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報記者陸文華公開呼籲:呂禮臻先生絕不會弄一款假老茶來兜售斂財!

2021-02-06 茶聽網

點擊上面茶聽網免費訂閱本帳號

國內知名媒體《三聯生活周刊》曾發表《1930 年的「鎮痛劑」》一文,質疑臺灣茶界泰鬥呂禮臻老茶年代真偽問題,並且被科學儀器檢測出現代化工「螢光劑」成份,眾多媒體跟進報導,事件不斷發酵,引起了茶界軒然大波!

  

隨後,杭報記者陸文華公開呼籲,原文轉載如下:

我和呂禮臻先生有數面之緣,雖然接觸不多,談不上深交,但是,我感覺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茶人,宅心仁厚的長者,更是以茶會友、傾囊而授、天下茶人是一家的茶友,決不會明知假茶而說成真的,因為以他的聲望、地位和財富,完全沒有必要弄一款假茶來兜售、斂財。這是我個人的基本立場和觀點,僅供參考。此其一。

其二,關於王聲記正巖奇種的斷代問題,我雖然喝過,但是沒有做過研究,無法判斷其茶葉年份。此茶雖然在2018年11月7日電視紀錄片《國寶檔案》呂禮臻先生明確介紹此茶是原箱原包,不過,僅就這款老巖茶的外包裝紙就進行斷代,個人認為並不妥當,也不科學。

因為這種巖茶外包裝紙畢竟不是普洱茶的內票,與茶餅壓制在一起,作為防偽之用,完全有可能後人將大罐的老巖茶分裝而成,並打上「王聲記」品牌。如果一定要科學地分析辨別,只能對這款老巖茶本體進行檢測,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其三,包括茶產業在內的中國社會,確實存在誠信缺失、道德崩塌、毫無底線等現象,但是,媒體——無論是官方的新聞媒體,還是個人的自媒體——作為社會公器,還是要以客觀、真實、審慎的原則進行報導,這樣才是正道。作一些譁眾取寵、觀點片面、博人眼球的話題和報導,以為關注量增加了,事實上往往事與願違,適得其反,反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降低了一個媒體的品格。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報格」,或者媒體的公信力、權威性。

以上個人觀點不代表本人所供職的新聞機構,僅供大家參考,歡迎朋友們批評指正。— 陸文華(杭報記者)

《三聯生活周刊》首次報導:

之後,《三聯生活周刊》迫於輿論壓力,2019年2月18日再次發文,深刻地糾正了此前報導,終於給了此事一個交代。


以下為《三聯生活周刊》第二次報導:

日前,有篇公眾號文章寫著在一場紀錄片發布會現場,一位來自臺灣的老先生「戲份十足」地以一款1930年的武夷巖茶為演講道具,引起現場噪動。儘管這條記錄的方式有些陰陽怪氣語焉不詳,依舊被另一個關注老茶的公眾號《老茶文摘》敏銳地轉載,發表一篇以「老茶包裝紙被檢測出螢光劑」為內容的推送文,意有所指地說該老先生「疑似」以假茶欺市牟利,驚悚的標題馬上吸引茶界目光,文章被許多關注茶的網站所轉載。(註:《三聯生活周刊》文章開頭所指責的公眾號實為《三聯生活周刊》,《老茶文摘》根據《三聯生活周刊》內容發表的原文,已於2019年2月27日被騰訊刪除,目前已無法閱讀。)

這位臺灣的老先生是呂禮臻,而引起噪動的老茶是他七、八年前入手的藏品——1930年代採用棉紙包裝的「正巖奇種·王聲記發行」。

一身騷的「臺灣巖茶」

王聲記老茶所引發爭議的並不只因為它是老茶,還有包裝上「正巖」二字。有人認為在1930年代還沒有明晰的「巖茶」概念,即便有,也未見得能精準到「正巖」。然而,從清雍正十二年陸廷燦的《續茶經》引用《隨見錄》所載「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巖茶,水邊者為洲茶。巖茶為上,洲茶次之。巖茶,北山者上,南山者次之。南北兩山,又以所產之巖名為名。」可以得知巖茶的概念應該在清朝前中期就出現了,而巖茶以所產之巖名為名,大概和今日正巖茶強調產地如「馬頭巖肉桂」、「天心巖水仙」的邏輯相類,未必不明晰。

