉。

全盛時期:瑪琳·黛德麗的東快情緣

戰爭過後,歐洲世界的鐵路版圖再不復當初,原先暢通無阻的東方快車,現在只可開到羅馬尼亞為止。不過,戰勝國們還是想方設法,建起了一條能繞開德國及其同盟的新路線:辛普朗東方快車。在繞至辛普朗隧道橫穿瑞士阿爾卑斯山之後,它一路直達義大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希臘和土耳其。隨著技術的進步,金屬車廂被投入使用,並引入了風靡一時的裝飾派(Art Deco)藝術風格裝修。煥然一新的列車組更受人們歡迎了。

而最早的那條東方快車路線,則是遲到1924年間才完全恢復過來,因為政治形勢終於允許德國境內的路段被重新啟用了。於是,原東方快車和辛普朗東方快車成為起始站一樣、但沿途路線全然不同的兩條鐵路運輸線,並行於歐亞大陸之間。後來,又多建了一條取道蘇黎世的亞爾堡東方快車,三線齊頭共進,迎來了東方快車系列的全盛時期。

在這個時期,經常往返於德國和奧地利的大明星瑪琳·黛德麗,被人們視為東方快車的形象使者,她的海報幾乎都成了這趟列車的宣傳手冊。在跟斯登堡合作拍出名滿天下的《藍天使》之前,她還只是柏林的一名戲劇演員,偶爾出演電影,早早就結婚生子了。

1928年時,為了一次拍攝活動,她與自己的劇團搭檔威利·福斯特一起走進東方快車,後者隨即成為她的婚外情人。為了逃避熟悉而沉悶的柏林生活,兩人多次踏上東方快車的旅途,與歡鬧的人群一同前往維也納遊玩散心。

黛德麗是名多才多藝的女演員。只要興致上來了,她也會在那奢華的餐車廂裡彈上幾首鋼琴曲,引來同路遊客的一片讚嘆。據說大導演斯登堡之所以眾星捧月般讓她出演《藍天使》,一舉成為德國電影界最耀眼的明星,就是相中了黛德麗身上的音樂表演才華。

與火車頻頻結緣的她,後來又出演了斯登堡新片《上海快車》,呈現在影片中的車廂環境簡直像東方快車的翻版,與我們中國人所熟知的上海倒是關聯不大。

迷惘的一代:文學家們紛紛上車

東方快車的熱潮持續升溫,這回被它所吸引的,是在一戰前線飽受傷痛,而尋求靈魂解脫的文人騷客們,又稱作「迷惘的一代」。他們結伴流落在欣欣向榮的巴黎街頭上,形容潦倒,滿腔意氣;一言不合就跳上快車去往君士坦丁堡,到那裡尋歡作樂,醉生夢死。其中的代表人物當屬海明威,他在最為著名的短篇作品《吉力馬札羅的雪》(1936),如實記錄下了掙扎於混亂情慾與戰爭重創之間,那個無所適從的遊魂般的自己,亦成為一代人心靈寫照。

海明威在《吉力馬札羅的雪》中寫道,「這時他在腦海裡看見喀拉迦奇的一座火車站,他正背著包站在那裡,這時辛普朗東方快車的前燈劃破了黑夜……」 ,他那時還是個記者,曾在1922年乘坐東方快車抵達君士坦丁堡。回憶中的東方快車,已變成滲透所有痛苦經歷的重要標識。接下來的一個段落中,他繼續寫著:「他想起那次獨自在君士坦丁堡的情景,事前曾在巴黎吵了一場才出走的。那一陣他夜夜宿娼。等這階段過去了,他仍然無法排遣寂寞……」如此直言不諱的硬漢啊!

