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小眠
圖=Roc
都說朋友家App裡匯聚著一群莫名其妙的人,做著莫名其妙的事情:
有轉行開擼串店的T臺模特,有迷戀髮簪製作的攝影師,
有人花幾年的時間翻新改造一個小房子,
甚至,還有人請假專門去臺灣,只為喝上一泡老茶。
我的父親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很喜歡喝早茶。小時候,幾乎每個周末,他都要帶我和母親去熙熙攘攘的茶樓,吃點心、喝茶,直到過了中午才離開。
作為小孩子,我挺不情願待在一個小桌旁聽大人聊天,自然也嘗不出茶的奧秘。那段經歷,促成了這些年來我對茶的印象:有點香;喝茶跟喝水一樣,只是個簡單的動作;吃東西時嘴幹的話,茶可以解解渴。
然而最近,我們去拜訪了朋友家App裡的一位房東,他叫大溪。可以說,大溪改變了一直以來我對茶的認知。
本期房主:大溪,app產品經理
大溪,app產品經理,一米九的身板,最愛穿休閒衛衣,光滑無痕的臉龐,笑起來就像青春電影裡的小男生。他不僅是一名素食主義者,而且是茶道愛好者,工作之餘活得像神仙。
大溪上陣子向公司請假,專程去了一趟臺灣。
問他,去玩嗎?
他說,自己要去當地一個叫苗慄的小縣找老茶,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為了茶而跑去臺灣。
攝於臺灣合歡山
喝口茶,至於這樣跋山涉水嗎?
他回廣州後,我們立馬去這位「怪」人的家拜訪,
一嘗他從臺灣帶來的老茶。
走進大溪的家,只見客廳已經被布置成一間茶室,
架子上陳列著各種各樣的茶餅、茶具,
我們注意到客廳裡並沒有電視機,
他說,「我們家一年前撤走了電視、沙發,
想營造靜心品茶的環境,不想要太多幹擾。」
大溪說,自己以前也曾把喝茶當做跟喝水差不多的一個動作,
更不會在意器具、茶葉等方面,
直到他去了臺灣,
喝茶這件事情,才變得有儀式感。
大溪在苗慄
幾年前,
他跟著朋友去苗慄,第一次喝到了老茶,
那泡西藏紅老鷹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喝老茶是一種什麼感覺?大溪說,當他把茶汁的溫潤的香氣吸進鼻腔後,輕盈、安定的茶香充盈著每個肺泡,心臟突然就得到一種安全感,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仿佛可以感知到植物在呼吸,萬物在生長的情景,就像,就像電視紀錄片播放的慢鏡頭,很細膩、柔和。」
大溪把泡好的茶汁先倒進細長的聞香杯,將聞香杯中的茶汁轉移到茶杯。
將聞香杯靠近鼻孔,體驗茶的香氣。
從那以後,喝茶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尤其偏愛老茶。泡一杯老茶,光是聞香就會引導他進入發呆、放空的狀態;老茶的口感柔和、綿長,要3-5分鐘才能體會完它對身體狀態帶來的變化。「喝到一口好的老茶,會很愉悅,甚至會笑出來,感覺身體內每個細胞都充滿活力。」
對於一些人而言,喝茶也許是枯燥無味的,也許是清閒時才能享受的「奢侈」。但對於大溪而言,喝茶卻等同於「休息」。品茶的時候,身心需要極度的寧靜、放鬆,才能辨識、欣賞到茶的帶來的感官體驗,「這种放松的狀態可以延續到我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去,也令我更加集中注意力。」
也許我們聽說過茶的一泡、二泡、三泡,色澤、香氣、口感都不同。其實,不同的人對此也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在大溪看來,第一泡,很清醇,就像少年,「就像以前的自己,心態很活躍,想實現的東西有很多,蘊藏著很多卻未能綻放」;第二泡,茶葉開始舒展開來,味道含苞待放;第三泡,像意氣風發的壯年,是真味。
以前,他的性格比較封閉,只會一個人在家喝茶。後來一次,請了朋友來家裡品茶,十分驚喜地發現,大家即使喝同一泡茶也會得到不一樣的體味。這種交流,就像煙花升空綻放,火花四濺,愉悅之感竟然可以變得更明亮,更豐富,更廣闊。
大溪把客廳布置成茶室,
只留下木製桌椅、陳列茶具茶葉和綠植的柜子,
通透、寬敞,
低密度的家具讓新鮮空氣充分流動,
讓人享受貼近自然的感覺。
大溪有時候會去廣州郊區尋找山泉水,上圖中的是儲存山泉水的水缸。
家裡收藏著各種茶葉,
或高山烏龍,或桂花鐵觀音,或陳年普洱等,
無論眾人奉茶還是一人獨飲,
都別具韻味。
你可以像小眠他們那樣,
在這裡度過一個愜意的午日,
看著茶湯的流動,聞著茶香的氤氳,
意識精神清醒,心緒卻沉醉放鬆。
陽臺外是無際琶洲景色
讀到這裡,
相信你也很想到大溪家品嘗一泡老茶
他的家已經在朋友家App裡分享
在搜索頁面輸入「大溪」就可找到
坐標: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
參考價格:200元/晚
這個APP還有很多毛病
我希望邀請那1%
真正熱愛我們的人
加入成為首批測試用戶
▵我們首批入駐的部分房子主人
1.APP叫「朋友家」,可在各大主流應用商店搜索下載,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也可以去到下載頁面。
2. 安卓請選擇普通下載,不要點擊「應用寶高速下載」,因為那會誘導你先下載應用寶。
3.有任何問題,可以加主編個人微信:pyjkefu ,驗證消息寫「APP」。
©版權資訊
本文由朋友家原創編撰
如需轉載請聯繫主編(微信:pyjkefu)
朋友家App已上架各大應用商店,可以搜索下載
也可點 閱讀原文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