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九首《漁父詞》和九首《長相思》為大家開啟了中國詞之旅,帶著大家隨著這些詞牌穿越在歷史當中,去初步感受一下,詞這種文學形式它的基本風格是什麼樣子?但是只有九首《漁歌子》、《漁父詞》是最美的詞嗎?只有九首《長相思》是最美的《長相思》嗎?當然不止這些,我們跟隨詞牌穿越而去,再來為大家串講一些也十分精彩的《漁父詞》和《長相思》。
獨倚蘭橈入遠灘,江花漠漠水漫漫,
空釣線,沒腥羶,那得凡魚總上竿。
大家剛才聽到的是我吟誦的一首船子和尚德誠法師創作的《撥棹歌》。《漁父詞》這個詞牌有的人認為它是來自於張志和的那首《漁歌子》。有的人就認為它是來自於唐代的德誠和尚所作的一組《撥棹歌》。因為德誠和尚的出生年月是難以考察的,所以我們並不知道他和張志和到底哪個在前,哪個在後,但是德誠和尚的一組撥棹歌當中,除了只有幾首七言的絕句之外,其他的都是詞就是句子長短有區別的詩歌。而他所做的這些歌,句式與《漁歌子》完全相同,又因為德誠和尚是一個在華亭朱涇這個地方一直隱匿的和尚,所以人們也認為漁夫的形象應該是他,《漁父詞》應該是他發明的才會更合理一些。
這個德誠和尚最早是藥山的弘道儼法師的學生。弘道儼法師在第一眼見到德誠和尚的時候,和他幾句對話以後,就說,將來能夠光大禪宗這一門的應該是他。弘道儼法師的座下這三個大弟子:德誠、道吾、雲巖。三人學成之後,弘道儼法師讓這三個人各自去住山入寺,收自己的徒弟光大門楣。但是德誠與這兩位師兄弟說,你們兩個人去完成老師留給的任務吧,我這個人呢,是一個性情散淡的人,我就找一個水,找一座山,在那裡天天的蕩漾來蕩漾去就夠了,但是老師又留下了傳這一派佛法的任務,所以如果你們哪一天遇到了一個德行很高的人,那麼你們就把它推薦到我這裡來,我能夠點撥他一二,讓我們這一門的佛學能夠有所傳承就不錯了。
後來道吾法師就遇到了一個很著名的禪師,這個禪師對於佛法了解得很深刻,而且當時也很有名,是夾山的一位法師,他的名字叫做善會。道吾發現善會是一個很執著的人,很受名聲所累,他很應該去向德誠去學一些就更好了。於是這位道吾就去參加了善會法師的一次開講,並且點悟了他,讓他以便裝到華亭的朱涇,去尋找這位划船為生的和尚叫做船子和尚,讓船子和尚去給他開悟。
善會果然去找了船子和尚,德誠見到了善會,幾句話的交流就發現了他確實是一個被名聲,被那些教條所累的人。於是把它打翻倒水當中,讓它在水裡回答自己問題,被打入水當中的善會剛想回答德誠的問題的時候,德誠就再次把他打到水當中去,幾次把他打到水裡就是在打掉他身上的那些執著,再打掉他身上的那些累贅。當一個人在水中不斷的想冒出頭來,不斷的想求生的時候,一定忘記了所有的佛法的教條、人的身份、人世間的一切的牽絆,唯一的信念就是求生,在這一剎那是最關注自己內心的最真實的需求與想法的,在這個時候說出來的話,和在這個時候得到的領悟很有可能就是德誠所希望他領悟的,關照於內心的那些真摯的東西,這才是佛法不二的特點。
善會明白了,所以最後一次冒出水的時候沒有再說話,而是衝著德誠點了點頭。最後德誠勸他不要再住在城隍聚落,要到山裡面,要到鋤頭邊去尋一個、半個真正能夠明白佛法的人,讓這一派的佛門之法不要斷絕。善會領悟了許多,上岸離開了。但是他邊走還在邊回頭,可能是不捨得他的老師,也可能是還有一些東西沒有明白,這是佛家所反對的那番疑慮。於是德誠就在船上大叫了善會一聲,德誠在船上對他說,你是不是認為還有什麼東西我沒有教你,於是德誠把自己的船打翻入水而去。