早於此四年,英國小說家格雷厄姆·格林發表了首部大獲成功的作品《東方快車》(又名《斯坦布爾列車》),主要情節幾乎全部發生在辛普朗東方快車上。儘管格林本人不太滿意這部作品,它還是在1934年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豪華的頭等臥鋪情狀之外,格林也不吝把目光投向魚龍混雜的二等硬座車廂,讓我們得以見識到不同社會階層人士的迥異生活。

同樣創作於這個時間段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則全然不同,二等車廂在阿婆筆下就跟消失了一般。但是她憑藉自己細緻入微的敘事能力,將頭等車廂中的一切安排得天衣無縫。和筆下頭號大偵探波洛一樣,阿婆也有不動聲色地觀察周遭環境的習慣,這是她得以成為一名推理作家的必然修養。

她在這部作品中安插了許多具有現實依據的情節。比如列車因暴雪淤積而半路停滯一段,對應的是1929年時發生的雪災,辛普朗東方快車當時在土耳其一個小站裡被困足足5天,乘客們不得不下車獵狼而食;以及此書所隱含的案中案——阿姆斯特朗綁票案,原型是美國著名飛行員查爾斯·林白,他的兒子小查爾斯·林德伯格在1932年3月1日被人綁架,慘遭殺害。

小查爾斯·林德伯格

實際上,東方快車向來是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此前並未出過什麼大事。好巧不巧,《東快謀殺案》出版後,竟然在第二年引來了一起真實的血案。

那是1935年,有乘客將同包廂一名富裕的羅馬尼亞女士的財物洗劫一空,並自開啟的車窗向列車外拋屍。這位女士是布加勒斯特一家時尚商店的經營人。她的遺體在奧地利中部的鐵軌附近被發現,隨身物品也一併在旁,只缺了一條極其珍貴的銀狐毛皮圍巾。這原是樁無頭案件,虧得一名瑞士警察無意中發現,有個恰巧披著這條銀狐毛皮圍巾女士出現在附近。女士的供詞稱,是一個叫卡爾·斯特拉瑟的23歲學生轉手賣給自己的。此學生馬上被抓獲並在奧地利境內宣判死刑,後改為終生監禁。

終成絕響:最後的榮光歲月

在1977年,首趟列車發車將近100年後,最末一次從巴黎直達伊斯坦堡的東方快車出站了。所謂貴族式的餐車服務,早已化為昨日一夢。這一路上的乘客們只得自帶乾糧充飢。「人們已經把東方快車給謀殺掉了!」一名坐上這趟寒酸末班車的作家不由怨聲載道。因對昔日傳奇的戀戀不捨,一位英美雙籍的投資者創辦了私人的威尼斯-辛普朗東方快車公司。從1982年開始,人們又能聽到豪華列車在鐵軌上軋軋有聲地一路疾馳了。新班車採用的是經過悉心修復的原國際臥車公司金屬車廂,行經路線包括倫敦、巴黎和維也納。

但就在2009年時,新東方快車宣布再次停止運營。


最後,依然是kindle精品匯的獨家福利,送上精美排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精裝版》電子書一本 以及 1974年 《東方快車謀殺案》國語版電影  +日本翻拍版,怎麼樣,老司機已上車,火車馬上啟動,還不快來?

【神技】如何下載圖書

 給小編買包辣條提神!點擊這裡贊助精品匯

 本書下載至kindle後,請連接wifi可自動獲取封面。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獲取圖書   若提示過期表示已按版權方要求刪除 請入群諮詢  

無精排,不Kindle!全網唯一! 每日更新 專注製作分享Kindle精緻排版圖書,提升Kindle閱讀體驗!我們不做純粹的資源搬運工,不求量多,但求質優! Kindle看精排,閱讀更精彩!

