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詞的故鄉19.總結《漁父詞》串講

2021-03-01 聽讀寫誦詩書音畫

我們用九首《漁父詞》和九首《長相思》為大家開啟了中國詞之旅,帶著大家隨著這些詞牌穿越在歷史當中,去初步感受一下,詞這種文學形式它的基本風格是什麼樣子?但是只有九首《漁歌子》、《漁父詞》是最美的詞嗎?只有九首《長相思》是最美的《長相思》嗎?當然不止這些,我們跟隨詞牌穿越而去,再來為大家串講一些也十分精彩的《漁父詞》和《長相思》。

獨倚蘭橈入遠灘,江花漠漠水漫漫,

空釣線,沒腥羶,那得凡魚總上竿。

大家剛才聽到的是我吟誦的一首船子和尚德誠法師創作的《撥棹歌》。《漁父詞》這個詞牌有的人認為它是來自於張志和的那首《漁歌子》。有的人就認為它是來自於唐代的德誠和尚所作的一組《撥棹歌》。因為德誠和尚的出生年月是難以考察的,所以我們並不知道他和張志和到底哪個在前,哪個在後,但是德誠和尚的一組撥棹歌當中,除了只有幾首七言的絕句之外,其他的都是詞就是句子長短有區別的詩歌。而他所做的這些歌,句式與《漁歌子》完全相同,又因為德誠和尚是一個在華亭朱涇這個地方一直隱匿的和尚,所以人們也認為漁夫的形象應該是他,《漁父詞》應該是他發明的才會更合理一些。

這個德誠和尚最早是藥山的弘道儼法師的學生。弘道儼法師在第一眼見到德誠和尚的時候,和他幾句對話以後,就說,將來能夠光大禪宗這一門的應該是他。弘道儼法師的座下這三個大弟子:德誠、道吾、雲巖。三人學成之後,弘道儼法師讓這三個人各自去住山入寺,收自己的徒弟光大門楣。但是德誠與這兩位師兄弟說,你們兩個人去完成老師留給的任務吧,我這個人呢,是一個性情散淡的人,我就找一個水,找一座山,在那裡天天的蕩漾來蕩漾去就夠了,但是老師又留下了傳這一派佛法的任務,所以如果你們哪一天遇到了一個德行很高的人,那麼你們就把它推薦到我這裡來,我能夠點撥他一二,讓我們這一門的佛學能夠有所傳承就不錯了。

後來道吾法師就遇到了一個很著名的禪師,這個禪師對於佛法了解得很深刻,而且當時也很有名,是夾山的一位法師,他的名字叫做善會。道吾發現善會是一個很執著的人,很受名聲所累,他很應該去向德誠去學一些就更好了。於是這位道吾就去參加了善會法師的一次開講,並且點悟了他,讓他以便裝到華亭的朱涇,去尋找這位划船為生的和尚叫做船子和尚,讓船子和尚去給他開悟。

善會果然去找了船子和尚,德誠見到了善會,幾句話的交流就發現了他確實是一個被名聲,被那些教條所累的人。於是把它打翻倒水當中,讓它在水裡回答自己問題,被打入水當中的善會剛想回答德誠的問題的時候,德誠就再次把他打到水當中去,幾次把他打到水裡就是在打掉他身上的那些執著,再打掉他身上的那些累贅。當一個人在水中不斷的想冒出頭來,不斷的想求生的時候,一定忘記了所有的佛法的教條、人的身份、人世間的一切的牽絆,唯一的信念就是求生,在這一剎那是最關注自己內心的最真實的需求與想法的,在這個時候說出來的話,和在這個時候得到的領悟很有可能就是德誠所希望他領悟的,關照於內心的那些真摯的東西,這才是佛法不二的特點。

善會明白了,所以最後一次冒出水的時候沒有再說話,而是衝著德誠點了點頭。最後德誠勸他不要再住在城隍聚落,要到山裡面,要到鋤頭邊去尋一個、半個真正能夠明白佛法的人,讓這一派的佛門之法不要斷絕。善會領悟了許多,上岸離開了。但是他邊走還在邊回頭,可能是不捨得他的老師,也可能是還有一些東西沒有明白,這是佛家所反對的那番疑慮。於是德誠就在船上大叫了善會一聲,德誠在船上對他說,你是不是認為還有什麼東西我沒有教你,於是德誠把自己的船打翻入水而去。

