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手裡有下面這本書,本篇文章可以不用看了。
如果沒有,可以參考一下我的閱讀筆記。
1987年,安妮爸爸王湣進入清華大學,碩士畢業 。安妮媽媽鄭獻民進入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畢業 。
2002年,安妮爸爸進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MBA
2009年,安妮鮮花開立博客,把北美基礎教育引入中國
2011年,由「安妮鮮花」編著的《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由外研社出版
下面是有關於這本英語啟蒙書的讀書筆記分享:
西方媽媽注重綜合能力和人文素養,中國媽媽注重知識和數學基本功訓練。
任何一個媽媽如果決定自己幹預孩子的英語教育,那重點一定是對兒童英語學習整體方向的把握,這比給孩子具體的知識更有價值。
別試圖只把孩子的學習只交給老師,你最有可能錯過的是2-4歲的啟蒙。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我們的目標是什麼?
孩子有欲望通過讀書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從而開闊他的視野。視野比知識更能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英語什麼時候啟蒙好?孩子在9個月內能夠接觸到兩種以上的語言信號,這會刺激他形成記憶,對未來學習外語會有幫助。兒童期學習第二語言,大腦會有分區的儲存語言信號,年齡增長以後,這種能力會退化。
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敏感期)
0-2歲 輸入過程和儲備階段
~2歲 開始進行較完整的表達
2-4歲 能夠對故事情節有自己的理解,需要在大人陪伴下閱讀故事
~4歲 識字敏感期
>4歲 開始對大段的文字感興趣,嘗試自主閱讀(字又大又少的中文書,一級的英文書,可以實現指讀)
英語教學的過程(考慮敏感期)
大框架:聽—phonics—讀
0-2 聽力輸入(原版語音,大段地聽韻律節奏),發展認知,把圖形和簡單英文表達對應起來。
2-4 繼續聽力輸入,加強情境的對應,(動畫片、原版繪本、分級讀物),通過閱讀積累豐富的場景(情境對應能力)
>4 學習phonics,加大自主閱讀的閱讀量,尤其是同一級別的。
說明:這裡提到的年齡範圍,不同的孩子情況會不同,前後有半年的差距是正常的,要隨時觀察孩子的敏感期的到來。抓住時機,提供「養分」。
01具體的教學方法
家庭英語環境應該是這樣的:
一定要記住:最重要的是培養對英語的興趣。聽力辨音、情境對應、輸入正確的資源,然後就靜待花開吧,一切都需要足夠多的時間。另外,較小的孩子聽速度較快的音頻,以後聽力辨音能力可能會更好。
02情境對應的方法很簡單
聽原版兒歌、動畫片、故事音頻,都可以積累語音信號、鍛鍊韻律節奏和語感。
03Phonics教法
先有閱讀基礎,再系統梳理規則,最後通過大量閱讀合適的讀物鞏固強化。
最終達到的結果是:一個規則不管在什麼樣的閱讀材料中出現,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反應出來。
04需要訓練的地方
①閱讀量(場景積累多了語言才能運用自如)
②有情感的流利朗讀課文(在自主閱讀初期就要注重培養,此項為重要的輸出能力,然後上升為複述、表演出來書中的內容,為之後更高級的輸出,比如演講等做準備)。不要求跟讀和背誦,但是對朗讀,流利閱讀要求很高。
05同級別圖書多涉獵,同級閱讀量決定什麼時候能上升一個層次
難度等級相同、故事情節不同的讀物,可以體會故事的樂趣,了解足夠多的應用場景,它們構成了英語思維的各個環節;足夠多的閱讀,可以積累詞彙量、理解能力提升;一套書可以讀幾遍,每一遍目的不同,開始強調流利,後面可以查生詞;英語能力培養是螺旋上升的過程。
06最重要也最難的是培養興趣
當孩子們對什麼感興趣時,就會不斷重複,重複過程就是內在建構和形成能力的過程;閱讀時讓孩子做主,大人只在旁邊觀察,隨時準備多樣化素材,讀哪本由他們自己去選擇。發現興趣、及時給與、立體使用資源。
07學前不需要糾音,親子閱讀非常重要
小學一年級後,老師會糾正不正確發音、糾正口型,學前階段不需要糾正;小學二年級才開始強調閱讀理解,以此之前,但會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讀,讓孩子挑最喜歡的部分給家長複述。
08學前最佳閱讀時長
學前3-5歲:每天15-30分鐘就可以,30-60分鐘也可以,關鍵要讓孩子覺得英文和中文一樣,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它像吃飯睡覺一樣正常、必須。
09媽媽如何進行親子閱讀?
