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小學語文課本裡的象鼻山,曾是大旅行家徐霞客駐足之勝地

2020-12-28 剩逗食夢夢

象鼻山位於桂林市區的兩江四湖景區,是處國家5A級景區。「兩江四湖」即灕江、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木龍湖。它們在桂林市內貫通,形成環城遊覽水系,也是桂林這座城市「山水中有城,城中有山水」的獨特形式。它酷似一個大象,象鼻子伸入江中飲水。江水在象鼻子於象腿形成的洞中川流。象山上鬱鬱蔥蔥,綠樹成蔭。象鼻山以奇特景觀獨立於灕江和桃花江的匯流處。是桂林的標誌性景觀。

象鼻山上的主要景點有水月洞、象眼巖和普賢塔。

水月洞位於象鼻和象身之間,洞長17米、高約12米、寬達10米。因石洞與水中倒影宛如一輪月亮:一沉於水底、一浮於水面,故而得名水月洞。洞內有陸遊等名家留題的50多件座崖石刻,其中最早的是唐代元傑的篆書「水月洞」題字;最著名的就是唐代韓愈的詩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了!「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學士屬文斌句,莫不収為觀止。宋薊北處士《水月洞》詩有「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之句,細緻刻畫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輝映的奇蹟。象山的水月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懸於天,一浮於水,形成「灕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象眼巖位於象山的前半部、南北對穿,原是一段不長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象眼巖因部位恰巧在象眼處,遠看就猶如大象的眼睛,故稱象眼巖。從象山南麓南極洞口,沿石級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巖,盤山道可達山頂。象眼巖南北兩洞,是眺望風景的絕妙窗口。巖道像一條長廊,高約2米、寬5到10米、長52.8米原是一段規模很小的河道,造山運動後,地殼上升水面下降,地下河道露出水面,就形成了今天所見到的一條通透巖道。因為這個巖洞相對比較小,如果在照片上要看出的話,是需要一定角度的。一般近距離拍照才可以看出,遠距離拍象鼻山全景的話,是幾乎看不見的。

象背上的東東就是普賢塔啦,遠看它好像插在象背上的一把劍柄、又像一個古雅的寶瓶,所以也有「劍柄塔」、「寶瓶塔"之稱ー真是奇妙!此塔建於明代,塔高13.6米,是一座喇嘛式的實心磚塔。由於塔身正背面嵌有一幅青石線刻的菩薩像,像的上端有「南無普賢苦薩"六子真書,因此得名普賢塔。

愛情島的來由實在太有意思啦!原來這裡是桂林人培養愛情的搖籃,因島上環境清雅,七八十年代一度是當地情侶們談戀愛的地方,故而得名愛情島。另外,島上有一顆夫妻樹真是值得一看(不記得有沒有介紹,我自己起的名字)!很明顯的顏色一深一淺兩棵樹,「擁抱」纏繞在一起,著實有趣兒!

聽說以前整個景區都是不要票的呢!不過現在5A了,要收費維護一下也是能理解的,就是便宜些就好了。另外,景區有售象山、伏波山、彩山的套票,還有三山再加穿山巖的套票。而且購買景區優惠套票可免費乘坐旅遊巴士,從10:00始發、末班車15:30,間隔半小時。可惜事先不知道、時間沒有規劃好,不然這個套票很划算又可以乘坐景區巴士很是方便。

觀賞象鼻山全景和拍照的最佳位置就是2號門一進門往右手走不遠處,但是這樣有個小缺點就是如果想把公園都逛一遍的話會有一點走回頭路。不過公園本就不大,所以也還好,另外這樣也可以在一天的不同時間不同光線下分別體驗象鼻山的拍照效果。如果時間緊張的,那就拍拍照、爬到象背上看一看就好了。

很多人對這個景點的記憶都源於小學課本。小學課本上有沒有早不記得了。象山景區是後來的名字,周圍的人都還習慣於叫它象鼻山。

象鼻山是桂林亳無爭議的城徽,它的形象也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符號之一!所以來到桂林,這裡無論如何肯定是必打卡啦!公園的位置極佳,地處桂林市中心的灕江與桃花江匯流處。據景區外、入口處的石刻介紹:這裡是誕生廣西第一位狀元唐人趙觀文的故裡,亦是明代大地理學家、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經駐足之勝地!

