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源頭式人物 | 韓三平:後浪推前浪,電影創作10到15年就應該換代

2021-02-20 長江商學院高層管理教育

我們經常能在電影、電視劇、網劇的片頭看到一個名字——韓三平。

他就像一個圓心,圍繞著他的是中國電影史上眾多不可忽視的角色,這些角色構成了中國電影發展的段落,第五代、第六代導演的崛起也都與他相關。

今天,我們分享韓三平及以他為中心串起的影視圈故事。

作者 | 王不易

來源 | 商業人物 ID:biz-leaders

原標題 | 中國影視大佬背後的大佬

圈子裡的人都叫他一聲「三爺」,或稱呼他為「韓總」。

以他為中心,能串起不少影視圈的故事。

他是韓三平。觀眾常能在電影、電視劇、網劇的片頭看到他的名字。他最近一次的「片頭之旅」,應該是給《隱秘的角落》做監製。

韓三平上一次被網友深扒,是2009年《建國大業》上映,172個明星,無片酬出演,3000萬成本,4.2億票房。周星馳表示「跳崖也願意演」,打了兩個電話給導演,但沒趕上。陳可辛很羨慕:一部片子用完了他一輩子想用的演員。

什麼人有這麼大的面子?答案是:「三爺」,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

1994年是個神奇的年份。

那一年,對整個電影史來說,是個豐收年。《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等經典都出自這一年,搞得這一年奧斯卡是神仙打架。

但這一年對國產電影來說,卻是個冷年。查閱大陸票房,當年只記錄了一部引進片《亡命天涯》,票房2580萬元。而1994年之前,甚至沒有大陸票房紀錄。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全國1/3左右的電影企業虧損,1987年,北京電影製片廠開始第一次出現虧損,1989年,上海電影製片廠開始借貸,負債達2005萬元。[1]

國產片沒錢拍,拍出來也沒人看,虧本,是當時的現狀。電影院改為錄像廳、歌舞廳、旱冰場,演員、導演、編劇都在家待著,謀別的生路。《甲方乙方》裡拍的不是荒誕,是現實。

曾為樂視影業CEO的張昭回憶起那段時間,總結為:那是一個讓創作者沒有尊嚴的時代。

我剛回國的時候,三平廠長每到春節都要帶著凱歌他們第五代導演化緣,中國電影只有十個導演在拍片子。第六代導演很多掙扎在三裡屯的大麻裡。為什麼?沒有尊嚴。

——張昭

1993年,當時的廣電部副部長,急得把各大電影廠的廠長都叫到北京來開會。

1994年,改革來了,電影廠自負盈虧,民營資本有機會進入行業。就是在這一年,韓三平從四川峨眉電影廠調到北影廠,1993年他也參加了那個會。

北影廠當時是這麼個情況:職工近3000人,帳上最困難的時候只有27萬,但一個月報銷職工的醫藥費就要40萬。每年國家撥款是500萬,但拍攝所需經費大概是七八千萬。[2]

改革的核心其實就一件事:找錢。韓三平管這叫「扎錢」「化緣」,融資,那是後來好聽的說法。他曾帶著46個導演、編劇到橫店集體「化緣」,帶著20多個導演去成都「扎款」。[3]找著找著錢,他就成了中國內地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製片人。

韓三平腦子很活,不拘一格,當年在峨影廠做副廠長的時候,為了籌錢,他找人拍「盒帶」,五六萬拍一部,一個星期拍完,一年能掙400萬,貼補其他創作。但其實「盒帶」都是擦邊球,小暴力、軟情色。[2]

他用各種社會關係找錢,經常在招待所裡等老闆籤合同,有時候等到半夜,聽到老闆喝完酒回來了,馬上就跑去籤。

拍《孔繁森》的500萬,是他從浙江一個鞋廠老闆那裡「扎」來的。陳凱歌拍《荊軻刺秦王》,他找了個浙江老朋友建秦王宮,那朋友最後沒收錢,只要景。這老朋友就是橫店影視城創始人徐文榮。[2]2002年張藝謀在那裡拍了《英雄》。