目標:讓孩子愛上讀書,學東西其次。
最初的方法:
① 平行坐在孩子旁邊,一手拿書一手摟孩子② 不要在乎發音是否標準,充滿感情、語氣誇張地讀③ 讓孩子翻頁,沒讀完就翻過也可以④ 每天讀三本⑤ 讀書時,可以用母語來解釋意思。
讀書前先仔細看封面:①作者是誰?主題是什麼?畫面有啥?② 再看封二、封三、封底;③ 然後看書中圖片;④ 最後開始讀書。
10家庭選書的一些方法
根據孩子狀態,選擇十倍於孩子需要的資源。這其中:10-20%會反覆使用,剩下的看似沒用,只要看過,過段時間都可能自己去反覆看。
泛聽的內容要符合孩子認知水平,讓他自己選擇難度區間,選擇貼近生活經歷的故事,更能引起興趣。
每過一段時間,就要調整閱讀資源,要及時更新補充新資源。
選書的Five Finger Rule:找書中有代表性的一頁,讓孩子讀出聲。一個單詞卡殼就豎起一個手指,一頁裡豎起的手指>5個,證明太難了;
<1個手指,太簡單了;
卡殼=不認識、讀錯了、不能拼讀
如果用這個方法的結果是無書可讀,那是phonics&sight words欠缺,那就重新去檢查聽力辨音、phonics中的letter sound、單詞拼讀方法,再用簡單的書和孩子一起讀。在閱讀時注意指出sight words,堅持3個月就會有好的效果。
有感情的、繪聲繪色的讀書可以增強孩子自信心,大量閱讀是主流觀點,每本書都有它值得吸收的優點。
選書I PICK原則(加拿大小學應用,2009年美國研究成果):
I choose a book that has a Purpose, Interest, Comprehend, and Know.
Purpose(Why am I reading it?) 非小說類書是為了獲得某方面的信息/知識;小說類的目的是覺得故事有趣,可以通過標題、封面、封底、插圖聯想:讓你想到什麼?猜測書大概內容?然後帶著問題去讀書。
Interest(Do I like the theme of the book?):①根據年齡,出版社會根據Interest level分級;②根據季節、節日。在節日期間讀節日書籍,有助於情境對應。③根據學校學習內容。④根據孩子的經歷。參加生日聚會後要找有關生日慶祝類活動書籍等。
Comprehend(Will I understand what it says?) & Know (Can I read most of the words?):關於難度,Know是指是否能夠正確讀出單詞,可以不知含義。北美圖書有分級系統,孩子自己讀就選對應等級中難度低一些的,親子讀時可以選擇高一些的,適當進行挑戰。
孩子不喜歡你買的書時怎麼辦?先看孩子是不是還沒到那個程度;以前不喜歡看的,現在試試看?現在不喜歡的,那就先放一放?
多方面、立體的選擇學習材料,英文類書籍可以有故事書、韻律節奏的書,比如《Five Little Monkeys》等。
孩子可能會喜歡的資源
看過動畫片的音頻:動畫片看一段時間後,聽音頻也能磨耳朵,會產生聯想;
Thomas and Friends 系列動畫片、Maisy系列、米奇系列
《語感啟蒙》(清華出版)
Leapfrog (美國英語教學,phonics系列動畫片)
www.starfall.com(學習26個字母的phonics)
《Hooked on Phonics》
清華幼兒英語
《Little Bear》
洪恩的Gogo
《Frog and Toad》
《Mouse Soup》
《I can read》系列書
!高能警示輸入不到位就讓孩子輸出,易引發逆反和厭學。出現中式英語的重要原因是閱讀量不夠,腦子裡儲備不夠,才會總是想翻譯。小時候閱讀少,到了高年級時寫作更會上不去。培養閱讀習慣,就是家長給大量的書,每天按自己興趣去講去讀。
(weixin:NaoNa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