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才子黃景仁多年不忘舊情,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打動了無數人

2020-12-23 小佛說史

讀清代詩詞,自然會知道一些人,譬如:姚鼐、黃景仁、納蘭容若、袁枚……而眾人當中,一生過得最艱難的當屬黃景仁。

黃景仁幼時父親早逝,成年後走上了坎坷不平的道路,為了養家餬口,南北奔波,足跡遍布多個省市,好不容易得了一個北京城的小官,身體卻出了極大的問題,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借了不少錢。債主上門,他只能做了一個無信的文人,他不得不選擇離開北京,想去西安投奔陝西巡撫畢沅,然而,身體狀況不佳的他怎麼能夠經受得住長途跋涉,才走到山西運城,他就在河東鹽運使沈業富府邸中去世,結束了自己貧病交加的一生。若不是有好友洪亮吉為處理後事,他那僅存的幾頁稿紙,如何能換得一副薄皮棺材?

雖一生悽苦,黃景仁依舊是早早的結婚,那年他十九歲。其實,在娶妻之前,黃景仁與表妹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只是有情人未能成為眷屬,表妹遠嫁他方,成為別人的妻子。

那年,黃景仁十六歲,嫁在安徽的表妹生子做「湯餅會」(舊俗壽辰及小孩出生第三天或滿月、周歲時舉行的慶賀宴會),正在壽州教書為生的黃景仁前往赴宴,兩人就這樣在分別多年後再次相逢,表妹望著他一言未發,眼中滿滿的都是愛戀,黃景仁何嘗不是,奈何兩人再無機會。

回家之後,黃景仁感慨萬千,作《綺懷》十六首,回想當初深情,追憶似水年華,抒發今夕之感慨。今天咱們就來讀一讀這16首中最為出名的第十五首: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似此星辰非昨夜 ,為誰風露立中宵。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當年,司馬相如為得卓文君之心,譜寫一曲《鳳求凰》,抱得美人歸。黃景仁為了向表妹求愛,曾經多少次坐在那花下吹簫。用簫聲向表妹傳達自己的心意,那時是那麼浪漫。然而,現實的生活卻留給他諸多的遺憾,這些年忍受了多少的痛苦煎熬,只能痴痴地想著那深困「紅牆」的表妹,似在眼前,又似在那遙不可及的銀河中,反正那高牆,這輩子都沒有可能翻越。

本想已經過去就忘記了吧,沒想到再次相逢心中泛起漣漪,往事一幕一幕浮現在眼前,不由得想起李商隱的那句「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自己是不是那年也有此景。突然仿佛從好夢中驚醒,脫口而出:「似此星辰非昨夜 ,為誰風露立中宵」,那年那夜的星辰也如今夜一般,但卻不是當年那溫馨之夜,真是物似人非,只留黃景仁一人呆立風露中,這一切又是為了誰啊!

心知無用,依舊如此痴情,真是令人傷心。這句詩也成了整個《綺懷》十六首最有名、最膾炙人口的名句。為黃景仁出版《兩當軒集》的好友洪亮曾在清 洪亮吉 《北江詩話》卷一寫道:「『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雋語也。」

黃景仁一直以為自己已經忘卻了這段戀情,沒想到竟是如此刻骨銘心,纏綿的情思儘管已經被吐盡,可是自己卻被他情思包裹如同蠶蛹一般,心更是想那被一層一層剝去的芭蕉葉子,只剩下那最中心的一點,感覺馬上就要枯死掉了。

