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呂禮臻一起喝老茶:1916年的老烏龍,喝喝看,不喜歡就別勉強

2021-02-17 茶語網

「這樣講的話,我就有點不服氣了。」呂禮臻站了起來走進內堂。

「你再講猛一點,他就越泡越貴了。」羅英銀老師跟我們笑。

呂禮臻再出來,茶則裡多了一泡茶。剛喝過真淳雅號的我們,明白這泡茶定是更加不凡。

「不用看,我聞到了,這是號級茶。好老的味道了。」專業度最高的羅老師最快做出判斷。

「啊」的一聲,我們不約而同地舉起了手機。

「這是1916年的臺灣烏龍。」呂禮臻說,「來,喝喝看,不喜歡就不要勉強。」

* * *

臺灣五行圖書的總編輯羅英銀說,如果她要來寫茶士列傳,每個人寫一本,呂禮臻則可以寫兩本。

在來到呂禮臻在鶯歌老街的臻味茶苑之前,我們對於他的認知與印象多停留在上世紀末他在易武定製真淳雅號時,與張毅合影的那一幕。(了解更多關於呂禮臻和真淳雅號,請點擊回顧舊文《英雄輩出的年代①:1996~1999 世紀末的「普洱文藝復興」》)

但對於這位在近代普洱史,尤其是易武茶史,有過這麼不可忽略的一筆的茶人,他做茶的思維,以及他對老茶的看法,其實因兩岸之隔,我們並沒有更多的了解。

這次臺灣之行,通過羅英銀老師的引薦,我們拜訪了呂禮臻先生。

* * *

在幾年前開始喝茶之後,時常聽人說,「喝茶要簡單。」

聽這句樸素的箴言,就像小時候聽人背「白日依山盡」,就會自動接「黃河入海流」一樣,那麼熟練和理所當然,但卻更像是口腔記憶使然,而非大腦記憶。

因為熟練背誦的小時候,從未在大腦中形成過這一幅壯麗的河山景象。簡單說,就是從未體會和理解。

呂禮臻掛在口頭上的也是——「喝茶越簡單越好。」「喝茶能開心就好,不要有很多無形的壓力。」

但沒人能比他對這句話的身體力行更具說服力。因為他就是在一處倉庫一樣的門店裡,嘴上叼根煙,隨手泡了1996真淳雅號和1916年臺灣老烏龍給我們。

這真的太「簡單」了。

鶯歌老街上的臻味茶苑,準確說,更像是臻味茶苑在這裡的一處倉庫。

從80年代開始經營茶行的呂禮臻,早年在香港找到很多號級茶。「然後一筒5萬臺幣,賣不掉。」

但賣不掉茶,也還是要給人試喝。每次茶拿回來,呂禮臻總是整筒拆開,客人來了,「宋聘喝完喝同慶,同慶喝完喝敬昌。」喝到後面,客人說喝不動了,你不要再泡了,「梨山(烏龍)給我來兩斤吧。」

現在說來,這些段子簡直不可思議到好笑,但過去臺灣人曾喝不慣普洱茶也是千真萬確。

羅英銀也講起一段經歷佐證了這個事實——1996年她跟朋友買了些紅印,平均一餅6000塊臺幣,朋友說越放越好喝。「但我當時不覺得,我覺得越喝越難喝,但又不好意思跟他說退。」

後來她想了一個方法,用整筒紅印,跟朋友換了四五隻朱泥壺,「還都是明末清初時代的。」(然而不幸的是這些壺,在3年後的9·21大地震中,統統碎掉。此為後話。)

▲ 羅英銀老師

這些曾經的老茶品飲過往,讓我們現在再看臺灣老茶人在喝茶上對自己的「慷慨」和「隨性」已經不難理解,因為喝今天我們看來的古董茶,曾經就是他們的日常。

沒有今天人們對老茶的那種太多的得失心,他們介入老茶的年代,是平常心和生活化的。

而普洱茶真正在臺灣風行起來,還是要多虧鄧時海的那本《普洱茶》。「那本書在推廣上,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呂禮臻說,「那第一本書的封面是同慶號,但那餅茶其實不是同慶號,是江城號。」

