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納蘭性德比肩的清代詩人,黃景仁創作的「愛情詩」有何特色?

2020-12-24 悠黑體育

「文字」在詩人的筆下可以幻化出,山花海樹、日暮江山、愁情別緒,以及令世人嚮往的真善美。而詩人的經歷、思想、才華,不僅賦予了詩歌生命與情感;同時也可以因詩人或喜或悲的情緒,在慷慨激昂、頹廢感傷、怒不可視或柔情蜜意中隨意轉換。

歷史階段、文化氛圍以及思想觀念不同,都可以對詩歌的風格、內涵、情感,產生截然不同的表達效果。詩歌作為中國文化體系中,最凝鍊卻又最能表現情感的文學體裁,從《詩經》誕生之日起就在不斷完善與升華。

從先秦時期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等重要歷史階段的洗禮之後。不僅更具有中國文化特色,同時這個過程也是不斷挖掘人文情感的關鍵時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當詩歌文化與人文情感完美融合之後,詩歌中的一字一句皆為淚水與真情。

從詩歌整體情感類型上來講,其實主要分為喜怒哀樂四大類。正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而感傷哀痛之時則「以淚賦詩」。尤其是在面對求而不得,或得而復失的男女之情時。詩人們傾灑在字裡行間的情感,幾乎每一個符號都能觸動心弦。

由於清朝是由滿族人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所以清代文壇歷來不受文學愛好者的待見。雖然清朝統治者在漢族大臣的建議下,「學漢話,習漢文」並且依然推崇儒學。但是總會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尤其是清朝時期詩詞文化早已經沒落,所以根本無法與唐詩宋詞相提並論。縱觀清代文壇能夠在詩詞領域有所建樹之人,恐怕唯有「格高韻遠,哀感頑豔」的納蘭性德,時至今日他的詞作依然風靡大江南北。

其實清代詩壇除了納蘭性德之外,還有一人非常值得大家關注,他就是「毗陵七子」之一黃景仁。作為唯一一個可以與納蘭性德比肩的清代詩人,他創作的「愛情詩」也具有,感傷低沉、寂寞悽苦、真摯動人的特色。

「毗陵七子」中名氣最大的詩人黃景仁

黃景仁出生於公元1749年,此時正值康乾盛世中的乾隆朝,可以說這位清代詩人的生活軌跡,基本上都處於乾隆統治清朝時期。由於當時正值盛世所以,經濟、文化,都達到了空前繁榮的局勢,尤其是江南地區在各個方面都更勝一籌。

黃景仁的故鄉在常州府武進縣,直到現在這個地方也依然古今通名,雖然很多現代人對這位清朝詩人幾乎聞所未聞。然而從黃景仁生活的時代,再往上追溯大約700年,也就是歷史上的北宋時期。黃家曾出現過一位在中國文學上,都極具盛名的大文學家。

1、宋代詩人黃庭堅後裔

他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蘇軾的學生,位列「蘇門四學士」之一;同時他也與杜甫、陳師道、陳與義,並稱為「一祖三宗」;他創作的詩歌與書法不僅顯赫於當時,而且也被很多後世文人頂禮膜拜。他就是聞名遐邇的大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

黃景仁作為黃庭堅的後裔,不但沒有從黃庭堅的盛名中獲得過任何庇護。而且他自幼家境清貧,並且在四歲時失去了雙親。但由於他自幼聰明伶俐並且飽讀詩書,所以在少年之時就已經在當時詩壇頗具詩名。

2、家境貧寒,一生孤苦

出生於貧寒之家的黃景仁為了謀生,不得不在十八歲時開啟了四處奔波的生活模式。但即使是這樣卻依然僅能保證溫飽而無法富貴,直到公元1781年三十三歲的黃景仁,才被破格任命為縣丞。或許這對於他來說應該是最好的結果。