在風中呆立了半霄,夜已深,天上的星辰還是那樣閃亮,猛然想起今天是十五,想起那年十五之夜,十五歲的自己與她在月夜飲酒,那酒竟然一醉到如今,讓曹景仁仍舊陶醉其中。

十多歲時的戀情,給了黃景仁刻骨銘心的感覺,而今的思念,不過是他獨自在記憶中掙扎、感傷、痛心。

參考資料:《兩當軒集》

相關焦點

  • 窮才子黃景仁,一首《綺懷》,將愛情幻滅的痛苦寫到了極致
    譬如,寫下「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秦韜玉;寫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劉希夷;寫下「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許渾。這或者就是所謂的「詩紅人不紅」吧。黃景仁也是一位「詩紅人不紅」的詩人,儘管他在當時就已經詩負盛名,和王曇並稱「二仲」,和洪亮吉並稱「二俊」,為毗陵七子之一。並且他的名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更是家喻戶曉。
  • 黃景仁的愛情詩—和無法相擁的人好好的告別
    黃景仁,清代詩人,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過這個詩人,但我們可能都知道他寫的詩句「十有九八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記得酒闌人散後,共搴珠箔數春星可是黃景仁貧窮的家世,瘦弱的身體,並不被表妹的家人所喜愛,他們反對這場戀情,不知道黃景仁和表妹是否努力地爭取過,但結局卻很現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表妹另嫁他人,黃景仁在乾隆三十二年,也就是他十九歲的時候,娶了趙氏為妻。
  • 唐朝著名醜男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很多人都覺得此女是偽粉,但也可以通過此事想像羅隱有多醜。當然,羅隱雖醜,但他的才華卻不是虛的。他在人生低谷時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安慰了世人上千年。這首詩名為《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除了貌醜,羅隱身上還有一個標籤,那就是「十上不第」。
  • 與納蘭性德比肩的清代詩人,黃景仁創作的「愛情詩」有何特色?
    但是總會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尤其是清朝時期詩詞文化早已經沒落,所以根本無法與唐詩宋詞相提並論。縱觀清代文壇能夠在詩詞領域有所建樹之人,恐怕唯有「格高韻遠,哀感頑豔」的納蘭性德,時至今日他的詞作依然風靡大江南北。其實清代詩壇除了納蘭性德之外,還有一人非常值得大家關注,他就是「毗陵七子」之一黃景仁。
  • 唐伯虎最著名的一首題畫詩,頭兩句平平無奇,後兩句卻流傳千古
    據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登上皇位那天早晨,突然聽到了嘹亮的雞鳴聲,百官以為祥瑞,朱元璋也很高興,於是當即寫下了一首《詠雞鳴》的詩作,當他寫下前兩句的時候,群臣忍不住笑出了聲,但是後兩句一出,卻令眾人盡皆嘆服,詩曰:
  • 黃景仁:清代的李白,命途多舛的薄命詩人
    人物生平黃景仁,清代乾隆年間人,以詩聞名於世。四歲喪父,家境清貧。早慧能文,八歲即應學使者試。十六歲,唯一的哥哥去世。同年參加童子試,名列第一。後來因為母親年邁,為了養家餬口,開始遊歷四方。後兩年,黃景仁三十五歲,為債主所逼,抱病離開北京,過太行山,貧病交加,死於途中。詩歌評價黃景仁幼年即愛詩,早年便有詩名。仰慕李白,其詩學習李白。所作詩歌,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也有激揚豪放之作,頗似李白。其詩流傳下來一千多首,數目與李白相當。其詩頗為時人所稱賞,「乾隆六十年間,論詩者推為第一。」
  • 黃景仁很深情的一首詩詞,寫盡了相思之情,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詩詞背後/文①最孤冷的人,最深情黃景仁住在京師的時候,不會交際,和眾人合不來,經常覺得自己和三國時期的虞翻有著共同的處境,權貴也不能隨意召喚他。黃景仁儀態優美,站在常人之中如同鶴立雞群,人們都爭著想和黃景仁交往,但他視而不見,因此人們都認為他是偉才,或說他是狂生,但都不是。當他遇見愛情的時候就變成了浪漫惆悵的公子,看他寫的愛情詩詞: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 清代最美的一首情詩,將愛情寫得美輪美奐,千百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清代著名詩人黃景仁字漢鏞,號鹿菲子,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縣人,是宋朝大詩人黃庭堅的後裔,清代著名詩人,文學家。他才華橫溢,卻一生窮愁潦倒,始終沉淪下潦,去世時年僅35歲;在詩風上,他推崇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
  • 處於彌留之際的唐伯虎,寫下平生最後一首詩,道盡了一生的無奈
    其實說起這位才子,大家都不會陌生,不過大部分的人可能對於這位唐伯虎的影響,還是停留在影視劇,認為他英俊瀟灑,還有八位如花似玉的妻子,以及一位紅顏知己秋香。其實這只是後人一種美好的想像而已,現實生活中的唐伯虎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始終是鬱郁不得志。
  • 清代窮酸才子參加婚宴沒錢隨禮,以一首新娘詩代替禮金,令人叫絕