有人說德誠溺水死了,有人說德誠順水遊走了。總之德誠用這種方式,讓善會斷絕了再回頭的心,也打消了他心中的疑慮,讓善會更為深刻地理解佛法的經歷。
船子和尚德誠所在的華亭,就在今天上海的郊外。他在這個地方一直搖著船,過著一個似漁父一樣的生活。但是一個和尚應該不打魚啊,因為他是不殺生的呀。那他又是怎麼做的一個漁夫呢?船子和尚德誠做了許多很像詞牌《漁父詞》的《撥棹歌》。其中有一首就是剛才大家聽到我吟誦的那一首撥棹歌。
他說:「獨倚蘭橈入遠灘」。他獨自的靠在一個蘭槳上,蘭槳好像是用蘭木做的槳。槳也叫橈。用蘭花的蘭字去形容這個船槳,多了一份浪漫的、脫世的不庸俗的感覺。獨自倚著蘭橈,慢慢地劃向遠灘,這樣一幅場景本身就相當的悠遠。
「江花漠漠水漫漫」。槳所打起來的浪花一層一層地推動了水上的波紋,一層一層地蕩漾開去。這個漁夫有釣鉤嗎?沒有,只有釣線。所以說釣線上是空的叫空釣線。既然是空釣線當然就不會釣上魚來。釣不上魚來就沒有腥羶。腥羶這些東西是佛門不許的。所以他這裡沒有這些東西。在這首詞的結尾他說:「那得凡魚總上竿」。既然沒有釣鉤也沒有腥羶。當然,就不會釣上魚來,為什麼不釣魚呢?因為那些凡魚是不能入佛師的法眼的。
這首詞押了嗯嗯的聲音的韻。這個聲音的韻,經歷了從開口閉口的過程。大大的聲音感覺很爽朗,讓我們能夠感受到船子和尚與華亭朱涇的山水融為一體的那份快樂、瀟灑脫俗、避世。而他閉口的嗯的聲音,也可以理解為是這份快樂的悠長延續,也可以理解為船子和尚心中還有一點點與這個世界沒有完成的恩怨,那就是他在等待一個有緣人,有慧根的人到來,他不是一條凡魚,他可以接受自己的點撥。
一個有慧根的人才能夠讓德誠法師去點撥和教誨。所以他其實在水中並不靠打魚為生,他也不吃魚。之所以要做個漁夫,要釣的不是魚,是能夠傳承它這一門佛法的有善根的一個後生。
善會法師是難得的有慧根的人。也虧了德誠法師的同門師兄弟道吾法師,能有慧眼識別他。善會在三次被德誠打落水中之後,也領會了德誠想要教給他的東西。所以德誠在最後落水而去,也是因為了了自己的心願。凡魚不上竿,有慧根的魚終於上竿了。
有人說這就是《漁父詞》的開始,它體現了那些歸隱於山林,但心中還有一份對於世界的希望,有一份任務沒有完成,所以借打魚的生活去釋懷,去履踐自己的精神或者是去等待一個機會。
《漁家傲》
作者:謝逸 (宋)
秋水無痕清見底。蓼花汀上西風起,
一葉小舟煙霧裡。
蘭棹艤,柳條帶雨穿雙鯉。
自嘆直鉤無處使。笛聲吹徹雲山翠,
鱠落霜刀紅縷細,
新酒美。醉來獨枕莎衣睡。
剛才大家聽到的是宋代的謝逸所創作的一首《漁家傲》。《漁家傲》也是一個詞牌名。《漁家傲》這個詞牌的創作很有可能是受了《漁父詞》的影響。有的文獻資料記載,《漁父詞》它的曲調沒有流傳到宋朝,所以宋朝人又新創了一個曲調就是《漁家傲》。首先創作它的人很有可能是範希文。也就是範仲淹。範希文的《漁家傲》都是從塞下秋來開始的。也就是說它的內容大多涉及邊塞,與漁夫的生活倒是不想幹的。
可是後世寫《漁家傲》的人,就往往豐富了它的內容。謝逸的這首《漁家傲》是最貼近這個詞牌名本身的含義的。
他說秋天的水是沒有痕跡的,清澈的可以看到底。在蓼花町上西風颳起。蓼花是水岸邊所長的一種紅花。町是水中的小島。也就是在長滿蓼花的小島上西風已經颳起了,我駕著一葉小舟在煙霧裡,我那用蘭木做成的水槳,帶著我的船停靠在岸邊,看著柳條帶雨,雨水和浮在水裡的柳條正好垂在的遊來的兩條鯉魚的中間。很精彩的一個句子,真是神來之筆——柳條帶雨穿雙鯉。