相關焦點

  • 中小學語文課本不應減少魯迅先生的作品
    中小學語文課本開始減少魯迅先生的作品,有人說是因為魯迅先生冷峻的風格不利於孩子們的心靈。這種說法非常滑稽,因為要說冷峻,甚至冷酷,恐怕遊戲場景的嚴重程度要讓冷峻的魯迅先生汗顏不已了。還有人說魯迅先生的內心非常狹隘,刻薄寡恩,不利於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瞑則寢樹石之間,飢則啖草木之實。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程期,不求伴侶。以性靈遊,以軀命遊。亙古以來,一人而已!——潘耒我國古代的旅行家中,以平民身份聞名於世的,外有汪大淵,內有徐霞客。汪大淵的旅行重在海外,而徐霞客的旅行重在國內,這是一種獨特的互補。
  • 央視把中小學語文課本拍成了紀錄片,這絕對是今年最適合帶...
    這個體驗式的文化項目,以中小學課本中的經典作品為線索,帶著孩子們去到當地遊覽,感受歷史,觸摸文化,揭開孩子們心中的種種疑惑。  強烈推薦大家陪著孩子去看一看,一定會讓孩子對語文課本裡的知識產生新的認識和濃烈的興趣。
  • 推薦 | 央視將中小學語文課本拍成了紀錄片——《跟著書本去旅行》用它讀透課文
    《跟著書本去旅行》是由央視科教頻道傾力打造、跟大語文學習相關的紀錄片。該節目從青少年熟悉的中小學課本、經典書籍、文章中,選取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的作品,由領隊帶著同學們尋訪文中古蹟,聽專家在實景中講背後的故事。節目通過讀文、走訪、紀錄,拓展了教育專題節目的傳統模式。
  • 《語文課本劇》第一季愛奇藝、優酷正式播出
    01、親,這兩天在傳《語文課本劇》要播了,是真的嗎?答:語文課本劇之《孔乙己》、《塞翁失馬》、《皇帝的新裝》、《範進中舉》、《神筆馬良》、《晏子使楚》已陸續播出~您可以打開愛奇藝、優酷搜索「語文課本劇」,即可直接進入觀看頁面哦!
  • 從日本中小學課本中學日語,掌握地道的表達方法
    小編一直在想除了這些日語學習教材,有沒有更好的教材,能不能弄到日本中小學的語文課本,從教材源頭上來優化我們的日語學習,是不是可以學習到更加地道的日語表達方法。但是日本的中小學教材全是日語,並不完全適合中國的小夥伴來學習。最近小馬入手一本《從日本中小學課本學日文》的書籍,感覺還不錯分享給大家。
  • 完美輔助語文課本學習,涵蓋部編版小學語文中生字、閱讀和寫作三大...
    文津獎、金鼎獎得主「巔峰」之作《語文可以這樣學》全10冊1套書讓孩子穩穩拿下語文必考80分這套《語文可以這樣學》全10冊引自臺灣優秀童書出版社小魯文化,是臺灣小魯文化的「鎮社之寶」。如果你沒聽說過小魯文化,那你聽說過陳衛平和《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以及《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寫給兒童的世界地理》等。
  • 浙江最壯觀的瀑布景觀,台州唯二的5A級景區,吸引徐霞客三次探訪
    這裡是小薯的旅行流浪館,跟我一起看世界。 、嘉興烏鎮、金華橫店影視城、京杭大運河等,曾經的浙江也深受文人墨客和古代旅行家的喜歡,我國第一個旅行達人徐霞客就曾三次來到浙江的一個景區,並寫下兩篇遊記。
  • 用上語文新課本 小學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圖)
    一年級的同學們用上了新版語文課本。  根據教育部要求,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小學生將統一使用統編語文教材,而這也意味著「一綱多本」的時代將會逐漸終結,語文教材將走向「大一統」。  小學一年級語文先學漢字  28日上午,記者來到青島大學路小學,看到一年級學生已開始上課。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們今年使用的語文教材是教育部的統編教材,新教材外形上比老教材大了一圈,封面設計也比較活潑。「相比原來的蘇教版教材,統編教材在編排上更加合理實用。 」青島大學路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董文靜介紹。以往一年級新生入學後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
  • 揭秘:與新中國一起誕生的中小學教科書
    不久,教科書編審委員會正式成立,主任委員由享譽全國的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葉聖陶擔任。 很多「祖國的花朵」在嶄新的語文課本裡,都曾讀到過關於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的英雄故事,這些故事讓革命英雄主義從小在他們的心裡紮下了根。
  •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經典插圖」,第2個眾所周知,學霸:我都認識