引發爭議的王聲記正巖奇種老茶

(2013年深圳茶博會「冬至雅集」上,呂禮臻老師現場提供的1930年代王聲記老茶拍攝照片)

那麼,武夷巖茶出現在臺灣,又是怎麼回事呢?老一輩的臺灣茶人經歷過「武夷仔」的時代,在文山包種和凍頂烏龍流行之前,臺灣人接觸最多的是武夷茶,不管是從武夷山進口的茶還是引種到臺灣種植的武夷種茶,都以「武夷仔」為名概括。呂禮臻說,早期許多老茶行從大陸採購武夷茶的毛茶到臺灣焙火、精製或拼配,一部分留在臺灣市場,一部分運往東南亞銷售。有一款祥美公司出品的「武彞安溪各巖茗種」茶分金龍和麒麟兩種包裝,麒麟包裝就是銷往泰國的。

呂禮臻老師收藏1930年代原包裝老茶

「武夷仔」之所以得臺灣人的青睞,主要還是十九世紀的臺灣社會仍處於移民的階段,臺灣茶深受武夷茶的影響。連橫的《臺灣通史》載:嘉慶年間的臺北「始以武彞之茶,植於〔魚桀〕魚坑,發育甚佳。」林佔梅也曾在鹹豐三年(1853年)的《過南港茶巖》詩中提到「儼然身在崇安道,山北山南遍種茶」。其中的「武彞」、「崇安」指的都是武夷山。「武夷仔」或許直接成為臺灣人心中「茶」的代稱,至今臺茶的譜系當中仍有以「武夷」為名的品種,可見武夷茶在臺灣茶的發展史上重要地位。

呂禮臻老師收藏的1930年代原包裝老茶

然而,此時的臺灣茶製作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多以初制茶的形態運往福建加工精製,銷路不甚暢通。直到1865年洋行買辦李春生從福建安溪引進大量茶苗,提供貸款、技術,獎勵農民種植茶葉,臺灣茶品質提升,開始在國際貿易間嶄露頭角。1868年英國人杜德在臺北艋舺創辦茶葉精製廠,三年後臺灣茶在紐約市場上廣受好評,一舉打開國際市場,吸引更多的資本赴臺投資,一時間商號、場庫林立,茶葉不再需要委託福建的茶廠代工精製,臺灣茶步入出口貿易的黃金時期。為了供應更大的市場需求,也有茶行到中國大陸收購茶葉到臺再精製、分裝銷售者。

如果用這種商業模式理解在臺灣的武夷茶,茶行為了強調品質、核心產區等概念,延續清前中期以巖名為茶名的系統,在包裝上強調「名巖」或「正巖」,或也不無可能。

百年老茶

存世的百年老茶到底有多少?這是一個爭議永無止盡的話題,但可以肯定的是「老茶」的商業價值高,如同瓷器、字畫的市場一般,「造假」成為一門非常專業的技術。

《三聯生活周刊》引用的為《三聯生活周刊》之前發表的截圖

曾有人以葡萄酒、紅酒的造假案來影射老茶,市場上的老茶固然有造假者,但以葡萄酒的造假來推論所有的老茶都造假,或者舉湖南大學的圖書館因敵機轟炸館舍全毀的例子來說明戰火無情、無從考證,推斷出當年存世的老茶寥寥無幾、甚至查無資料的老茶都不是真的,其中的邏輯斷裂就讓人不敢恭維了。(此段開頭指的映射老茶造假的人,是《三聯生活周刊》記者劉姝瀅2018年發表的《1930年的「」鎮痛劑「》)

從茶的品質來說,時隔百年的茶還有活性嗎?或許這是個偽命題。

茶的活性可以是推斷茶年份的一項指標,但並非絕對,就像現在的很多茶一樣,高焙火導致茶葉炭化、做青技術太差又以急火攻之,又或者焙火時間過長等因素都可能傷及活性。反觀做青到位、焙火得當的茶,只要保存得當,反而能經得起光陰的考驗成為老茶。呂禮臻認為好的焙火要能夠把水分焙到足幹,做到「入火不傷品種味」,把茶的活性保留下來,而這種茶保存百年尚有活性不無可能。這與魏月德先生認可老茶的標準在製作初期要「做青做透,焙火焙透」不謀而合。(做青與焙火之間的關係,請見《做青VS焙火,烏龍茶的工藝之爭》)