「嗨!那個時候,誰懂啊!」

* * *

「所以,真淳雅號現在的價格是多少錢一片呢?」

呂禮臻搖搖頭,自顧自地泡茶,「不知道。我已經沒有東西賣了,只能給你們喝了。」

雖然這現在成交價大概在2萬多到3萬人民幣一片的真淳雅號,早期就是出自他的手中。

「95、96、97,做了3年,一年做了3噸,一共9噸茶。」

不過今天這批茶在市場上,少說也有90噸了。

1995年,呂禮臻第二次來到易武,他找到時任易武鄉長的張毅老先生,以野放易武大樹茶為原料、以傳統的手工石磨壓制工藝,試製「真淳雅號」。

這個事件,今天陳述起來平淡如水。但沉寂了半個世紀的易武茶的重新興起,直到今天的如日中天,卻是以這批茶的橫空出世為源頭。

也是從這以後,習慣了國營大廠拼配茶的喝茶人重拾了建國前的「號級茶」,用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工藝,製作最好的普洱茶的這樣一種制茶理念。

「號級茶跟後面的印級茶是完全不一樣的,無論原料還是做法。」呂禮臻說。

「號級茶時代是一個開放的市場,往好的去講,就是一個良性競爭,我這個商號的產品,必須要有它的優勢,才能生存嘛,所以品質要求會比較高。那我們進去以後,就想,是不是有可能恢復以前的那種做法?」

「當時只是想,反正我們也喝這麼多老茶,然後壓一點以後也可以自己喝。也不去管那麼多,所以當時也沒有真的往生意的角度去思考。」

之前呂禮臻也有去勐海茶廠參觀過,也去提過定製茶的要求。但那時能定製的量不大,大廠一般嫌訂單小,懶得麻煩,所以都只好作罷。

「當時大廠做的茶,因為量大,所以就以三個等級去壓片餅。這樣的好處是,比較不受氣候的影響,以商品來講,品質會比較穩定,那時候售價也相對比較合理。」

呂禮臻回憶當時的大廠報價,一擔茶才800塊人民幣,大概有168片。「但這樣的背景下,去要求怎麼改變,其實也是蠻難的。所以我就想自己做試試看。」

而因為早期很多號級茶都是易武出來,呂禮臻才想去易武看一看。

而一進易武,「當時的原料條件,沒話說!沒有人進去收茶,也沒有人進去買賣,所以基本你怎麼要求,他們就會怎麼配合。」

呂禮臻一開始就認定易武這個地方的茶,除了因為號級茶的歷史以外,再有就是環境。在他看來,判斷茶的好壞,主要看品種、環境、氣候,然後才是技術。

「易武它有很多茶樹是跟雜樹長在一起的,還有就是地理條件,它常常會起霧,被曝曬的時間不會那麼長。」

「什麼樣的生態,什麼樣的條件,就會有什麼樣的特點,這是屬於大自然給你的條件,你技術沒有辦法去改變它。」

▲ 臺灣倉的真淳雅號,湯感稠化厚實,木香帶甜,茶湯油稠,苦澀完全消退。和大廠八九十年代七子級的經典產品完全是兩個風格。

「我常說鼓勵人喝健康的茶,還要讓人健康地喝茶。就是說,第一個,安全是很重要的。」而為什麼當年會選擇這些老茶,「一棵樹,它活了幾百年,表示這個生態是安全的、健康的,它們活得好好的,以前人哪有可能去施肥、去用料,不可能的,所以,生態ok的茶樹,安全也絕對沒問題。」

 「我們當時的一個最大的訴求就是這樣。因為計劃經濟以後,就有了很多當時的說法叫新式茶園,那個時候就是要求量,當你大面積去開拓的話,就要施肥,就要人為去克制它。但那些跟很多雜樹長在一起的喬木不一樣,就算蟲害來了,它會有天敵去克制它。當然,它的量也不會無限地擴大。」

