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的手風琴(10):永恆和一日

2021-02-21 手風琴小鋪

電影裡的手風琴:《永恆和一日》

電影裡的手風琴系列,是筆者在看電影時被一些音畫結合的瞬間所感動,想要做出個記錄,希望以後這個系列可以做的長久,也希望朋友們可以分享一些自己對電影的片段感動的片段。

祝大家新年快樂,新的一年裡事事順心。

永恆和一日中的兩位主角——亞歷山大和阿爾巴尼亞的小男孩

電影劇情:希臘詩人亞歷山大的身體得了絕症,他已經處於自己的生命末期,在明日將要前往醫院接受生命最後的治療,直至死去。電影開始於亞歷山大正在做夢,他在小時候曾與兩個小夥伴一同潛水去海邊想看沉睡在海底的古都。他與照顧了他三年的護工歐拉尼亞告別,決定去女兒家想要託付給自己的女兒自己的老狗。路上遇到了遭受驅逐的阿爾巴尼亞小男孩,並讓他上車免受警察的抓捕。到了女兒家,亞歷山大拿給女兒她媽媽生前寫的信,在女兒緩緩地讀信聲中記憶回到了女兒剛滿月的那天,妻子迷戀著亞歷山大,也正因為如此,亞歷山大沉迷於寫詩讓妻子倍感寂寞。從回憶中醒來的亞歷山大,女婿告訴他,要把亞歷山大和妻子安娜在海邊的老房子賣了,女兒哭著請求亞歷山大理解,而亞歷山大卻和女兒談著一起旅行時的回憶。

離開了女兒家的亞歷山大遇到了被人販子抓捕的小男孩,亞歷山大跟隨著到了買賣孩子的窩點,用錢買下了小男孩。他想讓小男孩回家,送小男孩到了邊境,但看到了用電網軍事防禦阿爾巴尼亞難民的一幕;小男孩是跟著一位叫賽林的大男孩,沿著前人設置的記號,一路扔石頭探著地雷一路到達希臘的,亞歷山大不想再送孩子回那樣的地方,便帶著小男孩離開了。路上他們談起了亞歷山大最崇敬的詩人索洛莫斯,一位生長在義大利不會說希臘語的希臘詩人,他在戰爭年代回到了希臘,向人們買著詞彙,用詩詞歌頌革命,哀悼逝者。

亞歷山大回到城鎮找歐拉尼亞,想將老狗託付給她,歐拉尼亞的孩子正在舉辦婚禮,歡喜的氣氛讓亞歷山大感到悲傷,小男孩送了亞歷山大一個詞彙讓他開心:「放逐者」,這個詞也讓亞歷山大陷入了回憶,在回憶中他與家人出海遊玩,媽媽遺憾的說著亞歷山大在父親逝世之時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安娜也在訴說著很難得他在身邊;可遊玩到一半,亞歷山大自顧自的跑上山頂,讓安娜生氣的罵著他叛徒。他走出回憶後開始尋找著小男孩,小男孩哭著告訴他,賽林出車禍死了,孩子們用賽林的遺物給賽林舉辦了一個簡單的葬禮,火光搖曳中一群小男孩念著悼詞,賽林是他們的領頭人,他走後又有誰帶領他們面對這無盡的海洋。

亞歷山大落寞的走到了養老院,與自己的母親告別,已經痴呆的母親仍舊保留著叫亞歷山大回家吃飯的習慣。這一聲聲呼喚讓亞歷山大陷入回憶,那一天下起了大雨,大家都去了山洞躲雨,安娜卻還在海邊等待亞歷山大,兩人在雨中擁吻,那一天的記憶讓亞歷山大抱憾終生,對著睡著的母親問著,為何世事總是不盡如人意。從養老院出來,亞歷山大再遇小男孩,這一次他卸下了所有防備,請求小男孩留下來陪他。