百年老茶能不能喝?好不好喝?實則見仁見智。然而,對於一個在茶界有影響力的人來說,老茶的價值並不僅限於商業,更多的在於「分享」。唯有分享,才能讓更多人有所感受,形成圈子內的認可,換句話說,老茶的價值不僅僅是「老」或者「稀有」,更多的還是在於提升藏家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所帶來的附加價值遠遠超過單純的商業利益。當然,這與老茶人希望用茶印證歷史、教育後學的情懷並不衝突。

言談之中,呂禮臻先生強調這款王聲記發行的正巖奇種老茶,是他應海峽衛視之邀拿出來的,目的在於用實物印證閩、臺兩地的茶行業交流的歷史。這款茶他手上的存量並不多,也不在大陸銷售,相較於銷售營利,他認為「分享」的意義更大。至於測出來的「螢光反應」,呂先生表示網上受測的茶並非由他提供,不知從何而來,也有人認為,此茶雖是原箱原包,但單憑一支類似驗鈔筆的工具來檢驗包裝含有「螢光劑」就指控造假,太過簡單粗暴了。

據了解,這款王聲記老茶的來源是臺北大稻埕的新芳春茶行,新芳春曾經是臺灣最大的茶葉加工廠,其全盛時期在泰國設有轉運站,茶葉銷售區域以東南亞為主,最遠可達歐美地區。而現在這棟經歷臺灣茶業發展的新芳春廠房,成為了臺北市的古蹟,以博物館的形式對外開放。面對這些老茶,我們可以用輕鬆的態度來圍觀,也可以用審視的立場來考究,實事求是地小心求證,避免偏見。我並非要在這個事件裡論斷個中是非,也不對這款王聲記老茶的身世進行判斷,更不是要為誰洗白。唯市面上的「老茶」雜如牛毛,商業利益固然會驅使不良廠家作假,但仍不排除有身世清白的老茶。誠所謂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上了年代的老茶,即使是擁有絕對口感的品鑑家都難有實鎚,更何況是不嚴謹的測試或斷裂邏輯的想當然呢?(文中呂禮臻先生的表述為電話採訪所得)

作者:陳重穆

(北京大學博士,三聯生活愛茶產品經理。深入茶山訪茶、制茶12年,從事茶學教學4年,對時下流行的茶藝、評茶系統有所反思。冀望以茶為本,將「茶」更接近本真的面貌介紹給讀者們。)

註:以上轉自《三聯生活周刊》官方公眾號文中紅色字部分為原文外作者備註,微信圖片並非呂禮臻老師私密信息,在朋友圈和新浪微博均有公開發表。

兩岸三地老茶共同體陸續表態

                                                      

                                               

               

                                

         

臺灣人間衛視評論:臺灣著名茶人呂禮臻曾在人間衛視《國寶檔案》節目中公開介紹一款1930年「王聲記」武夷巖茶,被一份大陸媒體公開報導,經科學儀器檢測竟然出現代化工「螢光劑」成份,其中存在商業欺詐?

是耶?非耶?呂禮臻面對質疑,如何維護自己的名譽?也算是被推到浪頭上的節目製作單位,如何持平的後續報導?誰又能重新定位這款稀世古董國寶茶?真相將持續追蹤報導!

                           

(臺灣人間衛視是由著名佛教高僧星雲大師於1998年創辦,秉持傳播真善美的理念。人間衛視是一家非商業電視臺,資金來源為善心人士捐款及由佛光山寺共同經營,成立宗旨為淨化人心、共創人間淨土。)

願公平正義永在,願世界充滿愛與關懷!