    一般的送別、表白、思鄉詩咱們就不說了,我們來盤點一些曾發揮過「非常規」用途的妙詩。救命詩:當年唐代大詩人李涉路遇劫匪,寫了首《井欄砂宿遇夜客》,竟讓劫匪放下屠刀,保住了命。平步青雲詩:當年明太祖朱元璋遊覽寺廟時,寫了兩句「微微細雨灑斑竹,陣陣清風吹落花」後卻卡殼了,路過的才子給接了兩句「獨倚闌幹閒眺望,乾坤都屬帝王家」,從此平步青雲。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古詩詞中經常出現詠物題材的作品,一首優秀的詠物詩不僅形神兼似,而且還要善於運用烘託和反襯的手法。不過這還不夠,詠物詩其實最忌諱純粹賦物,所以只有託物寓意,才能打動讀者。比如唐代的張九齡曾經寫過一首《歸燕詩》,其中兩句「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當時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又不被唐玄宗信任,心灰意冷時賦詩明志。李林甫讀到這首詩也知其必退,心中的猜忌和恚怒也稍解,於是就不在加害於他。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 嚴嵩雖然是一代奸臣,但也是一位大才子,寫下一首詩讀來振奮人心
    嚴嵩和蔡京一樣那都是歷史上公認的奸臣,不過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才華橫溢,只是由於他們人品有缺陷,犯下了大錯,其實歷史也正是提醒人們,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人世間,最重要的就是品格端正,這樣才能夠為後人所敬佩。我們之所以要了解這些人,無非是要接近歷史的真相,以此為鑑,不要讓自己識入迷途。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王安石寫給母親的一首詩,盡顯一片孝心,讀來當真是潸然淚下!
    無論是古代的唐詩,還是後來的宋詩裡面,那都是有無法描寫母愛的經典之作,譬如唐朝才子孟郊的一首《遊子吟》,更是成為了描寫母愛裡的千古名篇,從而感動了天下無數的遊子,那其實到了宋朝,也是有很多的詩人寫過這一類題材,畢竟母愛也是和愛情一樣,它永遠也無法寫完,並且這種情感也更加深刻。
  • 很多人理解錯了,看了後兩句才知道
    這就很容易造成誤解和誤用,如果只挑出其中一兩句來解釋和使用,經常會斷章取義,曲解作者本來的意思,令人誤會,也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褻瀆。我們現在經常能聽到一句話「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被很多人用來形容讀書無用,但是這句話真的是這樣嗎?不聯繫上下文閱讀,是不能體會其中意思的。
  • 清朝才子,李白和杜甫的合體,為躲債客死他鄉,留下一千古名句!
    有一句很有名的詩句,很多人都聽過,那就是「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可是一句千古名句,今天依然很多人在使用。但你們知道這是誰寫的嗎?估計沒幾個人答得出來。因為這個詩人一點都不出名,他就是清朝才子黃景仁。黃景仁是典型的「歌紅人不紅」,知道「百無一用是書生」的人很多,但知道黃景仁的是寥寥無幾。實際上,黃景仁是清朝著名才子,他號稱是李白和杜甫的合體。
  • 每天一首古詩詞|黃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綺懷》其十五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的黃景仁。詩歌名「綺懷」。「綺」本意是指有花紋的絲織品,後來引申為美麗。「綺懷」即是一種美麗的情懷。據說黃景仁年輕時曾和自己的表妹兩情相悅,故事的開始美好,結局卻未必都能圓滿。於是,這首詩中也便充滿了一種愛情失落無處尋覓的絕望,因而更加悽婉動人。
  • 離家多年,李白始終沒有實現抱負,無奈寫下一首詩,惹人心疼!
    於是李白在這年秋天,無奈寫下了一首詩《太原早秋》,表達了自己想要回家的意思。《太原早秋》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主要通過對太原早秋自然環境的描寫,表現了李白羈旅他鄉,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始終沒有實現抱負,想要回家的急切心情。全詩感情真摯,格調高遠,讀後惹人心疼。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太原早秋》: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
  • 南宋狀元郎被俘虜逃脫後,回到長江的戰船上,寫下一首很霸氣的詩
    古代江西一共出過44位狀元,應當說排名很靠前,佔全國總數的11.5%,畢竟江西自古就有讀書的傳統,現在的臨川被稱為才子之鄉,吉安(廬陵)更是人才輩出,一個村子可以同時出好幾位進士,這在當時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 這三首詩被稱作「詠蟬三絕」,其中一首的最後兩句,是名言佳句
    唐代詩人王勃,在他的《餞韋兵曹》詩中,也有歌詠「蟬」的詩句"鷹風凋晚葉,蟬露泣秋枝。"唐朝初年的詩人虞世南,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書法家,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他寫過一首詠物詩《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開頭兩句,表面是寫蟬的外形以及它的生活習性。實際上是把它人格化了,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威名遠播。後兩句是全詩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