有人說德誠溺水死了,有人說德誠順水遊走了。總之德誠用這種方式,讓善會斷絕了再回頭的心,也打消了他心中的疑慮,讓善會更為深刻地理解佛法的經歷。

船子和尚德誠所在的華亭,就在今天上海的郊外。他在這個地方一直搖著船,過著一個似漁父一樣的生活。但是一個和尚應該不打魚啊,因為他是不殺生的呀。那他又是怎麼做的一個漁夫呢?船子和尚德誠做了許多很像詞牌《漁父詞》的《撥棹歌》。其中有一首就是剛才大家聽到我吟誦的那一首撥棹歌。

他說:「獨倚蘭橈入遠灘」。他獨自的靠在一個蘭槳上,蘭槳好像是用蘭木做的槳。槳也叫橈。用蘭花的蘭字去形容這個船槳,多了一份浪漫的、脫世的不庸俗的感覺。獨自倚著蘭橈,慢慢地劃向遠灘,這樣一幅場景本身就相當的悠遠。

「江花漠漠水漫漫」。槳所打起來的浪花一層一層地推動了水上的波紋,一層一層地蕩漾開去。這個漁夫有釣鉤嗎?沒有,只有釣線。所以說釣線上是空的叫空釣線。既然是空釣線當然就不會釣上魚來。釣不上魚來就沒有腥羶。腥羶這些東西是佛門不許的。所以他這裡沒有這些東西。在這首詞的結尾他說:「那得凡魚總上竿」。既然沒有釣鉤也沒有腥羶。當然,就不會釣上魚來,為什麼不釣魚呢?因為那些凡魚是不能入佛師的法眼的。

這首詞押了嗯嗯的聲音的韻。這個聲音的韻,經歷了從開口閉口的過程。大大的聲音感覺很爽朗,讓我們能夠感受到船子和尚與華亭朱涇的山水融為一體的那份快樂、瀟灑脫俗、避世。而他閉口的嗯的聲音,也可以理解為是這份快樂的悠長延續,也可以理解為船子和尚心中還有一點點與這個世界沒有完成的恩怨,那就是他在等待一個有緣人,有慧根的人到來,他不是一條凡魚,他可以接受自己的點撥。

一個有慧根的人才能夠讓德誠法師去點撥和教誨。所以他其實在水中並不靠打魚為生,他也不吃魚。之所以要做個漁夫,要釣的不是魚,是能夠傳承它這一門佛法的有善根的一個後生。

善會法師是難得的有慧根的人。也虧了德誠法師的同門師兄弟道吾法師,能有慧眼識別他。善會在三次被德誠打落水中之後,也領會了德誠想要教給他的東西。所以德誠在最後落水而去,也是因為了了自己的心願。凡魚不上竿,有慧根的魚終於上竿了。

有人說這就是《漁父詞》的開始,它體現了那些歸隱於山林,但心中還有一份對於世界的希望,有一份任務沒有完成,所以借打魚的生活去釋懷,去履踐自己的精神或者是去等待一個機會。

 《漁家傲》

作者:謝逸 (宋)

秋水無痕清見底。蓼花汀上西風起,

一葉小舟煙霧裡。

蘭棹艤,柳條帶雨穿雙鯉。

自嘆直鉤無處使。笛聲吹徹雲山翠,

鱠落霜刀紅縷細,

新酒美。醉來獨枕莎衣睡。

剛才大家聽到的是宋代的謝逸所創作的一首《漁家傲》。《漁家傲》也是一個詞牌名。《漁家傲》這個詞牌的創作很有可能是受了《漁父詞》的影響。有的文獻資料記載,《漁父詞》它的曲調沒有流傳到宋朝,所以宋朝人又新創了一個曲調就是《漁家傲》。首先創作它的人很有可能是範希文。也就是範仲淹。範希文的《漁家傲》都是從塞下秋來開始的。也就是說它的內容大多涉及邊塞,與漁夫的生活倒是不想幹的。

可是後世寫《漁家傲》的人,就往往豐富了它的內容。謝逸的這首《漁家傲》是最貼近這個詞牌名本身的含義的。

他說秋天的水是沒有痕跡的,清澈的可以看到底。在蓼花町上西風颳起。蓼花是水岸邊所長的一種紅花。町是水中的小島。也就是在長滿蓼花的小島上西風已經颳起了,我駕著一葉小舟在煙霧裡,我那用蘭木做成的水槳,帶著我的船停靠在岸邊,看著柳條帶雨,雨水和浮在水裡的柳條正好垂在的遊來的兩條鯉魚的中間。很精彩的一個句子,真是神來之筆——柳條帶雨穿雙鯉。