這個景色閉上眼去想一想,很有意思。作者說我自己正在感嘆,我這直鉤是無處去用的,因為鉤子都是彎的好釣起來。魚鉤子如果是直的不就沒處用了嗎?遠處的一曲笛聲吹完了,看到的是白雲覆蓋的遠山,一片綠色。最後作者說,我們來吃一點魚吧。魚被切成了小塊叫做鱠。說「鱠落霜刀」是因為這個季節是秋天。所以管這個季節的刀叫做雙刀。魚兒長得正肥切下來的小魚塊很細是紅色的,再來一杯清酒,吃飽了喝醉了,枕著自己漁夫的那身裝扮,快樂的睡去。
《漁家傲》這個詞牌要求押仄聲的韻。作者選擇了上聲。上聲就是我們今天大概所說的三聲。經歷了一個由高到低又由低到高的過程,總給人感覺有點不平志氣。謝逸也是在享受著山水吧,也是在享受這漁父的生活吧。但是心中必定有一些不平。所以有一句話就暴露了他的心。說「自嘆直鉤無處使」啊。他押得這個韻,嘴型很小依依的聲音。可以理解為有一份瀟灑的味道,也可以理解為還有一點糾結的無奈。
謝逸是個屢試不第的人,考不上功名就便以詩文自娛了。我們中國古代的儒士,總在仕與隱當中徘徊,當然是去想仕的,可是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只能選擇隱。但是隱的時候對於仕,有著難以割捨的希望。但這希望往往是沒有結果的。所以就只能轉眼去看一下這個自然,去說一聲笑傲王侯。其實帶有了許許多多的無奈。
你看謝逸的《漁家傲》,其實也寫出了自己許許多多的流落於江湖的那些無奈。但是也表達了自己對於「鱠落雙刀,獨枕蓑衣」這樣的生活的美好的享受。所以我們中國古代的這些文人,用《漁父詞》去表現了自己心中的那份矛盾,但我們古代的文人,就只有這樣一種情況嗎?有沒有哪些人是看透了這個世界的,真的退出官場不再附世,不與這個世界合作的呢?讓我們來聽另外一首《漁父詞》。
漁父長身來,只共釣竿相識。
隨意轉船回棹,似飛空無跡。
蘆花開落任浮生,長醉是良策。
昨夜一江風雨,都不曾聽得。
剛才大家聽到的是詞牌名為《好事近》的一首《漁父詞》。相信大家聽了前面講的詞就知道《漁父詞》的兩個概念,一個是以《漁歌子》這個詞牌形式來做的詞。一個是以別的詞牌形式來做的以漁父為主人公的詞。
這首南宋的朱敦儒所作的《漁父詞》,就是以漁父為主人公的別的詞牌形式的詞。在前面講的第四集當中。我為大家講了北宋、南宋、靖康之難的歷史。朱敦儒這個人就出生在北宋。他是洛陽人。後來在靖康之難的時候南渡到了南方。在很多人的勸說之下,也到了臨安,宋高宗賜他進士出身。他也做過一段時間的官,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官場,退居在浙江的嘉興,一直在那裡生活。他的《好事近》一共有六首,我們剛才所聽到的是第三首。
「漁父長身來」。長長的一個漁夫的身形飄然而來。
「只共釣竿相識」。只有釣竿和他彼此認識。在漁父的眼中只有釣竿;在釣杆的眼中只有漁父。別人是無法進入他們的悠然的境界的。
「隨意轉船回棹」。隨隨便便地調轉船頭輕輕鬆鬆地搖動他的船槳。
「似飛空無跡」。好似在飛,好似在天空當中,好似什麼都沒有,一切了無痕跡。
「蘆花開落任浮生」水邊的這個植物就像一個歸隱在江上的漁夫一樣,是隨意地跟隨著自然的生活的。
「長醉是良策」對於它們來說,最美好的事情是喝醉,經常喝醉。
「昨夜一江風雨」 昨夜那一江的風雨它們都沒有聽見。所以結尾說:「都不曾聽得」。
朱敦儒的這首《好事近》押了入聲字的韻。入聲是我們中國古代一個重要的聲音。他的發音短促,就像是有一個聲音到了你的喉嚨當中,你卻把它堵住了,讓它不能長長的發出來。雖然各地方言當中的入聲字發音各有不同,但短促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可惜我們今天北方方言當中,已經沒有這樣的發音了。所以普通話也沒有入聲這個聲音。可是它卻是我們中國古人在做詩當中,作詞當中,特別願意調進去,特別願意使用的一個聲音。
