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廊橋遺夢》: 藍色的約定,永遠的廊橋

2020-09-05 力搖力搖

《廊橋遺夢》是一部美國大片,九十年代曾風靡各大影院,記得那時看完直接淚奔,內心一直有一種無以言說的悲愴感,而且久久不能平靜。我平時比較喜歡藍色,藍色是天空的顏色,天空高遠而純淨,而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的愛正是一種高遠而純淨的愛,他們跨越時空,永遠飄蕩在古老的廊橋上,我把他們的約定稱之為藍色的約定。

影片中的廊橋只是一座古老而普通的橋,又稱麥迪遜縣的橋,它因影片而出名,更因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的那跨越時空的愛而永久地鐫刻在每個人的腦海中,藍色的氣息也永遠環繞在古老的廊橋上,那是屬於愛的廊橋。

短暫的相逢,卻是一輩子的愛,但又不得不分開,但這種愛卻慰藉了倆人的一生。

短暫相逢四天,卻是一輩子的刻苦銘心的愛,影片的弗朗西絲卡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她在沒遇到羅伯特之前過著平淡如水的日子,但就在那個清晨,她遇到了那個前來問路的滄桑的牛仔羅伯特,他的出現,如流星一般划過她的心房,她那如死水般的心房震顫了,她似乎感覺到愛的電流正一波波地向她劃來。

第一天她領著他走向麥迪遜縣的橋,他們像熟稔了多年的好友,他們聊她的家鄉聊她現在的生活,聊羅伯特漂泊的日子,聊著聊著就有一種忘乎所以的感覺,她覺得時間過得太快,她想留住時光,與羅伯特相處的時光,那是她內心深處的渴望,但另一個聲音卻在制止她:你有家庭!她立刻回到了現實,她不能多想,她不敢多想了…

但塵封多年的內心並沒有完全被現實澆滅,另一個火苗還在熱烈的閃耀,她禁不住給給羅伯特寫了一張紙條貼在橋上,期待著與羅伯特的相見。

而羅伯特無意中看見了那張紙條,他高興萬分,如約而來,但在來時的路上他卻無意中撞見了偷情的女人遭唾棄和凌辱的一幕,他有過一絲猶豫,變得謹慎起來,但最終尊循了自己的內心,如約前往。

兩個萍水相逢的人卻一見如故,心心相依,草地上留下了他們相愛的痕跡,他們緊緊相擁,仿佛天地之間就剩下他倆。「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倆人緊緊結合成一個生命,跨越時空,緊緊纏繞在一起。

這是他們藍色的約定的第二天,弗朗西斯卡獲得了作為一個女人的重生,以前她只是一個過日子的女人,而今她體會到一個擁有愛的女人的真正快樂,對她來說既是飛蛾撲火,又是涅槃重生。

第三天,他們繼續著他們美好的日子,他們想法設法躲開鄉鄰,去外面浪漫了整整一天,他利用攝影師得天獨利的優勢給她拍了最美麗的照片,把她的美麗與發自內心的最燦爛笑容一一定格於他的鏡頭裡,她也把七歲時姑姑送給她一直佩帶的項鍊送給了羅伯特,他們在屋裡一起喝酒,緊擁著跳舞,然後一起瘋狂做愛,在這個動情的時刻,她忘了家庭,忘了孩子也忘了責任,她只想重生。

到了第四天,生活似乎該回到了原點,孩子和丈夫也快從鎮上回來了,他們約定好在鎮上見面,羅伯特答應在鎮上等待她的決定。

而弗朗西斯卡卻陷入了一生中最艱難的選擇,一邊是溫暖的家庭丈夫和孩子,一邊是一生只有一次的刻骨銘心的愛,她茫然不知所措,陷入了痛苦的抉擇之中…

四天,一輩子的愛,一個女人的涅槃重生就要隱忍到普通的生活中去。當夫妻倆開車去鎮上,她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大雨中等待她的羅伯特,但她就是沒有勇氣下去找她,約定註定要錯過了。

