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白先勇《臺北人》之《一把青》

2021-02-13 方塘讀寫

《一把青》,主角是一個叫做朱青的女子。曾經青澀的女孩子,在戰爭年代得愛情的短暫滋潤,嫁與捧她在掌心裡的飛行員,轉眼戰事爆發夫妻別離,未料一別竟成永遠,在忍受了別離的牽腸,憧憬著相聚的美好時,卻遭遇愛人機毀人亡的噩夢。如果用「前半生」來歸納的話,這個女子的前半生無疑是悲慘的。

白先勇長於畫人。這一部分裡依稀有魯迅的影子,而這筆下的人物則依稀可見祥林嫂的樣貌。

朱青出場時是這樣的:「一個十八九歲頗為單薄的黃花閨女,來做客還穿著一身半新舊直統子的藍布長衫,襟上掖了一塊白綢子手絹兒……身段還未出挑得周全,略略扁平,麵皮還泛著些青白。可是她的眉眼間卻蘊著一脈令人見之忘俗的水秀。」長衫,面色,眉眼,寥寥數筆,一個年少青澀的女學生模樣躍然紙上。親愛的,這段肖像有沒有讓你聯想到一個「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的女子呢?

夫妻離別時的朱青,有不舍,更有深憂,「滿面青黃,眼睛腫的眯了起來,看著愈加瘦弱了」,這一別,生死難料呵;然後,丈夫戰爭間隙可能飛回南京短暫停留的消息傳來,興奮的朱青「穿一身藍布衣褲,頭上系了一塊舊頭巾,站在凳子上洗窗戶」,這裡不只是勤勞,更有歡迎丈夫歸來的巨大熱情;然後,傍晚時分等候消息,這個一掃陰霾,「杏黃色長衫、蘋果綠絲帶、一抹口紅、清新可嘉」的看起來色彩繽紛的女子是懷著多麼大的期待在守候啊!可是,起初還非常開心,漸漸卻「緊張起來了,臉也繃起來了,聲也噤了」,我猜她的手心是冒著汗的,是發抖的,她的心是狂跳著的;當丈夫已經飛去蘇北的消息傳來,朱青「臉色一下子變得非常難看,她呆站著,半晌沒有出聲,臉上的肌肉卻微微在抽搐」,由熱切的期待到巨大的失落,那微微抽搐的肌肉承載了女子多麼深重的悲傷啊!

悲劇才剛開始,噩耗傳來。朱青「歪倒在靠椅上,左右一邊一個女人揪住她的膀子,把她緊緊按住,她的頭上扎了一條白毛巾,毛巾上紅殷殷地沁著巴掌大一塊血跡」,「她的一張臉像是劃破了的魚肚皮,一塊白,一塊紅,血汗斑斑。她的眼睜的老大,目光卻是渙散的」,幾個禮拜後,「朱青便瘦的只剩下了一把骨頭,麵皮死灰,眼睛凹成了兩個大窟窿」。還是那張臉,還是那雙眼,曾經 「水秀」而今「渙散」「凹陷」的眼睛。哀莫大於心死,重創後的朱青仿佛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的女人。

一個在苦難中瀕臨絕境的女人。她的前半生屬於戰亂中的南京。

她在後半生成為臺北人。很多年後,「我」在臺北空軍的康樂晚會上看到一個慵懶浪蕩、搔首弄姿、高唱《東山一把青》的女人。閒時與一群空軍小夥子打牌逗趣,肆意調笑。「披著紅毛衣,袖管子甩蕩甩蕩的,腰身異常豐滿,皮色也細緻多了」,這就是朱青。

「你幾時學得這麼會唱歌了,朱青?」

「還不是剛來臺灣找不到事,在空軍康樂隊裡混了這麼些年學會的。」朱青笑著答道。這「混」字,在「笑」中輕描淡寫地滑過了,卻含了無數可以想見的淪落與風塵。青澀的羞澀的她,痛失愛人陷入絕望的她,掙扎著要生存的她,在男人堆裡「混」成了浪蕩的風塵女。

