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粗未必是壞事:超重和肥胖人群中大腿圍與高血壓風險負相關

2020-12-26 騰訊網

超重和肥胖大大增加了高血壓和心臟病風險,不過近期一項研究表明,在這個群體中大腿圍較粗的人高血壓風險更低。該研究也為高血壓的早發現早預防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及治療思路。

圖片來源:Pixabay

來源:SOCIETY FOR ENDOCRINOLOGY

翻譯:胡琦琳

審校/編輯:李光昭

一項發表在《內分泌聯繫》雜誌(Endocrine Connections)上的研究表明,對於肥胖人群來說,大腿越粗可能意味著患高血壓和心臟病風險越低。在超重和肥胖的中國男性和女性群體中,大腿越粗,血壓越低。這些發現表明,對於患心臟病的高風險人群——肥胖和超重者來說,大腿「分擔」的重量越多,意味著他們的心臟越健康。大腿的粗度可能有助於為肥胖和超重人群儘早檢測及發現高血壓症狀。

高血壓是造成全世界超過 10 億人發生健康問題的主要公共健康疾病,也是全球範圍內導致人類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導致高血壓風險的因素有很多,如超重、缺乏鍛鍊、吸菸或飲食中含鹽量較高等。血壓升高會給心臟和動脈造成額外的負擔,可能導致脂肪在血管中逐漸堆積,從而限制血液流動。而這將會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等嚴重疾病的風險。

很多人都未曾意識到自己患有高血壓,因為它很少會有明顯症狀。因此及早地發現高危人群並採取幹預措施,如監督飲食或增強鍛鍊,將有助於降低高血壓對血管和心臟的進一步損傷。

身體圍度的測量簡單易行,成本低,而且在以往的一些疾病風險評估中也很有效。眾所周知,腰圍的增加與血壓的升高相關,而大腿圍的降低與糖尿病相關。但是目前還沒有對大腿圍和肥胖人群高血壓程度的潛在關聯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楊震教授通過 9250 名年齡在 40 歲以上的中國男性和女性的大腿圍數據,調查了大腿圍與血壓之間的關係,這其中有 5348 名超重和肥胖者, 4172 名正常體重者。

結果顯示,大腿圍指數的增加(男性大於 55 釐米,女性大於 54 釐米)與更低的高血壓患病率之間有顯著聯繫,且與年齡、體重指數和腰圍無關。而那些大腿圍較小的人們(女性小於 50 釐米,男性小於 51 釐米)更有可能有血壓升高的情況。

楊教授解釋道:「與腹部脂肪相比,腿部脂肪可能對我們的新陳代謝更有益。大腿圍與血壓的關係很有可能是因為大腿部位有更多的肌肉和/或皮下脂肪,會分泌各種有益物質,有助於將血壓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範圍。」

這些發現表明,大腿圍可以作為便捷、經濟的潛在血壓指示數據,用於早期發現和預防肥胖和超重人群的高血壓及其併發症,如心臟病。然而,不同種族和不同健身情況的人們的大腿圍會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本研究中的大腿圍數據可能對其他人群沒有較大參考價值。

目前,楊教授計劃進一步研究這種聯繫——加入對大腿部位的脂肪量、肌肉量、骨量和蛋白質含量的測量。這些成分所佔比例的不同可以為大腿圍與血壓之間的關係提供線索,並可能有助於我們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論文信息

【標題】Large thigh circumferenc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blood pressur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individuals: a community-based study

【作者】Jie Shi,Zhen Yang et al.

【時間】04 April 2020

【摘要】

Objective

A small thigh circumference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otal morta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igh circumference and hypertension in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opu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9520 individuals aged 40 years and older with measurement of thigh circumference were available for analysis. The measurement of thigh circumference was performed directly below the gluteal fold of the thigh. The association of thigh circumference with hypertension was tested i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and reported as odds ratio (OR) with 95% CI.

Results

Thigh circumferenc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fasting glucose, and total cholesterol. Compared with the lowest thigh circumference tertile group,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highest tertile group, both in overweight individuals (OR 0.68; 95% CI 0.59–0.79, P