但是老天仿佛和他開了一個大玩笑,一生孤苦無依、窮困潦倒的黃景仁。居然在擔任縣丞一職兩年之後病逝,此時他才剛滿三十五歲,壯年而亡的確令人惋惜。雖然黃景仁一生仕途不順、生活困苦,但他在詩歌方面的成就卻足以聊以自慰。

3、「毗陵七子」時期

乾隆時期由於上承「康雍」,所以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在政治與經濟的速度之下,文化方面的發展更是一片繁榮。尤其是在乾隆中後期江蘇常州,曾出現了盛極一時的詩歌文化。

常州也因此成為了當時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當時可謂名家輩出詩人如林,在眾多詩歌流派中唯以「毗陵七子」最為著名。「毗陵」是清朝時對江蘇常州的舊稱,「毗陵七子」作為清乾隆中期一個比較著名的文人群體,對清代詩壇具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毗陵七子」主要是指皆聚居於常州地區的七位詩人。洪亮吉、孫星衍、趙懷玉、黃景仁、楊倫、呂星垣、徐書受。由於七人皆才華橫溢才,並且在詩歌創作上也都具有獨特的風格與成就,所以皆被列於清代文學評論《梧門詩話》中。

《清史稿·文苑·趙翼傳》也曾對,聚集於杭州的詩歌團體「毗陵七子」有過記載。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毗陵七子」中的其他六人雖然各有建樹。但是七人之中唯有黃景仁的詩名和聲望最大,而且詩歌的流傳度也更為廣泛。

雖然洪亮吉、孫星衍的詩歌也各有特色,並且二人在在駢文創作領域也都頗具名氣,但是與黃景仁的詩名相比都自愧不如。至於其他四位文人雖然也位列「毗陵七子」之中。但因為詩歌、文章等名氣都不大,所以只有黃景仁一人詩名得以流傳。

4、黃景仁詩歌風格

(1)詩歌主題多變

黃景仁雖然出生活在乾隆盛世,但是作為處於社會底層的平民階層。他不僅出身門第不高,而且家境還特別貧寒。縱然他是宋代大文學家黃庭堅的後人,但時隔將近700年的時間,早已經沒有人還會記得他是名門之後。

縱觀黃景仁存世詩歌作品可以發現,他在詩歌主題的選擇上相對來說比較寬泛。既有纏綿緋則的愛情詩,也有寄情於景的山水詩;同時還兼具人情世態以及懷古詠史類詩篇。雖然他的詩歌作品僅存世25首,但幾乎每一首都值得賞析和玩味。

(2)詩歌風格

由於黃景仁一生都充滿了悲劇色彩,即使是在生命最後幾年被破格任命為縣丞。但是也依然沒有徹底改變,悽苦、貧寒的生活狀態。在這些人生經歷的影響之下,他的詩歌往往都充滿了悲哀和困頓色彩。即使是愛情詩篇也依然飽含心酸與無奈。

據清代史料記載「其詩學李白,多寫窮愁不遇、寂寞悲愴之情,豪宕感慨,哀怨婉麗。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通過這段介紹,其實完全可以了解,黃景仁的詩歌雖然在風格上,可能與李白有一定差距,但是想表達的詩歌內涵與情感卻十分相似。

雖然黃景仁的詩歌根本無法與「詩仙」李白相媲美。但筆者認為一個能以李白文學思路為積澱,並且在創作詩歌的時候,處處都模仿李白的詩人,相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幾分與李白類似。正所謂「古風常具幽、並豪俠氣,是學太白而真能得其神者」。

後世文化學者在評價黃景仁的詩時,皆以「愁苦辛酸」作為定論,這就足以彰顯出黃景仁詩歌的一大藝術魅力。當然除了這個比較具有特色的詩歌特點之外,黃景仁在詞作方面也有一定建樹,「明白曉暢,擅長白描」皆為其詞特色。