相關焦點

  • 讀《臺北人》| 物是人非《一把青》
    讀白先勇的短篇小說集《臺北人》,除開篇《永遠的尹雪豔》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把青》了。
  • 《一把青》:從南京師娘到臺北秦老太太
    《一把青》是白先勇先生的小說集《臺北人》中的一篇短篇小說。在《臺北人》中,從知識分子到小販,經歷了同一時代的各種人,他們的寫作方法並不死板,其中,涉及到中學《遊園驚夢》中出現的意識流寫作方法。在《一把青》中,我們主要談論軍人,敘事視角是從老婦人,空軍的家庭成員秦,這部小說也可以看作是她的回憶錄。這個集合中永恆不變的主題是現在和過去的比較,把《一把青》直接分成兩部分,上部是南京的師娘,下部是臺北的秦。儘管她住在兩幢名為城市的房子裡,但他們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 《一把青》人活一輩子,歲月一把青
    讀白先勇先生的小說時,就感慨和沉重,好在白先生把這沉重輕輕一划,讓人心裡稍微好受一點。看曹瑞原導演的劇,這些歷史和歲月,刻畫地那麼細膩,反而讓人很生疼。戰爭時期,「少一天在天上飛,多一天在地上腳踏實地」是不存在,天上、地上,都那麼冷。
  • 《一把青》——白先勇
    今天小編要分享給大家的是白先勇先生——《臺北人》中的《一把青》
  • 《一把青》東山一把青
    圖片描述 開始,只是在白先勇先生的《臺北人》上看到這部一萬三千字的短篇小說《一把青》。文字間平平淡淡,並沒有過多的感情渲染。卻恰是那對於應痛徹心扉的事的平靜和泰然,淡淡地娓娓道來,才更讓人感覺到透過紙張的悽悲,一個個人物在心中排列復演,他們的命運在腦海中糾纏。讀罷,久久不能釋懷,意猶未盡,遂去看了改編後的臺劇版的《一把青》。
  • out的人現在才看太子妃,本人已經在追《一把青》了
    《一把青》(英語:A Touch of Green),2015年公視華語旗艦影集、時代劇。本劇由導演曹瑞原改編自白先勇短篇經典小說作品《臺北人》,前期製作費時3年,製作團隊步履遍及臺灣、南京、上海並進行勘景、選角和考據。公視已於2015年12月19日上檔,並與LINE TV同步播出,一周連播兩集。本劇由楊一展、楊謹華、藍鈞天、天心、吳慷仁、連俞涵、鍾承翰、溫貞菱領銜主演。
  • 影薦:讓人難以忘懷的《一把青》
    從前沒覺得喜碧唱的《看淡》如此好聽,看了《一把青》才知道是為這部電視劇量身訂做的片頭曲,第一次看MV就已經看哭。「能幸福一分鐘甚至一秒鐘 就快幸福吧趁還能抱緊未亡的夢」《一把青》原著 10,141 字,劇本衍生成 837 個場次的 45 萬字,從臺灣臺北、新北、桃園、新竹、苗慄、臺中、嘉義、臺南、高雄到上海、南京,主場景超過 27 個,31
  • 一把青|請將我拋之腦後,快意餘生
    其《臺北人》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7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小說《臺北人》為短篇故事集,一書述盡臺灣社會之眾生相,文中所謂的「臺北人」,也不過是千千萬萬淪落臺北,有著故國之思的大陸客。作家梁文道評價《臺北人》:「整個民國的結局,都在這本書裡了。」
  • 一把青後說沖天之夢
    本期公號,推送一篇同樣關於記憶的原創隨筆考證,作者從臺劇《一把青》入手,牽連出一系列抗戰期間人物的故事,這些故事往往由人們的記憶構成,而這些記憶在作者筆下交織在一起,構建了一條理解個體與家國的小路。臺劇《一把青》講述了一群眷村內的空軍嫂,支撐起電視劇臺本的是作家白先勇的一個短篇小說。
  • 寫在清明一把青
    《一把青》是白先勇著作的短篇小說集《臺北人》裡的一章,後來導演曹瑞原將它改編成了電視劇。
  • 《一把青》:哀莫大於心死
    《一把青》是白先勇先生的小說集《臺北人》中的一個短篇小說。小說中所謂「臺北人」,實質上是淪落臺北的大陸客。臺北人中囊括了那個時代各個階層的人,從知識分子到販買走卒,無一不背負著一段沉重的、斬不斷的往事,《一把青》中的朱青亦如是一把青是以住在南京大方巷仁愛東村裡的秦師娘的視角來寫的,整個小說分為上下兩個部分。
