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背後/文
①最孤冷的人,最深情
黃景仁住在京師的時候,不會交際,和眾人合不來,經常覺得自己和三國時期的虞翻有著共同的處境,權貴也不能隨意召喚他。
黃景仁儀態優美,站在常人之中如同鶴立雞群,人們都爭著想和黃景仁交往,但他視而不見,因此人們都認為他是偉才,或說他是狂生,但都不是。
當他遇見愛情的時候就變成了浪漫惆悵的公子,看他寫的愛情詩詞: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清代 · 黃景仁《綺懷十六首·其十五》
什麼意思呢?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簫那伊人所在的閨房雖然近在咫尺,卻如天上的銀漢一般遙遙而不可及。
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為了誰在風露中佇立了整整一夜呢?
纏綿的情思已盡如抽絲的蠶繭,宛轉的心已經像被剝的芭蕉。
回想起她十五歲時在那月圓之夜的情景,可嘆我手中的這杯酒竟已無法消除心中的憂愁。
②道阻且長,但不要放棄
後來朋友洪亮吉到陝西巡撫畢沅幕僚,又不遺餘力舉薦黃景仁,使畢沅贈了五百金給黃詩人。黃景仁收到這筆巨款,把錢全投入買個好仕途,賣了主簿一職,買上地方實職。只是按照清朝政策,捐官之前,需要辭掉現職,他新官沒得到,舊職停了薪,連飯都吃不上了。
就在滿心歡喜變成滿心失望的時候,他寫下了千古名句: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清代 · 黃景仁《雜感》
什麼意思呢?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無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獨自作詩,抒發心中的不平。
漂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詩人詩歌中慷慨激昂之氣消磨而盡。萬念俱寂、對女子已經沒有輕狂之念的人,卻得到負心漢的名聲
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沒有用處的就是書生。
不要憂愁自己寫的愁苦之詩會成為吉兇的預言,春天的鳥兒和秋天的蟲兒都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他的「三幸」:少時聰慧,一舉成名;少年俊秀,上天眷顧;友情深厚,朋友協助。
他的「三不幸」:少年成名,卻懷才不遇;顏值出眾,卻被人誤解;朋友協助,卻逃不了命運的安排。
即使面對人生中的逆境,面對失敗的時候,我們少一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自嘲,多幾分「猛志固還在」的信念,在面對結果的時候多幾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坦然,往後餘生,盡人事,聽天命,一切隨緣!那麼我們會發現每一天也很美好!
本文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可以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