5.黃景仁詩歌風評

清代乾隆年間書法家翁方綱,看所黃景仁詩歌之後讚不絕口:「故其為詩,能詣前人所未造之地,淩、厲、奇、矯,不主故常」。大意為黃景仁詩歌不僅別具一格,而且在詩歌創作手法上也可以另闢蹊徑。

「毗陵七子」之一的洪亮吉曾言:「自湖南歸,詩意奇肆,見者以為謫仙人復出也。後始稍稍變其體,為王、李、高、岑,為宋元諸君子,又為楊誠齋,卒其所詣,與青蓮最近」。雖然這種說法主觀意圖特別明顯,但也足以彰顯黃景仁詩歌的獨特魅力。

黃景仁催人淚下的「愛情詩」 《綺懷》

《綺懷》是黃景仁創作的愛情組詩,這首詩歌描述的是黃景仁,年輕時曾與表妹有過一段朦朧的感情。這段感情雖然開始時很溫馨但最終卻無疾而終。這首詩表達的就是這種,有開端但沒有結局的感傷之情。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我們曾經也有過花前月下坐吹簫的美好回憶。但仿佛總有一種無法抹去的隔閡。這種隔閡可能是我們之間隔著的紅牆,雖然只有一牆之隔但卻有一種,牛郎織女隔著銀河相望的感覺。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天上的的星辰一如既往,但你我早已不是昨夜的那對眷侶。我依然站在曾經相會的地方,經受著晚風與露水的侵襲。實際上這兩句是詩人黃景仁的想像,或者說是一種無奈的感慨。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我用重重的思念將自己包圍,這種感覺就像抽絲剝繭一樣難受,而此時此刻我的心就像剝了皮的香蕉一樣痛苦。後人皆言這兩句詩歌,與李商隱所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時間如流水一轉眼就是幾個春秋,雖然我現在依然舉著酒杯暢飲。但是卻發現杯子中的酒,已經沒有當時的味道了,即使我喝得再多也無法消除相思之愁。

結 語

黃景仁作為清代乾隆中期的著名詩人,雖然他的詩名無法與納蘭性德相提並論。而且從文學角度來講仿佛也有一點差距。但是作為「毗陵七子」時期最為知名的詩人,他創作的詩歌作品卻獨具個人特色與美麗,尤其是在愛情詩創作領域更是拔得頭籌。

雖然黃景仁一生遭遇十分不幸,但是他依然能夠謹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並且在詩歌創作領域,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縱然後世人對其知之甚少,但這並不影響他在清代詩壇上的個人地位。