敏感的文人總會給這個聲音賦予很多特殊的含義,會利用這個聲音的短促特點,去表達心中的一些味道。每句結尾的短促,使得本首詞讀起來輕快明朗,又非常可愛的感覺。短,又讓我們感覺到朱敦儒與這個世界決絕的離別。那種心中大大的無奈,就用短促的聲音壓抑在那裡。好像在說,我再也不會回到這個世界上去了,就去做一個漁父,過自己美麗的生活,長醉才是最好的事情。
朱敦儒一定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無奈,充滿了灰心才離開的。昨夜那一江風雨,多麼容易讓人聯想到南宋偏安一隅之後,北方的金人不斷的威脅。朱敦儒曾經是個主戰派,一直主張打回北方去,但是到了晚年,他變得十分的消極,是因為心中的夢想無法實現吧。所以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官場,那官場當中的風風雨雨他再也不想,也不會聽得了。
撐了100多年的宋朝還是滅亡了,元朝人來了。宋末有位遺民詞人,就是被一個朝代遺留下來的詞人。它叫做孫孫銳。年齡到了七八十了,元朝還去請他,優待他讓他出來做官。孫銳保節遺忠,說自己是宋朝的遺老堅決不會服侍新朝。他所做的《漁父詞》特意在後面說道:和玄真子。玄真子是張志和的號,和玄貞子,就是隔了好幾百年用自己的詞去遠和那第一個做漁父詞的先賢。
平湖千頃浪花飛。春後銀魚霜更肥。
菱葉飯,蘆花衣。酒酣載月忙呼歸。
剛才大家,聽到的是孫銳的《漁父詞·和玄貞子》他說:「平湖千頃浪花飛」。湖水很平有千頃之大,浪花在水面上飛掣。那不是因為一個漁夫在搖著船槳在水上走麼。春天過後銀魚的肉給人感覺更加肥美了,用荷葉去蒸飯,用蘆花來做衣服,久旱的時候,天空當中升起了一輪圓月,於是大家呼喚著趕緊回家。這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漁夫的生活。表明了孫銳的志向不與新朝合作,只願歸隱江湖,因為他的心中深深地掩藏著對宋王朝的依戀。
孫銳應該是真的斷絕了與這個世界合作的心了。他的詞所押的這個韻是(a1)的這個聲音。,這個聲音細膩悠長,而且是平聲,他的心中已經平靜了,誰來請他,他也不可能出山了。他就願意終老於一生漂泊於江上,酒酣、載月和所有的漁夫夥伴們一起歸去。「歸」這個字的意思,與「歸」這個字的聲音,非常完美地表現了孫銳真實的心理。
《漁父詞》
吳瓘
波平如砥小舟輕。託得綸竿寄此身。
忘世戀,樂平生。不識公侯有姓名。
剛才大家聽到的是元代的詞人吳瓘的《漁父詞》。他說「波平如砥」 砥,是磨刀石。水上的波紋很平,像磨刀石一樣。一葉小舟很輕,託得綸竿,來寄託我這一生。忘了世上一切的懷戀,快樂的是我從此在這江上,劃著一葉小舟的平生。
我再也不去認識那些公侯,分不清哪一個公,哪一個侯,他們的姓名到底是什麼?對於功名利祿我已經忘卻了,拋卻了再想去爭名奪利的心。
這份感覺是與世界決絕的分別。這個元代的詞人,曾經當過晉陵縣尉的,也就是相當於縣裡的一個公安部門的人員。但後來他自己主動退出官場,並且不再做官。或許是元代的那個環境,使得這個詞人有了這一番選擇。但無論如何他的《漁父詞》,明明白白地在表現著他那堅決與世隔絕的心。在吳瓘的心裡,波紋已經平的如磨刀石一般了,對這個世界的依戀都已經沒有了。公、侯曾經有姓名嗎?功名利祿,曾經有意義嗎?隨著一個朝代的離開,隨著對於一個新朝代的失望,還有民族的、國家的種種仇恨,還有一個儒士的不得志,全都交織在一起以後,他用一首《漁父詞》把漁父的這個境界推到了極端。