馮小剛拍《甲方乙方》,他拉來了牟其中,牟其中一開始答應投兩億美元給北影,後來出了事,只給了80萬元。後來又加入了紫禁城、華誼,最終湊了300萬。華誼只佔了10%。這部片子後來票房是3600萬,韓三平引進了分帳模式,39歲的馮小剛拿走117萬。

這在當時是很了不得的事。第五代導演黃建新,1992年拍《站直了別趴下》,預算107萬,超了6萬,票房270萬,其實是掙錢的,但是西安電影製片廠罰了他的導演酬金,還另罰了700塊。主演馮鞏片酬3000塊,最後請工作人員吃了頓飯,4500塊,還倒貼錢。

直到後來地位起來了,韓三平還是一如既往「要錢」。2008年有一回參加論壇,他對著底下的老闆喊:「電影不是事業單位,更不是慈善單位,這是一個可以賺錢的地方。所以,底下在座的各位老闆們,扎錢吧!」

2009年,張藝謀的老搭檔張偉平曾炮轟過韓三平。

張偉平說中影集團是莊家,搞壟斷,「你不跟他合作,他就在這個檔期裡放兩部進口片跟你火併」。他認為《三槍拍案驚奇》上映時,被《2012》和《第九區》擠壓,導致票房不佳。他還說,華表獎中影一家獨大,一片「謝韓三爺」的喊聲,「什麼三爺啊,我剛開始還以為座山雕來了呢」。

2007年,韓三平出任中影集團董事長。中影集團,中國電影史上,繞不過去的龐然大物——1999年由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等8家單位改組而來。2010年,中影與另外7家單位共同設立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在A股上市。

中影常被詬病一家獨大,它是電影行業最大的國有集團,壟斷電影進口業務,單靠發行,每年就能落袋不少銀子。韓三平所站的那個位置,能夠輕鬆地調動許多資源,包括資金、人脈、政府。這也是2009年全明星檔《建國大業》得以成形的原因。

韓三平就像一個圓心,圍繞著他的是中國電影史上眾多不可忽視的角色,這些角色構成了中國電影發展的段落。

第五代、第六代導演的崛起都與他相關。

他將馮小剛推上賀歲導演的位子,和田壯壯討論年輕導演的未來,和陳凱歌也關係匪淺。

韓三平最瞧得上的導演,應屬陳凱歌和姜文。

陳凱歌《霸王別姬》封神後,給《孔繁森》做過藝術指導,《建國大業》的全明星模式也是他提給韓三平的。後來陳凱歌拍《荊軻刺秦王》,韓三平毫不猶豫就投了,還拉來了華誼,結果撲得王氏兄弟心有餘悸,轉向了比較穩妥的馮小剛。但韓三平還是一心向著陳凱歌,後來又投了《無極》《梅蘭芳》,都是大製作,直到韓三平2014年退休,陳凱歌才轉向了新麗傳媒。

其實《荊軻刺秦王》是韓三平第一次大片嘗試,在那之後,他一直有「大片情結」。這也算是中式大片的伊始,後來他做了《赤壁》《建國大業》等,將中國電影帶入高投入、高收益時代。他在接受採訪時說:「商業化是中國電影唯一的前途。」

在他進入行業時,1994年,全國總票房是2580萬元,2014年他退休時,總票房是296.39億元。

電影《建國大業》,陳凱歌飾演馮玉祥

第六代導演陸川、寧浩、王小帥等也是韓三平扶持起來的。

最經典的故事是,2005年夏天的一個早上,沒睡醒的寧浩接到了中影製片公司經理的電話,說韓總要見他。韓三平看了《瘋狂的石頭》粗剪版,見到寧浩後,直接說要給他做發行,100個拷貝。當時《無極》的拷貝是300個。《瘋狂的石頭》票房3000萬,中影掙了900萬,然後再追加200萬,投了寧浩的下一部片子《瘋狂的賽車》,《瘋狂的賽車》票房1.3億。韓三平將寧浩送入了億元導演俱樂部。

2018年,《我不是藥神》橫空出世,首席編劇是韓家女,韓三平的女兒。《藥神》是韓家女碩士畢業後的首個作品,韓三平介紹寧浩給劇本把關,寧浩看後買了這個故事,挑了旗下新銳導演文牧野來導。