【參考文獻】

凌麗《盛世才情何人惜——論黃景仁的才情詩》

王蓉《黃景仁詩歌研究》

石雪珺《黃仲則《綺懷》組詩淺論》

張濤《黃景仁《綺懷》十六首選注》

相關焦點

  • 黃景仁:清代的李白,命途多舛的薄命詩人
    人物生平黃景仁,清代乾隆年間人,以詩聞名於世。四歲喪父,家境清貧。早慧能文,八歲即應學使者試。十六歲,唯一的哥哥去世。同年參加童子試,名列第一。後來因為母親年邁,為了養家餬口,開始遊歷四方。後兩年,黃景仁三十五歲,為債主所逼,抱病離開北京,過太行山,貧病交加,死於途中。詩歌評價黃景仁幼年即愛詩,早年便有詩名。仰慕李白,其詩學習李白。所作詩歌,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也有激揚豪放之作,頗似李白。其詩流傳下來一千多首,數目與李白相當。其詩頗為時人所稱賞,「乾隆六十年間,論詩者推為第一。」
  • 黃景仁的愛情詩—和無法相擁的人好好的告別
    黃景仁,清代詩人,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過這個詩人,但我們可能都知道他寫的詩句「十有九八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相傳黃景仁為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後裔,然而到了他這一代,家道中落,貧窮至極,他為了生計多次遠離家門外出謀生四處漂泊,飽嘗羈旅的心酸與苦楚,在他35歲時就結束了他顛沛流離的一生。黃景仁才華橫溢卻實在是命運多舛,他幼年喪父,在母親和外祖父的照顧下,他開始讀書識字,每天都和哥哥努力的讀書,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是親人都在身邊,卻也覺得很快樂。
  • 窮才子黃景仁,一首《綺懷》,將愛情幻滅的痛苦寫到了極致
    這或者就是所謂的「詩紅人不紅」吧。黃景仁也是一位「詩紅人不紅」的詩人,儘管他在當時就已經詩負盛名,和王曇並稱「二仲」,和洪亮吉並稱「二俊」,為毗陵七子之一。並且他的名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更是家喻戶曉。但不可否認,提到黃景仁之名,還是略顯冷門。黃景仁,清朝著名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常州府武進縣人,據說是宋朝詩人黃庭堅的後裔。
  • 清代文人寫一首詩,成就直追李商隱《無題》詩,驚豔了文壇
    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是200餘年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唐詩普及讀本,收錄了77家、311首詩。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如果以此來評判唐代詩人的成就的話,那麼李商隱無疑是大唐一流詩人。
  • 清代最著名詩句,「似此星辰非昨夜」,下一句是什麼?
    在清代文學史上,詩歌史上最著名的應該是納蘭性德,這一點是沒有多少爭議的。與納蘭性德齊名的詩人,就是一生懷才不遇的黃景仁了。之前我們曾經分享過黃景仁的一首古詩,寫的是他風雪之夜辭別母親外出打工以養活家人的場景。
  • 黃景仁很深情的一首詩詞,寫盡了相思之情,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詩詞背後/文①最孤冷的人,最深情黃景仁住在京師的時候,不會交際,和眾人合不來,經常覺得自己和三國時期的虞翻有著共同的處境,權貴也不能隨意召喚他。黃景仁儀態優美,站在常人之中如同鶴立雞群,人們都爭著想和黃景仁交往,但他視而不見,因此人們都認為他是偉才,或說他是狂生,但都不是。當他遇見愛情的時候就變成了浪漫惆悵的公子,看他寫的愛情詩詞: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 每天一首古詩詞|黃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綺懷》其十五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的黃景仁。詩歌名「綺懷」。「綺」本意是指有花紋的絲織品,後來引申為美麗。「綺懷」即是一種美麗的情懷。據說黃景仁年輕時曾和自己的表妹兩情相悅,故事的開始美好,結局卻未必都能圓滿。於是,這首詩中也便充滿了一種愛情失落無處尋覓的絕望,因而更加悽婉動人。
  • 窮才子黃景仁多年不忘舊情,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打動了無數人
    讀清代詩詞,自然會知道一些人,譬如:姚鼐、黃景仁、納蘭容若、袁枚……而眾人當中,一生過得最艱難的當屬黃景仁。黃景仁幼時父親早逝,成年後走上了坎坷不平的道路,為了養家餬口,南北奔波,足跡遍布多個省市,好不容易得了一個北京城的小官,身體卻出了極大的問題,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借了不少錢。