推薦一個優質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呂禮臻老師,我們挺你!
    此測試儀器的所謂螢光劑含量居然以「無-弱-中-強」來區分,但目前國家權威機構還並未出臺相關檢測標準方案,此款儀器的標準又從何而來?其二,《老茶文摘》所謂的測試方式居然是直接在茶葉外包裝上作測試,眾所周知紙品或多或少都會含有螢光劑,僅憑外包裝上檢測出含螢光劑成分的結果,就血口噴人稱呂禮臻老師所賣老茶為「假老茶」,這樣荒謬的結論,作為一個該以嚴謹為職業素質的新聞人,也好意思寫出來?
  • 「假王冠逸」騙情斂財 本尊舉報逾50次!
    ,3年來舉報「假冠逸」超過50次!「令我最氣的是有粉絲因『假王冠逸』被騙了感情,跟他聊了幾個月才發現不是我,很傷心很難過,唉!」今天是王冠逸生日,他目前正為愛奇藝製作的《靈魂擺渡南洋傳說》一劇進行拍攝,並接受《新明日報》訪問時披露有關情況。
  • 人 | 呂禮臻:茶亦如人,越簡單越好
    2018年1月28日,在深圳的「茶家十職」,我初次見到臺灣著名茶人呂禮臻老師。因其老友相聚,呂老師以老茶相待,分別為1950年、1930年、1916年的三款老茶。大家相聊甚歡,兩款老茶過後,李曙韻老師提議,將最老的一款老茶留下,待大家有機會北京相聚時再品。她道一聲:「好的東西,要慢慢來,萬不可一次嘗夠!」
  • 跟呂禮臻一起喝老茶:1916年的老烏龍,喝喝看,不喜歡就別勉強
    呂禮臻再出來,茶則裡多了一泡茶。剛喝過真淳雅號的我們,明白這泡茶定是更加不凡。「不用看,我聞到了,這是號級茶。好老的味道了。」專業度最高的羅老師最快做出判斷。「啊」的一聲,我們不約而同地舉起了手機。「這是1916年的臺灣烏龍。」呂禮臻說,「來,喝喝看,不喜歡就不要勉強。」
  • 南平多個小區遭遇假和尚假尼姑上門化緣?年關將近,謹防詐騙!
    南平延平區市民柳先生:聽到有人敲門,就看到是一個和尚和一個尼姑。不止到我們家,一整樓的住戶都有看到他們在敲門。所幸大家警惕性都比較高,並沒有讓騙子得逞。,即使有部分四處雲遊的僧人,也只會化一頓飯,而不會要錢。
  • 邪教斂財十大案例(圖)
    邪教主都是斂財的高手,斂財的方式也五花八門,本文曝光邪教斂財十大案例,為你揭開邪教神秘光環下的醜惡面目。  法輪功:辦班售書斂財過億  「華藏宗門」教首吳澤衡兜售所謂「開光法器」、「御膳」等大肆斂財。  「觀音法門」兜售用過物品,如衣物瓶罐,宣稱具有加持力,大肆斂財,清海用過舊鞋1雙40萬,1小磁瓶10萬。打著環保、素食的幌子,在全球開辦了多家「愛家連鎖店」,以商養教,瘋狂從事擴大組織、聚斂錢財的非法活動。
  • 出品方:假的!
    「這部影片的成本是2.5億元,最低8萬元起投,元旦就要上映了,現在打定金過來,我給你郵寄合同還來得及,打款走的是對公帳戶,沒有任何風險。」中介金永向記者推薦近期大熱影片《送你一朵小紅花》(以下稱「小紅花」)。公開信息顯示,「小紅花」將於12月31日上映。
  • 出品方:假的
    中介金永向記者推薦近期大熱影片《送你一朵小紅花》(以下稱「小紅花」)。公開信息顯示,「小紅花」將於12月31日上映。但記者查詢發現,公開信息中,「小紅花」的出品方並不包括中介所提到的北京熙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我們肯定是出品方之一,只是因為主控方規定,我們還沒在貓眼上公示,你要是不相信可以來我們北京公司看一下,或者你先交定金,交完後視頻看我們跟主控方的協議。」
  • 王冠逸被盜名騙情斂財
    王冠逸名字慘被盜用向粉絲騙情斂財,他受訪證實,3年來舉報「假冠逸」超過50次!自從《延禧攻略》「海蘭察」一角之後,王冠逸人氣暴升、粉絲急漲,今天(5日)是王冠逸生日,愛奇藝國際站也選擇在今天正式宣布冠逸成為愛奇藝國際站VIP會員大使,雙喜臨門!
  • 我給杭報寫了一首兒歌·杭州日報
    摘一束大紅的玫瑰花,帶一包清香的龍井茶,騎上胖得滾瓜流油的小木馬,上北京獻給毛主席老人家。 兒歌在一位語文老師的指導下寫成,她說要寫出山東快書般的節奏感,要朗朗上口。沒想到兒歌很快被發表在1958年11月26日杭報3版「初陽」專欄中,還配有一幅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的國畫《有趣的音樂》。這張杭報我一直珍藏著,雖已經泛黃,記憶卻還歷歷如新。