相關焦點

  • 阿加莎與她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故事原型並不在火車上
    《東方快車謀殺案》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和話劇。1974年被搬上銀幕,是轟動一時的影壇事件,影片匯集了眾多大腕,其中英格麗·褒曼更是憑藉此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阿加莎乘坐東方快車時,第一段婚姻剛結束不久東方快車,世界上第一列橫穿歐洲的洲際列車,曾滿載著各國的王子公主,附帶大量間諜和詐騙罪犯,留下了眾多傳奇故事。
  • 《東方快車謀殺案》開啟懸疑之門 眾星致敬阿加莎
    >此次,肯尼斯·布拉納將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經典《東方快車謀殺案》再次翻拍,作為經典文學作品,它的精彩應該被更多世人知道。本身對懸疑驚悚題材著迷的導演肯尼斯·布拉納表示:「阿加莎·克裡斯蒂很擅長講述那些引人入勝的驚險故事」;黛西·雷德利以女性的角度表達了對阿加莎的崇拜:「她是一個時代的偶像,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她」;其餘人在阿加莎的小說方面表示了種種讚譽,喬什·蓋德:她的小說經久不衰;露西·寶通:她的文字非常優美,無論你怎樣留意故事中的線索,總會有你意想不到的真相。
  • 沒有了謀殺案,偵探女王阿加莎筆下的東方快車還有哪些神秘?
    作為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忠實擁躉,自然對這部小說及同名電影如數家珍,而這列載著陰謀和複雜人性的東方快車,冒著滾滾白煙,在大雪紛飛的巴爾幹群山中寄疾速前,更令人神往。東方快車是世界上首班橫跨大洲的火車,奢華之極,充滿傳奇色彩。
  • 精通謀殺藝術的女人——阿加莎·克裡斯蒂
    阿加莎·克裡斯蒂Agatha Christie 1890~1976英國女偵探小說家、劇作家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代表作品有《東方快車謀殺案》《無人生還》《尼羅河謀殺案》等阿加莎·克裡斯蒂,可能是世界上最精通謀殺藝術的女人,當然,都是在小說裡。
  • 《東方快車謀殺案》:為你解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推理「套路」
    」時隔43年,《東方快車謀殺案》再次被搬上了大銀幕,於上周五最新上映。締造這一長盛不衰的推理神話的,正是英國小說家阿加莎·克裡斯蒂。然而由於年代久遠,「阿婆」在不少年輕推理迷心目中是「過氣」的象徵,他們更迷戀風格多樣、故事奇詭兼節奏快的日本推理小說,這其中就包括紅極一時的東野圭吾作品。
  • 阿加莎的作品又被改編了,為什麼又是東方快車?
    2017年東方快車謀殺案電影海報這趟東方快車怎麼這麼招人喜歡呢?先稍微看看阿婆為啥中意。東方快車於1883年開始運營,連接巴黎和伊斯坦堡,以奢華的車廂和服務吸引了廣大上流人士。也難怪阿婆就在自傳中寫道:活到現在我一直想坐坐東方快車。去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旅行時,經常看到東方快車停在加來車站。我多想登上它,坐著辛普倫東方快車到米蘭,到貝爾格勒,到伊斯坦堡⋯⋯(見《阿加莎·克裡斯蒂自傳》P363)▼
  • 東方快車謀殺案的作者阿加莎老奶奶人生中的11件秘事
    然而世界上就有這麼一位女性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至今,英國小說家阿加莎·克裡斯蒂(1890 - 1976)已出版了超過20億本她的著作,並讓無數讀者從清晨到凌晨全都沉醉於她的故事中。對於很多小夥伴來說,其代表作《東方快車謀殺案》已如數家珍,而且該作品也被多次搬上大銀幕。
  • 話劇《東方快車謀殺案》:獻給阿加莎的情書
    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海捕鼠器戲劇工作室推出的話劇《東方快車謀殺案》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東方快車謀殺案》是世界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一經問世,奠定了阿加莎·克裡斯蒂暢銷作家的地位。原著講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初,一列辛普朗東方快車被暴雪阻於南斯拉夫境內,可能會在原地耽擱數日。
  • 《阿加莎·克裡斯蒂的謎樣人生》:她的人生就是一本推理小說
    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人生可以說是一部神秘的推理小說,她在創作上百部優秀偵探作品的同時,也在編織著自己人生的「謎團」,等待幾十年後的某一天,有人能破解這個「棘手的案件」。這次,她筆下的大偵探波洛來尋找線索,試圖推理出阿加莎留下的人生之謎。
  • 《東方快車》背後 她把自己的人生也活成了傳奇
    作為「阿婆」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代表作,《東方快車》已經是第五次被翻拍了。 被警方認定的綁架犯豪普特曼於是,阿加莎用自己在東方快車上被滯留時各色乘客的反應,融合林德伯格綁架案,創造出了這個十二名「陪審團成員」伸張正義的復仇故事