  • 清代最美的一首情詩,將愛情寫得美輪美奐,千百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清代著名詩人黃景仁字漢鏞,號鹿菲子,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縣人,是宋朝大詩人黃庭堅的後裔,清代著名詩人,文學家。他才華橫溢,卻一生窮愁潦倒,始終沉淪下潦,去世時年僅35歲;在詩風上,他推崇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
  • 短命的詩人,溢世的才華,細數歷史長河中那些才高命短的詩人
    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由於長期遭受迫害,精神上受到沉重壓抑和打擊,曹植在40歲就鬱鬱而終。
  • 黃景仁這首詩悽美憂傷,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生活中總有一些記憶猶新的事情,或大或小,或遠或近,可能是一朵被遺落的玫瑰,可能是一個消失在碼頭的熟悉身影,也可能是一片無意間飄落到肩頭的紅葉。經過歲月的洗禮,我們偶爾還會從記憶深處想起這一樁樁難以忘懷的事物,並條分縷析地歸類,有時想想真是可笑又可怕。
  • 這首看似平常的詩,竟然講述著十六個愛情故事!
    這首詩,看似平常,其中句句是一個愛情故事,可謂說盡千古以來的愛情佳話,你知道是哪些故事嗎?詩人元稹年輕的時候,生活比較艱難,但妻子韋叢跟著他卻無怨無悔,還把家裡安排得井井有條。他寫了很多詩來懷念她,其中的《遣悲懷三首》被衡塘退士引為「古今悼亡詩的絕唱」。元稹還有一首詩很有名,就是《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即使處在萬花叢中,也懶於回顧,只因你讓我難以忘懷。
  • 清朝第一詩人黃景仁,苦難造就天才,11首詩震撼你,第4首讓人哭
    和尚有話說黃景仁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天才詩人,他的一生正值清王朝的全盛時期,但是已經處處顯露衰敗的跡象。社會的冷酷,理想追求的失敗,愛情的悲劇與折磨,讓黃仲則處處體會到「青雲失路」的悲哀。他把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一一寫入詩中,或酸苦纏綿,或清新細膩,或狂放灑脫,或婉轉悠遠,值得細細品讀。
  • 四月春來花謝,三位詩人筆下的梨花堪稱絕妙
    然而,歷代詩人的詩詞中,將梨花著重來寫,並融入詩人獨特人生感悟和精神追求的篇章卻較為少見,有三位詩人的詩詞可以稱得上有內涵、有境界、有情感、有神隨形,融入了詩人的人生經歷、志趣追求和情感經歷。第三位 崔顥崔顥的詩才豪情,唯王勃尚可與之相較,其代表作《黃鶴樓》,曾被李白評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評價崔顥不能一言以蔽之,他的《遼西作》:「四月春草合,遼陽春水生」,寫出來邊塞詩獨特的風情,邊塞詩不再是大漠孤煙,西行漫漫的蒼涼與遼曠,代之以春風溫暖、綠草傾城的生機盎然和雄渾奔放。
  • 納蘭性德優美且冷門的詩詞五首:一片冷香唯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
    納蘭性德是滿清最著名的詞人,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今天我們來欣賞納蘭性德幾首比較冷門的詩詞。1、清平樂·悽悽切切清代:納蘭性德悽悽切切,慘澹黃花節。夢裡砧聲渾未歇,那更亂蛩悲咽。
  • 弘揚傳統、傳承文化,書寫經典第58期——清·黃景仁《別老母》
    來源: 郝人讀詩詞 舉報   弘揚傳統、傳承文化,書寫經典第58期——清·黃景仁
  • 【當代詩人】胡鴻||集句詩一組
    註:依次為範成大、盧熊、黃榦、鄭孝胥。題畫蘭蕙生深林,採之以為佩。鳴琴坐日夕,有酒無人對。註:依次為張九成、黃省曾、王洪、黃庭堅。秋夕懷友素魄漏疏枝,流螢下高樹。美人來不來,月色正可步。註:依次為溫樹校、郝仲成、孟遲、陳師道。
  • 清朝大詩人趙翼很傷感的一首詩,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詩歌從唐朝開始真正進入了尋常百姓家,這一時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每個人都熱愛詩歌,也都致力於詩歌的創作,那是詩歌的黃金時代,也正是唐朝由於唐朝詩人孜孜不倦地推廣詩歌,才讓詩歌深入人心,成為了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直到今天人們提起唐詩依舊是津津樂道,畢竟唐朝的詩歌達到了巔峰,把詩歌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中國古典詩歌,清代文學,仕清詩人
    大家好,今天珊珊帶大家探究清代文學發展概況如何?仕清詩人的文學創作應該怎樣評價?清初的文學,詩詞、小說、戲劇都有發展。詩文上,仕清者如錢謙益、吳偉業等,作品反映了明清之際的社會動亂,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苦,藝術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