  • 沒有記者證,就是「假記者」?
    近日,一個因記者證而起的「假記者」報導事件,惹毛了上市公司格力地產。格力地產7月30日在其官方平臺「格力地產會」發布了一篇聲明怒懟《中國經營報》,直指其兩名記者一個沒有記者證,一個記者證過期,是「沒有記者證的假記者」,「假記者」發布的新聞就是「假新聞」。
  • 今日新聞頭條:強姦多名「女弟子」,瘋狂斂財:這些「活佛」的罪惡和身份,讓你震驚
    TOP1:強姦多名「女弟子」,瘋狂斂財:這些「活佛」的罪惡和身份,讓你震驚TOP4:央視揭假活佛10年騙了2億在城市的一些隱秘角落,經常可見一些不法分子噴印兜售迷藥的「廣告」,而這背後所隱藏的罪惡早已形成了犯罪鏈。TOP6:山西臨汾公安局原副局長涉黑調查:團夥因買兇殺人分贓內訌 被舉報霸佔他人價值億元酒店
  • 鄭州一海歸碩士,街頭花一千元買部「iPhone」 ,用的竟然是安卓系統
    河南商報記者 韓忠林 鄭州市民王碩(化名)在街頭遇到陌生中年男子兜售「iPhone 11 Pro MAX」。正準備購買一臺備用手機的他,以1000元價格買下這部手機。
  • 假醫生、假護士、假手術,黑心醫院4年非法斂財1億:不交錢就不縫合...
    一般人根本無法想像——假醫生、假護士、假手術,「三假」黑醫院卻能保持正常運轉4年,非法斂財1億,這其中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明。遵義歐亞醫院也派人到銀川專門進行「男博模式」培訓,即利用「假圖譜」誘騙被害人複診、增加治療。攝圖網他們的步驟很清晰,誘導著患者一步步進坑。據微信公眾號「半月談」報導,他們誘騙步驟如下:步驟一:虛假廣告誘騙患者就診。
  • 假醫生、假護士、假手術, 黑心醫院4年非法斂財1億:不交錢就不縫合...
    一般人根本無法想像—— 假醫生、假護士、假手術,「三假」黑醫院卻能保持正常運轉4年,非法斂財1億,這其中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遵義歐亞醫院也派人到銀川專門進行「男博模式」培訓,即利用「假圖譜」誘騙被害人複診、增加治療。 他們的步驟很清晰,誘導著患者一步步進坑。據微信公眾號「半月談」報導,他們誘騙步驟如下: 步驟一:虛假廣告誘騙患者就診。
  • 木島佳苗:1年30男友,斂財1億,是如何在獄中還讓記者愛上她?
    並主動給她打錢,使得她在前前後後斂財1億。不僅如此,在監獄中的時候,木島佳苗還結婚了3次。可見其魅力。其中,在獄中,她第三任丈夫還是一名採訪她的記者。木島佳苗是如何在獄中還讓記者愛上她的?在短短的幾年內,木島佳苗便斂財一億日元。然而,更讓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木島佳苗鋃鐺入獄後,她還結了3次婚。其中,她的第三次婚姻,還是和去監獄裡採訪過她的記者。本來記者是抱著對這個人的好奇,所以才會去採訪她的。
  • 央視曝光|假小票、假直播、假定位、假物流!130多萬人受騙!你還在傻傻地海外代購嗎?
    據查,主犯賈和李某在廣東制假,通過幾個在境外的留學生以正品名義銷售,利潤是成本的2到3倍!央視曝光|假小票、假直播、假定位、假物流!130多萬人受騙!你還在傻傻地海外代購嗎?一、假直播直播代購,說是一邊採購一邊直播,其實是有專門的採購團隊,只直播不買貨,回頭再打包假貨兜售給顧客,曝光的就是淘寶上一個雙冠的賣家,用接近正品的價格在兜售假貨。
  • 香港警方重拳出擊治理媒體亂象,「假記者」作威作福的日子到頭了!
    ,從不諳世事的12歲初中生到濫竽充數的「碰瓷專業戶」,假記者數量之多令警方頭痛。今後若記者只持有個別協會證件,或屬於院校學生報證件的「學生記者」和「公民記者」,由於不在特區政府新聞處的認可範圍,《警察通例》將不會認可其傳媒身份。簡單地說就是:阿Sir已經注意到「假記者」們招搖撞騙的事情,今後亂港分子想要僅憑一張記者證和黃背心就能混入媒體隊伍的日子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