在同一個紅綠燈口,當綠燈通行時,前面羅伯特的車子久久不願離去,他還在等他的弗朗西斯卡,而後面車子上的弗朗西斯卡早已泣不成聲,她用手緊緊抓住門把手,終於沒有下車,她的眼中已全是淚水,她含著悽楚的笑目送著羅伯特的車,直到看不見,再也看不見…

她知道這一別就是一輩子,永生再不能相見了,但是為了家庭道義和孩子,她選擇了放棄,放棄了她自己的愛去換回了一個大家庭應有的溫馨與和睦。這也正是廊橋遺夢男女主人公最令人欣賞的地方,愛不只是飛蛾撲火,愛更要考慮後果,倆人都把愛深深地埋藏於內心深處,直至老去。

倆人都離世後,實現了藍色的約定,他們將永遠相伴於永遠的廊橋。

倆人分別後都彼此思念著對方,但都把對方的愛埋藏於內心深處,靠痛苦回憶來打發時光,彼此想念著對方。

很多年後的某一天,弗朗西斯卡收到了羅伯持·金凱去逝的遺訊和遺物,她悲痛萬分。她把羅伯特的遺物小心翼翼地裝在一個小木盒裡,永久地珍藏,想他時候就拿出來看看,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的羅伯特正拿著幾朵帶著泥土芬芳的野菊朝她走來。

幾年後,弗朗西斯卡也在思念羅伯特的憂傷中離世。她生前早就給兒女寫下了一封信,對他們敘述了她與羅伯特之間這段優美而不為人知的愛情故事,並在遺囑中告訴他們,在她離世後,將她的骨灰灑在麥迪遜橋畔,她和羅伯特相遇的地方。

兒女們理解了媽媽的愛,同時把她的骨灰灑在了麥迪遜橋畔,讓媽媽實現了她生前不能實現的願望,同時兒女們也懂得了愛的真諦,該如何去處理對待自己岌岌可危的婚姻。

總之《廊橋遺夢》是一部悽美的愛情故事,四天的愛情卻壯美了倆人的一生,在愛欲和理性面前,他們卻選擇了理性而捨棄了愛情,充分證實了婚姻愛情的責任性和道德底線。

他們尊守了道德底線選擇了自己忍受痛苦,這正是行進在人類文明中的一種傳統道德的美,為他們的愛增添了人性的光輝,也給現實中情慾泛濫的新時代的我們敲響了警鐘,那就是該如何去好好愛。