  • 【臺劇】一把青 (2015)
    類型: 劇情 / 愛情官方網站: atouchofgreen.fanily.tw製片國家/地區: 臺灣語言: 漢語普通話首播: 2015-12-19(臺灣)集數: 31單集片長: 50分鐘又名: A Touch of Green一把青的劇情簡介 · · · · · ·  改編自白先勇同名小說。
  • 閱讀| 東山哪,一把青
    《一把青》是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十分鐘讀完,一小時回味。讀慣了白先勇的作品,對他的小說散文總有一種親切感。好像每個看似平常的事件背後都有一些細細的思緒纏繞,每個路邊經過的行人都有那麼一段撼動人心的故事。特別是放在在特殊年代背景下的文字,讀起來總是情不自禁湧出一股別樣的滋味。《紐約客》如此,《臺北人》亦如此。
  • 《一把青》:看淡的無可奈何
    快進著看完了《一把青》最後幾集,覺得很是家長裡短。後來讀了《臺北人》,又重新拿來看,看到郭軫死了就看不下去了。那個活躍的飛行員,充滿正義的少年。他和朱青曾經那麼相愛,卻也逃不過戰亂,他走了,他轟地一聲沒了,她也死了。東北的一堆爛鐵,帶都帶不走。他倒好,化成了粉末,留下她一個人,痛也是她一個人在痛,想念也是她一個人想念。
  • 《一把青》,臺灣最好的歷史劇
    而2015年臺劇《一把青》則另闢蹊徑,以女人的視覺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歷史。這兩部劇都以國共內戰為歷史背景,一個講飛行員,一個講空眷。在講《一把青》之前,先聊一聊中央航空學校。1932年,為了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中日戰爭,國民政府在杭州筧橋成立了中央航空學校,開始培養第一代飛行員。而這所航校的校訓,是整個宇宙沒有見過的。
  • 《一把青》初秋一把青
    我會記得這個初秋看了一部叫一把青的臺劇,邊彈新曲千與千尋邊刷的這部劇。即使這個世界令人失望還有童話留心間。即使戰火紛飛,兵荒馬亂,東北的天寒地凍橫屍遍野,還有一座導航塔留在心間。這個故事很悽美,震撼人心。因緣負傷共床枕,願求佳人渡此生。白衫,藍裙,不知名姓,黃昏好風景。東山一把青,他們都是時光裡的故事,慢慢消逝在歷史長河。
  • 《一把青》一把青春
    看劇之前我都在想一把青 這個劇名是什麼意思呢,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有一首歌叫一把青,我想應該是一把青絲,或者一把青春的意思,看完之後,我想還是一把青春更合適就不管作者到底是什麼意思了。一直想哭,不寫點東西把自己想的說出來實在難受。看到一個短評說,他們做的每個選擇都看似還有餘地,但是回頭看看,發現並沒有。
  • 《一把青》一朝際會風雲,至高無上是飛行
    在白先勇先生的《臺北人》一書裡,共描述了十四個大陸臺北人的故事。他們來自祖國的大江南北,卻都在踏上臺灣的那一刻起,同樣承受著他鄉陌生感的侵蝕與故園思鄉情的呼喚。在那時,人與人並無不同,都是時代的棄兒,也都是時代的養子。《一把青》的原文,即出自這樣一本顛沛流離的故事集。
  • 外婆的一把青
    外婆的一把青公視文學大戲「一把青」的劇情來到後半段,師娘秦芊儀和副隊娘小周透過朱青拜託香港熟人「中轉」尋親信件,焦慮打探「淪陷匪區」的親人安好,從她們身上,彷彿看到外婆的影子。外婆年輕時,在相館留下的寫真照,也幾乎都穿著旗袍,風華比起師娘與副隊娘,毫不遜色。20幾歲喪夫之後帶著小孩去廈門探視同養母的妹妹,結識後來的丈夫,亦即我的外公。
  • 《一把青》:祭奠那些,沒有墓碑的愛情和生命
    《一把青》出自白先勇的《臺北人》,筆調淡淡,只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但舉重若輕也不過如此,只愛了一場,渡進餘生。物是與人非,全用生命來體驗。故事背景裡,抗戰剛勝利,難得的和平年月。從金陵到臺北,從一段人生到另一段人生。驚異於朱青的變化之大,也驚異於生活變化的無常。在臺北的小顧,空軍新生,喜歡朱青兩年多了。恰巧,他也是空軍,最後,也因空難去世。朱青卻似乎全不在乎。做吃的,打麻將,生活如常。