  

這個景色閉上眼去想一想,很有意思。作者說我自己正在感嘆,我這直鉤是無處去用的,因為鉤子都是彎的好釣起來。魚鉤子如果是直的不就沒處用了嗎?遠處的一曲笛聲吹完了,看到的是白雲覆蓋的遠山,一片綠色。最後作者說,我們來吃一點魚吧。魚被切成了小塊叫做鱠。說「鱠落霜刀」是因為這個季節是秋天。所以管這個季節的刀叫做雙刀。魚兒長得正肥切下來的小魚塊很細是紅色的,再來一杯清酒,吃飽了喝醉了,枕著自己漁夫的那身裝扮,快樂的睡去。

《漁家傲》這個詞牌要求押仄聲的韻。作者選擇了上聲。上聲就是我們今天大概所說的三聲。經歷了一個由高到低又由低到高的過程,總給人感覺有點不平志氣。謝逸也是在享受著山水吧,也是在享受這漁父的生活吧。但是心中必定有一些不平。所以有一句話就暴露了他的心。說「自嘆直鉤無處使」啊。他押得這個韻,嘴型很小依依的聲音。可以理解為有一份瀟灑的味道,也可以理解為還有一點糾結的無奈。

謝逸是個屢試不第的人,考不上功名就便以詩文自娛了。我們中國古代的儒士,總在仕與隱當中徘徊,當然是去想仕的,可是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只能選擇隱。但是隱的時候對於仕,有著難以割捨的希望。但這希望往往是沒有結果的。所以就只能轉眼去看一下這個自然,去說一聲笑傲王侯。其實帶有了許許多多的無奈。

你看謝逸的《漁家傲》,其實也寫出了自己許許多多的流落於江湖的那些無奈。但是也表達了自己對於「鱠落雙刀,獨枕蓑衣」這樣的生活的美好的享受。所以我們中國古代的這些文人,用《漁父詞》去表現了自己心中的那份矛盾,但我們古代的文人,就只有這樣一種情況嗎?有沒有哪些人是看透了這個世界的,真的退出官場不再附世,不與這個世界合作的呢?讓我們來聽另外一首《漁父詞》。

漁父長身來,只共釣竿相識。

隨意轉船回棹,似飛空無跡。

蘆花開落任浮生,長醉是良策。

昨夜一江風雨,都不曾聽得。

剛才大家聽到的是詞牌名為《好事近》的一首《漁父詞》。相信大家聽了前面講的詞就知道《漁父詞》的兩個概念,一個是以《漁歌子》這個詞牌形式來做的詞。一個是以別的詞牌形式來做的以漁父為主人公的詞。

這首南宋的朱敦儒所作的《漁父詞》,就是以漁父為主人公的別的詞牌形式的詞。在前面講的第四集當中。我為大家講了北宋、南宋、靖康之難的歷史。朱敦儒這個人就出生在北宋。他是洛陽人。後來在靖康之難的時候南渡到了南方。在很多人的勸說之下,也到了臨安,宋高宗賜他進士出身。他也做過一段時間的官,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官場,退居在浙江的嘉興,一直在那裡生活。他的《好事近》一共有六首,我們剛才所聽到的是第三首。

「漁父長身來」。長長的一個漁夫的身形飄然而來。

「只共釣竿相識」。只有釣竿和他彼此認識。在漁父的眼中只有釣竿;在釣杆的眼中只有漁父。別人是無法進入他們的悠然的境界的。

「隨意轉船回棹」。隨隨便便地調轉船頭輕輕鬆鬆地搖動他的船槳。

「似飛空無跡」。好似在飛,好似在天空當中,好似什麼都沒有,一切了無痕跡。

「蘆花開落任浮生」水邊的這個植物就像一個歸隱在江上的漁夫一樣,是隨意地跟隨著自然的生活的。

「長醉是良策」對於它們來說,最美好的事情是喝醉,經常喝醉。

「昨夜一江風雨」 昨夜那一江的風雨它們都沒有聽見。所以結尾說:「都不曾聽得」。

朱敦儒的這首《好事近》押了入聲字的韻。入聲是我們中國古代一個重要的聲音。他的發音短促,就像是有一個聲音到了你的喉嚨當中,你卻把它堵住了,讓它不能長長的發出來。雖然各地方言當中的入聲字發音各有不同,但短促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可惜我們今天北方方言當中,已經沒有這樣的發音了。所以普通話也沒有入聲這個聲音。可是它卻是我們中國古人在做詩當中,作詞當中,特別願意調進去,特別願意使用的一個聲音。