相關焦點

  • 重溫《廊橋遺夢》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重溫《廊橋遺夢》 2020-10-19 1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分享電影:《廊橋遺夢》
    我最喜歡的一句電影臺詞是《廊橋遺夢》中,弗朗西斯卡對羅伯特·金凱說的一句話:我才明白,我們瘋狂愛過的,和步入婚姻殿堂的,永遠不是一個人
  • 《廊橋遺夢》——一個女人一生的夢
    剛剛看完經典電影《廊橋遺夢 死後隨風飄灑廊橋,永遠相依相偎。他們分離時,沒有過這樣的約定。 你若問我,為什麼他們只愛了四天,卻可以至死不渝,那我告訴你,因為他們彼此已成為信仰。 所謂信仰者,虛無縹緲,是無法說出來給你聽,無法掏出來給你看,無法擺在你面前讓你觸摸的。就好比你信上帝,你有見過他老人家?可他卻無處不在。
  • 在愛欲之上——簡評電影《廊橋遺夢》
    在愛欲之上——重溫電影《廊橋遺夢》作者:寇恩圖片 來自百度翻看電影雜誌時,
  • 《廊橋遺夢》:最好的愛情,是愛而不得
    《廊橋遺夢》是1995年的一部經典影片。《廊橋遺夢》劇照弗朗西斯卡已婚已育,住在美國鄉下。《廊橋遺夢》劇照弗朗西斯卡四天後沒有跟隨羅伯特一起走,直到羅伯特死去,《廊橋遺夢》橫在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中間的,是時間,空間,道德,責任和義務
  • 《廊橋遺夢》作者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去世
    美國著名作家、電影《廊橋遺夢》原著作者羅伯特·詹姆斯·沃勒3月10日因病在美國德州家中去世,享年77歲。羅伯特·詹姆斯·沃勒1939年生於美國愛荷華的洛克福特。羅伯特·詹姆斯·沃勒1992年,沃勒以中篇小說《廊橋遺夢》(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一舉成名,此書榮登美國1993年暢銷書排行榜第一。
  • 佳片推薦 |《廊橋遺夢》
    事實上,婚姻關係中的倫理幾經變遷:四十年代的《魂斷藍橋》中,費雯·麗苦苦守候著戰場中杳無音訊的未婚夫歸來,卻因為無法忍受自己在等待中為了生存的被迫失身,主動選擇葬身車輪之下;而《廊橋遺夢》幾十年後的當下,社會提倡自由戀愛,出軌似乎再也不是一件需要多少成本的事。片中關於愛情抉擇的兩難境地自然而然地讓我想到了《午夜巴塞隆納》。
  • 《廊橋遺夢》,看懂已中年
    目不暇接的海量訊息中,時不時還會看到對於這部電影的討論,讓我也產生了重溫電影或買原著來讀的想法。但遲遲沒有行動,藉口當然是沒有時間,實際上,是因為沒有那份心境吧!某天,陰有間歇小雨,這樣的天氣很適合睡懶覺,或者窩在床上讀書、看電影。不知怎麼就翻到了《廊橋遺夢》。這麼多年的經歷,早已讓我明白了當年的自己很多認識是極其膚淺、片面甚至偏激的。
  • 《廊橋遺夢》:最美的愛情,在路上
    原創首發《廊橋遺夢》,影片講述了中年男子、羅伯特為拍攝麥迪遜橋(即廊橋)與居住在此的弗朗西斯卡邂逅,寫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看過該片的人,都會看到影片的婚外戀,無數次的爭議,留下了無數的褒貶。沒錯,《廊橋遺夢》,讓我看到了最美的愛情:在路上。作為《國家地理》雜誌社的攝影師,羅伯特在去拍攝廊橋的路上,一次尋常的問路,偶遇女主人弗郎西斯卡。初次相逢,弗朗西斯卡的質樸和成熟女性的美,深深打動了攝影師羅伯特。
  • 《廊橋遺夢》:被囚禁的人生
    這證明了《廊橋遺夢》的影響力,也證明許多中國電影導演,不是到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去找素材《廊橋遺夢》選擇把家庭責任置於愛情之上,並把這種選擇表現為一種美,這反映了當時正在興起的美國新保守主義價值觀。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部電影也反映了一種人類永難擺脫的困境——人無非是自己的情感、社會關係乃至生活經歷的囚徒罷了。
  • 《廊橋遺夢》作者11天寫就經典 成百萬富翁
    篇幅不長的《廊橋遺夢》在上世紀90年代一經出版,就用獨特的語言和情節打動了全世界。然而《廊橋遺夢》的作者、知名美國作家、攝影家和音樂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於3月10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家中去世,享年77歲。據他的女兒透露,父親死於多發性骨髓瘤,他已與病魔抗爭許久。