  • 阿加莎·克裡斯蒂能夠通過今天的政治正確測驗嗎?|阿加莎誕辰130周年
    今天是英國偵探小說女王、人類史上最暢銷的作家之一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紀念日,尼斯·布拉納導演的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也將於10月面世,一個世紀之後,阿加莎的作品在今天又能否通過政治正確測驗呢?阿加莎·克裡斯蒂比當時的大多數人——包括男性——都要見識廣博,《東方快車謀殺案》就是她自己乘坐東方快車之後寫出來的。
  • 傳記《阿加莎·克裡斯蒂自傳》:走進英國偵探小說女王的世界
    說起阿加莎,我們可能都知道的太少,但提及一部榮獲奧斯卡大獎的經典推理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你可能就恍然大悟。這部電影就是根據《東方快車謀殺案》小說改編的,而小說的作者就是阿加莎·克裡斯蒂。·克裡斯蒂的偵探女王歷程1.十一歲發表詩歌阿加莎十一歲那年針對伊靈出現有軌電車事件在報紙上發表了一首詩歌:電車通行頭一遭,招搖過市多榮耀,太平一日都不到,就已傳來新情報。
  • 阿加莎·克裡斯蒂:用上帝的視角,揭開迷局的真相
    1974年,《東方快車謀殺案》第一次登上大銀幕,2017年,由肯尼思·布拉納執導、經過重新改編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又一次起航,同樣受到了好評。阿加莎·克裡斯蒂一生中共寫了80部推理小說,總發行量突破20億本,也就僅次於莎士比亞和《聖經》,阿加莎也因此被網友親切的稱為「偵探小說女王」。
  • 「偵探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其實是電影《消失的女孩》主角原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寶藏」寶藏,一個有深度、有溫度、有態度的文化藝術門戶網站《東方快車謀殺案
  • 東方快車背後的故事,遠比那場虛構的謀殺來得精彩
    人物與軼事東方快車成就的傳奇▍阿加莎·克裡斯蒂的靈感來源與東方快車聯繫最緊密的名人,莫過於這位著作銷量僅次於《聖經》和莎士比亞的推理巨擘。阿加莎·克裡斯蒂與東方快車的結緣,源自於她的一次失敗的婚姻。阿加莎與第一任丈夫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烽火,攜手週遊了世界卻沒有敵得過家庭的變故和外來的誘惑,母親的離世與丈夫的出軌和出走使阿加莎飽受煎熬,經過了這段人生的低潮期後,阿加莎在朋友的建議下登上了東方快車,遠赴中東旅行。
  • 還不是因為阿加莎,「東方快車謀殺案」才能拍了又拍
    | 《阿加莎·克裡斯蒂自傳》東方快車於1883年開始運營,連接巴黎和伊斯坦堡,以奢華的車廂和服務吸引了廣大上流人士。也難怪阿婆就在自傳中寫道:活到現在我一直想坐坐東方快車。去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旅行時,經常看到東方快車停在加來車站。我多想登上它,坐著辛普倫東方快車到米蘭,到貝爾格勒,到伊斯坦堡⋯⋯(見《阿加莎·克裡斯蒂自傳》P363)
  • 阿加莎·克裡斯蒂能夠通過今天的政治正確測驗嗎?| 阿加莎誕辰130周年
    《阿加莎·克裡斯蒂:她和她的謎團》(Agatha Christie: The Woman and Her Mysteries)一書作者吉莉安·吉爾基於克裡斯蒂的整體創作分析認為,作為一個小說家,她對於性別的態度是非常平等的——例如她創作了一男一女兩位著名偵探(波洛和馬普爾小姐),有
  • 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經典作:《東方快車謀殺案》kindle精裝版
    《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是著名的英國推理小說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作品之一,主角為名偵探赫丘裡·波洛,英國柯林斯犯罪俱樂部於1934年1本書被廣泛的認為是阿加莎·克裡斯蒂最傑出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多次改編為電影。這本書是根據1932年林德伯格之子綁架案藍本寫成的。與其說是借其為原型,倒不如說是作者腦洞的延伸。
  • 人可以多大年紀都是可愛的——阿加莎·克裡斯蒂語錄
    不可能的事不可能已經發生,因此不可能的事儘管看起來不可能,但肯定有可能發生。——阿加莎·克裡斯蒂 《東方快車謀殺案》That's peace - real peace. To come to the end - not to have to go on…… Yes, peace.
  • 「最好」的阿加莎·克裡斯蒂
    她以兩個人物系列聞名於世,赫爾克裡·波洛和馬普爾小姐。代表作品有《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上的慘案》等。1890年,阿加莎·克裡斯蒂生於英國德文郡託基,原名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Agatha Mary Clarissa Miller)。阿加莎·克裡斯蒂16歲時到巴黎學習聲樂,但文學的愛好使她最終放棄了歌唱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