* * *

從開始喝老茶,到開始做山頭茶,不得不承認,在整個普洱茶的認知與品味上,臺灣確實影響了大陸普洱茶界太多。

不過近年來,隨著大陸的茶產業在發展,話語權也在改變。而質疑臺灣的聲音也開始此起彼伏。偏激的聲音也時常會聽到——「大陸不乾淨的普洱茶都是臺灣過來的。」「大陸的騙子都是臺灣教的。」

當我們把這個尖銳的問題拋向呂禮臻,他沒有生氣,只是站起來:「這樣講,我有點不服氣了。」

於是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 濃鬱的參香,並夾雜藥香與木質化的陳香,茶湯黑紅,入口甜柔,參香盈口。這確實是一泡讓人難忘的老茶。

幾杯百年老茶下肚,呂禮臻說:「其實啦,多交流,就是對的。買茶,我常說,你不懂茶,你就少量地買。喝茶的人,他還想去掙錢,所以就很容易被誤導。」

「茶葉,我們還是要用比較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它,用比較感性的角度去品嘗它。我常說買茶要理性,但現在人買茶都不理性,太感性了。說個故事,他就把錢掏出來了。」

「喝茶是一件開心的事。但現在很多人喝茶,你感受不到那種開心了。」

「談茶的時候,就不要管價錢。管價錢就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

▲ 「喝茶,就是去欣賞它的優點,包容一些小缺點,這樣喝茶就喝得很開心。不用去追求完美,所謂完美,往往是不真實的,再好的茶,往往都有一些小缺點,所以現在都把茶說得很完美,其實不需要。我們自己都缺點一堆,怎麼可能要求茶完美。但重點就是,缺點不要壓過優點。」

2000年後,進入易武的人越來越多。而做完真淳雅號的呂禮臻,停了一段時間,2004年、2005年又開始繼續做,而這個時候,易武已經慢慢一個寨子一個寨子分得越來越清楚了。

「技術上、工藝上,也有了很大的成熟,有了很多不同的經驗和意見提供給我們。」

2005年開始,臻味號也開始有固定的產品,每一年都有延續。但當問及會不會把新茶放老了再做銷售,呂禮臻表示不會刻意這麼做。「反正我們註定掙不了大錢,所以不要往這邊去想。」他表情淺淡。

江湖依舊熱鬧,而他已無心戀戰。這是我們這次見到呂禮臻,對他最大的印象和感受。

最後,我們向他討要一泡真淳雅號拿給茶語茶評組,他想都沒想就立刻應允了。「你找我買沒有了,你喝,還有啦。」然後撬了兩泡給我們。

當然,這一次,我們的拜訪,也懷揣著一個邀請呂禮臻分享一些收藏品給茶語茶友的企圖心。

而還沒待我們婉轉表達完這個意思,呂禮臻就洞悉了我們的意圖。

「我跟你講,這些茶要賣的話早就賣掉了,我捨不得賣。我要賣,你們根本就喝不到。所以你們,就不要為難我了。下次來,說不定還能喝到一點。」

也許是為了安慰我們,他扔出一本書,「喏,你們下次來,我請你們喝這個。」

上面是《生活》雜誌,採訪他的一張配圖——「光緒年間武夷巖茶」。

被拒絕了。但卻心服口服。

再沒有其他念想,只期待下次再次拜訪呂禮臻先生。

撰文:Via

攝影:夏小茜

感謝羅英銀老師

往期好文推薦


· 一個人的鬥茶賽,是孤獨的

· 一杯六堡茶,半部茶葉外貿史

· 102年來,茶葉包裝醜得更徹底了嗎?

· 不同的民族,在易武卻有共同的信仰—茶!

· 一篇漫畫,30秒讀懂六大茶類究竟有何不同!

· 24小時的梧州:始於一杯豆漿,終於一杯六堡

· 這個人對白茶曬場的要求比風水大師還嚴酷

· 200~2000元/日,國內哪裡的茶藝師收入最高?