  • 電影分享:《廊橋遺夢》
    《廊橋遺夢》就是描述本片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面對選擇題內心矛盾最終做出選擇的一部電影。《廊橋遺夢》是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一部電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梅麗爾·斯特裡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該片於1995年在美國上映。
  • 《廊橋遺夢》:天堂門檻的愛
    《廊橋遺夢》, 這個名字已經暗示著這將會發生一段令人遺憾的愛情。夢, 什麼是夢呢?第一天,她遇到了來自《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第二天,他們相愛;第三天,他們決定永遠在一起;第四天, 費朗絲斯卡選擇了家庭,而羅伯特離開。
  • 安七炫首次出演音樂劇,《廊橋遺夢》首演倒計時
    「亞洲大眾音樂界傳說」安七炫(KANGTA)在世界名著音樂劇《廊橋遺夢》中飾演攝影師羅伯特·金凱一角,出道以來首次登上音樂劇舞臺。安七炫出演的音樂劇《廊橋遺夢》,原作正是全世界銷量達五千萬本以上的同名小說《廊橋遺夢》。2014年美國百老匯首演時,包攬託尼獎作曲獎、外部批評家協會獎等多數頒獎典禮的音樂部門獎項,獲得了觀眾和評論界的好評。音樂劇《廊橋遺夢》8月11號首演後,截至10月28號將在蠶室Charlotte劇場上演。
  • 《廊橋遺夢》—不光是哭著愛慕,也有笑著羨慕
    大學的時候看過一遍《廊橋遺夢》,那時候使勁讓自己共情,也只能是假裝懂了。轉眼間也到了中年,自己也為人妻為人母,再看一遍又是一番新的滋味。由著名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並攜手梅麗爾·斯特裡普主演的電影版《廊橋遺夢》上映於1995年,電影上映之後,立即便引發了比小說出版時更大範圍的離婚狂潮。但願因為電影而選擇離婚的人是真正審視過自己的人生的。
  • 美國電影《廊橋遺夢》原版高清
    《廊橋遺夢》的主題曲《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點按下面的「閱讀原文」觀看美國電影《廊橋遺夢
  • 電影時光|《廊橋遺夢》,看懂已中年
    目不暇接的海量訊息中,時不時還會看到對於這部電影的討論,讓我也產生了重溫電影或買原著來讀的想法。但遲遲沒有行動,藉口當然是沒有時間,實際上,是因為沒有那份心境吧!某天,陰有間歇小雨,這樣的天氣很適合睡懶覺,或者窩在床上讀書、看電影。不知怎麼就翻到了《廊橋遺夢》。這麼多年的經歷,早已讓我明白了當年的自己很多認識是極其膚淺、片面甚至偏激的。
  • 廊橋遺夢:如此熱烈而真切的感情,一生只有一次,但是我沒有勇氣
    廊橋遺夢是美國當時轟動一時的愛情小說,後被改編為電影,原著小說我沒有看,看書雖然是我十分渴望的,但是,卻是我有些無能為力的,床頭一堆書,到現在都還沒碰,只有一本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還看了一些,我很喜歡王小波的寫作風格,甚至於我也想要寫作,成為跟他一樣的人,但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是,王小波在文中多次提到廊橋遺夢與情人
  • 《廊橋遺夢》:情愛姻緣不過是「兩個孤獨的人走到一起」
    以前的時候,外面火炒火爆的《廊橋遺夢》,我到本地的書店找過,卻沒有找到。當時心裡也不急,覺得看不到就算了,暢銷書畢竟不是經典名著。誰知去年歲暮到長沙出差,一個朋友問我讀了《廊橋遺夢》沒有,我說沒有,她就很替我可惜,臨走送我一本,雖缺了扉頁,而且是盜版本,我仍十分高興。多年後我是坐在火車上讀這本書的。書的內容我早知道一點,評論文章也看了不少,可是自己讀來卻別是一番滋味。
  • 電影時光|《廊橋遺夢》,看懂已中年
    目不暇接的海量訊息中,時不時還會看到對於這部電影的討論,讓我也產生了重溫電影或買原著來讀的想法。但遲遲沒有行動,藉口當然是沒有時間,實際上,是因為沒有那份心境吧!某天,陰有間歇小雨,這樣的天氣很適合睡懶覺,或者窩在床上讀書、看電影。不知怎麼就翻到了《廊橋遺夢》。這麼多年的經歷,早已讓我明白了當年的自己很多認識是極其膚淺、片面甚至偏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