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香居按語:「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吳鎮,作畫寧肯不為人賞,也決不隨俗。董其昌《容臺集》中記:「吳仲圭本與盛子昭比門而居,四方以金帛求子昭畫者甚眾,而仲圭之門闃然,妻子顧笑之。仲圭曰:二十年後不復爾」……
【漁父圖】 元 吳鎮 紙本水墨 縱84.7釐米 橫29.7釐米
吳鎮(公元1280一1354年),字仲圭,性愛梅花,自號梅花道人,也稱梅沙彌、梅花和尚,嘉興人。工詞翰、書法,擅山水,為「元四大家」之一。梅道人山水,師巨然而變其「淡墨輕嵐」神韻,得董巨之風骨氣候,又吸取馬、夏的皴筆,筆力沉雄,「五墨齊備」。倪雲林題仲圭山水曰:「醉後揮豪寫山色,嵐霏雲氣淡無痕」,在元四家中,黃公望以渾厚見長,倪瓚以疏淡取勝,王蒙以蒼莽過人,而吳鎮以淵勁潤滋為能,吳畫少用幹筆,多發揮水墨蘊的特性。是四家中師「南宗」而兼取「北宗」,別具一格者。
「梅花庵主與一峰老人,同學董、巨,然吳尚沉鬱,黃貴蕭散,兩家神趣不同而各盡其妙。」《甌香館畫跋》
「溪山無盡、萬裡長江兩卷,梅道人之法巨然也筆下清雄奇富,意態無窮,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渾然天成,五墨齊備,此蓋仲圭之擅場,非後學所能措手。」《墨井畫跋》
「梅花庵得巨然筆意墨法又能不蹈其蹊徑,爛熳慘澹,可謂能自名家。」《黃賓虹話語錄》
作品欣賞
吳鎮一生隱居不仕,家境清貧。他也像黃公望一樣,一度以賣卜為生,擅長畫山水墨竹,師北宋巨然、文同一脈。筆墨豪邁、淋漓,在生時藝名不著,頗潦倒,傳說他與盛懋(子昭)比鄰而居,當時求盛畫者甚眾,而吳鎮家門寂寂。他妻子笑他,他卻從容對曰:「二十年後不復爾。」無論書法和畫,勁骨崢嶸,無市朝習氣。方薰說他:「飽則讀書,飢則賣ト,畫石室竹,飲梅花泉,一切富貴利達摒而去之,與山水花鳥相狎,宜其書畫無一點菸火氣。」(《山靜居論畫》)他平時結交都是道士、和尚和隱逸文人,像他畫的竹枝一樣,過一種「虛心抱節山之阿,清風白月聊婆娑」的生活。他的山水墨竹都有極高的造詣,傳世名作有《漁父圖》《雙檜平遠圖》《秋江漁隱圖》《竹譜冊》等。
吳鎮最喜愛畫《漁父圖》。此作為故宮博物院藏他57歲時所作的《漁父圖》,此圖絹本,縱84.7釐米,橫29.7釐米。起手處畫渚石水草於水中,後有一漁父坐船垂釣,當中一洲,上植二樹,對岸是連綿山丘,遠處高峰。這種題材,寫平岡叢樹,漁舟一葉悠閒其間,丘陵密樹溪流曲折,是畫家創造了一種理想的空間境界,它既是現實的,更畫家追求的想像中的桃花源。
《漁父圖》表現的是隱士垂釣的內容,吳鎮畫了很多幅,形式也有很多樣,有長軸、短軸,也有長卷、短卷。都有一個隱者坐船垂釣,他每以煙波釣徒自況反映了他的思想和精神狀況。吳鎮不同於元四家的其他幾位,善於與達官貴人結交,他自始至終是一位隱士,畫如其人,其作品也很少以技巧惹人,即使專業人士,也需走近一些,慢慢體會,方得其中三昧。