亞歷山大帶著小男孩上了一輛公交車,在車上欣賞著風景,車上的乘客盡數下車後,上來了一個扛著國旗的青年,又上來了一對正在爭吵的情侶,邊爭吵著邊下了車,並扔下了一束花,女孩丟掉的花被車上的中年男子撿起帶走,一支樂隊上了車旁若無人的演奏起來,這一連串的人似乎介紹著人的一生,激奮、愛情、淡定、追求美於藝術。最後上車的是詩人索洛莫斯,索洛莫斯讀著詩句送給了亞歷山大,下車前淡淡一笑,亞歷山大追問他:「明天將持續多久?」卻沒有得到回答。公交車兜兜轉轉回到原地,小男孩也到了上船離港的時間,他們相互道了別。亞歷山大回到了老房子,好似穿越了時空,看到了在海邊遊玩的親朋好友,他抱住安娜問了問,明天能持續多久呢?安娜回答他,明天比永遠多上一天。

第一個片段是歐拉尼亞的孩子結婚時的場景,傳統而優美的婚禮儀式。男方女方各有一個樂器手,為他們伴奏著,新郎新娘跳著舞。這一段長鏡頭中,誰都能感受到突然進入的亞歷山大是多麼的突兀與不被接納,他進場時的驟停,他離場後的繼續。似乎都在告訴亞歷山大,他不屬於這裡。也才會因此讓小男孩讀出了他的悲傷。



第二個片段是亞歷山大在請求小男孩留下後,兩人一起坐上公交車欣賞著城市的美麗,其餘乘客下車後,上來的扛著國旗的男人,似乎代表著政治,吵架的情侶代表著愛情,兩人吵架的原因似乎是生活想法的衝突,後上來旁若無人演奏的樂手代表著對音樂的追求,最後上來的詩人索洛莫斯,是亞歷山大畢生的遺憾與追求。這段時隱時現的配樂,尤其與樂手上車時的三重奏形成明顯對比,兩個流亡者、被放逐者卻不知自己明天究竟會在何處,但共同珍惜擁有這段超時空的公交時光。



第三個片段是亞歷山大回到了海邊的老房子,他回到了那一天,他生命中最充滿遺憾的一天,母親搖著嬰兒車,安娜與朋友在海邊舞著、唱著,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而亞歷山大也最終也寫出了他一直想要續寫的詩句。謝幕前,耳邊還可以聽見母親遙遠的呼喚。



電影到此結束了,亞歷山大是習慣流浪的詩人,是不願歸巢的鴻鵠,但在生命的最後一天,他無比的渴望回憶中的美麗。妻子的一沓信勾起了他對記憶的無比貪戀,他與小男孩的相遇,似乎是為他彌補遺憾,一個是即將結束生命的老人,一個是還有大把時光,卻前途未卜的偷渡難民,卻用一天相處將記憶化作了永恆,即便不知他們的明天是如何。

亞歷山大在養老院面對自己的媽媽時,有一對獨白,道出了他心中的不安迷茫寂寞:為何我一生都在漂泊?為何當我難得有機會,有幸使用我的母語時,我才有家的感覺?當我仍能從寂靜中,尋回失落或遺忘的話語,我的腳步才會再次回歸家中?但安娜卻一直想告訴他,永遠多一天才是明天,那什麼是永遠,就在此時此刻,生來註定是走向死亡的,但當下才是浩瀚無際的存在。就像陌生人會用音樂給亞歷山大做出回應,就像陌生人會給索洛莫斯賣詞彙,就像小男孩會因為擦車窗遇見他。哪怕是早逝的賽林,對於孩子們也是偉大的存在:「哦!賽林,海洋如此遼闊,你將前往何方?我們又將前往何方?如今我們面對無盡的海洋,但願能聽你暢談那些港口,馬賽、那不勒斯和那遼闊的世界。說說遼闊的世界吧」。

死亡是新生,當下是永恆。這世界或許不盡人意,但它仍舊美好。

電影的導演與配樂,是之前多次介紹過的: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和愛蓮娜·卡蘭德羅,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看之前的《哭泣的草原》與《流浪藝人》