我們在「不識公侯有姓名」這樣的詞句當中,似乎只能看到吳瓘的背影和一個時代的背影。吳瓘的詞還是押了嗯嗯的聲音的韻,雖然在字面上,吳瓘已經向我們完全地表現了,他那與世隔絕的心,讓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背影。但是這恩恩的聲音,似乎在向我們表明著,他有一番大大的平靜。但是在內心深處最隱秘的那一個地方,還有一番鬱結的東西所在。
吳瓘到底是否還鬱結,吳瓘是否真的看明白了,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已經忘了對於這個世界的依戀。如果他真的沒有心中那一點點鬱結,倒是難以解釋《漁父詞》的來源和特徵了。他用了恩恩的聲音,再用了那麼決絕的字面意思,這兩者的矛盾結合在一起,才讓我們真正看到了《漁父詞》最典型的味道。
我們今天總有人說,古人的那個境界我們今人找不到了。古人與天地合在一起,與山水渾然一體的那種風貌,今人沒有了。我其實不是很同意這樣去理解古人。古人與今人是完全一樣的。他們去借山水錶現的是自己不得志的心,你要理解古人的不得志,你才能理解那些山水的風貌,到底是如何的?
不是古人能夠享受山水,我們今天就不能享受山水了。如果你的人生也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坎坷,如果你也無法釋懷的時候,此時此刻正好你參與了一場旅遊,當你見到山水的時候,就與那些為了旅遊而來旅遊的人,所看到的山水就各不相同了。因為你的心中有故事。
我們古人不是隨意的去寫山水,也不是突然間就想去做一個漁父了。是生活當中的種種的機遇,是人生當中種種的因緣,才得來的那凝練在幾十個字當中的精彩的表現。我們與古人沒有區別的是,都會遇到人生的不如意;我們與古人唯一的區別是,我們今天不會用詞去表現我們的無奈。
當然,如果你聽了這麼多講《漁父詞》,也希望去借一首《漁父詞》去表現你在人生當中的那些不滿,或者你也願意去創作一首《漁父詞》,去試著讓自己釋懷,那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往期回顧:
【重返詞的故鄉】01.張志和《漁歌子》
【重返詞的故鄉】02. 李煜 《漁父詞》萬頃波中得自由
【重返詞的故鄉】03.蘇軾《漁父詞》
【重返詞的故鄉】04. 趙構《漁父詞》贏得閒中萬古名
【重返詞的故鄉】05.陸遊《漁父詞》
【重返詞的故鄉】06. 辛棄疾《西江月 · 戲作漁父詞》
【重返詞的故鄉】07 趙孟頫《漁父詞》
【重返詞的故鄉】08. 楊慎《臨江仙》
【重返詞的故鄉】09 納蘭性德 《漁歌子》
【重返詞的故鄉】10.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
【重返詞的故鄉】11. 馮延巳 《長相思》
【重返詞的故鄉】12. 李煜《長相思》相思楓葉丹
【重返詞的故鄉】13. 林逋《長相思》
【重返詞的故鄉】14. 晏幾道《長相思》
【重返詞的故鄉】15.劉克莊《長相思 · 惜梅》
【重返詞的故鄉】16. 無名氏《長相思》
【重返詞的有故鄉】17. 張煌言《長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