敏感的文人總會給這個聲音賦予很多特殊的含義,會利用這個聲音的短促特點,去表達心中的一些味道。每句結尾的短促,使得本首詞讀起來輕快明朗,又非常可愛的感覺。短,又讓我們感覺到朱敦儒與這個世界決絕的離別。那種心中大大的無奈,就用短促的聲音壓抑在那裡。好像在說,我再也不會回到這個世界上去了,就去做一個漁父,過自己美麗的生活,長醉才是最好的事情。

朱敦儒一定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無奈,充滿了灰心才離開的。昨夜那一江風雨,多麼容易讓人聯想到南宋偏安一隅之後,北方的金人不斷的威脅。朱敦儒曾經是個主戰派,一直主張打回北方去,但是到了晚年,他變得十分的消極,是因為心中的夢想無法實現吧。所以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官場,那官場當中的風風雨雨他再也不想,也不會聽得了。

撐了100多年的宋朝還是滅亡了,元朝人來了。宋末有位遺民詞人,就是被一個朝代遺留下來的詞人。它叫做孫孫銳。年齡到了七八十了,元朝還去請他,優待他讓他出來做官。孫銳保節遺忠,說自己是宋朝的遺老堅決不會服侍新朝。他所做的《漁父詞》特意在後面說道:和玄真子。玄真子是張志和的號,和玄貞子,就是隔了好幾百年用自己的詞去遠和那第一個做漁父詞的先賢。

平湖千頃浪花飛。春後銀魚霜更肥。

菱葉飯,蘆花衣。酒酣載月忙呼歸。

剛才大家,聽到的是孫銳的《漁父詞·和玄貞子》他說:「平湖千頃浪花飛」。湖水很平有千頃之大,浪花在水面上飛掣。那不是因為一個漁夫在搖著船槳在水上走麼。春天過後銀魚的肉給人感覺更加肥美了,用荷葉去蒸飯,用蘆花來做衣服,久旱的時候,天空當中升起了一輪圓月,於是大家呼喚著趕緊回家。這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漁夫的生活。表明了孫銳的志向不與新朝合作,只願歸隱江湖,因為他的心中深深地掩藏著對宋王朝的依戀。

孫銳應該是真的斷絕了與這個世界合作的心了。他的詞所押的這個韻是(a1)的這個聲音。,這個聲音細膩悠長,而且是平聲,他的心中已經平靜了,誰來請他,他也不可能出山了。他就願意終老於一生漂泊於江上,酒酣、載月和所有的漁夫夥伴們一起歸去。「歸」這個字的意思,與「歸」這個字的聲音,非常完美地表現了孫銳真實的心理。

《漁父詞》

吳瓘

波平如砥小舟輕。託得綸竿寄此身。

忘世戀,樂平生。不識公侯有姓名。

剛才大家聽到的是元代的詞人吳瓘的《漁父詞》。他說「波平如砥」 砥,是磨刀石。水上的波紋很平,像磨刀石一樣。一葉小舟很輕,託得綸竿,來寄託我這一生。忘了世上一切的懷戀,快樂的是我從此在這江上,劃著一葉小舟的平生。

我再也不去認識那些公侯,分不清哪一個公,哪一個侯,他們的姓名到底是什麼?對於功名利祿我已經忘卻了,拋卻了再想去爭名奪利的心。

這份感覺是與世界決絕的分別。這個元代的詞人,曾經當過晉陵縣尉的,也就是相當於縣裡的一個公安部門的人員。但後來他自己主動退出官場,並且不再做官。或許是元代的那個環境,使得這個詞人有了這一番選擇。但無論如何他的《漁父詞》,明明白白地在表現著他那堅決與世隔絕的心。在吳瓘的心裡,波紋已經平的如磨刀石一般了,對這個世界的依戀都已經沒有了。公、侯曾經有姓名嗎?功名利祿,曾經有意義嗎?隨著一個朝代的離開,隨著對於一個新朝代的失望,還有民族的、國家的種種仇恨,還有一個儒士的不得志,全都交織在一起以後,他用一首《漁父詞》把漁父的這個境界推到了極端。