    文/明明說教育 語文作為同學們學習生涯中的基礎學科,無論是中小學還是高中,都離不開對語文的學習,有人認為語文這門科目是比較好學的,畢竟是我們的母語,但個人認為,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說,自然是好學的,但是想要學精也並不容易。
  • 今年廣東省中小學暑期推薦目錄裡,這兩本...
    CCTV10《讀書》欄目推薦《父親長長的一生》葉先生以中國語文教育第一人著稱,留給大眾的印象也是以「教育家」為最大標籤。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家,他為國家語言文字文化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可以說是從事漢語教學的「在場者」,推進漢語發展的「親歷者」,也是從事新文學(白話文)創作的「奠基人」。
  • 徐霞客憑什麼可以不參加高考還能四處玩?
    事竣辭歸時所提理由就是「家賦浩繁,難於遙理」。就是,讓我處理民族事務讓我得到了很大鍛鍊,但是不得已辭職,因為家裡實在攤子太大,家產太大,我也沒法遙控指揮的意思。據有關傳志所記,徐麒時徐氏家族的田產有「若千頃」,即便是虛報,打個六折在人丁較旺、土地不廣的江南也是十分驚人的。第十世徐態,「家益裕,族益大,貨累巨萬」。
  • 【3.8】徐霞客:一個富二代的理想與實踐
    面對這樣一個遊手好閒的「野孩子」,徐有勉非但不責罵,反而還表揚,他曾對人說:「次子弘祖眉宇之間有煙霞之氣,讀書好客,看來可以繼承我的志趣,我並不願意他富貴。」有了父親撐腰,徐宏祖更是理直氣壯了。為此,她還特地為徐霞客做了一頂「遠遊冠」,鼓勵他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於是,徐霞客和母親約定每年春天出去,秋天回來,然後就開始踏上徵程。3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徐霞客的旅行是「孤身一人,萬裡遠徵」。「萬裡」不假,卻不「孤身」。徐霞客在旅行的絕大多數時候,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 課本裡的歲寒三友
    飛雪迎春(中國畫) 王成喜黃山松雲圖(中國畫) 劉海粟竹鶴清韻圖(中國畫) 莫曉松墨竹圖(中國畫) 鄭燮墨梅(書法) 陳朋之青松(課本內頁) 資料圖片墨梅圖(中國畫) 王冕松林遊侶(中國畫) 陸儼少【課本裡的中國】 時至歲末,萬物冬藏。
  • 小學語文教材修訂"脫胎換骨":收錄周杰倫歌曲
    小學語文教材「脫胎換骨」,收錄了臺灣流行歌手周杰倫的歌曲。2013年7月,語文出版社召集所有專家和編輯力量,啟動語文版小學、中學教材修訂的攻堅戰。目前,語文版新版教材小學一二年級和初中一二年級已經通過教育部驗收。2005年,周杰倫演唱的歌曲《蝸牛》被收錄上海中學生愛國主義歌曲推薦目錄之列,曾引起社會爭議。
  • 一年級語文,為什麼課本裡這首詩裡的字和以前不一樣?家長有迷惑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本裡編錄有一首《一望二三裡》的古詩: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首五言詩短小精煉,讀起來琅琅上口,描繪出陽春三月,詩人在鄉間野外看到的怡麗春光和迷人的風物,表達出詩人的閒適和享受生活的樂觀態度。
  • 中小學課程越來越難,是好事,還是壞事?
    無論是和幾十年前相比,還是和十年前相比,中小學課程真地是越來越難了。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江山本文將就這個問題談些自己的看法。我的孩子就讀X縣中心小學的三年級,無論翻開她的哪本課本,我都大為驚訝:如今三年級的課本簡直比我兒時5年級(那時,農村小學是5年制)的還要難很多。每每晚上輔導孩子數學和英語作業,或多多少都會遭遇一些尷尬。
  • 央視把中小學課本拍成了個旅行紀錄片——《跟著書本去旅行》帶娃盡覽課文裡的實景實物
    央視就真的拍了一檔這樣的紀錄片,帶著孩子去深度探秘了一番中小課本裡描述的地方和事物。這檔紀錄片就叫做《跟著書本去旅行》。 節目首播:每周一至周五18:54 只能在央視官網或央視app上觀看哦 《跟著書本去旅行》走進了很多課文中的古蹟,讓孩子接觸到了課本裡描寫的實景實物,也讓節目裡的孩子們深度地了解了它們的意義。比如,小學語文中有一篇叫做《馬踏飛燕》的說明文,馬踏飛燕也是國寶級的文物。一開始,孩子們就提出了不少問題——「馬的腳下為什麼踩了一隻燕子?」
  • 小學語文課本裡的4個「假故事」,都是虛構騙人的,你學過幾篇?
    文/miss李說教育小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正適合培養孩子道德意識,所以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面,都是關於培養孩子道德品質的文章,不知道還記不記得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第一時間拿到語文課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裡面有意思的課文和故事讀完,而且還總是會被裡面的故事感動得熱烈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