· 說到老班章,你永遠繞不過陳昇河這座五指山!

· 五行俱全的隱世龍泉:鑄絕代好劍,燒蓋世青瓷

· 你喝了一輩子茶,但這十本茶書你90%都看不懂

· 餅、磚、沱,不同緊壓茶用哪種工具撬茶最省力?


相關焦點

  • 人 | 呂禮臻:茶亦如人,越簡單越好
    2018年1月28日,在深圳的「茶家十職」,我初次見到臺灣著名茶人呂禮臻老師。因其老友相聚,呂老師以老茶相待,分別為1950年、1930年、1916年的三款老茶。大家相聊甚歡,兩款老茶過後,李曙韻老師提議,將最老的一款老茶留下,待大家有機會北京相聚時再品。她道一聲:「好的東西,要慢慢來,萬不可一次嘗夠!」
  • 老房地基裡挖出來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綠茶,你敢喝嗎?
    留言的內容是這樣的:只能說,你對茶的欣賞角度還是太窄了,但當你喝過三十年存放很好的綠茶,或在山西老宅挖出來,用臘密封的一百三十年老茶,再說什麼叫"最佳"賞味期吧。至於巖茶我就不說了,我手上幾十箱十,二十年前做來就是為了放的,你有這些樣本再說話吧!
  • 一位app產品經理,請假專程去臺灣苗慄喝一泡老茶
    我的父親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很喜歡喝早茶。小時候,幾乎每個周末,他都要帶我和母親去熙熙攘攘的茶樓,吃點心、喝茶,直到過了中午才離開。作為小孩子,我挺不情願待在一個小桌旁聽大人聊天,自然也嘗不出茶的奧秘。那段經歷,促成了這些年來我對茶的印象:有點香;喝茶跟喝水一樣,只是個簡單的動作;吃東西時嘴幹的話,茶可以解解渴。
  • 杭報記者陸文華公開呼籲:呂禮臻先生絕不會弄一款假老茶來兜售斂財!
    其二,關於王聲記正巖奇種的斷代問題,我雖然喝過,但是沒有做過研究,無法判斷其茶葉年份。此茶雖然在2018年11月7日電視紀錄片《國寶檔案》呂禮臻先生明確介紹此茶是原箱原包,不過,僅就這款老巖茶的外包裝紙就進行斷代,個人認為並不妥當,也不科學。
  • 今年夏天不喝奶茶,要喝就喝李佳琦推薦的這款CHALI蜜桃烏龍茶
    今年的夏天不太熱,不知道你那裡熱不熱,反正我這裡不是很熱,不管熱不熱,茶,還是要喝的,你喜歡喝什麼茶呢?綠茶、花茶、黑茶,還是奶茶?奶茶還是少喝為好,畢竟誰都知道裡面加了什麼!不如嘗試一下李佳琦推薦的這款茶吧!CHALI茶裡蜜桃烏龍茶,看包裝都是高大上,鐵罐密封,防止茶葉受潮變味。
  • 《三聯生活周刊》反思:那杯惹一身騷的「百年老巖茶」
    事件回顧:2018年10月2日,國內知名媒體《三聯生活周刊》發表《1930 年的「鎮痛劑」》一文,質疑臺灣茶界泰鬥呂禮臻老茶年代真偽問題
  • 三年陳的白牡丹喝起來有綠茶味,正常嗎?老茶客指出了一條明路
    稍微一想,就覺得非常不對勁。 難道茶友在2017的白牡丹裡,喝到清新的茶香,嬌媚的花香,鮮活的茶味? 這般味覺組合體驗,著實神奇啊。 乃至看了茶友發來的幹茶照片,才找出了些許頭緒。
  • 綠茶能喝嗎?