我們總能從如今的爆款片中找到曾經的蛛絲馬跡。

韓三平客串陸川導演的電影《尋槍》

《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中國機長》背後,也有韓三平的影子。

這又涉及到另一個故事。

1994年,剛畢業的於冬被北影廠廠長提拔為副科長。一次開會,於冬遲到,被廠長直接罵出去了。那個廠長就是韓三平。後來北影與其他單位合併為中影集團,於冬辭職,下海創業,成立了博納,博納最初是搞發行起家的,與於冬主要人脈在中影相關。

於冬如今繼承了韓三平主旋律大片的衣缽,靠著這塊金字招牌堅守著「民營五大」的位置。而於冬的御用搭檔黃建新,當年和韓三平是同班同學,《建國大業》就是韓三平喊黃建新回來拍的,後來他又拍了《建黨偉業》,監製了《建軍大業》。2019年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黃建新是總製片。

成也範冰冰敗也範冰冰的唐德影視,它的創始人吳宏亮,也出自中影,給韓三平做過十幾年助理。2001年,中信文化牽手中影集團成立世紀英雄電影投資有限公司,韓三平任世紀英雄副董事長,吳宏亮任業務總監。

世紀英雄投過電影《玉觀音》、電視劇《漢武大帝》,韓三平的老朋友陳凱歌、姜文都在合作名單之中。吳宏亮在拍《玉觀音》的時候和趙薇走得很近,才有了後來星光熠熠的唐德影視。

看吧,以「三爺」為圓心,當真能畫出一個圓。

退休後,「三爺」的大動作少了。但江湖仍處處是他的身影。

秦昊在拍《妖貓傳》時,韓三平到片場找到他,發給他一個網劇劇本,邀他出演。這個網劇就是《無證之罪》。《無證之罪》的製作公司萬年影業,老闆是韓家女。後來韓三平又邀秦昊出演《隱秘的角落》,依舊是萬年影業製作,韓三平監製。

2018年年底,黑馬《無名之輩》以3000萬投資,攬下7.49億票房,投資方正夫影視的老闆,也是韓家女,單這一部片,韓家女就掙了6000萬。韓家女後來還投了寧浩的《瘋狂的外星人》。

江湖開始換主角。就像「三爺」自己說的:「我認為電影創作,10到15年就應該換代,後浪推前浪嘛。」

參考資料:

1.《韓三平的電影「國家隊」》,作者:莫震宇,《東方企業家》

2.《三平霸業 中影壟斷中國電影市場》,作者:餘楠,南方人物周刊

3.《楊瀾訪談錄·韓三平》

4.《非常道》,胡玲對話於冬,鳳凰娛樂

註:題圖商業人物購買於視覺中國。本文由「商業人物」(ID:biz-leaders)授權轉載。「商業人物」專注於關注中國商業力量,講述原創商業故事,提供商業人物特稿。

