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流感的高發期。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麼區別?中醫藥如何防治流感?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麼?泰州市中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陳順中一一向大家介紹。
重症患者病情發展迅速
感冒俗稱「傷風」,西醫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四季均可發生,尤以春冬兩季為多。臨床表現以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特徵。感冒如果在一個時期廣泛流行,症狀相似者,稱為流行性感冒,或者「時行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該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為甲、乙、丙三型,甲型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生大範圍流行。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嬰幼兒、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礎疾病的患者容易並發肺炎等嚴重併發症而導致死亡。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或冠狀病毒引起。流感常發生於11月-3月或夏季,具有強傳染性。根據流感的潛伏期及現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調查結果,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患者一般表現為流感樣症狀,如發熱、咳嗽、少痰,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重症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多在5-7天出現重症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呼吸困難,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礙,部分患者可出現縱隔氣腫、胸腔積液等。
中醫藥防治優勢多
流感屬於中醫「瘟疫」的範疇,中醫藥治療病毒性感染疾病獨具優勢,不僅療效確切、耐藥性低、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少,還有抑菌、抗病毒、解熱鎮痛、免疫調節等標本兼治的綜合功效。臨床上應用多種中藥治療流感及季節性感冒,可改善流感所致的發熱、咳嗽、咽喉疼痛等。
中藥具有整體調節多靶點治療的特點,不僅能退熱消炎抗病毒,而且具有提高人體免疫機能的作用,比較單一抗病毒藥物治療流感,中藥退熱消炎,減輕上呼吸道症狀更具優勢,所以說中醫藥防治甲型流感類傳染病大有可為。
市民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治流感?陳順中介紹,首先要加強體育鍛鍊,注意均衡飲食,多攝入一些富含維生素C等增強免疫力的食物。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強抵抗力。其次,儘可能減少與禽類不必要的接觸,尤其是與病、死禽的接觸,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第三,儘量在正規的銷售場所購買經過檢疫的禽類產品。吃禽肉要煮熟、煮透,吃雞蛋時蛋殼應用流水清洗,應烹調加熱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雞蛋。第四,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室內空氣流通,每天1~2次開窗換氣半小時。第五,不要輕視重感冒,若出現發熱、頭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適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上口罩,儘快到醫院就診,並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和用藥。通訊員 秦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