    很多人平時不按時吃飯,不吃早餐,飲食非常不規律,所以常常感到腸胃不適。錢肯定要賺的,但身體是自己的,要愛護起來,不要吃後悔藥。很多人喜歡到處詢問,腸胃不好的人應該喝什麼茶,或者說什麼茶對腸胃刺激較小?茶葉中含有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能刺激腸胃,有的人對茶多酚咖啡鹼敏感,喝一點茶水就會感到不舒服,有的人甚至還會茶醉。因此,腸胃不好的人不宜喝濃茶,濃茶中茶多酚咖啡鹼含量較多,自然更容易刺激腸胃。而且我們也不宜飲過量的茶湯,超過負荷量。我們也不宜馬上喝新茶,因為新茶多少帶點火氣,對腸胃較刺激。
  • 有限資源就是喝一片少一片
    有限資源就是喝一片少一片喝了就不可能會多出一片,喝了一片就肯定售價又漲一點,印象中的老茶和好茶就是在這樣的態度下,創造越陳越香的數據出來的。一直說、不停地說‚效益就出來了記得1991年師傅賣普洱茶有夠辛苦的,為了教育茶行推廣普洱茶,老紅印就不知道拆了幾十片,免費請大家喝,還可以帶回家品,3年下來感覺一點效果也沒有,因為當時紅印一片成本雖然只有4000元左右
  • 那些適合煮著喝的茶-小喜年
    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天越冷茶就涼得越快,要是能煮著茶喝的話簡直太舒服了。  老白茶  不是所有白茶都適合煮,如白毫銀針、福鼎雪芽等芽茶不適合煮,因為茶葉如果煮的話,容易苦澀,失去了清甜醇爽的口感。像壽眉這樣的茶葉茶餅適合煮,特別是存放時間較長的老白茶,先泡幾泡再煮,茶味醇和,伴有棗香,喝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 福鼎白茶,哪一種等級,適合煮著喝?
    ,越老越好,不過也不用刻意追究更老的年份,5年、7年都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這也說明了老茶比較少的原因了,至於大家平時看到的各個電商平臺幾十元上百元就可以買到的7年、8年老白茶,銷量還大的嚇人,看看就好了,基本都是做舊茶,比較有職業操守的會告訴你,我是做舊的,口感你喜歡你就買。如果是薅羊毛的商家,希望大家也是做到心中有數即可。
  • 紫藤廬訪周渝:與傳說擁有最多老茶的人暢聊整晚,卻不談老茶
    他就笑了,後來就幫我做,但做出來後,反而很多人都喜歡這一圈。」90年代,周渝跟林谷芳玩「茶與樂的對話」;2008年開始,又嘗試再現北宋末茶的風尚;這幾年,他又醉心於「但求神遇,不以心為」的在場書法,寫茶訪友。
  • 喝了20年茶,好喝的烏龍茶到底選哪個?聽聽福建人怎麼說
    喝了20年茶,好喝的烏龍茶到底選哪個?聽聽福建人怎麼說福建人愛喝茶,閩南一帶的喜歡喝鐵觀音,而福建福州這邊的喜歡喝武夷巖茶。早些年茉莉花茶鼎盛時期自然大家喜歡的是淡淡的茉莉香味,但是隨著喝茶的人茶齡越長,也就更喜歡烏龍茶系列的,而且烏龍茶更適合養生。烏龍茶品種很多,在閩南有鐵觀音,水仙,奇蘭,這些口味都比較清淡,而閩北就有著名的武夷巖茶,大紅袍,肉桂等等。而臺灣的是凍頂烏龍和烏龍。烏龍茶是半發酵的茶,所以很適合我們飲用,夏天喝烏龍茶可以清熱解暑利尿,消除疲勞,所以家裡人幾乎個個都喜歡喝烏龍茶。
  • 奶茶 | 我最近喜歡喝什麼
    清心福全目前只嘗試了這兩款,但是都深得我心🙋🏻接下來也會多去日月光逛逛,喝喝看別的系列,比如「優多系列」以及新生力軍「蘋果醋飲品」系列(我瞎說的,別信)02後來的日子裡,日月光田子坊對面也開了一家店,於是便挑了個周末拉著媽媽一起去喝了。🌟 ‹ 黃金桂奶茶 ›:少冰 ¥17這款黃金桂奶茶算是夏季的季節限定飲品(所以現在已經下架了)。記得每次去店裡店員都會熱情地給試喝,一般試喝的飲品好喝我便會直接買一杯繼續喝。看官方介紹,黃金桂也屬於烏龍茶,但因湯色金黃,有奇香似桂花而得名。
