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課本開始減少魯迅先生的作品,有人說是因為魯迅先生冷峻的風格不利於孩子們的心靈。這種說法非常滑稽,因為要說冷峻,甚至冷酷,恐怕遊戲場景的嚴重程度要讓冷峻的魯迅先生汗顏不已了。還有人說魯迅先生的內心非常狹隘,刻薄寡恩,不利於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這種說法更屬淺愚,如果把文學的批判精神認作是狹隘和刻薄的性格,把風花雪月的文風當作是和藹可親的個性,這真是需要重新回爐培養一點起碼的人生經驗和文學常識了。
魯迅先生從來不缺乏溫和和優美,《朝花夕拾》讓我們看到一個孩子的童真和情趣,一個幼時生命的豐富和詩意。儘管時代不同,但魯迅先生的童趣世界所流露出的屬於生命的這個階段的共性的優美,仍然能夠激起孩子的共鳴。如果有人對此持有懷疑,認為時代差異過大,缺乏共鳴性,那還是請他們試著陪自家的兒孫再去看看葫蘆娃和哪吒。
而那種冷峻的文風,正來自於魯迅先生對生活的真誠、對生命的探索、對社會的關注。錢理群先生曾經講過,魯迅具有真實的現代主義生命體驗。魯迅先生處於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和西方現代主義文化交匯之處,對中國社會發展和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深入思考、對內在生命的先鋒性感受體驗成為魯迅先生的整體思想的重要內容,也讓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達到了當時的世界文學的高度。
《野草》的思想表現出了非理性哲學以來的生命深處的顫動和自覺,魯迅先生以一種「猛士」的深入,真實而非模仿地通過生命的在場體會把宗教、哲學融匯於真情實感,這種真實的生命高度是中國現代文學的最高峰。
在現代主義的精神傾向和現代中國除舊布新的共同背景下,魯迅先生用「匕首和投槍」,與落後保守的勢力進行英勇戰鬥;用深沉的情感和大聲的吶喊希望喚醒民眾爭取新的生活;用慷慨解囊和提攜青年來幫助和鼓勵周圍的人。魯迅先生的心是熱的,正是這種對生命和社會的熱,魯迅先生才表現出愛憎分明的態度,才對落後和反動進行無情的鞭笞。
作為現代思想家和文學家,魯迅先生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魯迅先生對於人和社會的那種身體力行的、覺醒的、革命的精神和熱忱,是後來者應該努力學習的。中小學課本中減少魯迅先生的作品,不管原因如何,恐怕都有點幼稚和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