相關焦點

  • 一日和永恆
    《永恆和一日》,一部希臘電影,即使沒有字幕,你也能感受到影像中塵世煙火的味道影片中的人都是沉默的,一個老人,一個邂逅的男孩,老人的家人和位於海邊的老房子及與房子有關的回憶。這部電影很像古希臘的雕塑,沉默中有細語,沉思中見靈魂。
  • 電影《永恆和一日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永恆和一日的劇情簡介······   患有癌症晚期的詩人亞歷山大(Bruno Ganz)在進醫院等待死亡的前一天,想將一直陪伴其左右的狗交託自己的親生女兒
  • 線上電影拉片分享:安哲羅普洛斯《永恆和一日》
    在收穫了多個影評人獎之後,憑藉《塞瑟島之旅》(Taxidi sta Kythira,1984)獲坎城電影節最佳編劇獎,《霧中風景》(Topio stin omichli,1988)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尤利西斯的凝視》(To Vlemma tou Odyssea,1995)獲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在1998年終於以《永恆與一日》(Mia aioniotita kai mia mera)獲金棕櫚大獎
  • 《永恆和一日》,解讀安哲羅普洛斯對永恆的理解以及生命的價值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是希臘國寶級導演,他與蘇聯導演塔可夫斯基屬於同時代人,由於特殊的環境因素影響,其導演之路起步較晚,在35歲才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重建》,不過與塔可夫斯基極為相似的是,他從小便充滿了對詩歌的熱愛和哲理思考的追問,並將詩歌、影像與自己的人生閱歷充分結合,與塔可夫斯基一同探索著人類的內心世界和電影的詩意表達。
  • 行影院|詩意電影放映會第二期——安哲羅普洛斯《永恆與一日》
    8月7日,周五晚上19:30-22:30 將我們將放映電影大師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永恆和一日》,屆時還會邀請到北大歷史系學者範美忠和視覺藝術家周怡君,作為本次分享會的觀影嘉賓,與大家一起討論!《永恆和一日》也稱《永恆的一天》,於1998年在法國首映,影片講述了癌症晚期的詩人亞歷山大臨死前的一天,在回憶和妻子安娜的生活、探望母親的經歷以及與古詩人對話的過程中,獨自面對生命中的最後時光,也在不斷思索「明天會持續多久」中走向了人生的彼岸。
  • 《永恆和一日》: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對明天的揣測就如同對今天的揮霍一樣,當我們不再懼怕明天到來,同樣的也就不會讓自己繼續活在記憶裡了。1998年的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頒給了影片《永恆和一日》。這是一部探討活著的意義的電影,與諸多歐洲文藝片一樣,本片的節奏緩慢,內容枯燥,對於生活有著諸多思考的人自然會與導演有共鳴或交集,否則,當你打開這部影片的時候,時間會突然被拉長。
  • 聽電影 | 時間是個病人—《永恆和一日》電影音樂(上)
    《永恆和一日》是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執導的劇情片,由布魯諾·甘茨、伊莎貝拉·雷納德、法布瑞齊奧·班提佛格裡歐等主演。
  • 電影 · 永恆與一日,不過是關於長短的又一丈量方式
    願永恆從明天開始。 最初看到這部電影名字,讓我想到的是科幻片。然而,這卻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文藝巨作。在情節緊張的科幻大片與手法獨特的喜劇電影搶佔影迷們眼球的今天,一部文藝片能夠以獨特的視角,簡單的故事打動人心,不得不說,這也是這部希臘電影《永恆和一日》的成功之處。
  • 06·12(第176期)大隱小眾電影觀影會·招募:永恆和一日
    雷納德 / 法布裡齊奧·本蒂沃利奧 / Achileas Skevis / Despina Bebedelli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義大利 / 希臘 / 德國語言: 希臘語 / 英語上映日期: 1998-05-23片長: 137 分鐘又名: 永遠的一天(臺) / 一生何求(港) / 永遠與一天 / 永恆的一日
  • 電影裡的手風琴(9):教宗的承繼