我們在「不識公侯有姓名」這樣的詞句當中,似乎只能看到吳瓘的背影和一個時代的背影。吳瓘的詞還是押了嗯嗯的聲音的韻,雖然在字面上,吳瓘已經向我們完全地表現了,他那與世隔絕的心,讓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背影。但是這恩恩的聲音,似乎在向我們表明著,他有一番大大的平靜。但是在內心深處最隱秘的那一個地方,還有一番鬱結的東西所在。

吳瓘到底是否還鬱結,吳瓘是否真的看明白了,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已經忘了對於這個世界的依戀。如果他真的沒有心中那一點點鬱結,倒是難以解釋《漁父詞》的來源和特徵了。他用了恩恩的聲音,再用了那麼決絕的字面意思,這兩者的矛盾結合在一起,才讓我們真正看到了《漁父詞》最典型的味道。

我們今天總有人說,古人的那個境界我們今人找不到了。古人與天地合在一起,與山水渾然一體的那種風貌,今人沒有了。我其實不是很同意這樣去理解古人。古人與今人是完全一樣的。他們去借山水錶現的是自己不得志的心,你要理解古人的不得志,你才能理解那些山水的風貌,到底是如何的?

不是古人能夠享受山水,我們今天就不能享受山水了。如果你的人生也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坎坷,如果你也無法釋懷的時候,此時此刻正好你參與了一場旅遊,當你見到山水的時候,就與那些為了旅遊而來旅遊的人,所看到的山水就各不相同了。因為你的心中有故事。

我們古人不是隨意的去寫山水,也不是突然間就想去做一個漁父了。是生活當中的種種的機遇,是人生當中種種的因緣,才得來的那凝練在幾十個字當中的精彩的表現。我們與古人沒有區別的是,都會遇到人生的不如意;我們與古人唯一的區別是,我們今天不會用詞去表現我們的無奈。

當然,如果你聽了這麼多講《漁父詞》,也希望去借一首《漁父詞》去表現你在人生當中的那些不滿,或者你也願意去創作一首《漁父詞》,去試著讓自己釋懷,那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往期回顧:

【重返詞的故鄉】01.張志和《漁歌子》

【重返詞的故鄉】02. 李煜 《漁父詞》萬頃波中得自由

【重返詞的故鄉】03.蘇軾《漁父詞》

【重返詞的故鄉】04. 趙構《漁父詞》贏得閒中萬古名

【重返詞的故鄉】05.陸遊《漁父詞》

【重返詞的故鄉】06. 辛棄疾《西江月 · 戲作漁父詞》

【重返詞的故鄉】07 趙孟頫《漁父詞》

【重返詞的故鄉】08. 楊慎《臨江仙》

【重返詞的故鄉】09 納蘭性德 《漁歌子》

【重返詞的故鄉】10.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

【重返詞的故鄉】11. 馮延巳 《長相思》

【重返詞的故鄉】12. 李煜《長相思》相思楓葉丹

【重返詞的故鄉】13. 林逋《長相思》

【重返詞的故鄉】14. 晏幾道《長相思》

【重返詞的故鄉】15.劉克莊《長相思 · 惜梅》

【重返詞的故鄉】16. 無名氏《長相思》

【重返詞的有故鄉】17. 張煌言《長相思》

相關焦點

  • 【重返詞的故鄉】08. 楊慎《臨江仙》
    如果第二個樂章裡的詞再重複上闋的內容這就沒有意思了。既然看開了這個世界那能去做些什麼呢,此時此刻漁夫的形象就又出現了,不如去向一個漁父學習白髮漁樵江渚上一個白顏色頭髮的打魚的老翁,砍柴的老翁他們在江上的小島上他們的一生到底是一直在做著砍柴與打漁的工作還是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經歷了林林種種的各種生活最終選擇了歸隱來到了江邊上做瀟灑之人呢?
  • 淺析蘇軾《漁父詞》中的「漁父」形象
    與傳統「漁父」形象不同的是,蘇軾在《漁父詞》中竭力刻畫和表現的是漁父的「飲」和「醉」。「漁父」嗜酒幾乎是貫穿四首詞。而這種對「飲」和「醉」的突顯,尤其是「酒醒還醉醉還醒」一處,構成「漁父」內在性格中的某種張力。傳統詩詞中,酒有時是助興的手段,當更多時候也表現為某種消極情緒的寄託。
  • 悠閒自得的一首漁父詞,朱敦儒早年狂放不羈,年老卻晚節不保
    詩詞當中的漁父詞,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張志和所寫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短短二十餘字,便體現出一種悠閒自得的漁翁隱者形象。除了這首,李煜、趙構、朱敦儒等著名朱敦儒筆下也產出了不少的漁父詞。
  • 壓抑時讀讀李煜這兩首《漁父》詞,如沐春風,豁然開朗,輕快舒適
    這首詞,其實是題畫詞,原畫為《春江釣叟圖》,李煜寫這首詞,其實有些「功利」在裡面,據說,當時文獻太子不喜歡李煜的奇特相貌(據說李煜有重瞳),李煜為了避禍,於是自己退居深宮大院中,每天舞文弄墨,以示自己沒有大志。
  • 梅花道人和他的漁父情結
    於是,「漁隱」就更頻繁地出現在繪畫作品中,其中以吳鎮的《漁父圖》最為典型。 吳鎮秉性孤耿,終生不仕,從不與權勢者往來,其處世哲學從一首《調寄·沁園春》對蠅利蝸名之徒的諷刺可見一斑:「古今多少風流,想蠅利蝸名幾到頭,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兩度封侯,採菊籬邊,種瓜圃內,都直到邙山一土丘。」
  • 專訪|唐映楓:我從故鄉深處看見的詞與音樂
    最近出版的《六日改》一書是唐映楓對從2013年到2019年幾乎所有作品的總結,書中收錄了《濃煙下的詩歌電臺》、《魚乾鋪裡》、《一如年少模樣》、《硬骨見鹿集》、《鳥的世相》、《無法清分的事物》、《三旬》等專輯詞作與作者近年創作的隨筆、雜文等。是對他創作歷程的完整回顧。
  • 一個字(詞)總結2020,你選哪個?
    2020年即將落幕,又到了寫年終總結的時候。近期,不少國家陸續評出了年度漢字或年度詞彙,為2020年做總結。這「魔幻」的一年,應該如何「一字(詞)總結」呢?年 度 詞 匯一些國外機構,會在每年年末評選年度流行詞彙,用以總結這一年的主題,記錄時代發展趨勢。
  • 中國文人為何有「漁父」情結?為何張志和的《漁歌子》備受推崇?
    上一回講到著名詩人韋應物,寫了兩首《調笑令》的詞,一首具有白馬秋風塞上的悲壯風格,另外一首具有杏花春雨江南的柔婉風格,成為唐朝早期文人詞中的先驅
  • 李清照:論詞
    已有《菩薩蠻》《春光好》《莎雞子》《更漏子》《浣溪沙》《夢江南》《漁父》等詞[6],不可遍舉。 五代幹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獨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於「小樓吹徹玉笙寒」,「吹皺一池春水」之詞[7],語雖奇甚,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8]也!
  • 成語小總結之不贊一詞、不經之談