相關焦點

  • 潘長江——長江後浪推前浪
    也許他們是希望兒子以後長江後浪推前浪吧。1957年7月,潘長江出生在黑龍江省東寧縣。1962年7月,五歲的潘長江患了尿崩症。醫生斷定他活不過25歲。這對於潘長江的父母來說,猶如晴天霹靂。父母帶著他四處求醫。皇天不負有心人。老中醫的針疚讓潘長江的病情有了轉機。潘長江每天不扎針灸的時候,他就跟隨父親一起練功學表演。也許是夢想和毅力的作用,奇蹟發生了——潘長江竟然康復了。
  • 長江後浪推前浪,《好聲音》出了個大魔王,單依純一路星途坦蕩
    又到了懷抱糖炒慄子,一手拿著熱乎乎的烤紅薯,一手擎著冰糖葫蘆的季節了。想和喜歡的人一起吃火鍋,然而,雪太大,封路了。不妨刷歌吧!刷到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刷到了朱之文,也刷到了單依純。01「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一浪緊跟上,一浪更比一浪高,一浪更比一浪強,青春飛揚……」《長江後浪推前浪》這首歌是李潮演唱的,是一首既抒情又勵志的歌曲,好聽!長江後浪推前浪,多麼經典的名句啊,用在娛樂圈是再合適不過了。
  • 中國影視大佬背後的大佬
    「我剛回國的時候,三平廠長每到春節都要帶著凱歌他們第五代導演化緣,中國電影只有十個導演在拍片子。第六代導演很多掙扎在三裡屯的大麻裡。為什麼?沒有尊嚴。」1993年,當時的廣電部副部長,急得把各大電影廠的廠長都叫到北京來開會。1994年,改革來了,電影廠自負盈虧,民營資本有機會進入行業。
  • 國產女星的前浪、後浪和破浪
    到了2020年,決定穿越地雷陣的居然是芒果臺。《乘風破浪的姐姐》找了一群30歲+、已經成名已久、有故事有閱歷的女明星,搞了一場類似選秀的節目,但卻成為了2020年的第一個爆款綜藝,全網播放量已經超過了10億,口碑上更是獲得了圈內外的一致好評。但《乘風破浪的姐姐》之所以沒有踩到這個敏感領域的地雷,主要還是因為它完全避開這個領域的大多數深刻討論。
  • 在前浪與後浪之間,還有非浪
    《奔湧吧,後浪》的演講者何冰出生於1968年,是已經成功上岸的前浪,經歷了改革開放前後不同的苦難與輝煌時期,他們更懂現在這個時代的好,羨慕00後可以在20歲前享有到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非浪》的演講者朱一旦出生於1983年,他的視野更多關注的既不是前浪,也不是後浪,而是拍在沙灘上的非浪,是苦苦掙扎於選擇金錢還是理想、金錢還是健康、金錢還是家庭的非浪。以演講者出生年代的不同,我們可以以每15年為一個區間進行前浪、非浪、後浪的區分。
  • 透視第35屆金雞百花獎:10後後浪來了,前浪們怕了嗎?
    在他們身上,娛姐看到了10後後浪們的強勁勢頭和力量,不由感慨:10後已經崛起!前浪童星們,你們還好嗎?可以說,張子楓為10後童星們的飛躍發展,提供了一個不可超越的標杆和榜樣。10後童星這波後浪,來勢洶洶!90後、00後童星在不斷成長、蛻變,逐漸成為新一屆影視演員的傳承人。
  • 國產女星的前浪、後浪和破浪
    到了2020年,決定穿越地雷陣的居然是芒果臺。《乘風破浪的姐姐》找了一群30歲+、已經成名已久、有故事有閱歷的女明星,搞了一場類似選秀的節目,但卻成為了2020年的第一個爆款綜藝,全網播放量已經超過了10億,口碑上更是獲得了圈內外的一致好評。但《乘風破浪的姐姐》之所以沒有踩到這個敏感領域的地雷,主要還是因為它完全避開這個領域的大多數深刻討論。
  • 韓三平,中國電影圈一位神秘男子
    1998年,他協助陳凱歌拍攝了電影《荊軻刺秦王》,當時這部影片投資高達7000萬,不過上映後票房慘澹,雖說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但也為後來的種種積累了經驗。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積極發展文化產業」;那一年底,張藝謀的《英雄》上映;2003年,中國電影開始產業化改革。時任中影集團副董事長的韓三平,在這之後,也開始主導了一系列影片的商業化嘗試。
  • 「長江後浪推前浪」後一句是什麼?很多化用,還是偉人的最有氣魄
    「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後一句是什麼?李敖曾寫過歪詩:「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後浪風光能幾時,轉眼還不是一樣。」也有人說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這些都含有調侃的打油詩,做不得數。出處:「後浪」指的是年輕人,指的是層出不窮的新鮮力量。這句古詩最早出現在宋朝劉斧的一篇議論文《青瑣高議》當中。原文是「我聞古人之詩曰:『長江後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所以,可見這句詩也不是他寫的,而是他引用的。