Conclus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large thigh circumferenc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 of hypertension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nese individuals.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腿越粗,心臟越好!
    結果發現,大腿的周長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率等都有密切關聯。研究人員主要通過對9520名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的大腿周長進行測量,分析大腿的粗細程度與高血壓、血糖、膽固醇等元素之間的聯繫。被調查的9250名人中,其中5348例屬於超重和肥胖,而4172例是正常體重。
  • 兩項研究發現:腿部脂肪多,能大幅降低患高血壓的風險!
    近日,美國心臟協會的一份報告表明,像Ashley Graham這樣腿部脂肪組織多的能降低患高血壓的風險。研究人員說,在腿部脂肪水平較高的人群中,所有三種高血壓患者的比例都比較低。這三種高血壓定義分別是收縮壓高於130、舒張壓高於80、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高於130和80。
  • 死亡風險增加48%,專家呼籲新冠疫苗研製需關注肥胖人群
    作者 |路憶南 中國科學報眾所周知,肥胖與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密切相關,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患病率升高。目前,國際上判斷肥胖的最常用方法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即 體重(kg)/身高(m)的平方,BMI≥25kg/m2被認為超重;BMI>30kg/m2的人通常被認為是肥胖。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作為全球性的新發傳染病,其重症患者的高死亡風險備受關注。
  • 肥胖使肝癌風險增加124%,美國癌症學會推薦飲食和運動防癌
    這些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肥胖成了影響全民健康的重要因素。肥胖是引起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此外,超重或肥胖與整體癌症風險增加有關。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CS)的研究,超重被認為是造成美國約8%的癌症以及約7%的癌症死亡的原因。01肥胖增加多種癌症風險丹麥一項為期40年(1977-2016年)的全國性研究顯示,超重和肥胖與幾種常見癌症的較高風險相關。
  • 我國超一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肥胖是病,告訴你怎麼治
    發布會上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所以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 12月23日上午,國新辦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
  • 腰圍每增加2.5釐米,患癌風險增8倍 | 最理想的腰圍是多少?
    女性腰圍近些年有變粗趨勢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20歲及以上成人中,超過14億人超重,其中有近2億多男性和近3億女性達到肥胖程度,尤其女性,近些年腰圍有變粗的趨勢。根據衛生計生委頒布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明確規定,男性腰圍85釐米、女性腰圍80釐米以上即為超標。不過,根據中國國家體育總局針對十多個省區市城鄉居民健身情況的調查則證實,我國城鄉各年齡段人群腰圍均有所增加,範圍0.22-3.30釐米,其中城鎮中青年女性增加尤為明顯。
  • 從體重肥胖到內臟肥胖,肥而不胖的肥胖風險
    研究顯示,肥胖人群二型糖尿病發病率比平常人要高4倍。此外,BMI為22-23時,二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遠遠低於23-31的時候發病風險;而BMI為35時,女性發生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甚至高達93.2%。除了導致心血管疾病和增加糖尿病風險外,肥胖還影響著人類壽命。
  • 高血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一文全說清楚了,建議收藏
    此外,不僅僅高血壓本身會遺傳,而且血壓升高的水平、併發症的發生、以及其他的相關因素比如肥胖等方面也是有一定遺傳性的。此外,隨年齡增長,發生高血壓的風險也是增加的。環境因素1.雖然鹽攝入過多與高血壓的發生直接相關,但是血壓的敏感性存在個體差異。我國高血壓患者中60+%屬於鹽敏感高血壓。肥胖、壓力大、年齡增長均會引起血壓的鹽敏感性增加。對於這類人群,要減少烹調用鹽以及含鈉高的調味品;避免或減少含鈉鹽量較高的加工食品;建議在烹調時儘可能使用定量鹽勺,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 中心肥胖指數與全因死亡風險顯著正相關
    中心肥胖指數與全因死亡風險顯著正相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7 17:00:18 伊朗德黑蘭醫科大學Sakineh Shab-Bidar團隊研究了中心肥胖與全因死亡風險的相關性。
  • 【解剖肥胖】揭露肥胖真相(膽小慎入)
    該女子屬於典型的過度肥胖身材,死於心臟病。下面是紀錄片,請在WiFi下點擊播放,友情提示,部分畫面較血腥,膽小慎入。  這部血淋淋卻真實的紀錄片警示人們,肥胖問題不容小覷。  肥胖者的脂肪不僅外在表現為看得到的「胖」,還會積聚在內臟周圍和肝細胞內,胖子不僅是皮下脂肪多,胖子的內臟也會因為脂肪變得肥大。
  • 我到底是超重還是肥胖?哪些因素與肥胖有關?
    原創 郭立新、胡欣 人衛健康如何評價肥胖和超重,肥胖如何分級?01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疾病控制司發布的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編寫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試行)》2003年版中,提出的中國人肥胖診斷體重指數界值如下。
  • 大腿根粗的原因是什麼
    核心提示:每個人的身材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身材讓人羨慕的不得了,而有些人的身材是屬於肥胖型,在肥胖型的人群中又分為了很多種,有些是全身肥胖,而有些則是局部肥胖,如大腿根粗,那麼大腿根粗的原因是什麼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 高血壓可損傷心臟和大腦,它的「死對頭」究竟是誰?醫生說出答案
    現況調查發現2012年我國18歲以上居民的平均日烹調鹽攝入量為10.5g,雖然低於1992年的12.9g和2002年的12.0g,但仍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日攝入量不超過6g的水平。 3.超重和肥胖 據統計,我國約有3億人超重,4600萬人肥胖,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肥胖國。
  • ...超重肥胖問題凸顯 河北被劃入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流行...
    國新辦日前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歲至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12月2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城鄉各年齡組居民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有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歲至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
  • 正確認識肥胖有助於科學減重
    此外,你肥胖的可能性很小,但卻沒有與之相關的健康風險。哈佛醫學院將這種罕見的情況歸類為「代謝健康肥胖」。屬於這一類的人通常有高的BMI,腰圍大,但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正常,血糖、血壓和膽固醇水平正常。 然而,如果你是肥胖,但代謝健康,這並不意味著你是免疫的負面影響肥胖永遠。
  • 肥胖增加13種癌症風險,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腹型肥胖也與腎癌風險增加相關,腰圍每增加10cm,腎癌風險增加11%,腰臀比每增加0.1,腎癌風險增加26%。肝癌2012年全球約10%的男性和14%的女性肝癌可歸因於超重或肥胖。BMI每增加5kg/㎡,肝癌風險增加30%;而且歐洲人群(59%)增加的風險要高於亞洲人群(18%)。食管腺癌2012年全球近30%的食管腺癌可歸因於超重或肥胖。
  • 我國居民超重肥胖問題凸顯 河北被劃入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
    國新辦日前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歲至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