吳鎮用筆用墨都很有特色,他好使中鋒禿筆,如同鋼杵,力透紙背,他是從董、巨一系裡來,衝和淳厚,無畫家習氣。與黃、倪、王三家喜用幹筆不同,而是善於用飽墨溼筆,淋漓揮灑,多先是淡墨鋪陳、渲染,再以焦墨醒眼,所以既有墨韻,又沉著痛快,不同於當時文人水墨畫的清淡、以乾枯求潤澤氣韻,反倒有北宋人的濃鬱、雄獷,但其圓潤、空靈又和北宋質實有所不同,明清不少大家都深受他的影響。沈周在吳鎮60歲時所作《竹亭詩意圖》(藏於克裡呼蘭藝術博物館)詩跋中說:我愛梅花翁,巨老傳心印。修此水墨緣,種種得蒼潤,樹石墮筆鋒,造化不能吝,而今橡林下,我願執掃汛。拜服之情是溢於言表的。
【漁父圖】的山石皴法
「吳仲圭號梅花道人,師學巨然,儼然一體。但巨然山頭坡腳,畫法緊密,而仲圭之山頭坡腳畫法疏落。又於陰坳處重加墨苔,號為胡椒點以取蒼茫之勢,只此少異耳,餘處皆同。」《畫學心法問答》 「梅沙彌筆力雄勁,墨氣沉厚,董巨風規,居然猶在」。《甌香館畫跋》 山石用略濃而有變化的墨勾輪廓,略淡的線條作披麻狀皴之,復加溼墨襯染,溼墨略分濃淡,罩在線條上面,使線半隱半顯,使畫面透明而光亮。最後再以焦墨、濃墨點苔點。
此處用線勾出輪廓及其中石塊結構,不皴。沈夢麟說他「興來用筆不用皴」,而直以溼墨染之,如他畫竹石圖中的石頭法,但加了很多濃苔點。
遠山用宋人馬遠、夏圭法,以淡墨沒骨抹出,上實下虛,愈遠山愈淡,前後空間分明。
水草雖柔,但用筆沉著,全似董源法。
山間的溪流、山腰的雜樹,都給人以樸實的感覺,不多修飾,不以巧勝。
【漁父圖】的樹法
樹多作露幹狀,大都以梅花和短筆介字點作樹葉,並常以濃、淡兩遍點葉,一組樹葉似前後兩重層次,如印交迭。
個子點樹葉,濃淡兩個層次,用筆沉著,點畫圓厚。
樹的姿態舒展,點葉形象統一概括,儀態大方,有廟堂之氣。
漁父泛舟垂釣,是畫家的人生追求和個人寫照。元代趙孟頫以宋室後裔而入元為官,依然受擺布而不得施展抱負,常因自慚而心情鬱悶,故潛心於書畫以自遣。管道升曾填《漁父詞》四首,勸其歸去。其一曰:「遙想山堂數樹梅。凌寒玉蕊發南枝。山月照,曉風吹。只為清香苦欲歸。」其二曰:「南望吳興路四千。幾時回去霅溪邊。名與利,付之天。笑把漁竿上畫船。」其三曰:「身在燕山近帝居。歸心日夜憶東吳。斟美酒,膾新魚。除卻清閒總不如。」其四曰:「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吟風弄月歸去休!子昂和雲:「渺渺煙波一葉舟,西風木落五湖秋,盟鷗鷺,傲王侯,管甚鱸魚不上鉤。」吳鎮《漁父圖》為題的山水創作抒發情懷或許受管夫人影響?
【漁父圖】的落款、題跋
吳鎮的書法造詣很高,據記載是學唐僧光和懷素,從現存的書法墨跡看,他對孫過庭的《書譜》也下過很深功夫,寫就一手好草書。在元四家中,其書法造詣高於黃公望、王蒙。
目斷煙波青有無,霜凋楓葉錦模糊,千尺浪,四腮鱸,詩筒相對酒葫蘆。
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戲作漁父四幅,並題。
王鐸題跋
淡秀古雅,鮮有其儷。吳鎮筆不一,層崿復嶂之外,復有此閒遠者,更以潤滋勝二弟。仲利善為護持此圖,固不易也。丙戌(1646年)正月廿七日,王鐸題。
關注【藕香居】微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