    所以偏見成語的學習依賴於平時的積累,這個積累的過程中可以來源於試卷上的積累,也可以來源於課外閱讀,也可以自己查字典,又或者本人總結的部分。不贊一詞一般用來形容文章的好壞,所以口語中不常用。但是在第一眼看到這個成語時,很容易誤解,不贊一詞,很容易被誤解為「不能稱讚一句話,指代文章寫的不好」,這種理解就是大錯特錯了。原意是文章寫得很好,不能再添加一句話;現代衍生出來另一層意思-一言不發。
  • 中國古詩詞詞牌名大全
    樂令 樂世 長春 西子 西河西湖 西施多麗 導引 尋梅 竹枝 合歡 防露 紅情 出塞 花犯芳草 步月別怨 杜宇 陽春 河傳 佳色 尾犯 招潮 鳴梭 側犯 錄調 孤鸞徵招 南浦秋水 秋霽 勝常 宣情 眉嫵 垂陽 相月 品令 拜星胡州 夏州 春遊 春晴 春弄 綠腰 綠意 哨遍 傾杯索酒 消息離鸞 留家 調笑 薄倖 黃金 排歌探春 望梅 減蘭 情詞 漁父
  • [ 詞話 ] - 歷代詞話 卷一(清·王弈清)
    唐中葉有聲有詞者三十有七,有聲無詞者止七曲。唐歌曲比前代為多,其見於今者,十之三四耳。[碧雞漫志]◎六代已有詞詞起於唐人,而六代已濫觴矣。梁武帝有江南弄,陳後主有玉樹後庭花,隋煬帝有夜飲朝眠曲。豈獨五代之主,蜀之王衍、孟昶,南唐之李浮⒗鐸希吳越之錢ㄈ,以工小詞為能文哉。王衍之"月明如水浸宮殿,有酒不醉真痴人",李玉簫愛賞之,元人用為傳奇。
  • 柳永思念妻子寫下一首詞,全詞語言優美情景交融,讀來扣人心弦
    柳永中年時期漫遊江南,寫過一些優秀的羈旅行之詞,有一首叫《歸朝歡》詞作,就是他眾多作品中的代表作,這首詞寫的是在冬季的某一個清晨,詞人因為要早行,所以勾起了他懷念故鄉的情思。柳永,福建崇安人,他早年離開家鄉,來到京城汴梁求取功名,在京城一呆就是很多年。
  • 柳永思念妻子寫下一首詞,全詞情景交融語言優美,情真意切讀來感人...
    不無清絕之詞,用助嬌嬈之態。」 柳永中年時期漫遊江南,寫過一些優秀的羈旅行之詞,有一首叫《歸朝歡》詞作,就是他眾多作品中的代表作,這首詞寫的是在冬季的某一個清晨,詞人因為要早行,所以勾起了他懷念故鄉的情思。 柳永,福建崇安人,他早年離開家鄉,來到京城汴梁求取功名,在京城一呆就是很多年。事實上自柳永離開家鄉後,一直過著飄零寓居的生活。
  • 精雕細琢的周邦彥:一個在北宋詞壇被推為巨擘的詞家正宗
    周邦彥是宋詞發展史上結北開南(終結北宋,開啟南宋)的人,他集婉約詞之大成,連王國維稱其為「詞中老杜」。周邦彥詞精選賞析他的詞極講究「章法」,促進詞體聲律模式的進一步規範化、精密化《蘭陵王·柳》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
  • 重溫經典: 吳鎮【漁父圖】
    仲圭曰:二十年後不復爾」……【漁父圖】 元  吳鎮  紙本水墨   縱84.7釐米  橫29.7釐米吳鎮(公元1280一1354年),字仲圭,性愛梅花,自號梅花道人,也稱梅沙彌、梅花和尚,嘉興人。工詞翰、書法,擅山水,為「元四大家」之一。
  • 開言英語告訴你這些詞年終總結必用
    又到年終歲尾總結時,再有不到1個月的時間,無論你願不願意2020年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在這一年當中,你有哪些收穫,又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強?相信每個人的2020年都是不一樣的。至此年終歲尾來臨之際,國內領先的在線英語教育品牌、字節跳動大力教育旗下教育產品開言英語特別總結了適合在年終總結中所使用的詞彙,一起來看一下吧。
  • 害怕被太子迫害,李煜寫下一首詞裝糊塗,千年來卻令世人豔羨不已
    沒得辦法,非要一展驚世才華才可令人信服,於是李煜鬱墨一揮,寫下一首頹廢之詞。《漁父》李煜浪花有意千裡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這首詞被認為是:「後主為情勢所迫,沈潛避禍,隱遁世塵並寫詞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釋文獻太子的疑嫉。」就是特意表現出玩物喪志,而拿來給太子看的。
  • 蘇東坡最好的詞,是哪一首?
    開端寫得非常悲哀,我蘇東坡想要回到故鄉眉山去。可是一但仕宦了,而且貶官了,身不由己。那時他四十八歲了,已經是百年強半,未來還有多少日子?我謫居黃州五年,我的小孩子說了一口的黃州話。我懷念我的故鄉,但黃州也有黃州可愛的地方。每當春社秋社的節日,山中的朋友殺了雞,殺了豬,釀了酒,相勸老東坡和他們一起過節,我也心甘情願在這裡終老了。可是詔書下來要移往汝州。
  • 漁父 | 徐兵
    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鬚眉交白,被發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    上面這段文字中,漁父作為一個高士的形象首次登上中國文學史的舞臺。「父」古通「甫」,為成年男子的美稱。漁父,即打漁的老翁。花白的鬍鬚和眉毛,短衣長發,飄然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