  • 一周人物丨電影傳奇韓三平
    幾年後,韓三平決定去電影學院進修。1989年,還在電影學院讀書的韓三平,突然被提拔為峨眉電影製片廠的副廠長。1994年韓三平被調去北京電影製片廠當副廠長。 北影廠時期的韓三平要勉力支撐企業生存,生存的同時還要拍電影。
  • 娛樂圈不同時代男「頂流」盤點:後浪推前浪
    哥哥張國榮和陳百強:上世紀80年代香港樂壇佔據一席之地,都是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的獲得者。哥哥影視,歌唱全面發展,並且都成績不俗。擁有一票忠實粉絲,「後榮迷」的出現也足以見證哥哥的魅力。郭富城:郭富城在影視方面的發展不是那麼突出,憑藉出色的舞蹈和歌聲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
  • 增廣賢文14 |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原文】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 長江後浪推前浪,娛樂圈那些紅極一時卻被「後浪」淹沒的明星
    俗話說的好:「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在快速更新迭代的娛樂圈這種現象尤其明顯。從草根、龍套逆襲成大紅大紫一線明星的大有人在,同樣,從大紅大紫淪落成龍套的明星也比比皆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紅極一時,最後卻淪為給「流量王」們當配角的明星吧。
  • 中國電影教父——韓三平
    他也是最近20多年來,提及中國電影界發展時,絕對繞不開的一個人物。韓三平曾經擔任過北京電影製片廠廠長,自從1999年出任中國電影集團領導,到2014年退休,他帶領團隊一手將中國電影帶入了商業時代,是我國內地現行的電影票房分帳模式之父,在電影圈內,韓三平有著一個響亮的稱呼:"三爺"。
  • 大力出奇蹟: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最近熱播的愛情公寓系列劇的最終季《愛情公寓5》正在火熱播出,這部劇一改前四季愛情長跑的風格,剛剛第一集,主線內容直接殺到了觀眾理想的終點:一菲和曾老師的「賢妃cp」光速領證,美嘉和子喬這對歡喜冤家不但成了甜蜜小夫妻,而且還有了愛的結晶,升級做了爸爸媽媽,關谷和悠悠雖然並未出鏡,不過劇情也給了交代
  • 曝成毅分走部分任嘉倫資源,美其名曰後浪推前浪
    但成毅的發展勢頭還在逐步往上增長,自李易峰離開歡瑞影視之後但他選擇在最紅的時候,勇敢地公布了戀情,以及結婚生子的消息,所以礙於他這個已婚人士的身份,這兩年來他一直圈的都是演技粉。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粉絲們不會因為對他抱有一絲幻想而去喜歡他,他的粉絲群體相對來說,基礎相對穩固一些。
  • 管它前浪後浪,這樣的「浪打浪」,是多少恩愛情仇不停歇
    1920年,魯迅創作了短篇小說《風波》。人們可能已記不清那風波究竟是什麼了,但一定聽過小說中九斤老太的那句「一代不如一代」。這句評語指向的,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代際問題,或者可喻之為「前浪」與「後浪」的關係。
  • 長江後浪推前浪!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橫跨中國電視劇市場風雲30年,綜合公司估值、資金運轉、作品市場認可度、公司人才團隊、盈利的穩定性、項目題材市場應變能力等維度,推出了中國電視劇公司TOP100實力榜,解決行業信息不對稱問題,歡迎廣大電視劇行業從業人員收藏。
  • 韓三平,中國電影的「守門人」
    無論是國產片還是進口大片,他的名字幾乎出現在每一部電影的片頭。這個被圈內人敬稱為「三爺」的人,最近急流勇退,他已不在江湖,江湖卻仍有他的傳說。從1977年進入峨嵋電影廠,韓三平就沒離開過這個行業,那時他還是個照明工。幾年後,韓三平決定去電影學院進修。1989年,還在電影學院讀書的韓三平,突然被提拔為峨眉電影製片廠的副廠長。
  •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未必會死在沙灘上,前後浪決戰開始
    今天的新影視界又來啦!我是每天帶你看影視劇,為你排雷避坑的新影視界,關注我不迷路哦。讓人忽略掉演員身份的好演員一提到馮小剛你會想到什麼?中國著名導演,拍了很多部很好的電影……可是你還沒有想起來的是,馮小剛也是一個演員,一位非常好的演員。還記得馮小剛演過什麼電影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