    電影裡的手風琴:《教宗的承繼》電影裡的手風琴系列,是筆者在看電影時被一些音畫結合的瞬間所感動,想要做出個記錄,希望以後這個系列可以做的長久,也希望朋友們可以分享一些自己對電影的片段感動的片段。電影《教宗的承繼》The Two Popes電影大致劇情:樞機主教貝爾格裡奧對教會的發展方向感到十分的失望,因此他向時任教皇本篤十六世申請退休,當時的教會正經歷著各式醜聞以及助理的洩密,這使得慣於自省本篤十六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而貝爾格裡奧作為他最嚴厲的批評者申請了退休,他認為是天主向他傳達的聲音,因此他召見貝爾格裡奧,兩人在梵蒂岡的圍牆之內,展開了一場傳統與進步
  • 豆瓣9.0《永恆和一日》:當電影遇上詩歌,生命的本相便浮現
    可直到我上周看了希臘電影《永恆和一日》後,我頓時覺得,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明天?這個假設題很有它出現的必要性。希臘,奧運聖火的源頭,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鄉,那裡有度假勝地愛琴海,一個光是讀出它的名字就覺得古老又浪漫的歐洲國家,在那裡所誕生的電影《永恆和一日》亦是如此。
  • 電影中的手風琴:《郵差》
    電影裡的手風琴:《郵差》大家好,今天是2019年的第一天,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對2018好好做了道別
  • 【重慶站】10月31日~11月2日 免費手風琴維修服務即將在重慶霍納手風琴藝術中心舉辦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中國巴揚手風琴網添加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分享更多手風琴新聞!
  • 永恆一日,攝影畫面語言堪稱經典電影,今天或許少有人能耐心看完
    電影《永恆與一日》是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執導的劇情片,從這個導演的名字我們不難發現,導演八成是希臘人。為什麼要把導演的國籍拿出來說話呢,因為,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後一個月,很多電影的情節和畫面還在我的頭腦中盈盈閃閃,揮之不去。好像讀過一首敘事詩,總有回味和哲學的慰藉。
  • 電影《天使愛美麗》音樂片段《La Vaise D'amelie》手風琴&鋼琴版欣賞
    讓·皮埃爾·熱內導演的《天使愛美麗》是一部具有法國古典風格和魅力的電影和藝術作品。自從電影於2001年上映以來,這部電影已經在全球四十餘個國家進行了放映,這部具有法國民族特色的獨特電影也因此徵服了世界觀眾的心。(《La Vaise D'amelie》手風琴&鋼琴)這部電影作為法國著名導演讓·皮埃爾·熱內創作的,具有獨特風格的法國電影,總是帶著一絲浪漫,輕鬆和精緻。
  • 鍵盤與風箱的和鳴:感受牽動人心的手風琴
    後來,奧地利人勒斯·德米安在布斯曼的基礎上,集當時手風琴的各種前身樂器之大成,成功地改良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家手風琴,被命名為「Accordion」。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然沿用著Accordion這個名稱。
  • 手風琴的誕生與完善——手風琴基礎知識系列講座
    我們一起學習王朝剛老師的手風琴發展簡史系列講座之《 手風琴的誕生與完善》。  關於手風琴發展史中的許多問題有著不同的說法,其中一些部分至今還是有爭議的。     笙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間樂器,被認為是世界上現存大多數簧片樂器的鼻祖。手風琴與笙的發音原理相似,因此笙也被認為是風琴和手風琴的祖先。
  • 【好手風琴,一臺就夠了!】德國霍納手風琴公司 上海國際樂器展將攜新品發布
    上海國際樂器博覽會10月26日 - 10月29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龍陽路 2345 號德國霍納手風琴從普及型手風琴到高端專業演奏手風琴,囊括生產近百種手風琴型號!1822年德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手風琴,當時德國一個叫弗利德裡克.布希曼(1775-1832)的樂器製造者把一種可以延伸的風箱裝到一個小的手提鍵盤上,在這個樂器裡裝上了簧片,並把他命名為手風琴。
  • 關於手風琴的那些真相(一)
    手風琴大約在民國時期傳入中國,解放前以上海、哈爾濱為代表的一些城市受國外文化影響,出現了一批手風琴樂師與西洋樂隊,這大概是我國學習手風琴的第一批前輩
  • 手風琴調音器下載_手風琴調音器手機版下載_手風琴調音器安卓版...
    手風琴調音器 生活工具 大小: 3.35M 版本: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