  • 呂禮臻老師,我們挺你!
    其二,《老茶文摘》所謂的測試方式居然是直接在茶葉外包裝上作測試,眾所周知紙品或多或少都會含有螢光劑,僅憑外包裝上檢測出含螢光劑成分的結果,就血口噴人稱呂禮臻老師所賣老茶為「假老茶」,這樣荒謬的結論,作為一個該以嚴謹為職業素質的新聞人,也好意思寫出來?
  • 這個「石頭」居然可以喝?有年份的普洱化石茶,喝起來很清醇
    這個「石頭」居然可以喝?有年份的普洱化石茶,喝起來很清醇所謂的碎銀子,屬於普洱茶熟茶,但是因為碎銀子普洱茶的發酵比普通熟普洱更為充分透徹,因此將這些結塊的普洱茶單獨拿出來存放,隨著存放時間的推移,就形成了質地更加密實的茶塊。而碎銀子普洱茶又比常見的老茶頭偏黑,這是因為碎銀子普洱茶的發酵周期比較長。
  • 烏龍茶一直喝一直爽的秘密
    南方人茶不離口、壺不離手。跟長江三角洲和北方不一樣,他們以喝烏龍茶為主,也喝一些老普洱,這些比較消食,力量更強大的茶品。普通一點的鐵觀音,我們用大壺茶的形式衝泡,跟我們的美食又非常的搭調。市場需求膨脹,鐵觀音品質得不到保證鐵觀音有清揚的花香,讓它迅速地走遍了大江南北。喝綠茶的江南人也愛上了,因為江南人的飲食也開始豐盛起來,喝花茶的北方人也愛上了,因為鐵觀音的花香讓喜歡吃肉的北方人有親切感,又可以消食。
  • 小喜年|盤點那些適合煮著喝的茶,天冷煮茶真的太舒服了
    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天越冷茶就涼得越快,要是能煮著茶喝的話簡直太舒服了。但其實煮茶也是有講究的,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煮,那麼哪些茶適合煮著喝呢?老白茶不是所有白茶都適合煮,如白毫銀針、福鼎雪芽等芽茶不適合煮,因為茶葉如果煮的話,容易苦澀,失去了清甜醇爽的口感。像壽眉這樣的葉茶茶餅適合煮,特別是存放時間較長的老白茶,先泡幾泡再煮,茶味醇和,伴有棗香,喝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 喝綠茶、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時,洗茶能洗去什麼?別浪費了
    泡茶時,不論面前是哪一種茶,金駿眉,老叢水仙,九曲紅梅, 白毫銀針, 西湖龍井……總之是,逢茶必洗。仿佛每泡茶,必須來這麼一場熱水沐浴洗禮,方能顯出真滋味。衝出頭道茶後,順手「譁」的一下,將茶湯倒進茶盂或澆在溼泡茶盤,茶寵上。
  • 親測李佳琦推薦ChaLi蜜桃烏龍茶,水果與茶完美結合,一喝難忘
    親測李佳琦推薦ChaLi蜜桃烏龍茶,水果與茶完美結合,一喝難忘。李佳琪直播間推薦款ChaLi茶裡蜜桃烏龍茶,2小時瘋狂賣出6W+件,可見其受歡迎程度了。對於不愛喝水,喝奶茶喝飲料又怕胖的小仙女們來說,這款茶的確是獨一無二的選擇,喝上後,你會發現你真的會很容易沉醉在這個果香味中,水果與茶完美結合,一喝難忘,深深的喜歡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